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掌握2014年淮安市疟疾疫情现状,为制订和调整适合该市的消除疟疾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全市网络报告疟疾疫情和专报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对2014年疟疾疫情及病例诊治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年淮安市共报告疟疾56例,较2013年上升了43.59%,发病率为0.12/万;所有病例均为非洲输入性病例,其中恶性疟50例、卵形疟4例、三日疟1例、混合感染1例。56例病例均为男性;年龄为24~59岁;职业以农民工为主,占96.43%(54例);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占69.64%(39例)。按地区分布统计,病例数居前三位的县(区)依次为淮安区(32例)、盱眙县(8例)和淮阴区(6例),3个县(区)占淮安籍病例数的82.14%。2014年全年均有病例报告,无明显季节特征。从发病到就诊时间中位数为2 d;从就诊到确诊时间中位数为1 d;16.67%(8例)的病例初次就诊时被诊断为其他疾病。所有病例均经淮安市疟疾参比实验室确诊,均得到规范的抗疟治疗。结论淮安市境外感染的输入性疟疾病例日益增多,且感染虫种呈多样性。因此仍需加强出入境人员健康教育及疟疾诊治技能培训等措施以控制输入性疟疾疫情。  相似文献   

2.
目的 目的 掌握东台市1999-2013年疟疾疫情特点。 方法 方法 收集1999-2013年东台市疟疾确诊病例个案调查及疫 情防治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结果 1999-2013年东台市疟疾发病总人数为27例, 其中本地间日疟2例, 输入性间日 疟10例, 输入性恶性疟13例, 输入性恶性疟与卵形疟、 间日疟混合感染各1例, 输入性病例占92.59%, 本地病例占 7.41%。2003年以后无本地感染病例, 全部为输入性病例。2008年前输入性病例均为国内间日疟, 之后均为境外恶性疟 及两者混合感染病例。病人首诊以镇医院、 村级卫生机构为主, 均占33.33%。病人发病1 d内就诊的占62.96%, 发病至 就诊时间中位数为1 d, 发病至确诊时间中位数为3 d, 发病至确诊时间最长为33 d, 平均为5.74 d; 就诊至血检、 确诊时间 中位数均为1 d。 结论 结论 1999-2013年东台市疟疾以输入性病例为主, 加强出国劳务回归人员的监测是实现消除疟疾的 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目的 分析泰州市海陵区输入性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 为制定相应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方法 收集 2010-2015年海陵区境外输入性疟疾网络直报数据、 个案调查表及疫点处置报告资料, 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类统计。 结 结 果 果 2010-2015年海陵区共报告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46例, 其中恶性疟40例 (占86.96%), 卵形疟4例 (占8.70%), 三日 疟1例 (占2.17%), 间日疟、 恶性疟混合感染1例 (占2.17%)。病例发病时间无季节性趋势。所有病例均为从非洲高疟区 回国的人员, 有明确的流行区生活史。患者发病到确诊的间隔时间平均为2 d, 8例在24 h内确诊, 46例病例全部治愈。 结论 结论 泰州市海陵区近5年来报告的疟疾病例均为境外输入性病例, 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是当前疟疾消除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盐城市疟疾发病特征和流行态势,为疟疾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1993-2011年全市疟疾确诊病例流行病学资料,分析疟疾病例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流行态势。结果1993-2011年盐城市9个县(市、区)疟疾发病总人数为134例,其中本地间日疟18例,输入性间日疟59例,输入性恶性疟56例,输入性三日疟1例,分别占总病例数的13.43%、44.03%、41.79%和0.75%。19年全市疟疾总发病率为0.03/10万~0.29/10万,本地疟疾发病率为0~0.06/10万,呈低度流行态势,2006年以后全市未发现本地感染疟疾病例。2007-2011年发现境外输入性恶性疟病例56例,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同时发现境外输入性三日疟1例。病人发病至就诊时间的间隔中位数为1 d,当天就诊的占58.96%,村卫生室为主要首诊医院,占44.06%;病人发病至血检、确诊和治疗时间间隔中位数均为4 d。