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现代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痤疮相互影响,但其具体机制不明。本文从中医理论角度解释二者的内在联系。通过阐述"肺合皮毛"、"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与痤疮之间的关系,分析肠道菌群可能参与痤疮的发病及治疗。中医学的许多基本原理都包含着微生态学的内容和机理,针灸、中药的取效过程都利用了微生态系统的机制,提示中医药治疗痤疮取得良好临床疗效可能有其内在的微生物机制,这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拓宽了痤疮临床诊疗的思路,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现代医学“肺-肠轴”的发现为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提供了现代生物学内涵,在微观上证明了肺脏疾病(包括肺癌)的发生发展与肠道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梳理传统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与现代医学“肺-肠轴”的关系,进一步从肠道菌群探究肺癌的防治前景,特别是中医中药通过调控肠道菌群防治肺癌的潜在价值,促进“肺与大肠相表里”中医学认识创新和发展的同时,为肺癌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与肠道菌群相关研究现状,为进一步探索和实践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三大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8月20日的所有文献,根据研究主题、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并对其相关内容进行提取分析。结果:共纳入79篇文献,2010年开始有相关研究;59篇期刊文献共涉及214名作者、61个机构单位,42种期刊,45篇文献有基金资助。纳入文献共61篇被引用,经合并整理共得到关键词165个,成都中医药大学发文量最多。结论:“肺与大肠相表里”与肠道菌群的共同研究是未来的热点趋势,发展空间大,研究价值高,但目前的发文量和高质量论文均较少,今后应加强合作,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高质量的研究,为“肺与大肠相表里”思想理论和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引起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到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和特效药进行防治。清热药抗RSV作用显著,在临床已广泛应用,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本文从中医理论角度,探讨“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与RSV感染之间的关系,分析肠道菌群及黏膜免疫可能参与疾病的发生及防治,综述了清热药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及黏膜免疫起到抗RSV作用,揭示肠道菌群及黏膜免疫可能成为抗RSV的新方向,为防控病毒感染性疾病以及开发高效抗病毒中药提供参考与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及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首载于《灵枢·本输》曰:"肺合大肠,大肠者,传导之府。",它是中医脏腑相关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随着越来越多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涌现,对于此理论的认识程度逐步加深。本文通过文献的学习,介绍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成果,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和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6.
7.
“肺与大肠相表里”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肺与大肠相表里起源于《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之一。几千年来,广大中医人对这一理论不断深入探讨和挖掘,使其从基础理论到临床不断取得新的发展,对指导中医临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近10年来,从事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学者对这一理论进行了更加深入地研究,从文献到临床,从现代分子生物到免疫学,从胚胎学到内分泌学,从肠病及肺到肺病及肠等都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不断地从各个层次探讨肠与肺相关的机制,包括细胞水平、分子水平,而且还发现了各种机制间的内在联系。这些不仅为中医学"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也开辟了研究新途径。总之,肺与大肠相表里这一理论经过古代以及近现代的研究有了很多新的进展,为指导中医以及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9.
10.
“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中医学理论的基本内容,其核心是肺与大肠作为一个整体而相互关联。近代生物学研究显示:肠道微生态与呼吸道微生态相互影响,肠道微生物组稳态失衡进而导致呼吸道微生态组稳态失衡,即“肠病及肺”,故中医临床往往以“肺肠同治”法进行治疗。西医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往往合并肠道微生物组稳态失衡,而肺作为一个毛细血管密集的脏器,是糖尿病的重要靶器官。因此通过研究近年来的文献资料,结合肠道微生物组这一热点,探讨“肺与大肠相表里”在糖尿病肺损伤中的生物学基础,进而丰富中医藏象理论内涵,为防治糖尿病肺损伤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12.
