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可注射神经生长因子(NGF)缓释制剂的一般性质和体外释药特征。方法:采用药物微球技术制备的NGF微球,与生物纤维蛋白胶混合形成NGF复合缓释制剂,并通过体外释放率和PC12细胞活性考察其体外释药性质。结果:体外实验证明,NGF复合缓释制剂可持续释放NGF达7周以上,累积释放率为63.85%,释出的NGF可促进PC12细胞分化,具有较强的生物学活性,出现神经突触样生长。结论:制备可注射NGF缓释制剂,可长期释放NGF,并具有生物活性,可作为补充外源性NGF的良好制剂。  相似文献   

2.
瘤内注射型卡铂缓释微球制备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制备适宜于超声引导局部注射治疗肿瘤的载药缓释剂--卡铂/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方法:采用W/O/W复乳法、恒温磁力搅拌制备卡铂/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缓释微球,并观察其物理特征和体外缓释效果。结果:制备的缓释微球粒径范围为5-200μm,10-100μm的微球数目为90.1%,包封率为68.3%,载药率为15.3%,缓释时间持续96h以上。结论:卡铂/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缓释微球符合肿瘤局部注射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背景:聚乳酸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优良的药物缓释载体。 目的:制备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聚乳酸缓释微球,考察其理化特性。 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聚乳酸缓释微球,进行扫描电镜、激光粒度、Zeta电位、溶胀性能检测及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包封率、载药率及体外释药率。 结果与结论:扫描电镜见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聚乳酸缓释微球微球近似圆形,形态较规则,分散性较好,表面光滑。激光粒度分析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聚乳酸缓释微球微平均粒径839.6 nm,Zeta电位(-32.93±3.74)mV,微球溶胀系数1.157±0.059,包封率及载药率分别为(88.943±2.878)%,(0.026±0.001)%;微球在第1天释药约10.199%,随后释药较恒定,至第19天累计释药率为54.643%。说明制备出的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聚乳酸缓释微球的粒径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10版二部关于亚微球的定义标准及包封率不低于80%的要求,并且在体外具有很好的缓释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缓释微球,并对其一般性质及体外释药性能进行检测.方法采用聚合物合金法与乳化-溶剂挥发法(S/O/W)结合制备制备NGF缓释微球并与传统复乳法所制备微球进行比较,对所制备微球形态、粒径、包封率、累计释放率及体外释药性能等进行检测.结果两种方法所制备微球大小形态符合实验要求,传统复乳法NGF缓释微球突释率(22畅3±1畅6)%、包封率(23畅7±2畅1)%、累计释放率(78畅6±2畅0)%、可持续释放有活性NGF达60 d;聚合物合金法NGF缓释微球突释率(8畅8±0畅7)%、包封率(49畅5±3畅4)%、累计释放率(91畅2±2畅2)%、可持续释放有活性NGF达90 d,两者突释率、包封率、累计释放率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聚合物合金法较传统复乳法制备的NGF缓释微球突释率低,包封率、累计释放率高,释放活性的NGF时间长,具有更稳定的体外释药性能.  相似文献   

5.
背景:利用缓释系统释放生长因子,是目前生物活性因子应用研究的方向之一.目的:应用离子交联沉淀法制备壳聚糖-转化生长因子β1缓释微球,观察其体外缓释性能以及细胞相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性实验,于2006-10/2007-09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壳聚糖,脱乙酰度90%,由清华人学化学工程系提供:转化生长因子β1,由晶美公司提供;大鼠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方法:①离子交联沉淀法制各壳聚糖微球,并包裹转化牛长因子β1,制备可体外缓释转化生长因子β1 的壳聚糖-转化生长因子β1缓释微球.②选择传代二三次、生长良好的大鼠胸降主动脉中层肌成纤维细胞,调节细胞密度至1 × 108 L-1,分别加入不同浓度(4,2,1 g/L)壳聚糖微球浸提液,不含浸提液的培养基作为对照培养.主要观察指标:扫描电镜、激光粒度分析仪、Elisa法观察微球表面形态,测定药物载药率、包封率、体外缓释效率等指标:阳甲基偶氮唑盐法观察细胞增殖情况,评估壳聚糖微球体外细胞相容性.结果:所得微球球形良好.表面光滑,粒径分布集中,平均粒径272 nm.壳聚糖微球有较高的药物包封率,达80.60%.体外释放试验提示,转化生长因子β1初期存在突释现象,前24 h释放达27%,其后可从壳聚糖微球中稳定释放,7 d累计释放达41%.四甲摹偶氮唑盐法提示该壳聚糖微球对细胞体外生长无不良影响,相容性好.结论:离子交联沉淀法制备壳聚糖缓释微球方法简单易行,所得壳聚糖-转化生长因子β1微球具有良好的缓释效能及细胞相容性.  相似文献   

6.
