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究中医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证的用药特点及组方特征,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参考,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的防治优势。方法 检索并整理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临证经验、验案等文献,采用Excel2016建立数据表,运用医案大数据分析系统,对症状、辨证、单味药、剂量区间、药物组合等进行频次及关联分析,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共收集到中医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验案77则,涉及中药121味;高频药物有黄芩、甘草、柴胡、法半夏、麻黄等;核心药物组合有法半夏-柴胡-黄芩、白芍-柴胡-黄芩、枳实-生姜-黄芩、金银花-黄芩-甘草等。结论 中医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核心药物组合为麻杏石甘汤、达原饮以及藿朴夏苓汤的加减,治则上以扶正透邪、疏肝健脾、宣肺祛湿等法为主,重祛邪、防传变;但临证中还需兼顾其可能伤气、伤阴、结瘀等病机特点,适当佐以温阳补气、滋阴润燥之品,以防伤阴损阳、疫毒入血的重症转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全国各省市地区运用传统中医药方法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治疗期的中药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治疗期提供详细信息和治疗参考。方法 收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三大数据库相关文献报道,以及国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健委通过官网发布的中医诊疗方案,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并录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2.2.1),采用系统集成的统计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方法,分析COVID-19治疗期处方的中药用药频次、药对关联、药物属性(包括药味、药性、归经)、药物功效、聚类处方等,运用图表等形式对中药处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直观的展示,并对其轻症、重症处方的中药的用药频次、药物属性(包括药味、药性、归经)、药物功效进行对比。结果 经过筛选后,纳入中药处方78个,涉及的中药总数144味,总处方用药频1022次;功效267个,总功效频次2897次;药性9种,总频次906次;药味10种,总频次1434次;12经总频次2162次。聚类处方治疗期中药用药频次排名前10的中药:①杏仁、麻黄、甘草、黄芩、石膏;②半夏、陈皮、苍术、草果、藿香;治疗期轻症中药用药种类为116种,总用药频次为674次,用药频次较高的为杏仁、甘草、黄芩;重症中药用药种类为95种,总用药频次为351次,用药频次较高的有甘草、杏仁、石膏。结论 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2.1)分析数据,以图表文字相结合展示中医药治疗COVID-19治疗期的中药具体用药规律,并对治疗期轻症及重症用药进行对比,为临床上指导治疗COVID-19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挖掘国家及省级卫生主管部门所公布的NCP中医诊疗方案的用药规律及新方挖掘。方法 收集国家及省级卫生主管部门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中医诊疗方案,提取方案中四诊信息及处方用药信息,共收集到处方76首,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软件集成的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核心组合分析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新方分析等方法,分析NCP中医诊疗用药规律。结果 对入选的76首处方进行分析,得出本病治疗药物寒温并用,辛甘苦味为主,药物归经主要是肺、胃、脾经,常用药物有杏仁、甘草、生石膏、黄芩、麻黄、连翘、茯苓、苍术、大黄、法半夏等,并得到新处方7首。结论 NCP治疗以辛温解表、清热解毒、化湿健脾、清肺平喘为主。  相似文献   

4.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救护工作中,中医药以其延缓轻症患者病情发展、提升疑似患者免疫机能等方面的诸多优势和效果得以参与其中。本文结合武汉一线的临床实践,探讨武汉一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验案1例,提出了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治则,以期对临床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收集部分省市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药院内制剂配方,使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数据挖掘软件进行分析,总结防治新冠肺炎用药规律及特点,以期得出潜在新方。方法:全面检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各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网站),收集经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批准的可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的医院中药制剂,得到宁夏回族自治区等有具体药物组成的中药院内制剂21种,对纳入方药应用频次分布统计、关联规则以及基于熵聚类方法规则分析等方法进行组方用药规律的分析。结果:纳入的21首中药院内制剂配方,共包含90味中药,其中药物使用频次方面,茯苓、杏仁、藿香等药物较高;药物性味以辛、温为主,归肺、脾、胃经药物最多,处方中化湿类药物应用最广泛;得到陈皮-甘草、白术-茯苓、藿香-茯苓等15对常见药物组合;潜在新方的配伍思路以宣清并用,寒温并调为核心。