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型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2月至2019年5月确诊的31例脊髓性肌萎缩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31例SMA患儿中,男女比例1.8:1;6月龄内起病12例(38.7%),~18月龄起病17例(54.8%),18月龄后起病2例(6.5%)。首发症状为肌张力低下13例(41.9%),肌力下降9例(29.0%),步态异常5例(16.1%),生长迟缓4例(12.9%)。肌无力主要以近端受累为主,下肢重于上肢,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在感觉或认知方面均无变化。采用MLPA行基因检测,31例患儿中,SMN1基因外显子7和外显子8纯合缺失29例(93.5%),仅外显子7缺失2例(6.5%),均为2型患儿。不同类型SMA的临床表型与SMN1基因缺失类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型和3型SMA患儿的SMN2基因拷贝数高于1型,3型SMA患儿的SMN2基因拷贝数明显高于2型,不同SMA临床表型与SMN2拷贝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96.8%)患儿的父母亲明确诊断为SMN1基因杂合缺失;1例患儿父亲明确诊断为SMN1杂合缺失,母亲未检测到。结论 SMN1基因的检测和分析对SMA患儿具有诊断意义。SMA临床表型的严重程度与SMN2基因拷贝数增加呈反比。  相似文献   

3.
小儿脊髓性肌萎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脊髓性肌萎缩是一组常染色体隐性(AR)遗传的进行性并通常为对称性肌无力与萎缩的疾病.5q型常见,由5q13 上SMNI基因缺失(95%的病例)或突变(约5%的病例)引起.分为4型.18个月内起病的Ⅰ型与Ⅱ型往往因呼吸吞咽不良、不能站坐走与继发骨折等而坝后严重.非-5q型为一组异源性运动神经元病,临床表现与前者有所不同.5q型的诊断根据病史、血清肌酶、肌电图、肌活检而确诊靠基因检查,如纯合子缺失用PCR-SSCP等检测、点突变用点突变序列检测.胎儿细胞基因检测可提供产前诊断.治疗是多方面的.对症治疗与支持治疗要求有关各科专家积极合作.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患者的寿命与活动状况均有改进.分子治疗已初露曙光.  相似文献   

4.
儿童脊髓性肌萎缩症的基因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梁国安  周柏林  余钟声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20(10):1011-1012,i0002
目的探讨儿童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特异性基因诊断方法。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19例临床诊断为SMA患儿及21名健康儿童的运动神经元存活(SMN)基因进行检测。结果SMA患儿SMN基因的第7和第8号外显子均缺失,健康儿童SMN基因的第7和第8号外显子均未缺失。结论检测SMN基因第7和第8号外显子缺失的方法可用于SMA的基因诊断,且PCR—RFLP技术对SMA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疑似脊髓性肌萎缩症患儿338例的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儿童脊髓性肌萎缩症(SMA)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SMN1缺失和诊断的意义.方法 根据国际诊断标准、病例随访和基因分析结果对338例疑似SMA的患儿进行诊断和分型.应用PCR-酶切方法分析患儿SMN1基因外显子7和外显子8的纯合缺失.应用等位基因特异PCR结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DHPLC)方法分析患儿的SMN1基因拷贝数,确定杂合缺失.结果 (1)确诊SMA 267例,其中Ⅰ型143例,Ⅱ型82例,Ⅲ型42例,分别占53.6%、30.7%和15.7%.(2)267例SMA患儿的SMN1基因缺失分析显示:SMN1基因外显子7和8均纯合缺失为183例,占68.5%(183/267),仅外显子7纯合缺失,外显子8不缺失为34例,占12.7%(34/267),外显子7杂合缺失为33例,占12.4%(33/267),非缺失为17例,占6.4%(17/267),未见SMN1基因外显子8的单独缺失.(3)Ⅰ型和Ⅱ型SMN1基因缺失率相近.Ⅲ型SMN1基因纯合缺失率较低于Ⅰ型和Ⅱ型,杂合缺失率较高于Ⅰ型和Ⅱ型.结论 (1)我国儿童SMA的SMN1基因纯合缺失和杂合缺失频率提示,SMN1基因突变存在种族异质性,SMN1基因内微小突变需要研究.(2)SMN1基因诊断具有特异性和无创性,80%SMA患儿通过SMN1基因纯合缺失分析得到诊断.(3)Ⅲ型SMA的临床诊断和基因分析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18例婴儿脊髓性进行性肌萎缩进行临床分析。肌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在本症病变的不同时期,肌电图可呈神经源性、混合性及肌性损害改变。而肌肉活俭病理检查亦非都呈神经源性肌萎缩,个别病例可表现为肌源性肌萎缩。  相似文献   

