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对心血管术后心原性休克(PCS)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阜外医院200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152例因PCS接受VA-ECMO辅助循环的成人患者临床资料。对比生存出院(成功脱机并存活出院)患者(n=73)与非生存出院(撤机后院内死亡和未成功脱机)患者(n=79)的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生存出院的独立预测因子。结果:49例(32.2%)患者在安装VA-ECMO同时启动了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28例(18.4%)患者在安装VA-ECMO前后启动了IABP辅助。VA-ECMO的总体脱机率为56.6%,院内死亡率为52.0%(79/152)。生存出院患者与非生存出院患者相比,术前合并高血压比例(15.1%vs 35.4%)、ECMO安装前二次开胸比例(19.2%vs 39.2%)、ECMO安装前心跳骤停或心室颤动发生率(11.0%vs 34.2%)、床旁ECMO安装比例(11.0%vs 41.8%)均较低,而心脏移植手术(45.2%vs 20.3%)和同时启动IABP比例(41.1%vs 24.1%)均较高(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同时启动IABP是生存出院的唯一独立保护因素(OR=0.375,95%CI:0.146~0.963,P=0.041)。同时启动ECMO和IABP者与单用ECMO者相比,需要持续血滤治疗的比例(30.6%vs 49.3%)和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8.2%vs 22.7%)均较低,但血栓形成发生率增高(18.4%vs 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接受ECMO治疗的PCS患者中,同时联合IABP辅助可以带来更好的生存获益,而且可以减少由于外周灌注不足引起的肾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联合体外模肺氧合(ECMO)辅助相关并发症情况和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CABG术后行IABP联合ECMO辅助患者的临床和护理资料,观察机械辅助前后生理指标变化、并发症及转归情况,总结护理经验。结果:机械辅助后患者的生理指标显著改善LVEF[(47.36±5.10)%vs.(29.60±4.52)%];收缩压[(108.20±12.49)vs.(73.88±20.62) mmHg,1 mmHg=0.133 kPa];舒张压[(61.58±8.14)vs.(38.40±7.95) mmHg];尿量[(1.86±0.27)vs.(0.70±0.15) mL·kg-1.h-1];血清乳酸水平[5.1(2.9, 7.4)vs.16.7(12.5, 23.2)mmol/L,P<0.05]。联合机械辅助期间发生急性肾衰竭38.5%,感染35.4%,出血事件14.7%,神经系统并发症11.5%;下肢缺血8.3%。住院死亡患者占60.4%,存活出院患者占39.6%。结论:IABP联合ECMO辅助相关并发症显著增加患者病死风险。护理过程中密切监护,及时进行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措施调整,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心脏外科手术围术期采用静脉-动脉模式体外膜肺氧合(VA-ECMO)辅助支持治疗患者的救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04年12月至2019年12月307例心脏外科手术围术期使用VAECMO支持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使用VA-ECMO的适应证及不同年龄段应用的患者分析总结,对比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联合VA-ECMO辅助患者的临床转归差异。结果:307例患者中,177例(57.7%)为成年患者,男性211例(68.7%),平均VA-ECMO辅助时间为(119.2±72.7)h,209例(68.4%)成功脱机,158例(51.5%)恢复后顺利出院。VA-ECMO机械辅助并发症最为常见的是急性肾功能不全(51.1%)、肺部感染(36.8%)和出血(30.2%)。联合应用IABP者较不用IABP者VA-ECMO辅助时间未能缩短,但呼吸机机械通气时间(131.5 h vs.158.6 h,P=0.013)以及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119.0 h vs.153.2 h,P=0.002)明显缩短,急性肾功能不全(40.0%vs.64.0%,P=0.035)以及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7.6%vs.24.0%,P=0.044)明显降低。在术中建立VA-ECMO辅助循环的心脏外科手术患者较ICU床旁建立VA-ECMO者脱机率(77.8%vs.57.9%)和出院后30 d生存率(66.0%vs.35.2%)更高(P均<0.05),急性肾功能不全发生率更低(37.0%vs.66.9%,P<0.05)。结论:VA-ECMO可为心脏外科手术围术期出现循环呼吸功能衰竭的患者提供有效的辅助支持,IABP搏动性血流对于VA-ECMO辅助过程中外周器官灌注有积极作用,早期及时应用VA-ECMO有助于获得更优的短期辅助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在高危重症冠心病患者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11月至2014年6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心脏外科的高危重症冠心病行CABG术患者21例,年龄70~83(75.7±3.6)岁,在ECMO辅助下实施择期心脏不停跳CABG术。