背景:虽然国内外有很多制备利福平/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 lactic acid-glycolic acid copolymer,PLGA)微球的报道,但这些微球粒径多在10 μm左右,不适合与磷酸钙骨水泥复合制备成具有良好降解性的抗结核修复材料.目的:制备大粒径利福平/PLGA缓释微球,观察其理化特性和体外缓释特性.方法:以PLGA为载体,将利福平分散于PLGA的有机溶剂中,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利福平/ PLGA缓释微球.光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微球的形态特征,测定微球平均直径和跨距,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载药量和包封率,以溶出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观察其体外释药特性,并拟合药物体外释放曲线建立曲线方程.结果与结论:利福平/PLGA微球电镜观察呈圆球形,分散性好,粘连少,粒径分布集中,平均粒径(80.0±9.4) μm.载药量、包封率分别为(33.18±1.36)%,(54.79±1.13)%.体外缓释试验显示突释期内微球释放度为(14.66±0.18)%,前3 d累计释放度(18.09±0.45)%,到42 d体外累积释放度达到(92.17±1.23)%.提示利福平/PLGA微球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抗结核药物的载体材料和释放系统;PLGA是良好的药物缓释载体,可以用来制备载药缓释微球.  相似文献   

7.
超声引导瘤内注射型卡铂-PLGA缓释微球制备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制备条件对微球粒径、表面形态和载药量的影响因素,确定制备超声引导瘤内注射型卡铂-PIGA缓释微球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O/O型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拟水平均匀设计法优化制备工艺。结果制备微球的最佳条件是卡铂晶体粒径1~4μm,CBP/PIGA投料比为1:7,PLGA浓度为10%,内,外相体积比为1:8,span-80浓度为8%,搅拌速度为1400r/min,乳化和挥发时间分别是15min和4h;此条件所制备微球呈规则球形、表面光滑,粒径100—200μm的微球产出率达到65.4%,载药量为11.6%。结论优化卡铂-PLGA缓释微球的制备条件,可制备出符合瘤内注射要求的缓释微球。  相似文献   

8.
背景:采用生物可降解聚合物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de-co-glycolide,PLGA)为支架材料,包裹多肽、蛋白质药物制成缓释微球,使在体内达到缓释目的,是近10多年来各国学者大力研究的新领域。目的:观察成骨生长肽(osteogenic growth peptide,OGP)缓释微球对成骨细胞的促分裂增殖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于2006-06/11在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院完成。材料:新西兰兔,用于制备成骨细胞;PLGA由山东医疗器械研究所提供。方法:以PLGA为载体材料,采用复乳法制备OGP-PLGA缓释微球,并对微球的形态学、粒径分布、载药量和包裹率及体外释药情况进行观察。实验分为2组,OGP组:培养液为含体积分数0.1小牛血清 含50μg/LOGP的DMEM;OGP缓释微球组:培养液为含体积分数0.1小牛血清 含50μg/LOGP-PLGA缓释微球的DMEM,分别测定成骨细胞的增殖数量。主要观察指标:①微球的形态、粒径分布、载药量、包裹率及体外释药性。②OGP缓释微球对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①复乳法制备的OGP-PLGA缓释微球表面光滑圆整,球体均匀度好;微球粒径为(19.6±4.47)μm,载药量和包裹率分别为(83.9±4.21)%,(72.9±5.13)%;微球的体外释药过程较为稳定,56d释药率为85.43%。②培养1,2d时,OGP组的A值高于OGP缓释微球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培养3,4d时,OGP组和OGP缓释微球组间A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培养6,8d时,OGP缓释微球组的A值高于OGP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复乳法制备OGP-PLGA缓释微球的工艺可行,微球中OGP的生物活性保存良好,能缓慢持续释放活性OGP,促进成骨细胞的体外分裂增殖。  相似文献   

9.