结论盐城市本地疟疾发病已趋于逐步消除态势,境外输入性恶性疟明显增加,加强输入病例监测和防控是当前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济南市疟疾发病情况,探讨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10年疟疾疫情资料进行整理。对疟疾疫情进行描述与分析。结果济南市2005~2010年共报告疟疾病例66例,其中恶性疟11例,间日疟32例,未分型23例;实验室确诊32例,临床确诊34例;本地病例和外地病例各33例;当地感染病例5例,占7.58%,输入性病例61例,占92.42%,11例恶性疟均为输入性病例。结论济南市疟疾病例以输入性病例为主;关口前移,把好疟疾输入关,加强疟区入济人员的疟疾监测,防止输入病例引起本市疟疾暴发流行应是济南市疟防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005-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疟疾流行特征,为进一步调整和制订该市消除疟疾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5-2015年河池市11个市、县、区疟疾疫情资料,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和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2005-2015年河池市共报告疟疾病例160例,年均发病率为0.36/10万,其中本地感染病例占6.25%(10/160),输入性疟疾病例占93.75%(150/160)。4种疟原虫均有发现,以间日疟为主,占51.87%(83/160);恶性疟次之,占34.38%(55/160);三日疟和卵形疟分别占5.00%(8/160)、1.25%(2/160);未分型报告12例,占7.50%。11年间疟疾发病率先降后升,2009年后再无本地疟疾病例报告;2010年报告1例输入性恶性疟死亡病例;2013年和2015年各出现1例恶性疟重症病例;2014年出现1例胎传新生儿间日疟重症病例。全部病例分布于10个市、县、区,以青壮年男性为主,以挖矿职业为主;疟疾发病主要集中在4-8月份;感染自非洲和东南亚者占60.00%(96/160),自国内其他省者占33.75%(54/160)。患者发病到确诊治疗时间中位数为5 d,不同年份疟疾病例的发病至诊断治疗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 = 33.40,P < 0.05)。结论 河池市疟疾疫情仍面临很多挑战,消除疟疾各项工作仍需加强;加强流动人口的疟疾监测管理是巩固疟疾防治成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2012-2015年石家庄市境外输入性疟疾流行情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疟疾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2-2015年石家庄市境外输入性疟疾疫情资料,对感染疟原虫虫种、人群特征、感染来源、发病及诊治情况等进行描述性分析,对感染不同种类疟原虫病例的发病?初诊、初诊?确诊、发病?确诊时间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15年石家庄市共报告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92例,其中来自非洲国家88例(恶性疟占53.41%),来自东南亚及其他地区4例(间日疟占50%)。从病例的分布地区看,除外籍2例、安徽籍1例外,其余89例病例分布于河北省6个地市的28个县(市)区。病例的职业以出境务工的青壮年农民工为主,占90.22%。从发病到就诊时间中位数为1 d,从就诊到确诊时间中位数为5 d。病例报告单位以消除疟疾国家级哨点医院石家庄市第五医院为主,占72.83%。42.39%的病例初次就诊时被诊断为其他疾病。所有病例均为实验室确诊病例,均得到规范的抗疟治疗。结论 石家庄市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逐年增多,且以恶性疟为主,建议进一步建立本地医疗卫生机构与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的长效合作机制,及时、有效地处置输入性疟疾病例,避免重症病例或死亡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四川省遂宁市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特征,为输入性疟疾监测、评估传播风险和探讨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1-2016年全市网报疟疾疫情数据、病例个案调查资料以及疟疾疫情年报表,对输入性疟疾病例流行病学信息及病例诊治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1-2016年全市报告疟疾病例71例,均为输入性病例。非洲输入60例,占84.51%。各月份均有病例报告,无明显季节特征。从发病到就诊时间中位数为2 d;从就诊到确诊时间中位数为4 d;63.38%的病例初次就诊时被诊断为疟疾。43例病例由县、市级医疗机构确诊,占60.56%。所有病例均为实验室确诊病例,均得到规范的抗疟治疗。