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肌性斜颈是儿科常见疾病,多因单侧胸锁乳突肌发生肌纤维化而致该侧颈部肌肉痉挛,主要表现为头颈部向患侧倾斜,并可触及肿块。推拿手法是目前治疗该病的常用方式,具有无创、非药物、患儿及家属接受程度高等优点,对于缓解颈部痉挛、矫正头面部畸形有着明显疗效[1]。但是对于颈部肿块,仅靠推拿手法却很难消除,而肿块不除,颈部肌肉痉挛情况难以彻底解除,颈部运动功能就无法充分恢复。笔者认为,颈部肿块主要是由于气滞血瘀所致,治疗应以活血化瘀为主,乳香、没药、赤芍等药物是活血化瘀常用药物,中药熏蒸也可通过其温热作用发挥行气活血功效,如采用中药熏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该病,或可在改善颈部肿块和解除肌肉痉挛等方面取得更为显著的临床疗效[2-4]。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自拟中药熏蒸方结合改良推拿手法治疗肌性斜颈患儿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君、臣、佐、使配伍推拿方法即揉推“颈部五线”联合抻颈肌、轻点穴治疗非肿块型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1例非肿块型肌性斜颈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治疗组(36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推拿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原治疗经验增减,即以揉推“颈部五线”为君,以增加抻颈肌时间为臣,以轻点体穴为佐使。在治疗前,治疗3、6周后评定患儿颈部歪斜角度和颈部被动关节活动度,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3、6周患侧旋转角度和健侧侧屈角度均显著增加(P<0.05),颈部歪斜角度均显著减小(P<0.05);治疗组侧旋转角度和健侧侧屈角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颈部歪斜角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运用君、臣、佐、使配伍推拿方法治疗非肿块型肌性斜颈,对改善患儿颈部歪斜角度、颈部被动关节活动度效果确切,整体疗效优于传统推拿手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汤水疗联合综合运动疗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肌性斜颈患儿8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活血化瘀汤水疗治疗,研究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运动疗法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并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症状评分、双侧胸锁乳突肌(SCM)长度差值、肿块厚度、颈部侧屈、旋转时患侧SCM增加的均方根(RMS)值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症状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颈部活动受限、头歪斜程度、颅面部不对称、颈肌紧张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患儿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SCM长度差值、肿块厚度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SCM长度差值、肿块厚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患者的SCM长度差值、肿块厚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颈部侧屈、旋转时患侧SCM增加的RMS值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颈部侧屈、旋转时患侧SCM增加的RMS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患儿颈部侧屈、旋转时患侧SCM增加的RMS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化瘀汤水疗联合综合运动疗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缩小双侧SCM差值及肿块厚度,提高患儿肌肉活动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医学》2017,(9):843-844
目的探讨推拿疗法配合头颈部力量训练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效果。方法将124例小儿先天性斜颈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推拿手法治疗,观察组加头颈部力量训练,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手法配合头颈部肌肉力量训练对小儿肌性斜颈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推拿配合中药外敷治疗早期小儿肌性斜颈12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推拿配合中药外敷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疗效。方法:将122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仅行推拿治疗,治疗组在推拿手法治疗基础上,结合中药外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两组疗效差异显著(P〈0.05)。结论:推拿治疗结合中药外敷可提高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手法配合颈部功能训练对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治疗的影响。方法:应用手法按摩配合颈部功能训练为观察组,单独应用手法不做功能训练为对照组,两组均配合蜡疗热敷。结果:对于不同的年龄特征和疾病分型(肿块型和非肿块型),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01)。结论:及早应用按摩手法配合颈部功能训练是治疗本病的首选疗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联合采用手法推拿和中药外敷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78例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试验组(在手法推拿基础上配合我院自拟的舒经散结膏治疗)和对照组(仅仅采用手法推拿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儿治愈11例(28.2%),显效16例(41%),有效10例(25.6%),无效3例(7.7%);对照组患儿治愈10例(25.6%),显效13例(33.3%),有效10例(25.6%),无效6例(15.4%),试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2.3%)显著高于对照组(84.6%),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先天性肌性倾斜患儿联合采用手法推拿和中药外敷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矫正斜颈,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与作业疗法相结合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腕关节背屈功能的疗效。方法:将3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中药熏蒸结合作业治疗组、单纯作业对照组各15例,分别于治疗前后测量3次腕关节主动背屈的角度。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2组患儿腕关节背屈活动度均有扩大,且观察组患儿腕关节活动度的扩大范围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疗法中药熏蒸与作业疗法相结合能充分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腕关节背屈功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踝关节活动度的改善情况。方法: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0年12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小儿脑瘫康复中心进行康复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药熏洗配合基础治疗(推拿+运动疗法),对照组采用中药稀释液熏洗配合基础治疗(推拿+运动疗法)。每周6次,1个月为1疗程。以踝关节活动度为主要观察指标,在患儿入组时、每个治疗周的1、3、5天治疗前后及出组时记录患儿踝关节活动度。结果 :关节活动度显效率治疗组95.83%,对照组65.22%,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在踝背屈、踝跖屈的活动度即时疗效要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药熏洗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踝关节活动度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中药熏洗具有较好的即刻疗效,主要表现为治疗前后踝关节活动度的即时效应改善明显,因此在推拿及功能训练之前进行熏洗治疗,可以有效放松痉挛的肌肉、肌腱,对于异常姿势的纠正更有利,同时可以减少患儿的疼痛,增强患儿的康复配合度,提高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肌肉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病例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针刺治疗,观察组加用中药熏蒸治疗,并于中药熏蒸后给予康复训练。疗程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等级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的变化。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等级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熏蒸结合常规康复治疗、针刺治疗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上肢肌肉的痉挛状态及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苏炜  王建文 《甘肃医药》2013,(11):838-840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采用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加用推拿手法治疗.每周5次,3个月为一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个疗程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66)和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评分均得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粗大运动功能改善效果、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评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手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疗效肯定,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2.
