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一期HybridⅢ型技术治疗存在降主动脉远端破口合并脏器灌注不良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2020年4月至12月接受一期HybridⅢ型技术[即全主动脉弓置换(TAR)+象鼻支架(FET)手术联合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治疗的1...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深低温停循环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植入治疗老年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2月至2011年12月,16例老年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平均(64.25±4.49)〕岁;男性12例,女性4例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先进行近心端操作,降温至20℃时,停体外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术中直视植入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主干支架血管近端与替换近端升主动脉的人造血管端吻合。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所有患者术中都顺利植入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本组体外循环时间(181.88±26.51)min,心肌阻断时间(81.69±14.58)min,停循环时间(8.75±7.04)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35.19±5.89)min。术后胸腔及心包积液引流量(812.19±357.29)ml。住院期间死亡1例,死因为术后急性肾衰竭。15例患者定期门诊随访,无死亡和需要再次手术病例,无与覆膜支架相关的并发症发生。复查主动脉增强血管CT(CTA)提示:主干支架血管及分支血管通畅,无扭曲,主动脉弓和胸降主动脉假腔部分血栓形成。结论老年主动脉夹层病情凶险,深低温停循环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植入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可简化主动脉弓部手术,降低手术风险,适合老年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治疗,效果满意。但手术例数尚少,长期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性别相关的差异。方法连续选择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106例,男性74例,女性32例,其中Stanford A型55例,Stanford B型51例。比较男性与女性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病变类型、治疗方法、住院病死率有无性别差异。结果男性患者年龄[(61.2±8.3)岁vs(65.9±10.4)岁]、主动脉壁间血肿比例(10.8%vs 28.1%)明显低于女性,血浆D-二聚体(2800μg/L vs 2099μg/L)水平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Stanford B型患者接受主动脉覆膜支架治疗比例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4.4%vs 13.3%,P<0.05)。住院病死率男性与女性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主动脉夹层患者在年龄、病变类型、治疗方面均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中使用可调式单分支覆膜支架血管的可行性及远期疗效。方法将2014年8月到2015年4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收治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按照知情同意,入选、排除标准原则,抽签决定主动脉弓部处理方法,分为应用可调式单分支覆膜支架(A)组和应用常规支架血管(B)组,分别行升主动脉/bentall+全主动脉弓置换+支架象鼻支架手术。结果入组患者共27例,A组18例和B组9例,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死亡1例,B组死亡2例,P0.05)。两组年龄、体质量、手术时机、体外循环时间、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后24 h引流量、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间、呼吸机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调式单分支覆膜支架简化手术步骤,降低手术难度的同时,达到了与常规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相近的临床疗效,单分支覆膜支架可用于主动脉支架象鼻手术治疗主动脉A型夹层。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脑氧饱和度(rSO2)监测指导A型夹层术中温度管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我院2018年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共77例A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纳入研究,男性44例,女性33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和脑氧监测指导组。分析各组病例术中不同温度管理策略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两组病例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脑保护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监测组体外循环时间[(142.03±30.01)min低于常规组(189.90±66.87)min,P<0.05],降、复温时间[常规组(45.71±6.1)min和(136.32±40.23)min,脑氧监测指导组(30.29±6.29)和(108.5±21.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乳酸和血糖水平为分别(9.95±3.76)vs.(5.58±2.96)mmol/L,(17.78±3.77)vs.(12.91±4.3)mmol/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卒中及需要透析的急性肾衰竭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5%vs.2.7%,10%vs.零)。二次开胸止血发生,医院死亡率、短暂性脑缺血发生率两组相似(P>0.05)。结论:在A型主动脉夹层术中,靶向温度降至24~26℃时,用rSO2监测指导降复温速率及灌注流量,患者的CPB时间明显减少,乳酸及血糖增加不明显,术后相关的并发症减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研究高龄(≥70岁)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行改良主动脉弓置换手术的优势并总结其经验。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中心共收治≥70岁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27例,经充分术前准备,均行急诊手术,手术均在全麻、中度深低温停循环加选择性脑灌注下完成。术式为升主动脉置换术、改良主动脉弓部置换术、支架象鼻术,其中合并有瓣膜病变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人行瓣膜置换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围术期死亡2例,1例因肾功能不全、感染死亡,1例因多脏器衰竭死亡。肾功能不全5例,低氧血症2例,手术切口感染3例,一过性脑神经功能障碍3例。