结论:各地区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药院内制剂多使用化湿药物,多从肺、脾、胃入手,切合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早期病机。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 5),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颁布的诊疗方案、各个疫区及部分云南民族民间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处方用药规律,为进一步挖掘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方药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构建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组方数据库,运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对组方数据库进行中药频次统计,组方规律及新方分析等研究。结果:共涉及中医药、民族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90首方剂,涉及中药196味,分析了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常用药对及常用组合,演化得到新处方16首。结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颁布的诊疗方案、各个疫区及部分民间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处方主要以清热解毒、宣肺平喘、燥湿化痰、扶正祛邪等功效为主,药性多寒温并用、药味多苦甘辛,体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攻补兼施、标本同治"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预防和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集国家及省级卫生与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院以及各中医专家团队根据本次疫情的发病情况确立的预防和治疗方案,以及预防和治疗新冠肺炎的专业中医药文献,建立标准化医案数据库。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2.1系统集成的统计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方法,分析处方的证型频次、用药频次、药物属性(药性、药味、归经)、核心处方。结果:纳入预防方剂55首,治疗方剂56首。预防新冠肺炎高频药物以甘草、苍术及藿香使用频次最高,均为18次,药性温,药味甘,归肺、脾、胃经;治疗新冠肺炎高频药物以杏仁(36次)频次最高,药性寒、温,药味苦,归肺、脾、胃经。组方以麻杏甘石汤等为基础加减。结论:中医预防和治疗新冠肺炎处方多以芳香避秽、清热泻肺、解毒通腑类中药居多。  相似文献   

8.
王志宏  张静  吴淑琼  陈丹  陈伟  汤涌  张众志 《天津中医药》2021,38(10):1241-1246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运用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的组方用药规律,总结用药经验,提取核心处方以及可能形成的新处方,为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供更多选择。[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4日—3月11日于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并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患者的基本信息及中医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进行数据挖掘,基于系统集成的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改进的互信息法和熵聚类等挖掘方法,分析总结药物属性、用药频次、常用剂量、相互关系及可能的新方组合。[结果] 共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319例,筛选处方709首,涉及中药251味,共有30味中药使用频次在100次以上,排在前3位的药物分别是茯苓、陈皮、燀苦杏仁,药性以温、寒为主,药味以苦、甘、辛多见,归经主入肺、脾、胃经。药物组合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陈皮、茯苓”“炒白术、茯苓”“茯苓、燀苦杏仁”。基于改进的互信息法两两药物关联系数最高的是“款冬花、泽泻”。基于熵聚类法,提取10对核心组合,得到5个新方组合。[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的中医药治疗中,要重视肺脾胃同治,可适当多用温、寒、苦、甘之品,常用茯苓、陈皮、苦杏仁、法半夏、白术等药。  相似文献   

9.
在这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阻击战中,中医药体现了明显优势.在治疗初期,宜从“湿”“毒”入手,以清热解毒,祛湿化痰为主;在治疗后期,宜从“肺脾相关”论治,兼顾津液,以益气生津,扶正祛邪为主.现通过例举我院吴芳汀主任治疗新冠肺炎的3例验案,探讨新冠肺炎的中医诊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比分析各地区以及专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中医诊疗方案与中医古籍疫病专著中治疫方剂的用药规律,为COVID-19进一步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全国及23个省市自治区和11位专家的COVID-19中医诊疗方案并梳理中医古籍疫病专著中的治疫方药,建立Excel标准化数据库,统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真实世界强直性脊柱炎(AS)中药组方用药规律,针对中医药治疗对患者免疫炎症指标关联规则分析,为AS的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对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AS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所用中药通过复杂网络图分析核心处方,SPSS 21.0和SPSS modeler14.2对中药性味归经频数、关联规则分析,并运用关联规则、随机行走模型评价中医药治疗对免疫炎症指标的影响。