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男性,57岁,因"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27年,电池耗竭半月"入院。患者因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双腔起搏器,右室心尖部长期依赖性起搏达27年之久。此外,行起搏器更换术前心脏彩超检查并未显示心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80岁。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于1982年10月首次植入心脏单腔起搏器,先后因为起搏器电池耗竭、心功能不全,成功从单腔、双腔到三腔更换起搏器。  相似文献   

3.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73岁。因"起搏器植入并更换16年,起搏器囊袋感染5年"于2011年6月20日入院。1995年因"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植入永久起搏器,术后无寒战、发热,无咳嗽、咳痰,无胸痛、呼吸困难及咯血。2003年患者因起搏器电池耗竭,行起搏器更换术。2006年患者起搏器植入切口处出现肿胀,伴黄色脓性分泌物、周围皮肤发红、皮温升高,予抗生素治疗后好转。起搏器电池耗竭,再次行起搏器  相似文献   

4.
12岁患者因反复晕厥半年入院,心电图提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既往明确诊断先天性心脏病,三尖瓣下移畸形并行Glenn术,入院后立即植入临时起搏器,择期经上腔静脉、肺动脉、右室心尖部植入永久起搏器。  相似文献   

5.
1临床资料患者,女,48岁,因"起搏器植入术后7年"于2012年1月10日入院。患者于7年前无诱因出现胸闷、心悸,在外院诊断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DDD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圣犹达公司),起搏频率60次/min,术后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此后门诊定期随访。3月前起搏器程控提示临近电池耗竭,建议更换起搏器。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54岁。1989年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经右侧头静脉入路植入VVI型起搏器。1994年因电极漏电经左侧锁骨下静脉入路更换VVI型起搏器。2000年6月因电池提前耗竭和头颈部肿胀、紫绀半年入院,应用原左侧锁骨下静脉的电极再次更换VVI型起搏器并同台行静脉造影诊断上腔静脉梗阻综合征,先后行上腔静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术后一直服用华法令。2008年4月再次出现电池提前耗竭入院,行静脉造影见上腔静脉依然完全梗阻,遂行心外膜起搏器植入术,手术成功。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性,49岁。12年前因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反复晕厥,在安置起搏器放置电极过程中"无意"经房间隔缺损处,将心室电极植入左室心内膜,起搏器安置术后1个月,患者行部分房室管畸形心内修复及三尖瓣成形术时,证实心室电极植入左室。2年前起搏器因电池耗竭更换,起搏电极各项参数正常,未予更换。12年中未常规服用抗凝药物,患者未出现相关血栓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性,68岁,因反复咳嗽、气促、不能平卧1月入院。14年前因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在外院植入VVI型永久性起搏器,6年前因起搏器电池耗竭而更换起搏器。入院时体检:BP110/70mmHg,心界向两侧扩大,心率70次/min,节律规整,心尖部可闻Ⅱ级收缩期杂音,两肺底可闻致密水泡音,双下肢明显水肿。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查提示左心室腔扩大(LVd56mm),心脏射血分数减少(EF26%),心输出量降低(CO2.7L/min)。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66岁,8年前因二度Ⅱ型房室阻滞植入双腔起搏器,现电池耗竭入院.曾因缺血性心肌病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心脏起搏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我科住院的心电图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心脏起搏的应用情况。结果36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中,31例在入院后即刻置入临时起搏导管,1例于入院4 d 后置入,4例择期行永久起搏器安装术。1例高钾血症临时起搏3 d 后拔除,3例重症心肌炎临时起搏5~7 d 后拔除,2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在临时起搏3 d 后死于心衰。26例在临时起搏1~16 d 后,采取穿刺左锁骨下静脉或切开头静脉的方法植入单腔或双腔永久起搏器,术后立即拔除临时起搏电极。全部患者术中均无并发症发生,其中 1例永久起搏器安装术后第二天死于急性脑梗死。结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一般需要急诊临时心脏起搏,后根据病因及心率恢复情况行永久起搏器安装术。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性,64岁,双目失明4年,因III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起搏器。术后当夜发作呼吸困难,心肌酶升高,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室节段性运动异常,心尖部变薄,几乎不动。冠状动脉造影未见急性冠状动脉闭塞,诊断Takotsubo心肌病。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82岁。胸闷、胸痛4天至当地医院诊治,心电图提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予临时起搏器植入治疗。因症状未缓解转至浙江省人民医院,行急诊床旁心脏超声检查发现起搏电极导线穿透心尖部室间隔进入左室心尖部,并穿透心尖部肌层进入心包腔,合并心包积液。经多科室联合会诊,急诊行全麻下心脏损伤修补术+起搏导线安置术。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性,33岁。因咳嗽、发热、心悸一周,心电图示Ⅱ度Ⅰ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有时呈交界区逸搏心律,拟诊急性心肌炎入院。入院后,置入临时起搏器,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消失,转为窦律伴Ⅰ度房室传导阻滞。体检:心界无扩大,心尖部Ⅱ~Ⅲ/6双期杂音,P_2呈固定性分裂。X  相似文献   

