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目的 掌握东台市1999-2013年疟疾疫情特点。 方法 方法 收集1999-2013年东台市疟疾确诊病例个案调查及疫 情防治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结果 1999-2013年东台市疟疾发病总人数为27例, 其中本地间日疟2例, 输入性间日 疟10例, 输入性恶性疟13例, 输入性恶性疟与卵形疟、 间日疟混合感染各1例, 输入性病例占92.59%, 本地病例占 7.41%。2003年以后无本地感染病例, 全部为输入性病例。2008年前输入性病例均为国内间日疟, 之后均为境外恶性疟 及两者混合感染病例。病人首诊以镇医院、 村级卫生机构为主, 均占33.33%。病人发病1 d内就诊的占62.96%, 发病至 就诊时间中位数为1 d, 发病至确诊时间中位数为3 d, 发病至确诊时间最长为33 d, 平均为5.74 d; 就诊至血检、 确诊时间 中位数均为1 d。 结论 结论 1999-2013年东台市疟疾以输入性病例为主, 加强出国劳务回归人员的监测是实现消除疟疾的 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目的 分析泰州市海陵区输入性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 为制定相应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方法 收集 2010-2015年海陵区境外输入性疟疾网络直报数据、 个案调查表及疫点处置报告资料, 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类统计。 结 结 果 果 2010-2015年海陵区共报告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46例, 其中恶性疟40例 (占86.96%), 卵形疟4例 (占8.70%), 三日 疟1例 (占2.17%), 间日疟、 恶性疟混合感染1例 (占2.17%)。病例发病时间无季节性趋势。所有病例均为从非洲高疟区 回国的人员, 有明确的流行区生活史。患者发病到确诊的间隔时间平均为2 d, 8例在24 h内确诊, 46例病例全部治愈。 结论 结论 泰州市海陵区近5年来报告的疟疾病例均为境外输入性病例, 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是当前疟疾消除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盐城市疟疾发病特征和流行态势,为疟疾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1993-2011年全市疟疾确诊病例流行病学资料,分析疟疾病例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流行态势。结果1993-2011年盐城市9个县(市、区)疟疾发病总人数为134例,其中本地间日疟18例,输入性间日疟59例,输入性恶性疟56例,输入性三日疟1例,分别占总病例数的13.43%、44.03%、41.79%和0.75%。19年全市疟疾总发病率为0.03/10万~0.29/10万,本地疟疾发病率为0~0.06/10万,呈低度流行态势,2006年以后全市未发现本地感染疟疾病例。2007-2011年发现境外输入性恶性疟病例56例,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同时发现境外输入性三日疟1例。病人发病至就诊时间的间隔中位数为1 d,当天就诊的占58.96%,村卫生室为主要首诊医院,占44.06%;病人发病至血检、确诊和治疗时间间隔中位数均为4 d。结论盐城市本地疟疾发病已趋于逐步消除态势,境外输入性恶性疟明显增加,加强输入病例监测和防控是当前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011-2016年清远市清城区输人性疟疾病例特点并探讨防控对策,为进一步提高输入性疟疾诊治能力和管理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6年该区所有输入性疟疾病例的个案调信息和流行病学资料,对境外输入性病例的虫种、来源、人群分布、地区分布、发病及诊治情况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1-2016年清城区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13例,其中恶性疟9例、间日疟1例、恶性疟间日疟混合感染2例、卵型疟再燃复发1例。年度输入性疟疾病例总数呈上升趋势,病例输入来源地均为非洲,报告时间主要在1-2、11、12月,占总病例数的84.62%(11/13),患者均为男性,以21~60岁为主,占病例总数的92.31%(12/13);前往非洲疟疾流行区从事野外作业务工人员是输入性疟疾的高危人群。13例输入性疟疾病例均为实验室确诊,患者从发病到初次就诊时间中位数为2.5 d,最长为19 d;初诊到确诊时间中位数为1.9 d,最长为9 d;其中初诊诊断为其他疾病的有6例(46.15%),其中1例患者因延误诊治而死亡。结论清城区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呈上升趋势,需加强多部门合作,建立高危人群建立监测、协查和健康干预等防控机制,确保输入性疟疾病人得到有效救治。  相似文献   

