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例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穿刺左锁骨下静脉后插入导引钢丝时发现走形异常。行左锁骨下静脉并造影证实为左上腔静脉永存,再穿刺右锁骨下静脉,并造影证实为右上腔静脉缺如。经永存左上腔静脉植入起搏导线时通过导引钢丝前端适当塑形,采用主动电极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79岁。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急诊入院后择期行永久起搏器安置术,术中左锁骨下静脉穿刺失败,右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后,静脉造影显示上腔静脉闭塞。遂行左髂外静脉途径安置永久起搏器,手术成功。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性,39岁,因阵发性心悸入院,行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治疗.放置导管和进行相应的血管造影时发现下腔静脉异位引流至上腔静脉水平后呈90度后反折入右房,故放弃下腔静脉通路,穿刺左锁骨下静脉置管.右股动脉穿刺放入10极导管于左室,行电生理检查,考虑右后间隔旁道,在左锁骨下静脉置入消融导管,在靠近心中静脉开口处找到理想靶点...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51岁。因"发作性心悸2月余"入院,诊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行电生理检查,穿刺右股静脉送入冠状窦电极困难,行下腔静脉造影发现下腔静脉通过扩张的奇静脉连接于上腔静脉。电生理检查证实该例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经右股静脉逆行消融未成功,改穿刺右锁骨下静脉顺行消融成功。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性 ,6 0岁。因阵发性心慌半年 ,一过性意识不清5h于 1999年 10月 30日入院。心电图示Ⅲ度房室阻滞 ,拟行VVI起搏治疗。术中穿刺右侧锁骨下静脉 ,进导引钢丝 ,透视下多次试入右室 ,于上腔入房口上遇阻力 ,偶然导丝能入右室。遂退出导丝 ,注射造影剂 ,发现上腔入房口上有造影剂滞留现象 ,呈细线流入右房 (见附图 )。术中考虑病人并   附图 双上腔静脉并右上腔静脉狭窄  1狭窄上端局部扩张 ;2狭窄处呈细线连接 ;3监护导线 ;4左上腔内起搏电极无上腔静脉阻塞征 ,遂穿刺左侧锁骨下静脉 ,注射造影剂发现自冠状窦注入右心房。确诊为…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36岁。半年前因起搏器电池耗竭在外院更换新起搏导线时发现上腔静脉入口处几近阻塞而放弃手术。笔者尝试穿刺左锁骨下静脉后在鞘管内送入超滑亲水导丝并顺利经过上腔静脉狭窄处进入右心系统,撤出普通的鞘管及扩张管并换用左室递送系统沿导丝成功穿过上腔静脉狭窄处,撤出扩张鞘,自鞘管内送入心室电极导线至右室心尖部固定及起搏参数均满意的部位。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提示应用超滑钢丝结合长鞘通过狭窄的静脉送入心室电极导线,在临床上需要时是可以尝试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69岁。诊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行电生理检查,穿刺右侧股静脉送入电生理标测导管的过程中,肝下段不能通过,行下腔静脉造影发现下腔静脉下段缺如。行左锁骨下静脉造影不能显现下腔静脉。电生理标测证实该例为左侧旁道参与的心动过速,经右股动脉穿刺逆行消融旁道成功。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54岁。1989年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经右侧头静脉入路植入VVI型起搏器。1994年因电极漏电经左侧锁骨下静脉入路更换VVI型起搏器。2000年6月因电池提前耗竭和头颈部肿胀、紫绀半年入院,应用原左侧锁骨下静脉的电极再次更换VVI型起搏器并同台行静脉造影诊断上腔静脉梗阻综合征,先后行上腔静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术后一直服用华法令。2008年4月再次出现电池提前耗竭入院,行静脉造影见上腔静脉依然完全梗阻,遂行心外膜起搏器植入术,手术成功。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76岁。因胸闷、晕厥而入院。心电图提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行永久起搏术中发现孤立性永存左上腔静脉,成功于左锁骨下静脉置入起搏电极于右室间隔处。术后随访患者胸闷缓解,未再发晕厥。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性,93岁,因完全房室传导阻滞入院。在植入起搏器的过程中,遇到双侧锁骨下静脉迂曲,导丝没能通过。为了绕过迂曲部分,尝试在右侧锁骨中线内侧穿刺,静脉造影显示穿刺针进入了上腔静脉。经讨论后决定,采用上腔静脉植入,手术成功完成,没有围手术期并发症。2个月后随访,起搏器工作良好。提示在通过传统路径植入起搏电极导线困难时,直接穿刺上腔静脉植入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经永存左上腔静脉(PLSVC)植入起搏电极体会。方法总结4例PLSVC植入双腔起搏器的患者。患者出院前及出院后3个月、6个月进行随访,了解起搏器工作状态。结果4例患者术前均常规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显示冠状静脉窦开口扩大,提示PLSVC存在可能。第1例患者因术前发现PLSVC可能,首先穿刺右侧锁骨下静脉;造影显示右上腔静脉缺如,右侧锁骨下静脉汇入PLSVC。第2、3例患者因双腔起搏器植入前反复出现心动过缓相关症状,在术前经右侧锁骨下静脉植人临时起搏器,术中造影显示PLSVC与右侧上腔静脉无交通。第4例患者在置入导丝时直接经PLSVC进入右心房。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常规行起搏器程控并调整起搏器出厂设置参数,此后每6—12个月行起搏器程控,程控时测量心房电极和心室电极的起搏阈值、感知和阻抗。均在满意范围。第1例患者两次随访时心律均为窦性心律,心房电极感知大于2mV,起搏阈值小于1V,阻抗小于1000Q。结论PLSVC能够顺利完成起搏电极植入。  相似文献   

