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 探讨欣赏式探询模式干预对新入职护士角色转型的影响。方法 于2021年6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156名新入职的临床护士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将156名护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人。对照组实施常规入职培训,观察组实施欣赏式探询模式的干预培训。分别于干预前、实施培训干预6个月后对两组护士转型冲击、护士核心能力及职业认同感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6个月后两组新入职护士的转型冲击得分低于干预前,核心能力和职业认同得分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新入职护士的转型冲击各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核心能力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职业认同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欣赏式探询模式的干预培训可以有效减轻新入职护士的转型冲击,帮助其更好地实现角色转型,同时对促进其核心能力和职业认同感的提升也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行动研究法在急性动脉栓塞护理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12月接受护理培训的外科护士62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人。对照组常规培训、观察组用行动研究法培训,分为4个阶段并2次循环行动。两种培训周期均为3个月,分别在培训前后发放"护士能力量表(NCS)"与"带教行为评价量表",评价培训质量。结果两组培训后NCS各项评分均较培训前提高,且观察组培训后的护理指导、诊断职能、护理管理、治疗性干预、确保质量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培训后素质各项评分均高于培训前;观察组培训后的关怀、专业、尊重患者、体贴、有效沟通评分与总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教学能力、带教态度、知识领域、人际沟通评分与总分高于对照组。结论行动研究法的应用效果更好,能提高护士的综合能力,改善培训行为,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跨理论模型的行为阶段管理模式对品管圈活动进行干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方法随机选取某三甲医院2019年3月-11月自愿开展品管圈活动的16个圈,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8个圈。对照组采用集中培训、分散开展的方法,试验组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行为阶段管理模式开展活动。结果两组护理人员干预前一般自我效能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3个月、6个月后试验组一般自我效能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护理人员的品管圈知识掌握程度、品管圈活动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行为阶段干预能够提升护理人员运用质量管理工具的信心和积极性,使品管圈活动持续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跨理论模型,探究老年冠心病患者在不同行为阶段的自我管理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随机抽取上海市4个行政区域20所公立医院就诊并建立健康档案的3 307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CSMS)评估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应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跨理论模型框架不同阶段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 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处于前意向期占5.02%、意向期占4.72%、准备期占23.07%、行动期占39.98%、维持期占27.21%。老年冠心病患者CSMS总分(94.05±12.71)分,其中疾病知识管理维度得分最高(17.48±4.08),治疗依从性管理维度得分最低(6.01±0.72)。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前意向期、意向期、准备期阶段,老年冠心病患者自觉经济压力与CSMS总分呈负相关(β’=-0.319、-0.304、-0.319);在行动期阶段,老年冠心病患者自觉经济压力与CSMS总分呈负相关(β’=-0.401),合并高血压与CSMS总分呈正相关(β’=0.119);在维持期阶段,老年冠心病患者自觉经济压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ICC临床护理路径在培养肿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中的应用。方法制订肿瘤化疗患者的PICC临床护理路径,以加强PICC置管及护理技术培训为重点,根据路径内容对高年资护士进行专科理论知识和健康教育能力的培训,比较培训前后肿瘤专科护士专业核心能力得分和患者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培训前肿瘤专科护士专业核心能力得分为(498.21±12.46)分,培训后为(580.76±8.57)分,培训前后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培训后肿瘤专科护士专业核心能力得分高于培训前;培训前患者满意度为87.9%,培训后为92.8%,培训前后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培训后患者满意度高于培训前。