背景: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包封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制备的缓释微球在体外磷酸盐缓冲液中能持续释放活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微球在兔关节不同功能状态下关节滑液内局部降解、释药动力学规律.设计、时间及地点: 完全随机分组设计的动物实验,于2006-04/2007-03在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生物力学工程实验室完成.材料: 81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采用复乳法优化处方制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方法: 81只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微球组(n=36),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n=27),微球组兔双膝关节内注射150mg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微球(含62.25μg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0.6mL生理盐水,右膝半屈曲位固定,为微球固定组;左膝不固定,为微球活动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兔双膝关节内注射62.25μg游离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0.6mL生理盐水,右膝半屈曲位固定,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固定组;左膝不固定,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活动组.空白对照组9只,兔双膝关节内注射0.6mL生理盐水,不固定.空白微球组9只,兔双膝关节内注射150mg空白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 0.6mL生理盐水,不固定.主要观察指标: 于术后1,2,4,6,8,10,12,14,16d采集标本,观察关节液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微球形态变化及释药变化,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载体材料分子质量变化.结果: 微球组在关节液内可持续稳定释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d以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4d后关节液内未检测到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降解14d后,微球活动组球形完全消失,已降解成为一些碎片;微球固定组部分降解成为无定形样物,部分微球的球形仍在.在降解过程中,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的重均分子质量不断减小.微球活动组在各时相点重均分子质量均低于微球固定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缓释微球在置于关节腔内后可稳定释药,关节运动可加快微球的降解和释药速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诊断超声联合微泡辐照瘤内卡铂缓释微球是否能提高局部化疗疗效。方法 30只VX2皮下移植瘤兔以随机方式分为3组:A组,正常对照,不做处理;B组,瘤内注射卡铂缓释微球;C组,瘤内注射卡铂缓释微球后,静脉注射微泡造影剂,使用诊断超声辐照肿瘤。实验后12h各组随机选取5只瘤兔取完整肿瘤行HE及Tunel染色,以病理情况及肿瘤凋亡指数行定性、定量分析,探讨不同方式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其余瘤兔于实验后第7、14天测量瘤体大小,以体积变化情况行定量分析,观察不同方式肿瘤局部化疗后期疗效。结果 C组肿瘤凋亡指数(14.9±1.59)%高于B组(10.8±2.13)%、A组(3.0±0.63)%,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检查见呈片状坏死,损伤程度最重。C组肿瘤大小在第7天(525.22±57.89)mm~3,第14天(930.87±102.34)mm~3增长程度较A、B组低,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诊断超声联合微泡辐照卡铂缓释微球对VX2肿瘤疗效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背景:硫酸软骨素酶ABC能够分解脊髓损伤局部持续产生的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从而促进轴突的生长,但该酶性质不稳定,需要多次局部用药.