结论对70岁以上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病人行改良主动脉弓置换手术,能大大缩短体外循环时间、停循环时间、手术时间,并降低高龄患者术后并发症,使手术存活率明显高于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新型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应用经验,并评价其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0年10月,在我科接受新型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手术治疗地6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结果 6例手术全部成功,无死亡。手术时间(252.4±50.3)min、体外循环时间(133.6±26.1)min、心肌血运阻断时间(82.8±10.9)min、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时间(17.9±8.1)min。患者术后及时清醒、循环稳定、无严重并发症。6例患者随访3~14个月,主动脉血管成像(CTA)显示患者主动脉弓部及分支动脉内支架扩张贴壁满意、相应部位假腔消失、远端假腔内血栓填充、无与覆膜支架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新型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可以简化主动脉弓部操作步骤、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一站式"杂交手术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至2018年期间到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就诊的200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研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常规组,每组100例。结果研究组患者addition EuroSCORE>7%以及Logistics EuroSCORE>6%的比例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6.0%vs. 36.0%,P<0.001;74.0%vs. 39.0%,P<0.001)。研究组患者比常规组患者具有更高的手术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以及主动脉阻断时间比常规组均明显缩短,术后重症监护病房初次停留时间比常规组明显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围术期死亡及术后30 d主要复合不良事件、脑卒中、截瘫、肾功能不全需血液透析辅助治疗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站式"杂交手术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治疗能够缩减体外循环时间及主动脉阻断时间、降低患者手术创伤、提高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注射液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行全脉弓人工血管置换术后谵妄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06~2017-06该院收治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且行全脉弓人工血管置换术患者11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右美托咪定组(n=59)和丙泊酚组(n=58)。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麻醉和手术方法,入重症监护室(ICU)后,右美托咪定组采用右美托咪定0. 40~0. 80μg/(kg·h)静脉泵入,至患者拔管前30 min停用;丙泊酚组则给予丙泊酚25~40μg/(kg·min)泵入,于拔管前2 h停用。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指标、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术后谵妄发生率。结果 右美托咪定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停药后唤醒时间、ICU停留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短于丙泊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在低血压、心动过缓及恶心/呕吐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与丙泊酚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谵妄发生率更低,谵妄始发时间更迟,且谵妄持续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右美托咪定相比于丙泊酚,可减少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行全脉弓人工血管置换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停留时间,降低谵妄发生率,缩短患者总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深低温停循环全主动脉弓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索重度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对全主动脉弓置换术后早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通过分析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12月全部深低温停循环下行全主动脉弓置换术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术后48小时内SIRS评分,将患者分为非重度组(N组,SIRS评分≤3分)和重度组(S组,SIRS评分为4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重度SIRS对全主动脉弓置换术后早期各项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共入选269例患者,男性196例(72.8%),术后有104例(38.6%)发生重度SIRS。与非重度SIRS组相比,重度SIRS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82.6±22.1h vs 37.4±15.0 h,P=0.011)、ICU停留时间(7.2±6.1d 3.8±2.2d,P0.001)及住院时间(14.7±10.9d vs 12.1±6.5d,P=0.006)明显延长;且两组在院内死亡率(1.1%vs 4.9%,P0.05),血液透析发生率(7.8%vs 20.1%,P0.01),肺部感染发生率(19.8%vs 40.9%,P0.01),二次插管(2.8%vs 9.8%,P0.01),气管切开(0.6%vs 6.7%,P0.01),消化道出血(2.0%vs 6.1%,P0.05)方面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而两组患者脑卒中(1.4%vs 3.7%,P=0.18)、截瘫(2.5%vs 5.5%,P=0.084)、谵妄(2.8%vs 5.5%,P=0.127)、二次开胸止血(3.1%vs 4.9%,P=0.307)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重度SIRS在深低温停循环下全主动脉弓置换术后的发生率较高(38.6%),并延长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增加住院期间死亡、肺部感染、血滤、二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破口不在主动脉弓的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对主动脉弓不同处理方式的疗效分析.