5.
2010年江苏省疟疾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2010年江苏省疟疾疫情及流行特征,为制订适合本省实际的有效消除疟疾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全省网络报告疟疾疫情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年江苏省共报告疟疾386例,与2009年病例数基本持平,发病率为0.05/万。其中本地感染间日疟病例100例,较2009年下降了47.92%,主要分布在淮河沿岸的徐州、宿迁和淮安3市,占全省病例总数的75%(75/100);输入性疟疾病例286例,其中境外输入性恶性疟病例207例,较2009年上升了104.95%,主要分布在江苏中部和苏北沿海的南通、泰州、扬州、淮安、盐城和连云港6市。286例输入性病例中,国内其他省输入38例,均为间日疟,其中复发病例11例,复发率显著高于本地感染病人;国外输入248例,207例为输入性恶性疟病例,其中82例为回国后再燃,41例间日疟病例中,复发病例23例,复发率显著高于本地感染病例和国内其他省输入病例。结论江苏省本地感染间日疟病例明显下降,但输入性间日疟病例数仍较多,且境外输入性恶性疟病例逐年成倍上升。因此,要在江苏省如期实现消除疟疾目标,一方面要加强重点地区疟疾防治,进一步降低本地感染病例发病率;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流动人员中间日疟病例的休止期根治方法,降低复发率,减少输入性间日疟病例对本省疟疾防治成果的影响;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劳务输出人员的健康教育,提高务工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并积极开展多部门协作,加强对劳务输出回国人员的监测和管理,做好输入性恶性疟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012-2015年石家庄市境外输入性疟疾流行情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疟疾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2-2015年石家庄市境外输入性疟疾疫情资料,对感染疟原虫虫种、人群特征、感染来源、发病及诊治情况等进行描述性分析,对感染不同种类疟原虫病例的发病?初诊、初诊?确诊、发病?确诊时间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15年石家庄市共报告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92例,其中来自非洲国家88例(恶性疟占53.41%),来自东南亚及其他地区4例(间日疟占50%)。从病例的分布地区看,除外籍2例、安徽籍1例外,其余89例病例分布于河北省6个地市的28个县(市)区。病例的职业以出境务工的青壮年农民工为主,占90.22%。从发病到就诊时间中位数为1 d,从就诊到确诊时间中位数为5 d。病例报告单位以消除疟疾国家级哨点医院石家庄市第五医院为主,占72.83%。42.39%的病例初次就诊时被诊断为其他疾病。所有病例均为实验室确诊病例,均得到规范的抗疟治疗。结论 石家庄市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逐年增多,且以恶性疟为主,建议进一步建立本地医疗卫生机构与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的长效合作机制,及时、有效地处置输入性疟疾病例,避免重症病例或死亡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2015—2020年南通市疟疾疫情流行特征及诊断情况,为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巩固消除疟疾成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从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中提取2015—2020年南通市疟疾疫情数据,同时收集疟疾病例个案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对疟原虫虫种分类、感染来源、疟疾病例三间分布及诊断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2020年南通市累计报告241例疟疾病例,均为境外输入性病例,其中恶性疟191例(占79.25%)、间日疟8例(占3.32%)、卵形疟33例(占13.69%)、三日疟9例(占3.73%)。输入性疟疾病例感染地分布于亚洲、非洲、南美洲的34个国家,以非洲为主(97.93%);报告病例数主要集中在崇川区、海安市和海门区,占病例总数的90.04%(217/241);疟疾病例年龄20 ~ 68岁,中位年龄45(13)岁;以男性为主(97.10%)。241例输入性疟疾病例中,从回国至发病中位时间为7(9) d,从发病至初诊中位时间为2(2)d,从初诊至确诊中位时间为2(2) d,初诊确诊率为69.29%;疟疾病例主要由地市级医疗机构(53.53%,129/241)和县级医疗机构(41.49%,100/241)诊断,其中地市级医疗机构报告的疟疾病例数占比由2015年的39.62%上升至2020年的81.25% ([χ2] = 6.94,P < 0.01)。