目的:制备硫酸软骨素酶ABC-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缓释微球,观察其体外释药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重复测量设计,于2006-03/2007-01在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所和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药理实验室完成.材料: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硫酸软骨素酶ABC、CH2Cl2、硫酸软骨素B.方法:复乳法制备硫酸软骨素酶ABC缓释微球,并以生理盐水为体外释药介质.主要观察指标:扫描电镜下观察硫酸软骨素酶ABC缓释微球的形态.应用Malvern激光粒度分布测试仪测定其粒径分布并自动计算微球的平均粒径和径距.采用酶解分光光度测定硫酸软骨素酶ABC含量,并计算载药量与包封率.于0.5,1,1.5,2,3,4,6,8,10,12,14,16,18,21 d取样,绘制体外释药曲线.结果:硫酸软骨素酶ABC缓释微球形态均匀.其平均粒径5.538 ì m,径距1.479,呈正态分布.平均载药量(15.554±0.90)×10 3%,甲均包封率(53.88±1,45)%,硫酸软骨素酶ABC微球在3周内的体外累积释药分数为O.851 4,释药平稳,其最佳体外释药拟合方程为Weibull方程:Inln(1/1-Y)=0.739 61nX-1.617,R2=0.993 3.结论:所制备的硫酸软骨素酶ABC微球形态均匀.粒径分布窄,再分散性好,3周内能维持有效的药物浓度.  相似文献   

12.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2可增加软骨细胞和祖细胞基质的产生,可增强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sox9基因、Ⅱ型胶原以及聚集蛋白聚糖的表达,具有诱导间充质细胞迁徙、增殖、分化,最终促使软骨、骨形成的作用。目的:制备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聚羟基丁酸-羟基辛酸共聚酯纳米微球系统纳米微球缓释系统,观察微球生长因子形态和粒径分布、载药量、包封率、体外缓释时间及生物活性。方法:采用复乳-干燥法制备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聚羟基丁酸-羟基辛酸共聚酯纳米微球系统,体外分离培养猪软骨细胞。实验分为3组:第1组培养液不添加药物做为对照;第2组培养液中添加含20μg/L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第3组培养液中添加20μg/L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聚羟基丁酸-羟基辛酸共聚酯纳米微球系统纳米微球;其中在第2组和第3组又将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聚羟基丁酸-羟基辛酸共聚酯纳米微球系统纳米微球分别设为55,100μg/L两种的有效浓度,采用MTT法检测微球对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模拟体内条件观察纳米微球的体外缓释性及生物活性。结果与结论:该纳米微球表面光滑圆整,球体大小均匀,粒径为231-415 nm,扫描电镜平均粒径323 nm。微球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79.63&#177;0.16)%和(1.92&#177;0.16)%。根据15 d内对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聚羟基丁酸-羟基辛酸共聚酯纳米微球的体外释药的观察,保持持续释放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且释放的浓度呈增长水平。该微球缓释系统有生物活性,能显著促进猪软骨细胞的增殖,其效应高于单纯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效应。提示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聚羟基丁酸-羟基辛酸共聚酯纳米微球缓释系统包封率、载药量、体外释药性以及生物活性符合纳米微球的一般?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与正常生理性皮辦相比,静脉皮辦的主要优点在于摆脱了动脉血管分布区域对传统轴型皮辦的供区与受区的限制,但其成活率不稳定.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bFGF-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bFGF-PLGA)缓释微球对兔静脉皮辦成活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5/10在南华大学完成.材料: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为3组:bFGF-PLGA缓释微球组、空微球组、空白对照组,8只/组.