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室性并行心律发生时的心电散点图的变化特征,并探讨其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择13例诊断为室性并行心律患者,回顾分析患者的心电散点图,与13例正常窦性心律及单纯室性早搏患者的心电散点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窦性心律时,偶联点对称分布于45度角线上,呈棒球拍状;单纯室性早搏散点图呈特征性四分布或五分布;室性并行心律图形为沿垂直于45度线的四分布图形,室性早搏的早搏点集垂直于45度线,早搏的前点、后点集分别垂直于X、Y轴;三组数据间B线斜率两组间分别比对,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 与正常窦律伴单纯室性早搏心电散点图比较,室性并行心律的心电散点图具有显著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电三维RR间期散点图的概念、原理及其优势。方法以连续三个心动周期的数据在三维空间中描记长时间动态心电图的RR间期散点集,结合数学模型分析常见心律失常的(频发室性早搏,传导阻滞)三维RR间期散点图的特征及其与二维Lorenz-RR散点图与二维差值散点图的关系。结果数学模型与实际记录的三维RR间期散点图十分相似,三维RR间期散点图的xoy、yoz观察面就是二维Lorenz-RR散点图,x+y+z=0观察面类似二维差值散点图。结论三维RR间期散点图各点集很少重叠,不仅兼有二维Lorenz-RR散点图与二维差值散点图各自的优势,而且提供了新的xoz观察面,此观察面提供了相隔RR间期的规律性,其潜在价值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伴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或伴室内差异性传导(简称差传)的Lorenz-RR散点图(简称散点图)特征及差异。方法 对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清远市人民医院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为房颤伴室早的190例患者的散点图进行回顾性分析,另选择诊断为房颤伴差传的74例患者的散点图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散点图图形特征。结果 整体散点图特征,差传组全部74例均呈宽QRS波点集被完全覆盖的扇形;室早组共190例,其中有93例与差传组类似,有43例呈宽QRS波及其前点点集、房颤扇形各自分离的“三分布”特征,有54例呈宽QRS波点集近端插入到扇形区域内、远端与扇形区域分离的特征。局部散点图特征,差传组全部74例均呈宽QRS波点集沿房颤扇形边界区域分布的特征;室早组中与差传组有类似散点图的93例中,有59例仍与差传组表现类似,30例室早点集远离房颤扇形边界区域朝远端分布,4例室早点集散乱的广泛分布于减速区与等速线之间。结论 房颤伴差传时散点图为单纯的扇形;而房颤伴室早时散点图可呈室早点集与室早前点集与扇形分离的三分布图形(大约70%),亦可呈单纯扇形(大约30%)。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房性并行心律伴节律重整的心电散点图特征及其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房性并行心律伴节律重整的典型动态心电图病例,利用散点图逆向技术,分析并总结其心电散点图特征。结果房性并行心律伴节律重整的Lorenz-RR散点图特征为早搏点集与早搏前点集对称分布于等速线的两侧,早搏后点集重叠在窦性心律点集中不能单独显露,早搏前点集与早搏点集均向等速线延伸,形成特征性的横折竖"曲尺状"结构。结论房性并行心律伴节律重整的心电图散点图特征明显,是快速识别此类心律失常的高效工具。  相似文献   

5.
成对室性早搏的时间RR间期散点图主要特征是波动的主导窦律点集下有两条平行于X轴的线段,分别为NV间期点集和VV间期点集。其Lorenz-RR散点图(Lorenz图)特征有:1早搏后点集可与窦性心律点集互相分离、部分重叠或完全重叠,使其Lorenz图呈5分布或4分布图形;2早搏前点集主轴平行于X轴;3成对室早第一个早搏点集位于棒球拍近端、等速线下方快加速区,呈点块状;4成对室早第二个早搏点集主轴平行于Y轴;5室早后点集主轴斜率约为1/2。识别时首先观察棒球拍近端、等速线下方快加速区有无点块状散点集存在;如有点块状散点集存在,则可能是成对室早或插入性室早。两者可依据位于减速区子图主轴鉴别:如子图主轴平大致行于Y轴,则可判断为成对室早;如子图主轴斜率接近于1,则可判断为插入性室早。  相似文献   

6.