结果:①性寒、性温和性平的,味甘、味苦和味辛以及归脾胃肝经药物使用最频繁;②补益药、活血化瘀药、行气药、健脾化湿药、祛风湿药、清热药被频繁的使用,且之间相互关联;③红花配伍桃仁(98.15%),薏苡仁配伍茯苓(95.47%),甘草配伍狗脊(94.57%),甘草配伍威灵仙(94.48%),蒲公英配伍白花蛇舌草(94.40%)为关联度较高的五个药对;④山药分别与茯苓、牛膝、泽泻关联于C3、C4、hs-CRP下降,狗脊分别与白花蛇舌草、川芎、山药关联于IgA、IgG、IgM下降,豨莶草与牛膝关联于ESR、WBC下降,狗脊与独活关联于SOD上升。⑤中药内外合治组炎症指标(ESR、hs-CRP)的行走正向增长率及改善系数均较单纯内治组高。结论:我院风湿科治疗AS以从脾论治为主,寒温并用,甘苦同施,肝脾同调,祛邪不忘扶正,标本兼治,中医药在改善免疫炎症指标上具有优势,且内外合治在改善炎症指标上优于单纯内治,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探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中药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检索筛选CNKI中运用中医方剂治疗FD的文献,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方剂中各种药物的实用频次、性味归经和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结果:共筛选中医药治疗FD文献1 513篇,处方161个,中药132味,归纳分析了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常用药对,演化得到核心组合14个,新处方7首。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利用数据挖掘方法对现代文献进行用药规律研究,可获得传统文献整理和统计不能发现的隐性知识和信息,为临床治疗FD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中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中。在本文中,我们基于真实世界研究了中药配伍背后隐含的处方模式,以探索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患者的用药规律。方法:本研究是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录的草药,运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例采集系统软件调取2012年6月至2016年10月在本院风湿免疫科住院并使用内服中药的732例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患者的所用中药。频率和处方模式的关联规则使用SPSS Modeler14.2数据挖掘系统进行分析。聚类分析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初步统计分析进行了分类:根据其药用草药的分类和用量,性、味、归经和功用。在分类的基础上,进行使用频率的计算。结果: ①其中性温和性寒的、性平的,味甘和味苦的及归脾胃经的草药使用最频繁(在选定的732个处方中);②健脾利湿药、祛风除湿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补虚药、理气药被频繁的使用;③中药功效的关联分析显示置信度最高的三个药对为:健脾利湿药和清热药(99.24%),活血化瘀药和祛风除湿药(99.01%),健脾利湿药和理气药(98.92%);两味中药的关联分析显示,置信度最高的三个药对为:红花配伍桃仁(99.7%),薏苡仁配伍山慈菇(93.04%),薏苡仁配伍垂盆草(92.67%);④聚类分析共聚为5类,体现了处方的配伍特点:以健脾利湿为基础,同时兼顾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祛风除湿。结论:结果表明,痛风性关节炎与脾之间有密切的关系。这些处方重点为健脾利湿的中药,其可能是治疗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同时,健脾利湿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祛风除湿药的配伍是处方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免疫力低下人群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易感、高危人群,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用药特点,为新冠肺炎的防治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19年01月至2010年12月之间CNKI中明确方剂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的临床文献,总结单味药应用情况、中药的性味归经、中药药效分类,逐一输入Excel 2013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Clementine12. 0软件及IBM SPSS Statistics 23统计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结果:全部117首方剂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前5味中药分别是甘草、白术、茯苓、黄芪、党参,以甘、苦类药物为主;从药性来看,以温性药物为主;从药物归经分析,以归脾经(60%)、肺经(53. 33%)为主。从中药功效分析,以补虚药最多。关联规则分析得到5组置信度为100%的核心药对,聚类分析将药物分为3类。