结果 21例患者中,8例术后即刻顺利脱离ECMO辅助;8例桥血管吻合后ECMO不能立即撤离,继续辅助2.0~4.5 h后撤离;5例在手术室时ECMO不能撤离,关胸后返回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CCU),考虑ECMO辅助时间较长,为克服ECMO非搏动性灌注,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支持,IABP辅助时间76~147(115.2±25.9)h。5例CCU内ECMO辅助患者中:股动静脉插管部位渗血1例,经止血及加压包扎后好转;下肢缺血1例,安装旁路循环后缺血改善;均顺利脱机。21例患者均康复出院,住院时间11~28(17.4±2.8)d。结论 ECMO用于心脏不停跳CABG术可为高危重症冠心病患者提供手术治疗的支持和保护。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3支血管病变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临床效果。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43例患者均行PCI,采取前瞻性的研究方法,以随机数字表非等量随机法,按是否行IABP,将IABP支持的21例作为实验组,未行IABP支持的2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住院期间生存率及远期生存曲线变化。结果实验组住院期间生存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了13.4%(95.2%vs 81.8%,P=0.011)。Cox回归分析显示,IABP是患者预后的支持因素(β=0.931,OR=0.394,95%CI:0.1650.942,P=0.036)。实验组远期生存曲线明显优于对照组(84.3%vs 70.3%,P=0.003)。结论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3支病变的患者IABP置入能有效提高近期及远期生存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并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手术期经股动脉插管建立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下肢缺血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和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且经股动脉插管建立ECMO辅助治疗的41例患者,总结其临床特点,探讨严重下肢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病因及对ECMO治疗预后的影响以及防治措施。结果:41例患者中,18例完成ECMO脱机并顺利出院(43.9%),另23例患者病情危重,在ECMO辅助支持过程中或脱机后循环衰竭死亡(56.1%),全体患者发生重度下肢缺血者18例(43.9%)。病情好转出院的患者中,2例在术后出现显著的下肢缺血表现(11.1%),但在ECMO脱机拔管后缺血情况均得以恢复(100%)。围手术期死亡的23例患者,ECMO支持过程中循环衰竭时间长且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大,16例患者出现了重度下肢缺血表现(69.6%),其中2例(12.5%)ECMO脱机者在动脉插管拔除后末梢血运得到改善,但因脱机后脏器功能逐渐衰退,家属放弃治疗。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经股动脉插管建立ECMO后发生严重下肢缺血的风险较高,对于这类高危人群,术前应优先评估、积极干预双髂动脉及双下肢动脉病变,旨在优化ECMO插管方式的选择。经股动脉插管ECMO建立后,应严密监测肢体缺血的征兆,及时进行相关处理从而降低下肢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ECMO的整体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成人心脏术后体外循环脱机困难接受体外膜式人工肺氧合(ECMO)辅助治疗临床资料,评估影响辅助结果的风险因素。方法:2004年10月至2014年4月,北京安贞医院共89例成人脱离体外循环困难患者进行ECMO辅助治疗。按照临床结果将患者分为出院存活组(S组,n=44)和死亡组(D组,n=45)。结果:67例(75.3%)患者顺利脱机,44例存活出院,出院生存率为49.4%。ECMO辅助前D组乳酸水平较S组高[(15.22±5.16)vs.(12.35±3.50)mmol/L,P=0.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组术后24小时胸腔引流量较多[2 500(1 500,3 600)vs.950(450,2 450)m L,P=0.005],D组患者ECMO辅助期间悬浮红细胞[24(17,34)vs.18(10,24)U,P=0.019]和血小板[6(3,11)vs.3(0,5)U,P=0.030]输入量均较S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ECMO辅助前高乳酸(≥12.0 mmol/L,OR=2.75,95%CI:1.79~4.52,P=0.005)和经胸插管建立ECMO(OR=3.17,95%CI:1.09~9.07,P=0.001)是患者死亡的高危风险因素。