正房性早搏(简称房早)和室性早搏(简称室早)在时间RR间期(t-RR)散点图中均表现为三层的节律(分别以早搏RR间期、窦律RR间期、代偿的RR间期构成散点集)分布。在Lorenz-RR散点图中表示为4或5分布。当出现联律间期相近的频发房早和室早时,早搏点构成的散点集就会重叠,而因房早、室早的代偿间期不等(前者不完全代偿、后者完全代偿),特别是当窦性心律较慢时,这种不等显示得最明显,故在t-RR散点图中代偿间期的那一层会出现房早的代偿间期与室早的代偿间  相似文献   

7.
探讨插入性室性早搏(简称室早)的Lorenz-RR散点图(简称Lorenz图)特征及形成原理。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作图功能与轨迹跟踪功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制作插入性室早的模式图及其Lorenz图模型,对照实际记录的24 h插入性室早的Lorenz图,分析和总结插入性室早的Lorenz图特征。插入性室早的Lorenz图模型与实际记录的Lorenz图基本重叠。插入性室早的Lorenz图特征明显,分析插入性室早的Lorenz图,不仅能快速识别插入性室早的动态心电图,而且可以区分插入性室早是否伴有房室结的干扰现象,并且Lorenz图显示插入性室早引起的干扰性PR间期延长量与主导心动周期的变化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时间RR间期散点图(t-RR散点图)与Lorenz-RR散点图各自的特征及其内在联系。方法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作图功能与轨迹跟踪功能,制作频发房性早搏与频发室性早搏的心电散点图模型,结合实际记录的心电散点图,分析两类散点图的特征及其内在联系。结果心电散点图的数学模型与实际记录的心电散点图基本重叠。结论 t-RR散点图是沿时间轴展开的Lorenz图,而Lorenz图是按序折叠的t-RR散点图,二者相互补充,相互印证。t-RR散点图与Lorenz-RR散点图共同表达了动态心电图的时间信息与节律信息,两者相互印证能快速分析动态心电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电散点图在交界性早搏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两例分别误诊为频发房性早搏(房早)及成对房早的动态心电图病例,分析其散点图特征,并结合逆向技术修正诊断结论。结果一例心电散点图符合频发室性早搏(室早)的散点图特征,另一例符合室性并行心律伴插入性室早的散点图特征。结合逆向技术,将原诊断分别修正为频发交界性早搏和插入性交界性早搏。结论交界性早搏的心电散点图特征类似于频发室早的散点图特征,而插入性交界性早搏的心电散点图特征类似于插入性室早的散点图特征。心电散点图是快速鉴别交界性早搏与房早的"秘密武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心电散点图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预警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分析猝死前后的心电散点图特征,了解心电散点图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预警中的价值.结果 患者猝死前心电散点图特征:成势的短联律间期室早(RonT室早)、心率变异性降低、QT界线以内的短阵室速、室性并行心律(超宽QRS波群,逆向技术可查阅)等.结论 心电散点图是描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简洁语言,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预警信息特征明显,一目了然.建议尽快把心电散点图技术引入心电监测系统(包括远程心电监测).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51岁,因子宫肌瘤入院,经24 h动态心电图提示插入性室性早搏(室早)伴房室结双径路.Lorenz-RR散点图示:插入性室早(V),插入性室早后第1次窦性下传(N1)和第2次窦性下传(N2)均分离出两两独立的散点集.结合逆向分析技术,发现插入性室早后出现2种差异显著的PR间期,从而揭示房室结双径路传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研究室性并行心律的心电散点图特征.方法 选取100例我院于2018年7月-2019年12月收治的室性并行心律患者,应用动态心电记录仪记录患者1 d的心电信号,并绘制出相关的心电散点图,分析动态心电记录仪的诊断率以及不同结果 心电散点图的特征.结果 经诊断后发现100例患者中单纯室性早搏患者为24例,经后续治疗确诊 24例患者为单纯室性早搏,诊断率为100.00%,该类患者心电散点图沿垂直于45°线的四分布图形,并向4-5个方向分布开来;45例为窦性心律患者,后期确诊为43例,诊断率为95.56%,该情况下患者心电散点图特征为集中于45°位置并呈向外展开的棍棒状;31例为室性并行心率患者,后期确诊为33例,诊断率为93.94%,室性早搏的早搏点集垂直于45°线,早搏的前点、后点集分别垂直于 X、Y轴.结论 室性并行心律患者的心电散点图特点较为明显且准确,可以作为诊断室性并行心律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3.