肺癌作为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均居世界前列的恶性肿瘤,给全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巨大威胁,多数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处于晚期阶段,而晚期肺癌的治疗往往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却收效甚微,因此,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现已成为困扰医学研究者的一大难题,在当前化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主要治疗手段仍存在难以耐受、疾病耐药等问题的情况下,人类亟需寻求治疗肺癌的新方法。目前,肠道菌群与疾病发生、发展、预后的关系及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治疗疾病已成为医学研究的热门领域。肺癌患者与健康人在肠道菌群上存在显著差异,肠道微生物可以通过肠肺轴作用于呼吸系统,进而影响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中药作为我国特有的治病手段,能有效延缓肿瘤进展、防止肿瘤术后复发转移、减少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因此广泛地参与到恶性肿瘤的治疗过程中,一些中药单体、中药复方和活性成分被发现能调节肠道菌群,并通过影响肠道菌群的方式调节机体代谢、控制炎症反应、构筑免疫屏障,或与多种肺癌治疗手段发挥协同作用,进而达到抗肿瘤的目的。现该文对中药及其有效成分调节肠道菌群、创造抑瘤微环境、干预肺癌治疗的有关研究进行系统综述,以期为肺癌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从肠论治"对哮喘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血清Ig E含量的影响,为探讨"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卵清蛋白(OVA)致敏激发方法制备过敏性哮喘小鼠模型,芒硝灌胃刺激,进行小鼠气道反应性试验,肺组织形态学观察,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分类计数、血清Ig E含量检测。结果:与正常组相比,OVA组小鼠气道阻力增加,肺组织出现炎性病理改变,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总数明显增加,血清Ig E含量均明显升高;经芒硝从肠干预后,芒硝组小鼠气道阻力明显降低,肺组织形态结构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总数明显减少,血清Ig E含量显著降低。结论:芒硝刺激大肠,有助于改善气道通气功能,抑制哮喘小鼠气道炎症,改善气道免疫微环境。 相似文献
1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异质性肺部状态,其特征是持续性、并通常是进行性的气流阻塞,包括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在内的气道异常及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在内的慢性呼吸道症状等,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中医学提出“肺与大肠相表里”,认为肺脏和大肠在生理病理方面相互联系影响,可采用补益肺脾肾,以及祛痰、逐瘀等治法肺肠同治。肠道菌群在人体的免疫、神经和代谢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可能通过影响肺肠组织结构功能,调节肺部炎症和免疫等作用于COPD。中医药能够调控肠道菌群使其恢复平衡,从而有利于COPD的恢复,如以补益肺补肾为主的治法能够调控肠道菌群,改善肺肠组织损伤,调节肺部免疫;以祛痰、逐瘀为主的治法能够调控肠道菌群,降低肺部炎症反应。该文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以肠道菌群为关键点,阐述了中医药调控肠道菌群治疗COPD的内涵,旨在为临床通过肠道菌群治疗COPD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16.
肺肠合治法是中医临床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常用方法之一,中医的肺和大肠属于功能概念,包涵西医学的肺和大肠,两脏在功能上相互联系,在治疗上相互为用,从系统生物学的角度,两者之间应当存在着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相关的信号传导通路,但目前尚不十分清楚。文献研究表明,VIP-cAMP-PKA-AQP3信号通路既参与支气管哮喘(肺病)的发病,又在功能性便秘(肠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VIP和AQP3既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重要靶点,又是通肠泻下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作用靶点,这一结果提示该信号通路可能是肺与大肠之间相互联系的物质基础。本文以该通路为切入点,分析其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以及肺肠合治法对该通路的影响,以期为哮喘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7.
《山东中医杂志》2016,(8):673-677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在长期的辨证论治中显示出其临床优势,多采用通里攻下、开宣肺气的方法治疗肺肠同病。目前对该理论的研究在不断深入,并且开始从微观水平上研究肺与大肠的内在联系,从胚胎组织学、免疫学及神经-内分泌系统等方面对肺经与大肠经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诠释与验证了肺与大肠联系的可能机制。但从脏腑通过经络相互联系的复杂性角度来看,仅从某一层面或指标变化来表征肺与大肠的联系还不够全面。因此提出,基于转录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可以从疾病传变过程中海量的转录信息里筛选肺与大肠组织中的相同差异表达基因,查找有共同差异变化的信号通路,探寻"肺病及肠"和"肠病及肺"两种病理变化过程中的传变途径,从而为揭示该理论的内涵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 相似文献
18.
19.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会引起诸多肠外表现和并发症,除常见的关节损伤、皮肤黏膜表现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UC可导致呼吸系统损伤:如肺功能改变、气道损伤、慢性炎症、肺结节病、肺栓塞,这些影响通常无典型临床表现,在临床评估中易被忽略。同时,肺部受累又可加重溃疡性结肠炎病情,增加医疗负担,是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对于在疾病期间调节肠道和肺部之间串扰的生理病理学机制知之甚少,且缺乏有效干预方案。中医认为肺、肠在生理和病理上密切相关,提出“肺与大肠相表里”,并基于此从肺论治溃疡性结肠炎,常能取得出人意料的临床疗效。文章复习中医古籍,系统论述了溃疡性结肠炎病程中肺与大肠互相影响的中医理论和病机。同时总结国内外现代医学研究成果,从肺、肠生理起源基础、共享黏膜免疫系统、微生物生态失调、共性炎症通路、淋巴细胞归巢等方面系统阐述了肺-肠轴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过程中的可能调节机制,进而探究溃疡性结肠炎与相关性肺损伤的关系。未来可深入挖掘从肺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机制,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寻找治疗新途径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