结论:ECMO可为成人心脏术后脱离体外循环困难患者提供有效的循环辅助,积极推荐采用股动静脉插管建立ECMO辅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联合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左心功能严重受损患者中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例心脏术后严重心源性休克需同期采用IABP和ECMO辅助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患者术前基本情况、临床诊断、辅助原因、机械辅助时间、并发症及预后。以患者院内死亡或生存结果,将患者分为2组。选取6个时间点,分别是机械循环辅助前、使用一种机械辅助后、使用第2种机械辅助前、IABP联合ECMO使用后、撤除ECMO后及撤除IABP后;整理分析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气指标、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剂量及肝肾功能指标等情况。结果:6例存活出院,其中1例肾衰竭行血滤4d后恢复,后因插管侧动脉栓塞截肢。6例死亡患者全部发生肾衰竭,其中3例行血滤;3例发生下肢缺血坏死。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血管活性药物剂量、血气血乳酸值在联合使用IABP和ECMO后显著改善(P0.05)。结论:IABP与ECMO联合应用为严重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救治提供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心脏移植术后早期移植物衰竭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支持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阜外医院共进行心脏移植181例,其中16例患者在心脏移植术后使用ECMO进行循环支持治疗。记录ECMO运行期间相关参数、机械辅助时间、并发症等指标。观察ECMO建立时、辅助24 h和撤机时患者血浆乳酸值,ECMO辅助前和ECMO辅助24 h多巴胺及肾上腺素的用量。结果:16例心脏移植围手术期接受ECMO支持治疗的患者中脱机14例(87.5%),存活出院13例(81.3%)。其中2例因心脏功能无改善不能脱机放弃治疗,1例脱机后发生慢性排斥反应,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死亡。所有患者均采用动脉—静脉(A-V)ECMO辅助方式,患者ECMO前、ECMO运行24 h和停止ECMO时血浆乳酸值分别为:(8.36±3.41)、(2.42±1.53)、(2.25±2.17)mmol/L。运行24 h及停止ECMO时,血浆乳酸值较安装前明显下降(P<0.05)。ECMO前和运行24 h多巴胺用量分别为:(7.38±3.42)和(5.29±1.93)μg.min-1.kg-1,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MO前和运行24 h肾上腺素用量分别为:(0.17±0.11)和(0.02±0.03)μg.min-1.kg-1,运行24 h较ECMO前肾上腺素用量明显减小(P<0.05)。结论:ECMO是一种有效的循环呼吸衰竭辅助支持疗法,能明显降低终末期心脏病患者心脏移植术后早期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联合体外膜肺氧合(ECMO)救治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原性休克(CS)患者的时机和流程。方法连续纳入解放军总医院2015年1月到2019年8月诊断为AMI合并CS的患者,依次给予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药物治疗,置入IABP、ECMO等治疗,根据患者接受的不同治疗策略分组。主要终点为药物治疗和器械辅助治疗的住院死亡率和出院30 d死亡率,次要终点为组织灌注和酸中毒的变化情况,以及器械辅助的并发症。结果 10例IABP联合ECMO患者死亡率为30.0%,显著低于置入IABP后需要增加升压药物治疗的患者(30.0%比87.0%, 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愈患者出院30 d内无死亡发生。患者置入ECMO 6 h后血压和组织灌注明显改善,血乳酸水平由术前的(15.29±4.62)mmol/L下降到(4.51±1.85)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置入12 h后血乳酸降至正常。结论合理选择适应证和置入时机,采用IABP联合ECMO进行机械循环辅助治疗可降低AMI合并CS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在成年心脏手术后心肺复苏(CPR)困难患者的应用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期间,7例心脏手术后因CPR困难应用ECMO救治的成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42~65岁,平均(54±7)岁,其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6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全部患者均经股动静脉插管建立ECMO辅助。结果:7例患者CPR时间40~65 min,平均(53±7)min,建立ECMO辅助后全部患者均恢复自主心律,ECMO辅助时间36~128 h,平均(85±26)h,监护室停留时间2~8d,平均(5±1)d。辅助24h后患者平均动脉压(MBP)、血乳酸(Lac)及正性肌力药物评分(IS)均明显改善。