结论 遂宁市输入性疟疾疫情依然严峻,需要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加强医疗机构培训,以防止继发病例或死亡病例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性分析南通市重症疟疾病例特征和诊治情况,总结重症疟疾的成因、评价诊治效果,为制定切实可行的重症疟疾救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9-2016年南通市所有疟疾病例资料,对重症疟疾病例的发病时间、临床表现、诊断过程、治疗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2009-2016年南通市共报告疟疾病例359例,其中重症病例26例,均为境外输入性恶性疟病例,其中脑型疟1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1例、重度贫血3例。26例重症疟疾病例从发病至就诊的平均时间为3.1 d,平均时间最长者在发病第12天才就诊;从发病至确诊的平均时间为5.2 d,其中11例在发病5 d后得到确诊。乡(镇)医院首诊确诊率为25.00%(1/4),县级医疗机构首诊确诊率为90.91%(10/11)。26例重症疟疾病例通过抗疟治疗和临床对症治疗均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 重症疟疾临床表现复杂、并发症多、危害严重,加大对赴疟疾高度流行区人员的疟疾宣教、提高诊治单位医务人员对疟疾的诊治能力和镜检技能,可有效减少重症恶性疟病例发生、避免疟疾病例死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11-2016年清远市清城区输人性疟疾病例特点并探讨防控对策,为进一步提高输入性疟疾诊治能力和管理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6年该区所有输入性疟疾病例的个案调信息和流行病学资料,对境外输入性病例的虫种、来源、人群分布、地区分布、发病及诊治情况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1-2016年清城区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13例,其中恶性疟9例、间日疟1例、恶性疟间日疟混合感染2例、卵型疟再燃复发1例。年度输入性疟疾病例总数呈上升趋势,病例输入来源地均为非洲,报告时间主要在1-2、11、12月,占总病例数的84.62%(11/13),患者均为男性,以21~60岁为主,占病例总数的92.31%(12/13);前往非洲疟疾流行区从事野外作业务工人员是输入性疟疾的高危人群。13例输入性疟疾病例均为实验室确诊,患者从发病到初次就诊时间中位数为2.5 d,最长为19 d;初诊到确诊时间中位数为1.9 d,最长为9 d;其中初诊诊断为其他疾病的有6例(46.15%),其中1例患者因延误诊治而死亡。结论清城区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呈上升趋势,需加强多部门合作,建立高危人群建立监测、协查和健康干预等防控机制,确保输入性疟疾病人得到有效救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江苏省淮安市所辖8个县(区)消除疟疾达标考核结果,为巩固消除疟疾成果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2016年淮安市网络报告疟疾疫情、发热病人血检、疟疾防治系统中疟疾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等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置资料进行分析。对临床医生疟疾诊治知识考核和检验人员疟原虫镜检技能考核结果进行分析;对当地最后1例疟疾病例所在自然村,采制不少于200人份的居民滤纸血样品并进行疟原虫基因检测。结果 2010-2016年淮安市网络报告308例疟疾病例,疟原虫血检323 002人次,阳性272例,阳性率为0.08%;2010年和2011年分别有19例和3例本地感染病例,其余均为输入病例。除清河区外,7个县(区)采集居民滤纸血样品1 420人份进行疟原虫基因检测,结果均为阴性。8县(区)疟原虫镜检技能考核有6家单位平均分为20分,金湖县和淮安区平均分均为19.6分。疟疾诊治能力考核洪泽区平均分最高,为20分;淮安区平均分最低,为18.8分。淮安市8县(区)消除疟疾考核总得分均在97分以上。至2016年,淮安市所辖县(区)全部通过县级消除疟疾达标考核。结论淮安市8县(区)均以高分通过消除疟疾县级达标考核,今后应继续做好输入性疟疾的防控监测工作,巩固已取得的消除疟疾成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015—2020年南通市疟疾疫情流行特征及诊断情况,为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巩固消除疟疾成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从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中提取2015—2020年南通市疟疾疫情数据,同时收集疟疾病例个案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对疟原虫虫种分类、感染来源、疟疾病例三间分布及诊断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2020年南通市累计报告241例疟疾病例,均为境外输入性病例,其中恶性疟191例(占79.25%)、间日疟8例(占3.32%)、卵形疟33例(占13.69%)、三日疟9例(占3.73%)。