结论 南通市疟疾初诊确诊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相关部门应对赴境外务工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疟疾防治知识宣传,提高就诊及时性;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应加大培训,提高输入性疟疾诊断能力和危重恶性疟病例救治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济南市疟疾发病情况,探讨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10年疟疾疫情资料进行整理。对疟疾疫情进行描述与分析。结果济南市2005~2010年共报告疟疾病例66例,其中恶性疟11例,间日疟32例,未分型23例;实验室确诊32例,临床确诊34例;本地病例和外地病例各33例;当地感染病例5例,占7.58%,输入性病例61例,占92.42%,11例恶性疟均为输入性病例。结论济南市疟疾病例以输入性病例为主;关口前移,把好疟疾输入关,加强疟区入济人员的疟疾监测,防止输入病例引起本市疟疾暴发流行应是济南市疟防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目的 了解2012-2014年河南省境外输入性疟疾流行特征, 为该省境外输入性疟疾防控工作提出合理建议。 方法 方法 收集2012-2014年河南省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相关资料, 对疟疾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结果 2012- 2014年河南省共有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569例, 其中恶性疟445例、 间日疟48例、 卵形疟61例、 三日疟14例、 混合感染1 例, 均为实验室确诊病例。病例主要分布在洛阳市、 郑州市、 濮阳市、 新乡市、 安阳市、 许昌市和南阳市, 占病例总数的 68.54%; 25 ~ 50岁青壮年男性病例占病例总数的82.43%; 职业以农民、 工人和民工为主, 分别占病例总数的43.59%、 21.79%和13.36%; 3年来发病数较多的时间均为春节和5、 6月份。所有病例中, 534例来自非洲国家 (占93.85%), 35例 来自东南亚国家 (占6.15%)。从发病到确诊平均天数为6.22 d, 中位数为4 d。569例病例中, 确诊单位为各级疾病预防 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的分别有290例和279例, 占50.97%和49.03%。结论 结论 近年来河南省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明显增 多, 应加大对基层医务人员的相关宣传和培训力度, 及时发现并规范治疗疟疾病例, 避免继发病例和死亡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目的 分析武汉市国外输入性疟疾的流行病学特征, 为疟疾监测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收集武汉市 2008-2013年国外输入性疟疾病例流行病学资料, 对感染疟原虫虫种、 疫源地分布、 地区分布、 人群特征、 发病?诊断时间、 临床分度等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结果 2008-2013年武汉市共报告国外输入性疟疾240例。来自非洲国家180例, 其中 恶性疟占82.22%; 来自东南亚国家60例, 其中间日疟占76.67%, 两地区输入性病例的疟原虫虫种构成比不同 (χ2 = 105.53, P<0.001)。输入性疟疾病例以出国务工的青壮年男性为主。不同临床分度的发病?诊断时间、 不同职业的临床 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Z=-0.99, P=0.32、χ2 =10.61, P = 0.10); 疟疾初发病例较有疟史者 (χ2 =7.66, P<0.05)、 恶性 疟较非恶性疟更易出现临床症状加重 (χ2 =24.27, P<0.001)。结论 结论 武汉市国外输入性疟疾病例逐年增多, 且以恶性 疟为主, 应加强防控及出回国人员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目的 掌握2010-2014年常州市疟疾疫情, 为制订和调整适合该市的疟疾消除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方法 收集2010-2014年常州市网络报告疟疾疫情和专报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对该5年的疟疾疫情及病例诊治情况进行 统计分析。结果 结果 2010-2014年常州市共报告疟疾病例132例, 较2005-2009年的182例下降了27.47%。132例疟疾病 例除2例为本地病例外, 其余130例均为境外输入性病例。