先前的观察和数据模型表明Lorenz-RR散点图(1h)呈倒"丫"字形图形,但进一步的观察发现(计算机提供了全程24hRR间期散点图),足够多的室性并行心律的个数(24h均有发生,室性早搏占总心搏的比例大)所呈现的图形却不呈倒"丫"字形,笔者列举典型3例大数据室性并行心律患者,男性1例、女性2例,年龄分别为32、76、67岁。24h总心搏数分别为117 673、115 780、123 637次,室性并行心律的室性异位搏动分别为7 510、6 505、11 593次,分别占总心搏的6.4%、5.6%、9.4%,平均每小时室性早搏数分别为313、325、483次。全程RR间期散点图均呈"△"形组合,从24h时间RR间期(t-RR)散点图中逆向观察任意1h的t-RR散点图及相应的1hLorenzRR散点图,发现绝大多数的1hLorenz-RR散点图呈现倒"丫"字形图形,亦有少数呈现"△"形组合图形,但点的分布较稀疏。隐藏室性早搏后点及窦性心律散点图集后,更清晰地显示了室性早搏点及室性早搏前点的散点集呈现的△形图形。结论:窦性心律合并室性并行心律的大数据Lorenz-RR散点图呈△形组合图形,其△形的各边为其节律的边界线,表达了相应的电生理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与持续性房颤伴不同心律失常的Lorenz-RR散点图特征,探讨Lorenz-RR散点图对房颤伴不同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8例阵发性房颤与持续性房颤患者的24h动态心电图,回顾性分析其Lorenz-RR散点图特征。比较阵发性房颤组与持续性房颤组的平均、最快、最慢心室率及房室结功能有效不应期(AVNFRP)界线斜率。比较持续性房颤伴差传组与持续性房颤伴室性早搏(简称室早)组的平均、最快、最慢心室率及AVNFRP界线斜率。结果房颤Lorenz-RR散点图表现为扇形,当合并其他心律失常时,表现为扇形与其特征性心律失常散点图共存。阵发性房颤表现为扇形与棒球拍形图形共存。房颤伴室性早搏及房颤伴室内差异性传导有不同的散点图特征。阵发性房颤组最快心室率较持续性房颤组明显增快(P0.01)。房颤伴差传组平均心室率、最快心室率明显快于房颤伴室早组(P0.01)。结论阵发性房颤与房颤合并不同心律失常具有不同的散点图特征。Lorenz-RR散点图对鉴别房颤伴短联律间期室早与房颤伴差传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折返性室性早搏(简称室早)的Lorenz-RR散点图的室早后点集图形的长轴的斜率为1/2,但有时出现翘尾现象,定义室早T波上的窦性P为P′波;逆行P波为P~-波,PP为发生P′或P~-前或后的窦性PP间期,从散点逆向回放心电图分析发现:翘尾现象有两种P波节律机制:①PP′+P′P<2PP(PP′PP);无翘尾现象时也有两种P波节律机制:①PP′+P′P=2PP(PP′=P′P=PP);②PP~-+P~-P<=2PP(PP~-PP);弄清上述P′或P~-与P的数学关系,反之,则可应用于鉴别室早T波上P波的性质,尤其当P的形态不清晰时。  相似文献   

16.
