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了解河南省农村儿童肠道寄生虫病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4–2015年按照《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的要求,根据河南省不同生态区划分及经济水平确定调查县(市),根据被调查县(市)地形和经济水平等因素分层,每层随机抽取1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1个自然村作为调查点,共选取35个县(市)的104个点开展儿童肠道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每个调查点至少收集250份被调查者的新鲜粪样,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Kato?Katz)法检查肠道蠕虫卵,采用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别美洲钩虫与十二指肠钩虫,应用生理盐水和碘液直接涂片法查肠道原虫滋养体和包囊;同时对3 ~ 6岁儿童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和带绦虫卵。结果 河南省农村儿童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为3.21%(214/6 671),肠道蠕虫感染率(2.62%,175/6 671)高于原虫(0.60%,40/6 671)。共检出12种肠道寄生虫,其中肠道线虫4种、吸虫1种、原虫7种;所有检出虫种中以蛲虫感染率最高,为2.47%(161/6 671)。全省4个生态区中,秦巴山地生态区儿童肠道寄生虫感染率最高,为5.85%(90/1 538)。男、女儿童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年龄组([χ2] = 32.762,P < 0.05)和文化程度([χ2] = 67.507,P < 0.05)儿童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各年龄组均以蛲虫感染为主。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高、无害化厕所覆盖率高、饮用自来水及集体驱虫是儿童感染肠道寄生虫的保护因素。本次调查河南省农村儿童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明显低于首次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和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中河南省的相关数据,呈逐渐下降趋势。结论 河南省农村儿童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呈明显下降趋势,蛲虫应成为今后河南省农村儿童肠道寄生虫病的防治重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河南省农村儿童肠道寄生虫病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4–2015年按照《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的要求,根据河南省不同生态区划分及经济水平确定调查县(市),根据被调查县(市)地形和经济水平等因素分层,每层随机抽取1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1个自然村作为调查点,共选取35个县(市)的104个点开展儿童肠道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每个调查点至少收集250份被调查者的新鲜粪样,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Kato?Katz)法检查肠道蠕虫卵,采用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别美洲钩虫与十二指肠钩虫,应用生理盐水和碘液直接涂片法查肠道原虫滋养体和包囊;同时对3 ~ 6岁儿童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和带绦虫卵。结果 河南省农村儿童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为3.21%(214/6 671),肠道蠕虫感染率(2.62%,175/6 671)高于原虫(0.60%,40/6 671)。共检出12种肠道寄生虫,其中肠道线虫4种、吸虫1种、原虫7种;所有检出虫种中以蛲虫感染率最高,为2.47%(161/6 671)。全省4个生态区中,秦巴山地生态区儿童肠道寄生虫感染率最高,为5.85%(90/1 538)。男、女儿童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年龄组([χ2] = 32.762,P < 0.05)和文化程度([χ2] = 67.507,P < 0.05)儿童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各年龄组均以蛲虫感染为主。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高、无害化厕所覆盖率高、饮用自来水及集体驱虫是儿童感染肠道寄生虫的保护因素。本次调查河南省农村儿童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明显低于首次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和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中河南省的相关数据,呈逐渐下降趋势。结论 河南省农村儿童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呈明显下降趋势,蛲虫应成为今后河南省农村儿童肠道寄生虫病的防治重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2014–2018年南平市人体肠道寄生虫病流行状况,为后续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2014–2018年以二阶段整群抽样法在南平市抽取调查村,每县(市、区)每年监测5个村。以改良加藤厚涂片法(1粪2检)检测调查村居民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钩虫卵阳性者进一步鉴别虫种;对3 ~ 6岁儿童以透明胶纸肛拭法镜检蛲虫卵。结果  2014–2018年南平市共调查6 317人,人体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2.15%,各年份总感染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0.53,P < 0.05)。男、女性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2.94%和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7.00,P < 0.01);随着年龄增加,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率逐渐上升,各年龄组村民肠道寄生虫感染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02.62,P < 0.01)。