方法:应用正交设计试验进一步优化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微球的制备工艺,采用优化处方制备bFGF-PLGA微球.3组兔均制作侧腹壁静脉皮辦,术前5 d,bFGF-PLGA缓释微球组向皮辦皮内注射28.85 g/L优化处方后的bFGF-PLGA微球3 mL(含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0 μg),空微球组同法注射同等质量空微球+等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混合溶液,空白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主要观察指标:考察bFGF-PLGA微球外观形态和粒径分布,检测其载药量、包封率、体外释药性质.术后7 d检测皮辦成活率,取兔皮肤标本行CD34~+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D34~+的表达及皮辦内微血管密度.结果:所制微球表面光滑圆整,球体均匀度好,无粘连现象;微球粒径98%分布在12.50~43.49μm,平均粒径26.93μm,径距0.611+6.60,载药量为[(23.11±0.44)×10~(-3)]%,包封率为(86.51±0.83)%;突释期内微球的体外释放度为27.78%,30d后体外累积释放度高达81.56%,微球的体外释药规律符合Higuichi方程(r=0.997).空微球组、空白对照组的静脉皮辦成活率及皮辦内微血管密度基本相似(P=0.597,P=0.336),但均明显低于bFGF-PLGA缓释微球组(P=0.000).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bFGF-PLGA能够促进皮辦与周围建立血供关系,改善皮辦的成活,并表达较为丰富的CD34~+.结论:应用W/O/W复乳.干燥法可成功制备表征良好、载药量和包封率高的bFGF-PLGA微球,该微球通过较长时间地持续释放活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明显促进兔静脉皮辦的存活.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制备克林霉素几丁糖缓释微球,测定其载药量和包封率,考察其体外缓释作用和抑菌作用。方法:采用乳化化学交联法制备克林霉素几丁糖缓释微球,应用透射电子扫描显微镜和激光衍射式粒度分布测量仪观察微球的形态和粒径,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克林霉素几丁糖缓释微球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建立体外释放体系,研究微球的体外药物缓释作用和体外抑菌作用。通过绘制抑菌环时间面积曲线观察微球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克林霉素几丁糖缓释微球的大小均匀,分散性较好,平均粒径为(153.2±13.7)μm,载药量为(39.8±1.6)%,包封率为(79.6±3.5)%。在PH7.4的磷酸盐缓冲液中,克林霉素几丁糖缓释微球的累计释放率第1小时为16.5%,第2小时为21.6%,第3小时为33.2%,第24小时达53.7%;克林霉素对照品第3小时的累计释放率已达99.6%。载药微球的抑菌面积时间曲线表明,释药3 d后载药微球仍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结论:克林霉素几丁糖缓释微球具有良好的药物包封率,故体外缓释作用和体外抑菌作用较好。  相似文献   

15.
背景:如何提高全反式维甲酸疗效、稳定性和降低毒副作用是临床治疗所面临的最大问题。近年来用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为材料,通过乳化包囊等分散技术将药物制备成微粒分散体系,用作缓释、控释注射剂的研究日益增多。目的:研制全反式维甲酸-聚酸酐长效缓释微球肿瘤治疗剂,观察其体内外全反式维甲酸经时缓释变化规律。方法:采用乳剂-扩散溶剂挥发法制备全反式维甲酸-聚酸酐长效缓释微球肿瘤治疗剂,扫描电镜检测微球外观及微球粒径,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微球载药量、包封率及体内外释药量。结果与结论:所制微球治疗剂光滑圆整,大小均一,平均粒径(154.42±26.76)nm,载药率(16.5±1.45)%,包封率(87.84±4.79)%;体外释放实验证明该微球治疗剂可持续释放全反式维甲酸约50d,将其肌肉注射到大耳白兔体内,可稳定缓释全反式维甲酸近45d。结果表明该微球治疗剂载药量及包封率均较高,体内外释药平稳并且具有明显的长效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6.
髂内动脉微球栓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顺铂——乙基纤维素微球(CDDP-ms)和明胶微球(G-ms)行犬髂内动脉微球栓塞。结果是:(1)不含药的明胶微球在末梢血管内多呈部分性阻塞,造成的组织炎性反应轻;(2)含药微球多导致末梢血管完全性阻塞、管壁破坏、管腔周围组织严重炎性反应及纤维化。说明微球用于临床时应充分注意剂量的适当及插管的选择性,以防盆腔脏器坏死穿孔。  相似文献   

17.
