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赵莹  沈涌  钱玥 《新中医》2021,53(12):199-202
目的:观察芳香疗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2例原发性失眠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艾司唑仑片治疗,并给予饮食指导等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芳香疗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过度觉醒量表(HAS)评分、疲劳量表(FS-14)评分;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上述7项PSQI细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HAS、FS-14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HAS、FS-14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80.49%(P0.05)。结论:芳香疗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失眠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安神散”穴位贴敷治疗中风病恢复期合并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中风病恢复期合并失眠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药“安神散”穴位贴敷,对照组仅采用基础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阿森斯失眠量表(AIS)及睡眠效率(SE)。结果:治疗第5天时,2组PSQI、AIS、S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基线比较,治疗组PSQI、AIS评分减少高于对照组,治疗组SE增加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PSQI、AIS、S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PSQI、AIS低于对照组;与基线比较,治疗组PSQI、AIS评分减少高于对照组,治疗组SE增加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安神散”穴位贴敷神门穴治疗中风恢复期合并失眠患者能够提高睡眠质量和睡眠效率,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对ICU无创辅助通气患者的睡眠质量及谵妄的影响。方法:将60例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变化、谵妄量表分析系统(CAMCR)评分及谵妄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SAS、SDS、PSQI评分均出现了下降,但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AM-CR评分及谵妄的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能改善无创辅助通气患者的睡眠质量及焦虑、抑郁情绪,减少谵妄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合黄连阿胶汤加减治疗老年原发性失眠(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递质的调节作用。方法:将13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睡前口服艾司唑仑片,1~2 mg/次,1次/d。观察组内服六味地黄丸合黄连阿胶汤加减,1剂/d。两组均给予睡眠及认知行为指导,均连续治疗8周,观察期间均禁用物理疗法、针灸等措施。进行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整夜多导睡眠监测,记录睡眠潜伏期(SL),觉醒次数(AT),睡眠效率(SE),快速动眼(REM),潜伏期(RL),实际睡眠总时间(TST),睡眠阶段N1,N2,N3和REM占整个睡眠时间的百分比等指标;进行治疗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肝肾阴虚证评分;检测治疗前后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γ-氨基丁酸(GABA),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水平;进行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结果:经秩和检验,观察组PSQI疗效优于对照组(Z=2. 115,P 0. 05);观察组PSQI各因子评分和PSQI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SL,RL,N2均少于对照组(P 0. 01),AT次数少于对照组(P 0. 01),TST,Nl,N3均长于对照组(P 0. 01),SE,REM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SDS,SAS和肝肾阴虚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5-HT,GABA,5-HIA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 01),NE,D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不良反应累积发生率为8. 2%,低于对照组的31. 03%(χ~2=9. 945,P 0. 01);观察组TES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1)。结论:六味地黄丸合黄连阿胶汤治疗老年慢性失眠(肝肾阴虚证)可提高睡眠质量,延长睡眠时间,并可减轻抑郁、焦虑程度、还可调节神经递质,起到改善睡眠效果,PSQI疗效优于艾司唑仑片,且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5.
屠林莉  朱晓军  童艳青 《新中医》2017,49(8):133-135
目的 :观察耳穴压豆配合穴位贴敷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伴焦虑症及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慢性糜烂性胃炎伴焦虑及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增加耳穴压豆和穴位贴敷。统计2组治疗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及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结果:干预前,2组SAS及PSQ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SAS及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的SAS及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基础上加用耳穴压豆和穴位贴敷,能进一步改善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的焦虑及失眠症状。  相似文献   

6.