7.
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是一种严重的神经肌肉疾病,因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SMN 1)缺陷引起.由于肌肉无力、活动量少、消化道症状以及吞咽困难等原因,患儿发生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的概率常明显高于正常儿童,因此SMA的营养管理至关重要.文章就SMA患儿的营养评估、可能出现的营养问题以及相关营养干预策略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中华儿科杂志》2022,(6):562-566
目的探讨脊髓性肌萎缩并肺炎气管插管患儿气道拔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1年12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34例脊髓性肌萎缩并肺炎气管插管患儿的临床资料, 按成功拔管与否分为成功组及失败组。采用Mann-WhitneyU检验及χ2检验比较两组可能影响拔管成功性的相关危险因素的差异, 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4例患儿中男14例、女20例, 就诊年龄10.8(6.0, 25.2)月龄, 1型31例, 2型3例。11例在插管前为被动进食, 22例在治疗中使用了气道清理术, 28例存在肺部混合病原感染。成功组21例、失败组13例。失败组插管时最高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拔管前胸部影像为实变者比例均高于成功组[81(49, 86)比48(43, 56)mmHg(1 mmHg=0.133 kPa)、6/13比10%(2/21), Z=-2.55、χ2=5.99, 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插管前被动进食(OR=39.88, 95%CI 3.36~473.29, P=0.003)、未使用气道清理术(OR=14.55,...  相似文献   

9.
小儿脊髓性肌萎缩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脊髓性肌萎缩是第二位常见的致死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具有三种临床类型,近年来该的致病基因被定位于5q11-5q13区域,目前发现与该病有关的基因有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神经元调亡抑制蛋白基因和编码P44蛋白基因,本文对该病的最新分子遗传学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儿童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儿童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是常见的基因遗传病之一,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发病率为0.8/10万[1]。病理改变仅限于脊髓前角细胞,不累及上运动神经元,是下运动神经元变性导致进行性、对称性肌萎缩和肌张力减低;病变可从肢体进行性肌无力、肌萎缩及肌  相似文献   

11.
脊髓性肌萎缩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常规基因诊断方法无法检出隐性遗传病携带者,易造成诊断延误,加重家庭及社会负担.先证者,男性,2月龄,生后哭声低弱、四肢无力,肌电图示脊髓前角细胞病变.采取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长片段PCR扩增、连锁分析诊断患儿SMN 1基因为"1 d+0"型复合杂合变异(1 d:c.22_23 ...  相似文献   

12.
小儿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8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Li H  Wang HL  Shan CM 《中华儿科杂志》2004,42(10):762-764
目的总结小儿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SMA)各类型的临床表现、神经电生理及肌肉病理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水平并探讨基因诊断及产前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83例各型SMA患儿,男55例,女28例,年龄1d∽14岁,平均23.7个月,对本组病例进行临床特点、神经电生理、肌肉病理及基因分析。结果83例SMA临床分为3型,其中SMA-1型60例,SMA-2型19例,SMA-3型4例,3型SMA各有特点,但临床均表现为近端肌肉无力,肌张力低下。本病为单纯运动神经元受累,故患儿电生理表现均为神经源性损害而无感觉神经受累及明显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2例行肌活检显示大组萎缩肌纤维;13例行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SMN)检测,11例外显子7和8联合缺失,1例仅第7外显子缺失,1例仅第8外显子缺失。结论根据临床特点,电生理,肌肉病理及基因诊断可与其他松软婴综合征鉴别,而能确诊SMA。基因诊断可为产前诊断提供依据,达到预防本病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14.
1病例摘要患儿,男,出生22d后以“生后四肢无力,呼吸困难5d”为主诉于2006年3月28日入院。患儿系第1胎,第1产,孕40 1周,因脐带绕颈2周剖宫产娩出。出生体重4kg,胎动正常,Apgar评分不详,否认窒息史。生后混合喂养,前3d哭声较大,之后哭声逐渐减弱,平时吸吮无力,四肢活动少,尤以下肢明显。由于四肢无力,近5d出现呼吸困难并逐渐加重,收入我院新生儿科病房。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病史。查体:T36·1℃,P132·min-1,R40·min-1。神志清,反应差,口唇发绀,未见鼻翼扇动,三凹征阳性,双肺呼吸音粗糙,散在痰鸣音。心音有力,律齐。腹部膨隆,可见…  相似文献   