方法 选择长海医院胸心外科2001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夹层手术病例,筛选出破口不在主动脉弓的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全弓置换组及半弓置换组,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病死率、远期再手术率、远期远端假腔闭合率等.结果 对于破口不在弓部的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行传统的主动脉全弓置换+象鼻置入手术相比较半弓手术,远期假腔闭合率明显增高,同时远期再次手术率明显低于前者,但其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死亡率也明显增加.结论 对于破口不在主动脉弓的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的弓部处理,应根据夹层破口的位置、累及的范围、患者全身情况及术者的手术经验等综合考虑而作出正确的决策.合理的弓部处理方案及有效的脑保护技术的应用是提高此类患者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在二尖瓣成形手术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高州市人民医院2013年2月至2017年10月106例二尖瓣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手术方式分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组(A组)50例与常规开胸组(B组)56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结果 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242.58±27.64)min vs.(231.53±30.96)min,P0.05)]、主动脉阻断时间[(59.34±8.47)min vs.(57.28±6.66)min,P0.05)]、体外循环时间[(138.52±12.57)min vs.(136.01±11.13)min,P0.05)]长于B组患者,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短于B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22±4.47)min vs.(13.31±5.26min),P0.05]。A组切口长度[(5.24±1.28)cm vs.(18.15±3.76)cm,P0.05]、术中输血量[(1.82±0.26)U vs.(3.21±1.34)U,P0.05]、术后胸腔引流量[(206.54±10.28)mL vs.(415.37±22.48)mL,P0.05]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的疼痛评分[(3.18±0.94)分vs.(7.23±1.52)分,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0%vs. 37.50%,P0.05)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ICU监护时间[(14.48±5.17)d vs.(22.26±6.23)d,P0.05]、术后住院时间[(8.31±2.46)d vs.(12.54±3.06)d,P0.05]明显短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与B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在二尖瓣成形手术中疗效与常规开胸手术相当,安全可行,且该手术方式对患者创伤小,术后恢复较快,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评估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使用Perclose缝合器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1年5月——2021年5月我院21例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主动脉置换术时经股动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其中常规切开股动脉直视下插管11例;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并采用Abbott Perclose Proglide经皮血管缝合器修复股动脉10例。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股动脉操作时间、下肢制动时间、术后ICU时间及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股动脉操作时间(5.15 ± 3.38 min vs 20.33 ± 10.67 min; P<0.01)和术后下肢制动时间(2.13 ± 1.28 h vs 8.23 ± 4.77) h; P<0.05)经皮穿刺组明显低于直视切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比手术相关并发症及ICU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 vs 18.2%; P=0.13 ; 49.23 ± 10.35 h vs 50.33 ± 12.31 h; P=0.52)。结论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时Perclose缝合器的使用可避免传统开放直视下股动脉插管并作股动脉缝合修补的缺陷,是一种容易、快速、安全、微创、有效的应用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孙氏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7年7月梅州市人民医院39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均在深低温停循环、低流量选择性脑灌注下行孙氏手术治疗。记录患者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近期和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比较术前与术后12个月随访时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升主动脉最大内径变化。结果 39例患者术中平均体外循环时间(223.52±51.72)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143.71±34.81)min、平均脑灌注时间(33.72±7.53)min。围术期死亡2例(5.1%,2/39),1例为肾衰竭,1例为多脏器功能衰竭;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3.1%(9/39)。37例存活患者ICU停留时间为(6.2±1.7)d,住院时间为(26.9±6.2)d。术后随访12个月,2例患者主动脉再次破裂死亡,死亡率为5.4%(2/37)。35例存活患者术后12个月时LVEDd和升主动脉最大内径为(50.87±4.27)mm和(28.19±3.61)mm,均明显小于术前的(55.02±6.81)mm和(48.85±7.93)mm,而LVEF为61%±9%,明显大于术前的47%±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726、52.417和24.208,均为P<0.001)。结论孙氏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可显著降低围术期死亡率,改善远期心功能,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报道升主动脉人造血管替换联合三分支支架血管术中植入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初步经验。方法 2008年6月至2009年9月20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了升主动脉人造血管替换和三分支支架血管植入术。当体外循环鼻咽温度降至20℃时,停止下半身灌注,经无名动脉近端升主动脉横断切口,将三分支支架血管植入主动脉弓和近端胸降主动脉真腔内,并将其分支支架血管依次植入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和无名动脉。将主干支架血管的近端与无名动脉近端的升主动脉切口重建后与替换近端升主动脉的人造血管端端吻合。