仇谢芳 《新中医》2020,52(18):171-174
目的:观察择时穴位贴敷联合强化健康教育干预慢性肾小球肾炎(CGN) 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心理状态、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64 例CGN 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及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择时穴位贴敷结合强化健康教育干预,穴位贴敷于三伏天及三九天进行。对比2 组干预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比较2 组临床疗效、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2 组24 h 尿蛋白定量均较干预前下降(P<0.05),观察组24 h 尿蛋白定量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0.6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0%(P<0.05)。干预后,2 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 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 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观察组SDS、SAS 及PSQI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期间,2 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择时穴位贴敷结合强化健康教育干预CGN,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周帆  黄建平  厉鹤  林菲菲  杨军 《新中医》2023,55(6):175-181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对不同中医证型多病共存老年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符合肝郁化火、痰热内扰、阴虚火旺、心脾两虚、心虚胆怯型的多病共存的老年失眠症患者各60例,均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2组患者基础疾病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生活习惯及心理状态的指导。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片,观察组给予中药穴位贴敷。观察2组近期临床疗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疲劳量表-14 (FS-14)评分,以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64.00%,对照组3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证型睡眠疗效比较,观察组肝郁化火型、痰热内扰型、阴虚火旺型睡眠疗效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睡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肝郁化火型、阴虚火旺型、痰热内扰型PSQI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证型观察组入睡时间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除心脾两虚型外其余证型睡眠障碍评分观察组也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肝郁化火型、痰热内扰型睡眠质量评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治疗脑梗死伴抑郁焦虑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20年1月—2021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综合一科收治的脑梗死伴抑郁焦虑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疗程为14 d。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自我效能量表评分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SAS、SDS、PSQI、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自我效能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各项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可以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改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太冲、行间穴位贴敷对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2例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太冲、行间、镇静、神门穴位贴敷治疗,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变化情况,并比较其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PSQI、S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程度最为明显(P<0.05);观察组疗效(28/31,90.32%)优于对照组(21/31,67.74%)(P<0.05)。结论 太冲、行间穴位贴敷能够有效改善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背俞穴隔药饼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疲劳症状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CF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谷维素、维生素B1和维生素B6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背俞穴隔药饼灸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疲劳量表-14(FS-14)评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高于对照组的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S-14评分及PSQI评分均下降(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观察组FS-14评分及PSQI评分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背俞穴隔药饼灸治疗CFS疗效确切,并能改善患者的疲劳症状及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1.
痛经是指妇人在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难忍,或伴有手足厥冷、面色苍白、身冷汗出等证.在临床上笔者采用针刺配合推拿治疗本病33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针药并用治疗痛风2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引起的疾病,因为嘌呤代谢的终末产物是尿酸,若尿酸生成增多或排泄减少,导致血液中尿酸浓度增加,引起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过多的尿酸沉积可形成痛风石,并引起关节软骨的退行性病变,发展成为足母趾、跖趾关节僵肿畸形。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准不断提高,痛风的发病率逐年增多,笔者采用针药并用治疗痛风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针药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5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冠心病心绞痛是心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多以心前区闷痛为主。笔者采用针药并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9例患者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性36例,女性33例;年龄最小39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61岁。将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加药物组35例,其中男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寻找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方法。方法:将240例颈椎病患者按就诊时间随机分为2组,即针牵组采用针刺加牵引治疗;针刺组采用单纯的针刺治疗。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77.6%,经统计学处理,针牵组疗效明显优于针刺组(P〈0.01)。结论:针刺配合牵引治疗颈椎病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自觉症状,是一类有家族发病倾向的周期性发作疾病,发病率高,易于反复。临床主要表现为发作性偏侧搏动性头痛,伴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状。近年来笔者依据裘昌林主任医师的临床经验采用针刺与中药结合治疗偏头痛6l例,取得颇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治疗贫血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单纯中药组,张针刺中药并用组各45例,进行疗效分析.结果:针药并用组临床显效率37.8%,总有效率93.4%,单用中药组显效率22.2%,总有效率68.9%,针药并用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单纯中药组(P<0.05).结论:针刺中药并用治疗贫血,优于单纯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17.
咳嗽是少儿肺部疾患中的一种常见证候,好发于春秋两季,由于少儿年龄小、体质弱,抵抗力比较低,易患外感咳嗽。笔者采用针刺火罐综合疗法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8.
针刺配合推拿治疗乳癖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癖是指妇女乳房部常见的慢性良性肿块,以乳房肿块和胀痛为主症,常见于青壮年妇女,相当于现代医学"乳腺小叶增生".在临床上笔者采用针刺配合推拿疗法治疗本病4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穴位联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6月本院78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刺穴位联合颈椎牵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针刺穴位治疗,10 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血清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有效率为82.05%,两组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6.2158,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F-MPQ评分、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脑神经生长素穴位注射治疗小儿智力低下4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于 1 994年开始采用脑神经生长素穴位注射治疗小儿智力低下 46例 ,取得了一定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患儿均符合郭迪主编的《儿科基础与临床》中智力低下的诊断标准。 46例中男性2 7例 ,女性 1 9例 ,年龄最小 1岁 ,最大 1 3岁 ,其中 3岁以下者 1 0例 ,3~ 7岁 2 3例 ,7岁以上 1 3例。   1 0例检查脑电图 ,其中正常 4例 ,异常 6例 ,2例合并有痫性放电 ;5例检查CY ,正常 2例 ,异常 3例 ,均表现为脑容量不足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 2 0例 ,正常 2例 ,可疑异常 3例 ,异常 1 5例。2 治疗方法  主穴取哑门、风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