依据插入性室性早搏(简称室早)前后RR间期长短的不同,将插入性室早分为3类:1前短后长型(NVVN);2前长后短型(NVVN);3前后长短相近型(NV≈VN)。NVVN的散点位于棒球拍的近端、等速线上方靠近Y轴一侧的快减速区;NVVN的散点位于棒球拍的近端、等速线下方靠近X轴一侧的加速区;NV≈VN的散点位于棒球拍近端与坐标原点之间的等速线上。插入性室早与连续出现的2个室上性早搏(最后一个室上性早搏后又无代偿间期),它们的RR间期序列变化模式相似,其形成的Lorenz散点图图形与也很相似,两者的鉴别可依据Lorenz散点图正常心率图中,在棒球拍近端等速线上方的减速区有无类豌豆形或椭圆形的散点集落存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窦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与 Lorenz-RR 散点图、t-RR 散点图图形的对应关系,辅助鉴别心电图中不典型或易混淆的图形,应用动态心电图逆向分析功能,对比分析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窦性早搏这4种窦性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的不同特征。通过 Lorenz-RR 散点图吸引子及 t-RR 散点图图形分布的特征性表现来区分非同源心律。不同窦性心律失常的心电散点图各具特点,与心电图结合,有助于临床正确分析判断。  相似文献   

18.
通过观察一例心房扑动伴室性早搏患者24 h 动态心电图中的 Lorenz-RR 散点图,并利用时间散点图和任意时间段的 Lorenz-RR 散点图分段分析,发现其具有类似室性并行心律的“倒 Y”形特征,经散点图逆向分析技术确诊为室性并行心律。本文总结心房扑动合并室性并行心律的不典型的 Lorenz-RR 散点图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9.
<正>常情况下,窦性心率呈"平滑"的状态加速或减速,时间RR间期(t-RR)散点图曲线呈连续性,Lorenz-RR散点图呈棒球拍状。笔者遇到一组散点图具有一定特征的病例(5例),采用t-RR散点图及逆向技术,结合Lorenz-RR散点图和心电图作相应分析,发现这组病人为窦性心率跳跃式减速,表现为:1连续反复跳跃式减速后再加速现象;2间断频发跳跃式减速后再加速现象;3单纯反复跳跃式减速现象。t-RR散点图曲线上有散在点的分布,Lorenz-RR散点图呈沿45°线分布的"斜丫字形",或者"丫字形"的上一丫支与"母体"分离。4例在105 s反复跳跃式减速(n分别为15,12,10,7)时的短RR间期分别为(1 068±47)、(1 024±27)、(1 080±41)、(1 104±4)ms;长RR间期分别为(1414±89)、(1 327±66)、(1 326±38)、(1 416±6)ms;分别跳跃延长346、303、246、312 ms。观察发现跳跃式延长的程度越大,整体Lorenz-RR散点图变化越大;跳跃点前后的RR间期变化的程度越小(标准差值越小),其Lorenz-RR散点图的一丫支图形越易与"母体"图形分离。结论:窦性心率跳跃式减速可使t-RR散点图"曲线"上呈现点状分布,使Lorenz-RR棒球拍图形"碎裂"或"断裂",这是窦性心律变时性反应不良的特有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儿童室性并行心律和室性早搏的特点并探讨临床意义。方法回顾78例儿童室性心搏的动态心电图资料,以时间散点图和Lorenz-RR散点图的图形特征并结合逆向心电图进行诊断,分为室性并行心律(室并组,n=43)和室性早博(室早组,n=35),并对早搏起源进行定位。统计并分析两组在总心搏数、室性心搏数、心律失常指数以及心率变异性有无差异。结果在两组中,室性心搏起源于左室者较右室者均显著增多(42例vs 1例,22例vs 13例,P0.05)。室并组的总心搏数显著高于室早组[(164 655±4 586)次/分vs(146 656±4 773)次/分,P0.001]。与室早组比较,室并组反映交感活性指标[SDANN:(65.79±3.45)ms vs(105.81±7.69)ms]以及迷走活性指标[rMSSD:(23.86±2.16)ms vs(46.81±4.1)ms;PNN50:(0.1599±0.02)vs(0.05±0.01);HF:(317.11±103.47)vs(1 663.45±275.03)],均显著降低。结论室性并行心律的起搏点大部分来源于左室,室性并行心律在儿童中多为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