输入性疟疾病例感染地分布于亚洲、非洲、南美洲的34个国家,以非洲为主(97.93%);报告病例数主要集中在崇川区、海安市和海门区,占病例总数的90.04%(217/241);疟疾病例年龄20 ~ 68岁,中位年龄45(13)岁;以男性为主(97.10%)。241例输入性疟疾病例中,从回国至发病中位时间为7(9) d,从发病至初诊中位时间为2(2)d,从初诊至确诊中位时间为2(2) d,初诊确诊率为69.29%;疟疾病例主要由地市级医疗机构(53.53%,129/241)和县级医疗机构(41.49%,100/241)诊断,其中地市级医疗机构报告的疟疾病例数占比由2015年的39.62%上升至2020年的81.25% ([χ2] = 6.94,P < 0.01)。结论 南通市疟疾初诊确诊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相关部门应对赴境外务工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疟疾防治知识宣传,提高就诊及时性;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应加大培训,提高输入性疟疾诊断能力和危重恶性疟病例救治能力。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焦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 焦作 454001)目的 分析河南省焦作市消除疟疾前后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特征,为开展消除疟疾后监测和防止输入性疟疾再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收集焦作市消除疟疾前(2010—2016年)和消除后(2017—2021年11月)疟疾疫情数据及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21年11月焦作市累计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74例。消除疟疾前后,输入性病例均以恶性疟为主,各虫种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234,P > 0.05),病例主要分布在武陟县、以20 ~ 59岁中青壮年男性为主,职业以境外务工的农民工、经商等为主,病例报告时间以每年6月和12月居多。消除疟疾前后,输入性疟疾病例均主要来自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国家,但消除疟疾后来自东南亚国家的比例有所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5.989,P < 0.05)。消除疟疾后,患者从发病到确诊最长时长从27 d下降为18 d,中位时间从3 d缩短为2 d,3 d内确诊率由消除前的60.47%上升为消除后的83.87%([χ2] = 4.724,P < 0.05)。医疗机构疟疾确诊及报告比例上升([χ2] = 5.406,P < 0.05)。结论 2010—2021年焦作市输入性疟疾病例主要为恶性疟病例,消除疟疾后患者就诊意识和医务人员诊治能力有所提高;今后仍需加强完善疟疾监测响应体系,谨防境外输入疟疾再传播。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了解广西百色市右江区2003~2014年以来疟疾流行病学特点及态势。 方法  收集2003~2014年百色市右江区当地发热居民、外出务工返回人员和外来人员疟疾监测资料进行描述和分析。 结果  2003~2014年,右江区共监测本地发热患者119 216人次,外出务工返回人员522人次,外来流动人员22 260人次,三类人群血检阳性率分别为0.0017%、0.575%和0.119%。共检出本地感染疟疾3例和输入性疟疾27例,其中恶性疟20例,间日疟9例,未分型(临床诊断)1例。 结论  右江区疟疾发病以境外输入性病例为主,且半数以上为恶性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010-2015年淮安市消除疟疾防控措施执行情况,评估措施效果,为制订和调整消除疟疾策略和措 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5年淮安市网络报告疟疾疫情、发热病人血检、专报系统中疟疾病例个案调查表、疫 点调查与处置表等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5年共报告疟疾病例267例,血检发热病人303 016人,阳性 231例,血检阳性率为0.08%。2010年和2011年有22例本地感染间日疟病例报告,其余245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全部 疟疾病例均于发现后24 h内进行了网络直报,并于网络直报后3 d内和7 d内分别开展了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疫点调查 与处置,执行率均达100%。