检查3 ~ 6周岁儿童945人,蛲虫感染率为3.28%。结论 2014–2018年南平市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处于历史低流行水平,且感染人群以高龄、低教育程度为主;后续应采取综合防控措施以进一步控制重点人群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2014–2018年南平市人体肠道寄生虫病流行状况,为后续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2014–2018年以二阶段整群抽样法在南平市抽取调查村,每县(市、区)每年监测5个村。以改良加藤厚涂片法(1粪2检)检测调查村居民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钩虫卵阳性者进一步鉴别虫种;对3 ~ 6岁儿童以透明胶纸肛拭法镜检蛲虫卵。结果  2014–2018年南平市共调查6 317人,人体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2.15%,各年份总感染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0.53,P < 0.05)。男、女性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2.94%和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7.00,P < 0.01);随着年龄增加,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率逐渐上升,各年龄组村民肠道寄生虫感染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02.62,P < 0.01)。检查3 ~ 6周岁儿童945人,蛲虫感染率为3.28%。结论 2014–2018年南平市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处于历史低流行水平,且感染人群以高龄、低教育程度为主;后续应采取综合防控措施以进一步控制重点人群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河南省淮阳丘陵生态区人体肠道寄生虫病流行现状。方法 按照全国第三次人体重点寄生虫病调查方案及河南省的调查方案,在生态区的基础上,结合经济和地理条件进行分层整群抽样。对调查点常驻居民采用改良加藤法和碘液涂片法分别检查肠道蠕虫和原虫感染情况,3 ~ 6岁儿童用肛拭法检测蛲虫感染。结果 河南省淮阳丘陵生态区抽中9个县,26个调查点,共调查6 710人,其中 528名3 ~ 6岁儿童接受了蛲虫肛拭检查。共查出肠道寄生虫11种,总感染率1.65%,其中蠕虫5种,感染率1.07%;原虫6种,感染率0.61%;儿童肛拭阳性率3.79%。混合感染占0.10%,均为2虫种混合感染。主要肠道寄生虫为蛔虫 0.31%、人芽囊原虫0.28%和钩虫0.27%。儿童肛拭蛲虫感染率3.79%。原虫在各年龄组均有感染,9岁及以下人群发现的寄生虫感染种类最多,以蛲虫为主。经驱虫人群肠道寄生虫和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均较未驱虫人群低。结论 河南省淮阳丘陵生态区人体重点寄生虫感染率明显下降,应加强对学龄前儿童和学生的寄生虫病防治与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1989–2014年江西省人体肠道寄生虫病流行状况和变化趋势,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1989年首次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和2014年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结果中提取江西省调查数据,对2次调查中江西省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989年和2014年江西省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79.59%和9.64%,25年间感染率下降了87.89%(χ2 = 30 870.5,P < 0.01);1989年和2014年江西省分别检出24种和20种人体肠道寄生虫,2次调查共检出26种人体肠道寄生虫。1989年调查,江西省感染率居前3位的人体肠道寄生虫分别是蛔虫(71.06%)、钩虫(17.61%)和蛲虫(17.59%);2014年调查,感染率居前3位的人体肠道寄生虫分别是蛲虫(13.73%)、钩虫(4.66%)和鞭虫(0.95%)。2次调查中,江西省女性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均显著高于男性(P均< 0.01);25年间,不同年龄组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下降82.50% ~ 95.31%。结论 江西省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呈显著下降趋势,土源性线虫仍然是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的主要虫种。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1989–2014年江西省人体肠道寄生虫病流行状况和变化趋势,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1989年首次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和2014年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结果中提取江西省调查数据,对2次调查中江西省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989年和2014年江西省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79.59%和9.64%,25年间感染率下降了87.89%(χ2 = 30 870.5,P < 0.01);1989年和2014年江西省分别检出24种和20种人体肠道寄生虫,2次调查共检出26种人体肠道寄生虫。1989年调查,江西省感染率居前3位的人体肠道寄生虫分别是蛔虫(71.06%)、钩虫(17.61%)和蛲虫(17.59%);2014年调查,感染率居前3位的人体肠道寄生虫分别是蛲虫(13.73%)、钩虫(4.66%)和鞭虫(0.95%)。2次调查中,江西省女性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均显著高于男性(P均< 0.01);25年间,不同年龄组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下降82.50% ~ 95.31%。结论 江西省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呈显著下降趋势,土源性线虫仍然是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的主要虫种。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新疆人体肠道蠕虫2004—2016年的流行现状和态势,为制定防治规划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规定的方法和要求开展。