结论:结合新冠肺炎的中医病因病机、病理特点、各地分期治疗方案分析,在新冠肺炎的预防及治疗阶段,应结合体质、辨证分型,重视甘草、白术、党参、茯苓、黄芪、薏苡仁等中药及白术-薏苡仁-党参、茯苓-党参等核心药对应用,改善机体免疫,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减少减轻新冠肺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研究中医药治疗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M)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妇科彩超诊断为子宫腺肌病的患者3768例,处方数8986个,其中中药信息201242条,影像学资料4322条,使用的中药362味,使用复杂网络软件Liquorice系统进行挖掘分析。结果 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中药使用频次 > 2000的中药35味,核心处方复杂网络图中的药物有当归、白芍、川芎、醋延胡索、醋香附、蒲黄、炙甘草、党参,得到3层核心药物加减配伍子网络图。结论 运用复杂网络分析的方法,反映了真实世界中医对子宫腺肌病的诊疗思路及用药规律。治疗AM应在活血化瘀的总前提下,佐以理气止痛,益气补血。寒凝血瘀者温经散寒,热灼血瘀者清热解毒,气滞血瘀者行气活血,正气虚弱者补肾益气。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方法对国家专利数据库的治疗心律失常中药的配伍规律进行研究,为临床治疗与研发中药新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家专利数据库治疗心律失常的方剂发明专利295条,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行证候分布统计、药频统计,并运用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频次前4位的证候为气郁络阻证(132,44.75%)、阴阳两虚证(110,37.29%)、心神不宁证(74,25.08%)、气阴两虚证(45,15.25%);频次前4位的高频单药为甘草(132,44.75%)、丹参(103,34.92%)、麦冬(99,33.56%)、酸枣仁(92,31.19%);高频对药前3位为麦冬-五味子(49,16.61%)、麦冬-丹参(45,15.25%)、丹参-当归(40,13.56%);高频角药前2位为麦冬-丹参-五味子(25,8.47%)、炙甘草-麦冬-桂枝(22,7.46%);关联度最高的配伍为牡蛎->龙骨(置信度0.840),与其他药物关联度最高的单药为丹参;基于熵方法提取核心组合10组,候选新方5条。结论:现代临床治疗心律失常当以滋阴通阳复脉为法,兼以理气通络,用药可优先考虑炙甘草、丹参、麦冬、酸枣仁等,配伍可优先考虑龙骨配伍牡蛎等,核心组合可优考虑泽泻、琥珀、益母草等,候选新方可优先考虑远志、柏子仁、酸枣仁、白芍、白术、木香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华医典》中治疗积聚方剂的用药特点及其规律。方法:检索《中华医典》治疗积聚的方剂,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治疗积聚的方剂,建立Excel数据库,进行用药频次、性味、归经分析。并使用R语言arules包及arulesViz包对筛选处方中的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及可视化,使用IBM SPSS Modeler 18.0对药物进行复杂网络分析,采用SPSS Statistics 26.0对聚类方剂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后共纳入方剂426首,包含中药303种,总用药频次4 075次;四气9种,总频次3 214次;五味8种,总频次5 490次;十二经总频次11 936次。治疗积聚应用频次较高的药物前3位为木香、肉桂、当归;关联性药对以三棱、木香出现频次最高。复杂网络分析,木香-肉桂、木香-三棱之间的关联性较强。聚类图谱显示,皮尔逊相关性为20时,高频药物可聚为5类。结论:历代医家在积聚治疗时,所用药物药性以温性为主,药味以辛味和苦味为主,归经侧重于脾胃经,功效以理气药、温里药、补益药为主。通过对《中华医典》中治疗积聚的用药规律研究,为临床实践中药治疗积聚相关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增加中医处方药物的剂量特征改进关联规则算法以探寻处方规律。方法:将处方药物的平均剂量以及配伍减毒增效关系纳入关联规则算法改进模型中,分别构建不同加权支持度,用Python实现改进后的算法,并对结果进行可视化,最后在中医临床专家的指导下论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根据2种加权方法设计了2种改进挖掘模型,在相同支持度下,2种改进模型均获得了比传统模型更多的药物组合,其中配伍减毒增效加权模型效果更为显著。结论:使用本文提出的改进挖掘模型可以挖掘到更多频繁项集,减少用药规律的遗漏,对中医处方规律研究有较强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中医药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处方的用药配伍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筛选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所收录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处方,并运用SPSS 26.0和SPSS Modeler14.1软件对纳入的中药处方的组方进行中药频次分析、性味归经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补肾方剂中高频应用的中药及其药性特点和在补肾治疗中的配伍规律,为临床药物筛选和合理组方提供依据。方法:利用BICOMB对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具有补肾功效的方剂进行中药名称提取和数据处理,以及依据教科书等对中药名称进行标化,建立中药共现矩阵;通过频数统计及利用图形聚类工具包g CLUTO对方剂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和可视化处理。结果:251首补肾方剂涉及358种中药,高频(27次以上)使用的中药有25种;方剂主要来自《辨证录》等6种方书。在补肾方剂中,其配伍规律可分为3大类5小类。在各个类别中,中药之间通过配伍从祛湿、补阳、滋阴、养血、益气的不同角度发挥补肾作用。结论:熟地黄、茯苓、当归、山茱萸和山药等是补肾方剂的常用中药,且多以甘味、温平性为主,归肾经、肝经、脾经类并无毒性中药是补肾方剂的构成主力;中药通过协同和拮抗作用,使功效得到最大化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