6例(85.7%)患者成功撤离ECMO辅助,其中3例(42.9%)存活出院,1例患者因无法脱机而死亡,3例成功脱机后因感染及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死亡;4例患者同时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3例进行肾替代治疗(CRRT)。结论:体外膜肺心肺复苏(ECPR)可以提供紧急生命支持,挽救部分常规方法复苏困难的心脏术后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运重建策略及病变血管对重症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运行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7年5月在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心脏中心行IABP的重症ACS患者193例,根据IABP运行时间分为3个时间段:≤24h38例、25~120h106例、≥121h49例。观察不同血运重建策略:PCI、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PCI后CABG、药物治疗及病变血管对IABP运行时间的影响。结果≤24h、25~120h及≥121hIABP运行时间患者高血压(68.4%vs 49.1%vs%71.4,P=0.012)、左前降支病变(36.8%vs 59.4%vs65.3%,P=0.010)、右冠状动脉病变(31.6%vs 14.2%vs 8.2%,P=0.008)、PCI术(55.3%vs 34.9%vs 8.2%,P=0.000)、CABG(44.7%vs%56.6 vs 83.7%,P=0.000)、急诊PCI(52.6%vs 39.6%vs 16.3%,P=0.001)、完全血运重建(55.3%vs 61.3%vs 85.7%,P=0.00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ACS病变血管为右冠状动脉、接受PCI患者IABP运行时间较短;左前降支病变、行CABG患者IABP运行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支持对高危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作用及意义。方法纳入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2012年5月至2015年11月在ECMO联合IABP辅助支持下对患者行PCI的7例患者。回顾分析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本情况、冠状动脉病变、手术过程、辅助时间、并发症及预后。结果患者平均年龄(74.86±12.56)岁,其中男性6例(6/7)。7例均经ECMO联合IABP辅助支持下行PCI成功,IABP平均辅助(7.14±2.55)d,ECMO平均辅助(70.00±18.48)min。术后ECMO、IABP顺利撤机,出现并发症2例(2/7)为(左侧腹股沟切口感染);7例患者中1例(1/7)死亡,6例(6/7)存活出院;在25.5(2.5,58.2)个月随访中,1例因支架内狭窄再次接受PCI,1例因败血症死亡,其余4例无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结论采用ECMO联合IABP辅助支持下对高危患者行PCI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博术(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联合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治疗成人暴发性心肌炎(fulminant myocarditis,FM)并发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CS)患者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015年2月至2017年9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心内科重症监护室6例成人FM并发CS患者,在大剂量的血管活性药物以及IABP辅助下,血流动力学仍呈恶化趋势,而应用静脉-动脉模式ECMO支持,回顾性分析其住院期间及出院随访资料。结果患者年龄(29.50±5.54)岁,其中男1例(16.7%),女5例(83.3%)。ECMO支持时间(154.67±56.40)h,IABP支持时间(179.00±62.92)h。在6例患者中,5例(83.3%)患者成功脱离ECMO辅助循环并顺利出院,出院后随访至今,患者的心功能正常。1例患者未能撤机,死于并发症。结论在药物及时治疗和积极防治并发症的基础上,IABP联合ECMO辅助循环治疗可能在FM并发CS患者中起协同作用,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体外膜肺氧合(ECMO)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难治性心源性休克(RC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96例RCS患者被分为3组:IABP组(n=34)、ECMO组(n=32)及联合(IABP+ECMO)组(n=30)。在常规抗休克用药基础上分别应用IABP、ECMO及IABP+ECMO支持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h、1天、2天、3天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氧饱和度(SO_2)、动脉血乳酸、心肌钙蛋白I(cTnⅠ)、脑利钠肽(BNP)、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管活性药物(多巴酚丁胺、去甲肾上腺素)用量的变化、并发症及临床转归(撤机成功率及住院期间死亡率)。