结果共发现蠕虫感染者401人、感染率1.438%,共检出9种蠕虫卵(线虫4种、吸虫3种、绦虫2种),其中鞭虫、蛲虫、带绦虫和支双腔吸虫感染率与过去相比均大幅度下降,但蛔虫感染率略有上升;感染人群主要以蛔虫感染为主、占蠕虫总感染人数的77.805%,其次是蛲虫、占14.133%,3~6岁儿童肛拭法调查2 737人,检出蛲虫感染率0.475%、带绦虫感染率0.037%,肠道蠕虫感染率男性1.426%、女性1.4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8,P0.05);共发现3种新虫种,分别是并殖吸虫、东方毛圆线虫和阔节裂头绦虫。结论加强蛔虫和蛲虫病的控制是大幅度降低肠道蠕虫感染的关键,其中天山山地生态区及其范围内的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是寄生虫病防治工作重点区域;企事业职员、中老年人和以井水作饮水源等人群是寄生虫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河南省人体肠道原虫的感染现状。方法 2014-2015年按照《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方案》要求,根据河南省生态区划分及经济水平确定调查县,根据地形和经济水平等因素分层,每层随机数字表法抽取1个自然村为调查点,每个调查点调查当地农村常住人口250人。收集被调查者的新鲜粪样,采用生理盐水和碘液直接涂片法分别检查肠道原虫感染情况。不同人群感染率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本次共调查河南省35个县(市)104个村26 866人。肠道原虫总感染率为0.57%(152/26 866)。检出肠道原虫7种,分别是布氏嗜碘阿米巴、哈门氏内阿米巴、微小内蜒阿米巴、溶组织内阿米巴、结肠内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人芽囊原虫,其中以微小内蜒阿米巴感染率最高(0.19%,50/26 866),不同原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生态区中,以华北平原生态区的原虫感染率为高,为0.67%(45/6 696),但不同生态区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人口标化后,在检出肠道原虫的27个县(市)中,项城市的原虫感染率最高,为2.69%。女性肠道原虫感染率为0.41%(57/13 901),低于男性的0.73%(95/12 965)(P0.05);不同年龄组中,以20岁和20~岁年龄组人群肠道原虫感染率为高,均为0.66%(31/4 667,18/2 742),且以人芽囊原虫感染为主。不同职业人群中,工人肠道原虫感染率为0.76%(4/528),高于农民的0.54%(96/17 896)。不同文化程度人群中,高中及以上人群肠道原虫感染率为0.71%(18/2 550),高于小学的0.52%(42/8 014)。不同民族人群中,汉族感染率最高,为0.57%(151/26 434)(P0.05)。调查点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 200~23 590元,中位数为5 950元。不同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收入水平人群的肠道原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河南省人体肠道原虫调查共检出7种原虫,总体感染率较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和分析郴州市人体重点寄生虫病原谱及感染现状,为寄生虫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年在郴州市以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调查点,采用改良加藤法检查肠道蠕虫虫卵、生理盐水涂片法和碘液涂片法检测肠道原虫滋养体或包囊、透明胶纸法查3~6岁儿童蛲虫卵、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别钩虫。结果共检查7 031人,肠道蠕虫感染率为1.83%(129例),以钩虫感染为主,各虫种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77,P0.01);钩蚴均为美洲钩虫;未检出肠道原虫。各县(市、区)间肠道蠕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77,P0.01)。感染者年龄主要集中在30岁以上人群,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呈现上升的趋势(χ~2=26.21,P0.01);职业以农民为主,农民与其他职业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67,P0.01)。结论郴州市人体重点寄生虫病原谱以钩虫为主,感染率处于低位水平,但是感染因素仍然存在,需持续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以巩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河南省范县儿童蛲虫感染状况并分析影响因素,为蛲虫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2019年在河南省范县城镇和农村进行分层抽样,共抽取5所幼儿园。对全体在园儿童采用胶贴肛拭和胶带纸肛拭两种方法进行镜检普查蛲虫卵,同时采用问卷调查收集儿童及其家庭成员基本情况、卫生习惯和幼儿园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儿童蛲虫感染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结果 共调查671名儿童,平均蛲虫感染率为15.50%(104/671)。农村幼儿园儿童蛲虫感染率为28.13%(72/256),显著高于城镇幼儿园的7.71%(32/415)([χ2] = 50.380,P < 0.01);私立幼儿园儿童蛲虫感染率为32.26%(60/186),显著高于公立幼儿园的9.07%(44/485)([χ2] = 55.183,P < 0.01);不同性别儿童蛲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1.442,P > 0.05),且蛲虫感染率随儿童年龄增大和年级增高均呈上升趋势([χ2]趋势 = 8.373、30.274,P均< 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农村幼儿园和就读年级高是儿童蛲虫感染的危险因素,成人儿童衣服分开洗、儿童勤洗澡和幼儿园餐具勤消毒是保护因素。胶贴肛拭法检测儿童蛲虫感染率为73.08%(76/104),与胶带纸肛拭法检测结果(56.73%, 59/1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3.959,P > 0.05)。结论 河南省范县儿童蛲虫感染率较高,应加强农村幼儿园和年级较高儿童及其家长和老师等重点人群蛲虫病健康教育和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山东省儿童蛲虫感染现状及变化趋势,为调整和制订蛲虫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2020年,在山东省以县为单位设立51个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点,对3 ~ 9岁儿童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和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感染,对检测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6—2020年,山东省在51个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点累计检测5 060名3 ~ 9岁儿童,蛲虫感染率为2.23%,逐年感染率分别为3.99%(26/651)、1.70%(14/824)、0.96%(8/837)、2.90%(45/1 552)和1.67%(20/1 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1.455,P < 0.01)。