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TCT 2016年会上发布的PARTNER 2A研究最新结果表明,与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相比,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早期生活质量会有所增加。研究者圣卢克斯美国中部心脏研究所的David J Cohen等人共计入选2032例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TAVR组(n=1011)和SAVR组(n=1021),于基线及瓣膜置换术后1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时采用堪萨斯市心肌病问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与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在中低危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收集关于TAVR在中危或低危重度主动脉狭窄患者中应用的临床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项研究6891例患者,TAVR组与SAV...  相似文献   

3.
经皮主动脉瓣置入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自最初的临床试用至今已十几年。近年来的多项研究显示,TAVI术不仅在高危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中逐渐取代甚至超越传统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urgical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SAVR),而且在中低危患者中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已有多项研究比较了球囊扩张型和自膨胀型TAVI瓣膜的临床疗效,机械扩张型瓣膜也在近期的临床应用中获得好评。该文主要介绍TAVI的临床应用历程和器械的研发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和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在治疗主动脉瓣狭窄(AS)围术期内的心功能、瓣周漏、主动脉瓣跨瓣流速等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2月至2020年4月,于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院接受TAVR术的40例患者及SAVR术的40例患者。对其围术期内临床表现、LVEF、主动脉瓣过瓣流速、LVEDD、LVESD、瓣周漏等进行比较和分析。观察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接受TAVR及SAVR治疗后后围术期内疗效。结果:TAVR组对比SAVR组,死亡,LVESD,LVEDD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舒张期主动脉瓣反流面积、主动脉瓣过瓣流速、瓣周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进行外科手术的高危AS的患者,虽然TAVR相对于SAVR瓣周漏的发生率高,但并未增加围手术期死亡率,编者建议对于不能接受SAVR的高危AS患者且TAVR技术相对成熟的条件下选择TAVR。对于能接受SAVR的高中低危AS患者,编者建议选择SAVR,因其较TAVR瓣周漏发生率显著降低且并未增加围手术期死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TAVR)同期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与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urgical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SAVR)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治疗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早期临床疗效及预后,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023年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接受治疗的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有29例,其中行TAVR+PCI 11例,行SAVR+CABG 1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相关临床数据。结果:TAVR+PCI组较SAVR+CABG组术前NYHA心功能分级Ⅳ级(54.55%vs 5.56%,P<0.05)、术前胸腔积液(27.27%vs 0%,P<0.05)患者占比更高。TAVR+PCI组均只进行了1支冠脉血管的血运重建,SAVR+C...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与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对于外科低危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和Cochrane数据库中比较TAVR和SAVR治疗外科低危主动脉狭窄患者的文章,包括随机对照试验(RCT)及非RCT。主要结局为短期(30 d)和长期(1年)的全因死亡率和卒中发生率。次要结局为短期(30 d)和长期(1年)的并发症。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其中RCT 5篇,队列研究5篇,共7 232例患者。汇总分析表明,TAVR较SAVR短期(30 d)全因死亡率和卒中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因死亡率:RR=0.67,95%CI:0.46~0.97,P=0.03;卒中发生率:RR=0.67,95%CI:0.46~0.96,P=0.03];TAVR与SAVR长期(1年)全因死亡率和卒中率无统计学差异[全因死亡率:RR=0.97,95%CI:0.76~1.23,P=0.77;卒中发生率:RR=0.73,95%CI:0.53~1.01,P=0.06];TAVR术后并发症(大出血、肾损伤、新发心房颤动)风险较SAVR低,而永久起搏器植入和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较SAVR高。结论:TAVR短期(30 d)死亡和卒中风险较SAVR低,在长期(1年)死亡和卒中风险方面两者无明显差异。TAVR较SAVR术后大出血、肾损伤、新发心房颤动风险更低,永久起搏器植入和血管并发症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7.
<正>自2002年Cribier等[1]在Circulation上发表首个病例报道以来,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已成为症状性、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urgical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SAVR)高危患者治疗的“金标准”[2-3]。近年来的研究表明,TAVR也有望成为中、低危主动脉瓣病变患者一种实用的治疗选择[4]。显然,由于退行性主动脉瓣病变(尤其是主动脉瓣狭窄)与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易患因素具有多方面相似性(例如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加上老龄化社会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正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stenosis,AS)是65岁以上人群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1])。过去对于晚期或症状性AS的治疗选择仅限于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urgical aorticvalve replacement,SAVR);近十年来,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在此类患者  相似文献   