132例疟疾病例中, 4例为临床诊断病例, 128例为实验室确诊 病例; 128例确诊病例中, 恶性疟97例、 间日疟14例、 卵形疟13例、 三日疟4例。132例疟疾病例分布于5个市 (区), 其中 金坛市56例、 溧阳市51例、 天宁区19例、 武进区3例、 新北区3例; 从发病到就诊中位时间为2 d, 从就诊到确诊中位时间 为1 d, 92.42% (122/132) 的确诊单位为县级疾控机构、 县级医疗机构和市级医疗机构。2011-2014年常州市未发现本地 感染疟疾病例。结论 结论 2012-2014年常州市连续3年实现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 初步实现消除疟疾目标, 但境外输入性 疟疾病例仍较多, 且感染虫种呈多样性。境外输入性疟疾仍是常州市疟疾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溧阳市境外输入性疟疾疫情,为制订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7-2014年溧阳市疟疾疫情报表、疟疾病例个案调查表以及与患者同行回国人员的追踪调查资料并分析。结果 2007-2014年,溧阳市共报告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53例,均为实验室确诊病例,主要来自非洲国家(49例,占92.5%),以恶性疟为主(37例,占69.8%),多有境外疟疾发病史(37例,占69.8%)。病例主要集中于30~49岁年龄段(40例,占75.5%),以男性为主(52例,占98.1%),职业以农民为主(42例,占79.2%)。全市10个镇均有病例分布,发病时间无明显季节变化。从发病到就诊时间的中位数为3 d,从就诊到确诊时间的中位数为0 d。首诊单位相对分散,确诊单位均为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病例规范治疗率为100%。结论溧阳市已连续5年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报告,消除疟疾工作成效显著,但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日益增多,且感染虫种呈多样性,是当前该市疟疾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重庆市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特点,为输入性疟疾防控策略调整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1-2015年重庆市报告的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流行病学资料,对其虫种、感染地、就诊情况、诊断结果和治疗情况等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2011-2015年重庆市共报告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148例,其中恶性疟96例(65.54%),间日疟37例(24.32%);非洲国家输入125例(84.46%),东南亚国家输入23例(15.54%)。发病人群主要为30 ~ 50岁境外务工的男性工人,男女性别比11.42∶1。病例报告时间无明显季节变化,仅在年中(6-8月)和年初(1-2月)略有集中。从发病到就诊时间中位数为1 d,从就诊到确诊时间中位数为2 d。首诊单位主要集中在县级(50例,33.78%)、省级医疗机构(36例,24.32%)和个体医生(20例,13.51%),78例(52.70%)病例首诊为疟疾。病例规范治疗率95.54%(142/148),有43例(29.05%)出现了较严重的并发症,死亡3例。 结论 加强多部门合作,建立协查、主动筛查机制,针对境外务工人员开展疟疾防治健康教育,强化基层医疗机构的疟疾防治技术培训,提高首诊医疗机构的疟疾防治意识,是保证输入性疟疾病例规范管理和消除疟疾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四川省遂宁市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特征,为输入性疟疾监测、评估传播风险和探讨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1-2016年全市网报疟疾疫情数据、病例个案调查资料以及疟疾疫情年报表,对输入性疟疾病例流行病学信息及病例诊治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1-2016年全市报告疟疾病例71例,均为输入性病例。非洲输入60例,占84.51%。各月份均有病例报告,无明显季节特征。从发病到就诊时间中位数为2 d;从就诊到确诊时间中位数为4 d;63.38%的病例初次就诊时被诊断为疟疾。43例病例由县、市级医疗机构确诊,占60.56%。所有病例均为实验室确诊病例,均得到规范的抗疟治疗。