结论应用PICC临床护理路径对肿瘤专科护士进行培训,有助于提高肿瘤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培训对急诊护士职业安全防护意识和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培训前的在职急诊护士作为培训前组,培训后的作为培训后组,考核两组护士在职业安全理论的掌握程度及在工作中的落实情况,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培训后组的护士在职业安全防护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明显高于培训前组;培训后组在垃圾分类、操作前后洗手、单手复帽和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细胞毒性药物时戴手套方面的合格率明显提高;培训后在锐器损伤的人均发生次数上明显减少,而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方面却明显增高,在血源性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上无明显改变;但在上报率方面,3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培训能增强急诊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和能力,从而有效地防止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江西省ICU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发挥情况,评价我省现行的专科护士培训模式,为进一步完善培训体系、提高培训效果、加强专科护士的使用与管理提供实践依据。方法参考国内外的经验、查阅相关文献及书籍、结合ICU护理专业的特点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以邮件和电话的形式,对江西省获得中华护理学会或江西省卫计委认证的116名ICU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进行调查。结果培训后共计36名ICU专科护士担任了护士长和教学老师(31.03%)。114名ICU专科护士经培训后,专科理论水平和技能水平显著提高(98.28%)。102名ICU专科护士在专科领域的护理水平显著增强(87.93%),29名ICU专科护士参与课题的申报(25%),专科护士的科研能力较差。结论经专科培训后,我省ICU专科护士在临床护理岗位上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极大地推动了我省ICU护理的专业化发展。但是,专科护士科研能力存在明显不足,在今后的专科护士培训中,在完善培训方案、加大培训力度的同时,专科护理人员需要通过实际有效的方式参与到护理科研工作中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核心能力培训在呼吸科专业护士在职培训中应用,提高呼吸科专业护士专科护理能力。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确定呼吸科专业护士的核心能力培训需求,制定呼吸科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模块,分层培训,比较培训前后护士的理论、技能成绩及患者、医生等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在呼吸科实施护士核心能力培训2年后,护士的理论、技能考核成绩明显提高,新护士的临床适应周期缩短,患者、医生、护士的满意度均提高。结论:呼吸科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有利于提高专科护理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浦意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90后护士人格特质与其职业认同感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护士一般情况调查表、人格特质量表、护士职业认同评定量表为研究工具,以合肥市5所三级甲等医院的209名90后护士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90后护士职业认同感的总得分(103.77±13.63)处于中等水平,90后护士职业认同感同人格特质中的外倾性、开放性、随和性和尽责性维度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多元回归显示,年龄、月收入、外倾性、尽责性对90后护士职业认同感有正向预测作用,神经质对护士职业认同感有负向预测作用(P<0.05)。结论 本研究证实在评估护士职业认同感时,应考虑人格变量的重要性。护理管理者可通过培训等方式优化人格特质,提高在职护士的职业认同感,从而稳定护理队伍。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保证护理安全,传统的以老带新专科培训模式已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如何在目前情况下保证低年资护士岗前专科培训效果,使低年资护士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培训后能够独立胜任临床护理工作,保证护理工作质量,护理部要求低年资护士必须轮转ICU病房,进行专科培训,本科ICU自2008年起由护理部设为低年资护士轮转专科培训基地,培训时间为3个月,通过考核合格结束培训,不合格者延期继续培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门诊护士自我控制能力综合培训干预效果。方法选择黑龙江省某三甲医院门诊护士43名,接受为期4个月的自我控制能力系列干预培训,比较干预前后自我控制能力(认知控制、情绪控制、行为控制、人际关系、职业素养五个维度及总分)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同时调查医师及患者于培训前后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门诊护士培训后自我控制能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均较培训前明显提高(P <0.05),培训后医生及患者满意率较培训前明显增高(P <0.05)。结论对门诊护士自我控制能力进行干预培训能有效提高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综合能力,同时可提高医生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优质护理服务以及人文护理的不断发展,年轻护士的职业素养及护理核心能力需要提高,研究将妇产科工作0~3年的新护士、轮转护士纳入规范化培训、考核,以适应妇产科护理的专业特殊性以及优质护理服务的发展。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2017年临床工作0~3年的护理人员112名作为培训考核对象;成立妇产科实境培训考核小组,制定涵盖临床护士核心能力的实境案例,考核成绩利用信息化技术,上传护理部及科室群,供科室护理人员学习分享。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 ± s的形式表示,组间比较符合正态性及方差齐性者用t检验。结果:培训后护士的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评分较培训前均有所提高,护士自我评价均有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境培训考核方法结合该院的信息化技术进程,能提高年轻护士护理核心能力,符合优质护理服务理念。  相似文献   

13.