推拿治疗先天性小儿肌性斜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预防及治疗先天性小儿肌性斜颈的推拿手法。方法选取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患儿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方式,观察组采取融合按揉、弹拨、牵拉等方式的针对性推拿法及预防患儿颜面畸形的面部穴位按揉法。结果2种不同方法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在临床疗效、病情好转率和复发率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针对性推拿法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其痊愈率和预后等方面均优于传统推拿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刺运动疗法治疗小儿炎症性斜颈(Grisel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炎症性斜颈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1例。治疗组使用针刺运动疗法,针刺合谷穴,得气后配合患儿颈部主动运动,每5 min行针1次,共留针20 min;对照组放松双侧颈部肌肉15 min后行手法复位。治疗每日1次,共3次,如期间患儿治愈则结束治疗。治疗结束后评估2组疗效,并观察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颈部活动度、Wong Baker面部表情疼痛量表评分法(WBFPS)分值及首次治疗过程中改良面部表情评分法(FLACC)分值。【结果】(1)2组患者临床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组治疗前后各角度颈部活动度、WBFPS分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治疗组首次治疗过程中FLACC分值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手法治疗和针刺运动疗法治疗小儿炎症性斜颈均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且相对于手法治疗,针刺运动疗法不作用于局部,治疗过程中的疼痛较手法治疗轻,可避免患儿因疼痛而抗拒治疗,此法可供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推拿结合微针刀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来舟山市妇女儿童医院就诊的60例小儿肌性斜颈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30例予以推拿手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微针刀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一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肿块直径、患侧耳肩距、健侧颌肩距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患侧耳肩距、健侧颌肩距均较治疗前增加,肿块直径较治疗前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的患侧耳肩距、健侧颌肩距高于对照组,而肿块直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推拿结合微针刀治疗小儿肌性斜颈临床疗效显著,疗程短,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耳肩距、颌肩距,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循经针灸联合推拿手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与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来本院儿科治疗并已确诊为痉挛型脑瘫的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西医康复治疗(主要为Bobath法),观察组给予循经针灸与推拿手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肌张力情况、痉挛指数、粗大运动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肌张力分级情况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肌张力0、1级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痉挛指数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粗大运动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痉挛指数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粗大运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2.64,P=0.02)。结论:循经针灸联合推拿手法可用于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提高运动发育能力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推拿治疗对不同年龄段(0+-12月)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符合标准的115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按年龄段分为3组,0+-4月、4+-8月、8+-12月患儿组,均给予相同推拿手法治疗,观察并比较3-6个月后三组患儿的疗效。[结果]3组患儿的有效率均为100%,愈显率0+-4月组优于4+-8月组(P〈0.05),4+-8月组优于8+-12组(P〈0.05)。[结论]推拿手法是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一种有效疗法,早期介入推拿手法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扬刺结合一指禅推拿对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患者的肌肉厚度、硬度的肌肉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从而明确扬刺结合一指禅推拿对慢性非特异性颈痛超声弹性成像的作用,为扬刺结合一指禅推拿提供客观量化证据。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在杭州市中医院推拿科就诊的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一指禅推拿,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扬刺针刺法。两组方法均进行5次/周,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比较并分析两组治疗前后颈部肌群中斜方肌、头夹肌、头半棘肌及颈半棘肌的超声弹性图像厚度及应变率(SR)比值、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评分以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颈部肌群超声弹性图像厚度及SR比值、VAS评分、NDI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的治疗后,两组颈部肌群超声弹性图像厚度均厚于治疗前,超声弹性图像SR比值、VAS评分、N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部肌群超声弹性图像厚度厚于对照组,超声弹性图像SR比值、VAS评分、N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分刺法结合隔姜灸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治疗组给予分刺法结合隔姜灸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推拿方法,治疗24 d后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疗效总有效率88.37%,对照组74.42%,2组临床症状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在肿块厚度、胸锁乳突肌挛缩长度分别为6.09±1.40 mm,8.20±1.50 mm;4.70±1.80 mm、6.97±1.70 mm,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分刺法结合隔姜灸护理干预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推拿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推拿加微波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疗效.方法 将200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采用推拿治疗加微波治疗,对照组只进行推拿治疗,分别于治疗一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 推拿加微波治疗先天性肌斜颈的疗效优于单纯推拿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幼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中医中药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2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采用中医推拿手法加中药湿敷治疗14 d为1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结果:62例患儿2疗程内治愈17例,2~4个疗程治愈39例,坚持6个疗程有4例好转,总有效率100%.结论:幼儿先天性肌性斜颈若能早发现,采用中医推拿手法结合中药湿敷治疗,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