12.
1例双结病变患者安装双腔起搏器,造影显示左上腔静脉连接粗大冠状窦至右房,双上腔静脉间交通支较细不能同时容纳两根电极,心室电极由左腋静脉-交通支-右上腔静脉-右室间隔部,心房电极钢丝塑型后由左腋静脉-左上腔静脉-冠状窦-右房。术后随访6个月,起搏器感知和起搏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13.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预防肺动脉栓塞6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中预防肺动脉栓塞的作用。方法2003年3月至2005年2月,经股静脉或颈静脉穿刺放置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61例,男性34例,女性27例,年龄34~90岁,平均66.7岁。深静脉血栓位于右下肢24例,左下肢34例,双下肢3例。常规行下腔静脉造影,了解并确定下腔静脉和释放途径无血栓形成,将滤器放置到肾静脉开口下的腔静脉。结果本组病例均释放成功,其中3例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经颈静脉释放,其余均经股静脉释放;2例在超声定位下释放,其余均在静脉造影下完成。术后随访1~18个月,均无肺栓塞发生。结论经皮穿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操作简便,可以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患者肺动脉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72岁,因病窦综合征拟植入DDD型永久起搏器。术中发现左上腔静脉永存并右上腔静脉缺如,经左锁骨下静脉-永存左上腔静脉-冠状静脉窦置入主动固定电极,电极固定于房间隔时起搏阈值过高,故最终植入VVI型起搏器。  相似文献   

15.
患者 ,女 ,6 0岁 ,因阵发心慌半年 ,一过性意识不清 5小时于 1999年 10月 30日入院。心电图示Ⅲ°房室传导阻滞 ,拟行VVI起搏治疗。术中穿刺右侧锁骨下静脉 ,进导引钢丝 ,透视下多次试入右心室 ,于上腔静脉入房口上遇阻力 ,导丝偶能入右心室。遂退出导丝 ,注射造影剂 ,发现上腔静脉入房口上方有造影剂滞留现象 ,呈细线状流入右心房。考虑病人无上腔静脉阻塞征 ,遂穿刺左侧锁骨下静脉 ,注射造影剂 ,发现造影剂自冠状窦注入右心房。确认病人为双上腔静脉后于左侧送入起搏电极 ,因电极过短 (5 8cm) ,于右室瓣下固定电极 ,测量起搏参数良好…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60岁。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择期行永久起搏器安置术,术中左锁骨下静脉穿刺因导丝异常走行发现存在永存左上腔静脉(persistent left Superior vena cava,PLSVC),通过适当地操作,将双极起搏电极置入于右心室心尖部,测试起搏阈值及感知功能良好,手术成功。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60岁。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择期行永久起搏器安置术,术中左锁骨下静脉穿刺因导丝异常走行发现存在永存左上腔静脉(persistent left Superior vena cava,PLSVC),通过适当地操作,将双极起搏电极置入于右心室心尖部,测试起搏阈值及感知功能良好,手术成功。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43岁,1988年因病窦综合征行VVI起搏器置入术。1994年、2003年因起搏器电池耗竭更换起搏器,2次手术均经右锁骨下静脉各置入1根电极导管,并发现1988年置入的电极导管断裂,电极一端固定在右心室尖部,一端漂浮在肺动脉内。2005年2月术后因囊袋发生感染,多次行清创术,感染未控制。再经左锁骨下静脉穿刺将起搏器置入左侧胸部新囊袋中,置入电极导管1根,囊袋再次感染、皮肤破溃、起搏器外露。X线片示:左右各有1根电极经锁骨下静脉、上腔静脉至右心室,其中1根电极导管一端在右心室,另一端漂浮在肺动脉。2005年8月采用血管内反推力牵引法行…  相似文献   

19.
本例患者为老年女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合并肺栓塞,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经左锁骨下静脉途径导丝不能进入上腔静脉,造影显示无名静脉闭塞,永存左上腔静脉、奇静脉畸形。血管走行:左锁骨下静脉—永存左上腔静脉—左奇静脉—奇静脉环—右奇静脉—右上腔静脉。改右锁骨下静脉途径植入心室主动导线,植入永久起搏器。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性,87岁。因突发心悸、胸闷入院。诊断病窦综合征,拟行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前胸部CT提示左上腔静脉可能,双侧肘静脉造影证实永存左上腔静脉及冠状静脉窦扩张。经股静脉径路植入无导线起搏器,电极螺旋固定于右室间隔部。术后随访1个月,无心力衰竭及起搏器综合征症状,各项起搏参数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