专科护士培养中的核心能力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士核心能力训练在专科护士培养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对手术护理人员分五个专科组,分别从基础知识和技能、专科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围手术期护理能力、应急与协调能力、教学与培训能力不同要求进行训练,并通过专科知识及技能考核,手术配合等进行评价。结果训练后专科知识及技能考试成绩提高,手术配合质量提高,医生及病人满意度提高。结论重视和发展护士核心能力训练,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和专科能力,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临床医学工程》2017,(3):399-400
目的探讨层级培训在基层医院ICU护士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10月期间进行在岗层级培训的28名护理人员,根据学历、专科工作年限划分为N0、N1、N2、N3四个层级进行培训。比较层级培训前后的效果,包括医生对ICU护士抢救配合满意度以及临床护理质量考核分数。结果培训后,医生对ICU护士抢救配合满意度为96.43%,显著高于培训前的6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的临床护理质量考核分数明显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层级培训应用于基层医院ICU护士能力培养中具有明显的效果,能够有效地提高ICU护士的专科理论水平和操作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采血是体检顾客最易产生惧怕心理的检查项目,也是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和交叉感染高发的环节.因此,加强静脉采血环节质量管理,是体检中心管理者一项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我院体检中心从2012年6月开始抓此项工作,历经理论学习阶段、规范流程阶段,操作培训与考核阶段、实际运用阶段、持续改进阶段.中心每个月随机发放1000份顾客满意度调查表,涉及15个工作岗位的综合服务评价,反馈结果显示整改前6个月采血室服务质量平均率为92.37%,整改后3个月即达到98.04%,效果明显,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专科护士与社区护士组队模式在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中的实践效果。方法:成立由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驻点护理人员组成的核心管理小组;根据医联体内社区居民及患者的疾病特点及护理需求,结合医院专科护士的专业领域,确定心血管、糖尿病、伤口造口、康复、营养、静疗、老年7个类别的共7名专科护士作为人才资源,与社区21名社区护士形成“1+3”组队模式;制定专科护士+社区护士组队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时间、工作范畴和工作职责;制定组队培训大纲和工作方案。采用“3日工作模式”,第1日开展理论和技能培训;第2日预约病人到社区医院给予现场指导,社区护士作为辅助人员现场学习;第3日专科护士与社区护士组队开展上门指导;整个方案实施时间为6个月。结果:社区护士可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得到扩展;社区护士专科能力自评在方案实施后有较大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三甲医院专科护士是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建设的重要组成人员,在社区护士能力培养方面可以承担重要作用;社区也将成为专科护士职业发展的平台;应加大对社区专科护士的培养力度,为居民及病人培养健康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开展助产士核心能力培训对提升助产士专科技能的效果。方法按《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建设指南》中助产士核心能力培训模块的要求,将我院产科助产士按其能力进行分级,(N1N3级)。成立助产士核心能力培训小组,确定培训内容及目标。培训方式采取集体培训法、建立《助产士核心能力培训登记本》、实行导师制培训、鼓励自学、书写护理个案或心得体会。比较助产士培训前、后使用催产素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率、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尿潴留、会阴侧切发生率。比较孕产妇对助产士操作技能的满意度的改变。结果实施助产士核心能力培训后,初产妇的会阴侧切率、使用催产素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率、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尿潴留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生、孕产妇对助产士专科技能的满意度较培训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展助产士核心能力培训能提升助产士的专科技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4R危机管理理论在提高心内科护士预见性护理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心血管内科30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运用4R危机管理理论对她们进行为期3个月的预见性护理能力的培训,对护士培训前后的理论成绩、预见性护理能力以及医生对护士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基于4R危机管理理论模式培训后,理论成绩、预见性护理能力和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培训前(P< 0.05)。结论:运用4R危机管理理论模式对心内科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不仅可有效提高她们的预见性护理能力,而且可提高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思维导图在洗手护士腹腔镜手术护理培训中的应用。 方法本研究纳入我院手术室从事腹腔镜手术护理的洗手护士30名。在2018年4月对他们进行腹腔镜手术护理思维导图培训。在培训前3个月随机选取30名护士护理的100例腹腔镜手术,在培训后3个月随机选取这30名护士护理的100例腹腔镜手术。观察评价培训前后术前准备时间、护士出手术间次数、手术医师护理满意度、洗手护士综合能力。 结果培训前手术术前准备时间平均为30.31 min,培训后平均手术前准备时间缩短为25.36 min(P<0.05)。培训前手术术中护士出手术间次数平均为7.21次,培训后平均术中护士出手术间次数减少为4.63次(P<0.05)。培训后手术医师对护理的总体满意度评分为97.2分,显著高于培训前的90.9分(P<0.05),其中流程熟悉度、操作技术熟练度、环境卫生、护理态度四个方面的评分培训后均显著提升(P<0.05)。培训后洗手护士综合能力评分平均为94.9分,显著高于培训前的86.7分(P<0.05),其中团队精神、脑力开发、沟通协调、护理信心、荣誉责任感等5个方面的评分培训后均显著提升(P<0.05)。 结论思维导图应用于腹腔镜手术洗手护士的护理培训,有助于提升护理质量和销量,提升手术医师满意度及洗手护士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20.
李湘水 《中国卫生产业》2020,(3):128-129,132
目的了解肿瘤科专科护士培训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应用。方法将该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的20名肿瘤科专科护士,随机分组每组10名。常规护理培训组对该院的肿瘤科专科护士予以常规管理模式培训,临床护理路径培训组对该院肿瘤科专科护士以临床护理路径培训。比较两组满意测评值;肿瘤科专科护士对待肿瘤科患者知识的认知以及技能的掌握评分;培训前后肿瘤科专科护士的理论成绩和实践操作成绩。结果临床护理路径培训组的满意测评值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临床护理路径培训组肿瘤科专科护士的理论成绩和实践操作成绩优于常规护理培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护理路径培训组肿瘤科专科护士对待肿瘤科患者知识的认知以及技能的掌握评分优于常规护理培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科专科护士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培训可获得较好的效果,可提高肿瘤科专科护士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度,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