结论 遂宁市输入性疟疾疫情依然严峻,需要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加强医疗机构培训,以防止继发病例或死亡病例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010—2020年常州市疟疾流行特征,为制定和调整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传染病监测系统和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0—2020年常州市疟疾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信息,运用SPSS 22.0软件对疟疾疫情和病例的三间分布、感染来源、发病及诊治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20年,常州市共报告疟疾病例233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230例,本地感染病例2例,外省输入病例1例。境外输入病例主要来源于非洲(220例,95.65%)和东南亚(8例,3.48%)。除4例为临床诊断病例外,其余229例确诊病例中,恶性疟164例(71.62%),卵形疟42例(18.34%),间日疟16例(6.99%),三日疟7例(3.06%)。病例主要分布在金坛区(92例,39.48%)和溧阳市(85例,36.48%);以男性为主(225例,96.57%),主要为22~59岁青壮年(230例,98.71%);出境事由以务工为主(213例,92.61%)。境外输入病例入境到发病时间中位数为8 d,大部分病例(171例,77.03%)在入境14 d内发病。发病到确诊时间中位数为3 d,其中门诊治疗病例、一般住院治疗病例和危重症住院治疗病例发病到确诊时间中位数分别为2 d、3 d和6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13,P=0.043)。初诊、确诊单位均以地市级及县级医疗机构为主。病例首诊确诊率为73.82%(172/233),其中地市级及县级疾控机构、地市级及县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及以下机构的首诊确诊率分别为100.00%(52/52)、79.07%(102/129)、34.62%(1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636,P<0.001)。结论 境外输入性疟疾已成为常州市疟疾防控的主要任务,应加强赴非洲等疟疾流行区出境人员的疟疾防治知识宣传和教育,提高预防和及时就诊意识,并持续提升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疟疾诊治能力,防止输入性病例再传播。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淮安市输入性恶性疟现状与流行特征,为该市制定输入性恶性疟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2016年淮安市输入性恶性疟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6年淮安市共报告疟疾病例308例,年均发病率为0.88/10万,其中输入性恶性疟240例,18例(7.50%)发展成重症病例,2例重症病例死亡。各县(区)均有发病,发病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有清浦和淮安2个区。全年各月均有发病,无明显季节特征。人群分布以30~49岁之间青壮年男性的病例数最多,占77.92%。职业以农民、民工和工人为主。感染均来源于非洲国家。患者自发病到确诊时间的中位数为1 d,最长为236 d,24 h内被确诊的有29例,占12.08%。结论淮安市输入性恶性疟疫情严峻,为巩固消除疟疾成果,需进一步完善多部门合作机制,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与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输入性恶性疟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掌握2014年淮安市疟疾疫情现状,为制订和调整适合该市的消除疟疾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全市网络报告疟疾疫情和专报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对2014年疟疾疫情及病例诊治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年淮安市共报告疟疾56例,较2013年上升了43.59%,发病率为0.12/万;所有病例均为非洲输入性病例,其中恶性疟50例、卵形疟4例、三日疟1例、混合感染1例。56例病例均为男性;年龄为24~59岁;职业以农民工为主,占96.43%(54例);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占69.64%(39例)。按地区分布统计,病例数居前三位的县(区)依次为淮安区(32例)、盱眙县(8例)和淮阴区(6例),3个县(区)占淮安籍病例数的82.14%。2014年全年均有病例报告,无明显季节特征。从发病到就诊时间中位数为2 d;从就诊到确诊时间中位数为1 d;16.67%(8例)的病例初次就诊时被诊断为其他疾病。所有病例均经淮安市疟疾参比实验室确诊,均得到规范的抗疟治疗。结论淮安市境外感染的输入性疟疾病例日益增多,且感染虫种呈多样性。因此仍需加强出入境人员健康教育及疟疾诊治技能培训等措施以控制输入性疟疾疫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