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均顺利地植入三分支支架血管,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63.2±19.21)min、心肌阻断时间(89.4±10.02)min、低流量选择性脑灌注和下半身缺血时间为(32.7±6.63)min。术后出现短暂性神智障碍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2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3个月电子束CT检查结果示:主干支架血管及分支支架血管通畅、无扭曲;支架血管植入部位夹层假腔闭合;16例患者远端胸降主动脉夹层假腔闭合。结论三分支支架血管术中植入是简化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主动脉弓重建、提高手术安全性的一种有效新方法。主要适应证为弓内内膜无破口而需主动脉弓重建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支架血管大小、分支支架血管间的距离的选择和放置过程中避免内膜损伤时术中三分支支架血管成功放置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对老年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肾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前瞻性收集住院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57例,根据有无OSAHS分为单纯主动脉夹层组92例,OSAHS组65例,OSAHS组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轻度OSAHS组34例、中重度OSAHS组31例。抽血检测血清胱抑素C、肌酐、尿素、尿酸、β2微球蛋白,并分析其与AHI的相关性。结果 OSAHS组体质量指数、清晨高血压比例明显高于单纯主动脉夹层组[(27.7±4.6)kg/m2 vs(22.9±3.5)kg/m2,76.9%vs50.0%,P0.05]。OSAHS组血清胱抑素C、尿素和β2微球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单纯主动脉夹层组[(1.39±0.36)mg/L vs(0.86±0.34)mg/L,P0.01;(5.82±1.32)mmol/L vs(5.16±1.22)mmol/L,P0.05;(2.26±0.67)mg/L vs(1.87±0.45)mg/L,P0.05]。中重度OSAHS组血清胱抑素C、尿素和β2微球蛋白明显高于轻度OSAHS组[(1.43±0.37)mg/L vs(0.93±0.32)mg/L,P0.05;(5.93±1.34)mmol/L vs(5.25±1.26)mmol/L,P0.05;(2.31±0.66)mg/L vs(1.89±0.44)mg/L,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胱抑素C(r=0.422,P=0.007)、β2微球蛋白(r=0.287,P=0.027)与AHI呈正相关。结论中重度OSAHS可预测老年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腋动脉插管联合股动脉插管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79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经腋动脉插管联合股动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进行手术。结果:2例(2.5%)在术中出现假腔灌注,1例在术中出现不可控出血,4例(5.0%)脑部并发症, 1例(1.3%)肺部感染,4例死亡,1例术后不清醒,1例偏瘫,3例出现插管位置皮肤延迟愈合、感染,2例(2.5%)肾功能不全,术后均未出现插管远端肢体缺血及神经损伤。全组体外循环时间188~321 min,平均(231±30.1)min,心肌阻断时间67~152 min,平均(95±21.1)min,全身停循环时间2~5 min,平均(3±0.8)min。结论:腋动脉插管联合股动脉插管能有效保证重要器官的灌注、减少插管并发症、缩短全身停循环时间,安全用于累及弓部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孙氏手术(全主动脉弓替换、胸降主动脉支架"象鼻"术)术后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到2019年1月,Stand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76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将其中45例发生低氧血症的患者分为A组,未发生术后低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女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2002年4月至2010年10月期间入住沈阳军区总医院并接受药物保守治疗或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按性别分为女性患者组(72例)及男性患者组(173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住院期间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女性组和男性组平均年龄无统计学差异,但女性组≥60岁比例高于男性组(37.5%vs.24.9%,P<0.05)。男性组吸烟比例高于女性组(16.8%vs.2.8%,P<0.05)。两组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比例无显著差异。主动脉夹层病因包括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溃疡、外伤、马方综合征、多发性大动脉炎,两组病因构成无统计学差异。女性组从出现症状到就诊时间≥24h者比例高于男性组(81.9%vs.68.2%,P<0.05)。临床症状包括胸背部刀割样或撕裂样疼痛、腹痛、下肢疼痛、呼吸困难、咯血、晕厥,两组患者不同临床症状构成比例及伴发胸腔积血、肾功能不全比例无统计学差异,女性患者表现为突发疼痛比例低于男性患者(73.0%vs.85.4%,P<0.05)。女性组心功能不全及低氧血症者比例高于男性组(11.1%vs.4.0%,33.3%vs.20.2%,均P<0.05)。两组患者中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升高比例无统计学差异。女性患者接受药物保守治疗的比例高于男性患者(27.8%vs.8.7%,P<0.05)。住院期间两组各死亡2例,接受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及药物保守治疗者分别各死亡1例,均考虑夹层破裂死亡。住院期间不同性别组及各组内不同治疗方法间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女性主动脉夹层患者老年者居多,临床症状不典型,就诊较晚,需提高警惕,以免延误诊治。对有适应证的女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建议施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后Ⅰ型内漏应用支架象鼻术及再次TEVAR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09-03-2013-01收治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EVAR术后Ⅰ型内漏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20例患者分为2组:支架象鼻术组12例和再次TEVAR术组8例,术后平均随访(6.53±7.60)个月。结果:2组患者除性别外(P=0.049),其他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支架象鼻术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再次TEVAR术组(P=0.007),而术后残余内漏发生率明显低于再次TEVAR术组(P=0.014);2组患者随访期间死亡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1.000)。结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TEVAR术后Ⅰ型内漏应用支架象鼻术较再次TEVAR术具备更好的内漏封闭效果,但远期效果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