背景:骨结核患者常规用药,病灶处结核药物的有效浓度低,治疗效果差。目的:制备一种可直接植入骨结核病灶内的,且具有在骨结核周围组织能够长期保持一定的抗结核药物浓度,起到提高骨结核的治愈率有效治疗的新型生物材料。方法:采用乳剂-溶剂挥发法制备利福平-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和异烟肼-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利用生物黏合剂α-氰基丙烯酸烷基酯将2种微球加工成长效缓释双组分药物载体,观察缓释双药物载体体外释药特性;然后将缓释双药物载体置入兔股骨转子间骨缺损部位,观察载药缓释载体植入后不同时间点药物释放浓度、组织相容性及骨缺损的愈合情况。结果与结论:利福平-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平均粒径(240±13)μm,载药率为(26±1.5)%。异烟肼-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平均粒径(250±10)μm,载药率为(28±1.8)%。利福平、异烟肼,90 d体外累积释放率可达到80%和90%。90 d体内释放利福平和异烟肼的浓度可达(0.5±0.4)和(0.6±0.3)μg/g。缓释双药物载体置入兔股骨转子间骨缺损部位可见筋膜、肌纤维之间出现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59 d 后肌肉组织中性粒细胞明显减少,X射线平片显示骨缺损明显缩小。提示该载体能够长时间保持骨结核周围组织中一定的药物浓度,弥补血中药物浓度不足,有望在骨结核手术治疗中提供一种新型的双药物缓释载体。  相似文献   

18.
胸腺五肽-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的制备及释药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国内外所用的胸腺肽多为注射液,其保存、运输困难,成本升高,给患者带来不便,限制了它的广泛使用.因此胸腺肽口服缓释制剂的研究正逐步受到人们的关注.目的:观察胸腺五肽-聚乳酸-羟基乙酸缓释微球的释药性能.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观察实验,于2005-02/2007-10在武警医学院化学教研室科研室完成.材料:胸腺五肽标准品(含量99.17%)由成都川抗派德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胸腺五肽(含量97.16%)由杭州中肽生化有限公司提供,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50:50,Mr10 000)由山东省医疗器械研究院提供,聚乙烯醇(聚合度1 750±50)由天津市天大化工实验厂提供,三氟乙酸由上海吉尔生化公司提供,二氯甲烷(分析纯).方法:称胸腺五肽溶丁二聚乙烯醇溶液为内水相;溶解于二氯甲烷中,超声形成W/O初乳;将初乳加入聚乙烯醇溶液快速搅拌到W/ONV复乳,再缓慢搅拌,待二氯甲烷完全挥发后得固化胸腺五肽-聚乳酸-羟基乙酸缓释微球.主要观察指标:①扫描电镜观察微球的形态.②反相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胸腺五肽含量,计算微球载药量、包封率.③体外释药情况.结果:制备的微球表面光滑,球体均匀:微球中胸腺五肽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1.87%和67%左右;微球在10d内累积释药率达70%.结论:胸腺五肽-聚乳酸-羟基乙酸缓释微球对胸腺五肽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世寿  武刚 《中国临床康复》2013,(12):2241-2248
背景:肺部因其特殊的生理结构而适合作为局部或全身用药的给药部位,而肺部缓释微球在肺部局部疾病治疗乃至全身疾病治疗方面的优越性尚缺乏更多的报道.目的:评价肺部缓释微球载体材料的释药性能以及临床给药途径的安全性,对比肺部缓释微球与其他肺部给药剂型的差异.方法:观察微球在肺部的分布及降解情况、肺组织的病理变化和连续给药对肺功能的影响.结果与结论:肺部缓释微球常用的材料有淀粉、聚乳酸等,具有生物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黏附性,并且缓释微球制备简单,对正常组织无损伤,安全性高,肺部缓释微球在体内有良好的肺靶向性,可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药物毒副作用,对肺组织无病理性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卡铂缓释微球瘤内注射治疗胰腺癌的疗效,以期为胰腺癌微创治疗提供新方法。方法 超声引导下将自制卡铂/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局部注射至荷瘤裸小鼠肿瘤内,观察肿瘤体积、声像图变化特征及小鼠血常规变化。结果 卡铂/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瘤内注射可持续抑制肿瘤生长,造成肿瘤坏死,对血象无抑制作用。结论 卡铂缓释微球瘤内注射治疗可望成为胰腺癌治疗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