结果治疗3天后,3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有逐步改善,而联合组上述指标的改善较IABP组及ECMO组更显著(P0.05或P0.01);ECMO组的心率、MAP、CVP、SO_2、动脉血乳酸、cTnⅠ、LVEF及多巴酚丁胺、去甲肾上腺素用量等指标的改善优于IABP组(均P0.01);IABP组BNP、LVED的改善优于ECMO组(P0.05,P0.01);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IABP组和ECMO组(χ~2=15.875,P0.001;χ~2=4.504,P=0.034);ECMO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IABP组(χ~2=3.957,P=0.047);联合组撤机成功率高于IABP组和ECMO组(χ~2=16.063,P0.001;χ~2=5.792,P=0.016);3组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ABP+ECMO联合治疗在改善RCS患者血液动力学方面优于IABP和ECMO,但联合治疗增加了并发症发生率,影响了临床预后的改善;降低并发症成为提高联合治疗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联合持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对心外科危重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67例接受ECMO治疗的成人患者,男性50例(74.6%),平均年龄(47.25±14.82)岁,根据患者是否接受CRRT治疗分为单纯ECMO组与ECMO联合CRRT组,比较两组ECMO时间、ICU时间、呼吸机时间、院内病死率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单纯接受ECMO治疗的患者35例,病死率28.6%;接受ECMO联合CRRT治疗的患者32例,病死率56.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ECMO联合CRRT组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发生率高于单纯ECMO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在输入血制品方面,单纯ECMO组输入红细胞14(5,37)U、ECMO联合CRRT组输入红细胞29(18,37)U,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结论:ECMO联合CRRT治疗组患者病死率高(56.2%vs.28.6%,P=0.022),MODS发生率增高(18.7%vs.2.8%,P=0.048),红细胞输入量增高[29(18,37)vs.14(5,37),P=0.025]。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心脏术后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患者肾替代治疗(RRT)的应用时机。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因心脏术后心源性休克行ECMO辅助且ECMO辅助时间>48小时患者116例,其中29例RRT患者被回顾性分为指征前RRT组和指征后RRT组,对这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与预后进行比较。结果:116例心脏术后患者应用ECMO辅助住院死亡52例(44.8%),其中29例RRT患者住院死亡18例(62.1%),29例患者中生存患者的平均年龄要低于死亡患者(44.3岁vs.58.5岁,P=0.002),且生存患者中指征前RRT的患者比例要高于死亡组(72.7%vs.33.3%%,P=0.039)。按照回顾性分析中设定的RRT指征将患者分为指征前RRT组14例,指征后RRT组15例。指征前RRT组急性肾损伤(AKI)1期3例、2期10例,无3期患者;指征后RRT组AKI 1期3例、2期4例、3期8例。指征前RRT组的AKI最高分期要早于指征后RRT组(P=0.009),且住院病死率要远低于指征后RRT组(42.9%vs.80%,P=0.039)。结论:心脏术后体外膜肺氧合辅助患者,在发生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进行肾替代治疗,可能改善患者预后,但仍需要前瞻性研究提供更高级别的临床证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HFrEF)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围术期风险及远期生存率,比较单纯药物治疗与CABG术对这类患者临床结果的差异,探讨HFrEF患者的最优治疗策略。方法:连续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入院, LVEF40%合并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行CABG术的患者118例及单纯药物治疗的患者45例。住院期间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LVEF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采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技术(PET)行静息心肌灌注显像及心肌代谢断层显像测定存活心肌占左心室心肌比例。手术组患者除接受指南指导下的药物治疗外均由同一主刀医师行CABG术,单纯药物治疗组患者接受指南指导下的规范化药物治疗。