14.
长期右室心尖部起搏对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长期右室心尖部起搏对临床、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为起搏电极植入部位提供参考。方法入选更换起搏器的住院患者和门诊复诊的起搏器患者。病因为高度和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安装时无严重基础心脏病和心脏扩大,心功能正常,安装起搏器到随访时间大于5年,起搏比率80%。比较起搏器置入前后心脏超声参数、心功能和临床状况等指标。结果研究共入选82例。两次评估相隔的平均时间是8.7年(104.4个月)。植入起搏器后左房内径增大,左室射血分数降低(P均0.001),而左室舒张末内径无明显改变。有4例(占4.87%)出现了心室重构且伴有心功能分级恶化,其中3例为植入起搏器后发生前壁心肌梗死,1例为2型糖尿病。未发生心室重构的患者均没有临床心力衰竭症状。结论心脏结构及心功能正常患者长期右室心尖部起搏,一般不会发生心室重构及临床心功能恶化。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性,48岁,因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VVI起搏器11年余,再发胸闷、头晕3d入院。11年前,患者心电图(图略)示窦性心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交接区逸搏心律,植入VVI起搏器,起搏频率70次/min。本次入院时心电图Ⅱ显示窦性P—P间期0.77s,频率78次/min,P—R间期长短不一,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性,77岁。心电图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脏超声示右室心尖部疏松网状结构,诊断右室心肌致密化不全(NVM)。行起搏器植入术,术中出现起搏阈值增高,更换右室3个部位,情形均是如此,最终放弃起搏器植入。结论:右室NVM是造成起搏阈值增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心脏直视手术处理感染电极成功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心脏直视手术处理感染电极成功一例耿仁义朱中林余翼飞患者男性,66岁。1982年因感冒后出现胸闷、憋气及晕厥,心电图示平均心率35bpm,Ⅲ度房室阻滞。同年植入VVI起搏器,电极经右颈外静脉插入,起搏器埋植于右胸壁皮下。1993年11月因起搏器电池耗竭...  相似文献   

18.
电池耗竭是起搏器更换的最常见原因,心电图能够反映起搏器起搏频率改变、起搏方式改变(尤其是DDD变为VVI,磁频试验时由DOO变为VOO)以及起搏器感知功能,从而早期发现起搏器电池耗竭。本例患者在植入起搏器11年后,出现晕厥、抽搐,心电图提示起搏器起搏功能、感知功能均丧失,符合起搏器电池耗竭心电图改变,诊断起搏器电池耗竭明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总结回顾了单中心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外科围手术期心外膜永久性起搏器植入经验和远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2014年间我院33例8岁以下先心病患儿外科围术期植入心外膜永久性起搏器的临床资料。先天性高度房室传导阻滞6例,医源性高度房室传导阻滞27例。患儿平均年龄(23.2±26.9)个月,平均体重(9.7±5.6)kg。除6例术中即植入起搏器外,其余均于术后(26.0±13.1)d植入起搏器。起搏导线植入于右心室膈面,起搏器均放置于腹直肌后的囊袋。术中收集起搏器植入时间、类型、植入后即刻心室夺获阈值,电极电阻等电生理学信息。随访期间,收集心脏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起搏器电程控信息和恶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术后随访(46.8±33.9)个月。结果:除2例因先天性传导阻滞植入双腔起搏器外,其余均植入单腔起搏器。起搏器植入后即刻心室夺获阈值(1.34±0.72)V,而末次随访时未见心室夺获阈值明显增加[(1.37±0.81)V,P=0.93]。与植入起搏器即刻比,末次随访时的心室电极电阻[(366.7±88)Ωvs(331.9±95.9)Ω,P=0.32]和R波振幅[(12.3±3.5)m V vs(11.4±4.9)m V,P=0.635]均无明显升高。随访期间4例患儿术后因电池耗竭行起搏器置换术;21.2%(7/33)患儿出现心力衰竭或猝死的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恶性心血管事件的患儿的年龄和体重与预后良好的患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所有患儿均未发生囊袋感染及起搏器电极折断的情况。结论:医源性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是目前先心病外科围术期植入永久性起搏器的首位原因。心外膜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有较好的远期随访效果,但是起搏器类型的选择仍需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病例分析探讨先天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病因、诊断与治疗。方法报道并分析2例先天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起病、临床表现及诊疗过程。结果1例因出现阿斯综合征而植入永久起搏器,另1例病情较稳定,仅行一般治疗。结论先天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有严重心动过缓、阿斯综合征发作者应及时安置永久起搏器,无上述情况者可随诊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