15.
16.
小儿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本病国内较罕见,本文对我科190~198年诊治的5例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例均为男性患儿,年龄为3个月至5岁,1岁以内3例;起病年龄最小2个月,最大6个月;就诊时病程...  相似文献   

17.
脊髓性肌萎缩的基因诊断和产前基因诊断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中国人脊髓性肌萎缩(SMA)基因诊断和产前基因诊断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复合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方法对31例SMA患儿进行神经元存活基因(SMN)第7外显子缺失分析,并对2例有SMA阳性家族史的家系进行了产前基因诊断。结果96.8%(30/31)SMA患儿携有SMN基因第7外显子缺失。2例产前基因诊断的病例均无SMN基因第7外显子缺失。结论SMN基因缺失检测技术可用于SMA患儿的基因诊断和产前基因诊断。  相似文献   

18.
念珠菌属分为白念珠菌和非白念珠菌,为条件致病菌,人体免疫防御功能下降时,可通过吸入或血行传播引起肺部念珠菌感染。儿童肺部念珠菌感染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异度,主要表现为高热、咳嗽、痰中带血丝、或有黏液胶冻样痰,可累及皮肤、肾脏、胃肠道等器官。儿童肺部念珠菌感染的诊断采用分级诊断模式,治疗时要注意治疗原发病、祛除高危因素,抗真菌药物治疗包括预防性、经验性和抢先治疗。  相似文献   

19.
脊髓性肌萎缩症及临床相关SMN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主要阐述了脊髓性肌萎缩症的主要临床特点和疾病相关SMN基因的研究进展。脊髓性肌萎缩症是一种遗传性主要累及肢体近端的肌麻痹、肌萎缩;部分患者可伴有少数非特异症状和体征。肌电图、神经电图、肌活检等辅助检查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基因检测是目前认为有效的确诊该病的辅助手段;诱发电位检查在该病的I型患儿中亦有改变。目前,临床对该病主要是对症治疗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产前诊断是预防该病患儿出生的主要手段。该文同时对疾病相关SMN基因的结构与表型相关性,SMN蛋白的功能和基因治疗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儿国家规定计划免疫疫苗的接种率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进行回顾性横断面调查研究。以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注册登记的192例SMA患儿(1~3型,男116例、女76例)和同期朝阳区奥运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接种的191名健康儿童(男115名、女76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电话随访和查阅疫苗接种记录,了解计划免疫疫苗的接种时间、接种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不同型别的SMA患儿各疫苗接种率,SMA患儿和健康儿童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92例SMA患儿年龄(66±43)月龄,基础计划免疫完成率为62.0%(119例);1~3型SMA患儿完成率分别为52.2%(12/23),55.7%(68/122)和83.0%(3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3,P=0.002);各疫苗接种率随SMA患儿年龄增长而降低:卡介苗为100.0%(192/192),第3剂乙肝疫苗为94.3%(181/192),第3剂脊髓灰质炎疫苗81.8%(157/192),第3剂百白破疫苗为88.5%(170/192),首剂A群流脑疫苗83.9%(161/192),首剂麻疹或麻风二联疫苗76.6%(147/192),首剂乙脑减毒疫苗80.2%(154/192),首剂甲肝疫苗68.2%(131/192),麻风腮疫苗69.8%(134/192),A+C群流脑疫苗54.7%(105/192)。73例未完成计划免疫的SMA患儿中78.1%(57/73)因为患儿监护人害怕加重病情而主动放弃,21.9%(16/73)是免疫接种部门因为疾病的原因而终止接种。SMA患儿疫苗接种后的一般反应发生率与健康儿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8%(38/192)比18.8%(36/191),χ^2=0.055,P=0.815],均以发热和局部红肿多见;异常反应在SMA患儿和健康儿童中发生率分别为2.6%(5/192)和3.7%(7/1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5,P=0.551),主要为皮疹或神经血管水肿。SMA患儿的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的接种率分别为22.4%(43/192)和31.8%(61/192),接种肺炎疫苗的SMA患儿肺炎发生率从接种前的59.0%(23/39)降到41.0%(16/39),接种流感疫苗的58例SMA患儿在接种当年均未发生流感。结论SMA患儿基础计划免疫完成率低,尤以1型患儿最低,主要是由于家长主动放弃接种。SMA患儿接种疫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健康儿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接种后可以预防肺炎发生或降低肺炎次数及流感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