术后平均随访时间(37±12)个月,观察手术组患者手术死亡率,围术期并发症,远期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生存率并对比单纯药物治疗组患者与CABG术治疗组患者的远期无MACE事件生存率。结果:全组118例患者围术期死亡8例,死亡率6.8%。死亡原因包括:术后心排4例,感染中毒性休克3例,IABP腿部并发症导致全身代谢紊乱1例。围术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或体外膜式氧合(ECMO)等机械辅助措施的患者分别达到56.8%和8.5%。术中71.2%的患者采用不停跳CABG,全静脉桥血管比例占39.8%。术后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和ICU时间分别为60 h和84 h。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CABG组参与随访103例,药物治疗组参与随访40例,平均随访时间为(37±12)个月。随访期间药物治疗组患者脑卒中,心肌梗死及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显著高于CABG组患者(12.5%vs. 6.8%,P=0.000, 27.5%vs.12.6%,P=0.005, 22.5%vs. 4.9%,P=0.000)。CABG组患者24个月,36个月,48个月免MACE事件存活率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组患者(96.9%vs. 75.6%, 86.4%vs. 45.5%, 44.4%vs. 7.2%,P0.01)。结论:HFrEF患者行CABG术围术期风险较高,需根据患者左心室存活心肌比例及左心室重构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策略。手术治疗与药物治疗相比,手术治疗中远期获益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老年冠状动脉移植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09年2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移植手术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的老年(≥65岁)患者资料。其中男性77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69.9±3.8)岁。结果:所有患者中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移植术79例,体外循环冠状动脉移植术32例。IABP术前放置32例(28.82%),术中/术后放置79例(71.17%),主要并发症有:急性肾功能损伤(45.05%),感染(35.14%)和二次气管插管(12.61%)等。术后住院死亡30例,病死率27%。术前置入IABP的患者病死率(15.63%)明显低于术中或术后置入IABP的患者病死率(31.65%,P=0.004)。患者置入IABP时间不同,其术后是否二次气管插管、是否发生急性肾功能损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二次气管插管(OR=165.850,95%CI7.110~386.557,P=0.001)、感染(OR=20.911,95%CI2.940~148.710,P=0.002)和急性肾功能损伤(OR=12.557,95%CI2.935~53.716,P=0.001)是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行冠状动脉移植术的老年患者,IABP是安全且行之有效的辅助循环手段之一,在本组研究中,术前放置IABP组患者的病死率显著低于术中/术后放置IABP组患者的病死率,故应积极预防和控制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心血管急危重症临床应用的经验,评价其疗效。方法纳入2019年3月至2019年9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收治并行ECMO辅助治疗的患者24例。其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12例均在手术室建立ECMO,心原性休克组12例均在冠心病重症监护室(CCU)建立ECMO。回顾性分析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PCI组12例均在导管室手术完成后顺利撤离ECMO(脱机率12/12),12例均存活出院(生存率12/12);ECMO辅助时间1.3~4(2.6±1.5)h,辅助流量1.7~2.8(2.1±0.4)L/min;2例联合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PCI组完全再血管化达11例(11/12),1例因右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反复尝试后未开通。PCI组患者术后第7天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原性休克组12例患者中10例顺利脱离ECMO(脱机率10/12),8例存活出院(存活率8/12),2例成功撤除ECMO后死亡(下消化道出血1例,无法脱离IABP 1例);ECMO辅助时间73~223(139.2±46.6)h;术后第7天LVEF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24例患者均无机械故障及氧合器故障,无脱管,无下肢缺血坏死,无心脏压塞;共发生出血并发症11例。结论 ECMO是急危重症冠心病行PCI的重要的保驾护航手段之一,可以使得心原性休克患者获益,提高心原性休克生存率。高效的ECMO团队、ECMO时机的把握、精细化个体化管理、有效控制和预防并发症是ECMO救治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