鲁中、鲁东、鲁南和鲁北地区儿童蛲虫感染率分别为1.25%(15/1 198)、1.85%(14/755)、3.18%(84/2 640)和0(0/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7.326,P < 0.01);男、女童蛲虫感染率分别为1.98%(56/2 831)和2.56%(57/2 2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1.916,P > 0.05);不同年龄儿童蛲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6.448,P < 0.05),其中6岁儿童感染率最高(3.18%,25/786)、3岁儿童感染率最低(0.75%,6/800)。结论 2016—2020年山东省3 ~ 9岁儿童蛲虫感染率整体维持在中等水平,在省内存在地区分布差异,需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重庆市人体重点寄生虫病流行现状,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按照分层整群抽样的原则,抽取重庆市36个农村调查点和50个城镇调查点开展调查。每个调查点调查不少于250人。 结果 共调查22 263人,寄生虫总感染率为5.41%。蛔虫、钩虫、鞭虫和蛲虫的感染率分别为1.20%、4.23%、0.13%和0.47%。混合感染占0.22%。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及地区间寄生虫感染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15.19、396.72、421.07、347.79,P 均< 0.05)。结论 重庆市人群寄生虫感染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土源性线虫病仍是今后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人体肠道蠕虫感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掌握安徽省人体重要寄生虫病流行现状。方法按照全国统一方案,以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调查安徽省10个抽样县(市),29个土源性线虫调查点,每个点检查500人。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肠道蠕虫卵;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定钩虫虫种及其它线虫幼虫;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全部12岁以下儿童蛲虫卵。结果.共调查14874人。检出肠道蠕虫13种。总感染率为21.43%,(其中男性19.63%,女性23.37%),蛔虫、钩虫和鞭虫占全部感染者的91.28%,其中蛔虫、鞭虫和钩虫感染率分别为9.77%、3.14%和9.65%,华支睾吸虫为0.67%(100/14874);蛲虫阳性率为5.39%(163/3022);蛔虫和鞭虫感染沿江平原最高,钩虫和华支睾吸虫感染淮北平原最高。结论与我省第一次寄生虫病分布调查相比,发现虫种减少,总感染率及各虫种感染率均大幅度下降。老年龄组的感染率相对较高(尤其是女性),老年人群在过去的防治中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目的 了解大丰市居民肠道蠕虫感染现状。 方法 方法 选择大丰市5个村为监测点。采用Kato?Katz法检查蠕虫 感染, 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儿童蛲虫感染。结果 结果 2005-2010年监测点居民肠道蠕虫感染率分别为5.77%、 5.51%、 4.60%、 4.18%、 3.41%、 1.38%, 呈逐年下降趋势。除2010年未查出蛔虫感染者外, 其余年份均查出钩虫、 蛔虫、 蛲虫感染 者。感染率以20~30岁及60~80岁年龄组较高, 12~20岁及40~60岁年龄组较低。其中20~30岁与12~20岁组、 60~80岁与40~60岁组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 = 62.24, 71.35, P均<0.05)。男性感染率为5.63% (359/6 375), 女性感染率为2.42% (144/5 94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74.81, P<0.05)。北部地区感染率较高, 年间最高为11.71%; 感染率从东、 北到西、 南呈下降趋势。2010年儿童蛲虫感染率为1.75%。结论 结论 大丰市人群肠道蠕虫感染率较低, 需加 大儿童蛲虫感染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监测2012–2018年丹阳市人群土源性线虫病流行状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2018年对丹阳市3周岁以上居民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其中3~12周岁儿童同时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卵。结果 2012–2018年,丹阳市共开展土源性线虫病监测13 540人,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0.45%。检出的感染虫种有蛔虫、鞭虫和蛲虫,感染率分别为0.32%、0.12%和0.01%;以单虫种感染为主。各年度人群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蛔虫感染率和鞭虫感染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42.610、26.276、20.692,P均 < 0.05)。男性和女性人群土源性线虫平均感染率分别为0.45%和0.47%;本地人群和流动人群平均感染率分别为0.28%和0.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0.561,P < 0.05)。各年龄组中以31 ~岁组感染率最高(0.59%),41 ~岁组次之(0.56%),最低为3 ~岁组(0.27%)。不同职业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75.692,P < 0.05),其中以船员感染率最高。儿童蛲虫监测共5 078人,平均感染率为0.37%;各年度儿童蛲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5.466,P < 0.05)。结论 丹阳市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已处于较低流行水平,但仍应加强对农村儿童和外来流动人群的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