9.
主动脉瓣狭窄(AS)是常见的瓣膜性心脏病,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AS严重威胁我国居民的健康。大规模临床研究证实,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已成为外科手术高危、中危甚至低危AS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2021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瓣膜性心脏病管理指南中TAVR和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均为Ⅰ类推荐,将TAVR提到了与SAVR同等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TAVR术后患者衰弱、多种合并症等原因,术后体力活动水平仍较低,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心脏康复(CR)为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全面、多学科的康复方案,目前各国指南均将CR列为心血管疾病防治的Ⅰ类推荐。研究表明CR为TAVR术后患者带来了一系列临床获益。本文旨在对目前国内外TAVR术后患者CR研究中的CR方案、临床获益证据和国内外相关临床指南或专家共识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正>退行性主动脉瓣狭窄是最常见的瓣膜性心脏病,在老年患者中发生率2.5%~7%[1],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TAVR)日益成为代替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urgical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SAVR)治疗重度症状性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stenosis, AS)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目前,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是症状性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标准治疗选择,这些患者常为手术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极高,高或中等风险人群。近日,JACC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旨在探讨评估TAVR在低风险患者中的应用。该前瞻性,多中心,非盲法试验,共计从11个中心招募200例症状性严重主动脉狭窄的低风险患者,对其行TAVR治疗。主要研究终点为30 d全因死亡率。研究者运用逆概率加权校对将试验结果与胸外科医师协会(STS)数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式对高龄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10-2018-09我院收治的82例高龄(年龄70岁)钙化性主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组(TAVI组,12例)、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组(SAVR组,37例)、药物治疗组(保守组,33例),比较3组术后心功能分级、主动脉瓣功能的改善及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病死率。结果:①TAVI组、SAVR组术后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组心功能分级Ⅰ级、Ⅱ级所占比例低于TAVI组、SAVR组,Ⅲ级所占比例高于TAVI组、SAVR组,Ⅳ级所占比例高于SAV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保守组钙化面积、钙化积分均高于TAVI组与SAVR组(P0.05),但TAVI组与SAV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TAVI组再住院率低于SAVR组(P0.05),保守组心肌梗死、心房颤动发生率均高于TAVI组(P0.05),其再住院率高于TAVI组与SAVR组(P0.05);④保守组病死率高于TAVI组、SAVR组(P0.05)。结论:TAVI、SAVR治疗高龄钙化性主动脉瓣重度狭窄疗效相近,均优于药物保守治疗,但TAVI可减少患者再住院率,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3.
正自2002年Cribier等~([1])将一个球囊扩张式瓣膜成功应用于临床治疗,完成人类历史上首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以来,迄今已有多个中心完成近30万例TAVR。作为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urgical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SAVR)的补充,TAVR主要针对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stenosis,AS)合并高龄、左心功能不全或存在多种合并症等原因,不能耐受外科手术的患者。作为微创介入手术,TAVR实施过程中也需规避及处理并发症。本文针对目前TAVR的临床研究中所报道的并发症及防治原则进行阐述分析。  相似文献   

14.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应用范围已从高龄、外科手术高危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扩展至较年轻的、低危的重度AS患者.多项研究显示,TAVR患者中冠心病的发病率较高,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关注TAVR患者的研究对冠心病的纳入标准并不统一.TAVR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是否需要进行处理、何时处理、如何处理等问题相关数据...  相似文献   

15.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是瓣膜置换术后特有的并发症。早期对瓣周漏的认识局限于外科主动脉瓣换瓣术(SAVR)后瓣周漏的评估和治疗;近年来, 随着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开展, TAVR术后瓣周漏逐渐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 其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案不同于SAVR术后。该文结合文献报道和作者的临床实践, 重新认识主动脉瓣瓣周漏, 并提出应对方案, 以期为临床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主动脉瓣狭窄在我国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威胁老年人群健康。传统的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urgical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SAVR)由于能够显著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并延长生存期,一直是症状性主动脉瓣狭窄的标准治疗方法[1]。自2002年由法国的Cribier等[2]成功完成第1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开始,TAVI逐渐成为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另一新的  相似文献   

17.
探讨中国首例Silara?-Valve(原Direct Flow)瓣膜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的应用情况。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16日阜外医院首次开展的1例经导管Silara?-Valve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手术过程与患者围术期情况。1例外科手术中危的症状性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在局部麻醉和镇静下成功接受了Silara?-Valve瓣膜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术后瓣膜位置、功能良好,无反流,该患者症状明显缓解。经导管Silara?-Valve主动脉瓣置换术安全可行,后续前瞻性、多中心临床试验有望评估其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比较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外科低危重度症状性二叶式主动脉瓣(BAV)与三叶式主动脉瓣(TAV)狭窄患者的短期临床预后.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2015年6月至2021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TAVR治疗的外科低危[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STS)评分<4%]重度症状性主动脉瓣狭窄...  相似文献   

19.
<正>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和外科主动脉瓣膜置换术(surgical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SAVR)的争辩是近年来结构性心脏病领域最为热门的话题。TAVR从最开始的“无法手术或手术高风险”人群不断向手术低危患者和相对年轻的人群拓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高龄(年龄≥75岁)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比较不同干预治疗方案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01至2015-01-01期间我院收治的所有年龄≥75岁且诊断为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421例的临床资料,男性243例(57.7%),平均年龄为(79.1±3.5)岁。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测的主动脉瓣口面积大小,将患者分为轻度狭窄组(n=112)、中度狭窄组(n=83)和重度狭窄组(n=226)。随访1年观察全因及心原性死亡终点。重度狭窄组患者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死亡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与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421例患者随访1年的全因及心原性死亡率分别为22.3%(94例)和19.7%(83例)。三组间1年全因死亡率及心原性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外周血管病变[比值比(OR)=2.31,95%可信区间(CI):1.215~4.392]、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OR=0.966,95%CI:0.942~0.991)、不同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水平(OR=2.022,95%CI:1.140~3.586)是1年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OR=2.157,95%CI:1.213~3.836)、LVEF(OR=0.975,95%CI:0.950~1.000)、不同NT-proBNP水平(OR=2.786,95%CI:1.449~5.356)、血磷(OR=5.755,95%CI:1.462~22.657)是1年心原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重度狭窄组的药物治疗、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PBAV)、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及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的全因死亡率分别为43.6%、57.1%、7.3%、6.45%。TAVR、SAVR较药物治疗死亡率均明显降低(P0.0001),TAVR与SAVR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不同程度的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1年全因死亡及心原性死亡率随狭窄程度的加剧呈逐渐上升趋势,但死亡率与狭窄程度无关。外周血管病变和血磷是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重度狭窄患者行主动脉瓣膜置换术较药物治疗效果更佳,TAVR与SAVR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