所有病例中,网络直报后2 d内完成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的有261例,执行率为97.95%;网络直 报后5 d内完成疫点调查与处置的有252例,执行率为94.38%。结论2010-2015年淮安市消除疟疾“1?3?7定点清除” 工作模式执行率均达到了100%。全市连续4年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报告,初步实现消除疟疾目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掌握2017年江苏省疟疾疫情及流行特征,为制订和调整适合本省的消除疟疾后监测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7年全省网络报告疟疾疫情和专报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7年江苏省共报告疟疾239例,较2016年的308例下降22.40%。239例疟疾病例除2例为输血感染外,其余237例均为境外感染的输入性病例。239例疟疾病例中,恶性疟163例、间日疟21例、三日疟11例、卵形疟43例、恶性疟原虫与卵形疟原虫混合感染1例。2017年全省13个设区市均有疟疾病例报告,其中居前5位的为南通市(39例,16.32%)、苏州市(26例,10.88%)、泰州市(25例,10.46%)、淮安市(24例,10.04%)和连云港市(22例,9.21%),5市合计报告的疟疾病例数占全省报告的疟疾病例总数的56.90%(136/239)。输入性疟疾报告病例的主要感染来源地为非洲(225例)、亚洲(8例)、大洋洲(2例)、南美洲(2例),其中大洋洲和南美洲为新出现的感染来源地区。结论 江苏省连续6年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2017年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虽较2016年有所下降,但仍是全省疟疾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2010年江苏省疟疾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2010年江苏省疟疾疫情及流行特征,为制订适合本省实际的有效消除疟疾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全省网络报告疟疾疫情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年江苏省共报告疟疾386例,与2009年病例数基本持平,发病率为0.05/万。其中本地感染间日疟病例100例,较2009年下降了47.92%,主要分布在淮河沿岸的徐州、宿迁和淮安3市,占全省病例总数的75%(75/100);输入性疟疾病例286例,其中境外输入性恶性疟病例207例,较2009年上升了104.95%,主要分布在江苏中部和苏北沿海的南通、泰州、扬州、淮安、盐城和连云港6市。286例输入性病例中,国内其他省输入38例,均为间日疟,其中复发病例11例,复发率显著高于本地感染病人;国外输入248例,207例为输入性恶性疟病例,其中82例为回国后再燃,41例间日疟病例中,复发病例23例,复发率显著高于本地感染病例和国内其他省输入病例。结论江苏省本地感染间日疟病例明显下降,但输入性间日疟病例数仍较多,且境外输入性恶性疟病例逐年成倍上升。因此,要在江苏省如期实现消除疟疾目标,一方面要加强重点地区疟疾防治,进一步降低本地感染病例发病率;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流动人员中间日疟病例的休止期根治方法,降低复发率,减少输入性间日疟病例对本省疟疾防治成果的影响;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劳务输出人员的健康教育,提高务工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并积极开展多部门协作,加强对劳务输出回国人员的监测和管理,做好输入性恶性疟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8.
扬州市输入性恶性疟现状及防制对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了解扬州市输入性恶性疟流行动态,提出防制对策,为进一步加强输入性恶性疟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5-2009年扬州市疟疾年报表及个案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09年扬州市输入性恶性疟病例数分别为1、0、7、2、26例,全年均有发病。患者均为男性,80%以上的患者集中在20~50岁年龄段。病例主要分布在宝应、江都、邗江等地。结论扬州市输入性恶性疟发病呈上升趋势。要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防病意识和诊断准确率,规范治疗,做好输入性恶性疟的防控与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