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心病与糖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对本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51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糖耐量试验和冠脉造影检查,统计糖耐量异常患者比例,对比不同糖耐量患者之间的冠脉病变程度。结果:除已确诊为糖尿病的166例患者外,余下接受口服葡糖耐量试验(OGTT)的346例患者中,新发糖尿病74例(21.39%),糖调节异常152例(43.93%)。512例冠心病患者中,糖尿病患者240例,高达46.88%。空腹血糖(FPG)与OGTT试验结果对比,单纯检测FPG糖尿病漏诊率为43.2%,糖调节异常漏诊率为73.7%;与糖耐量正常和糖耐量异常组比较,糖尿病组冠脉病变3支及以上病变比例明显升高(20.83%比30.92%比58.75%),P0.05~0.01。结论:冠心病大多数合并有糖代谢异常,糖尿病组冠脉病变3支及以上病变比例明显高于糖耐量正常和糖耐量异常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能显著提高糖代谢异常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糖代谢异常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并发糖代谢异常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0~2004年冠状动脉造影阳性患者468例,分为糖尿病组(101例)、糖耐量减低组(70例)和非糖代谢异常组(297例),所有患者均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观察其年龄、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和吸烟)和冠状动脉受累情况。结果:3组在年龄、性别、危险因素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组冠状动脉双支和3支病变发生率(59.4%,36.6%)均明显高于非糖代谢异常组(29.6%,10.1%),双支病变发生率(59.4%)明显高于糖耐量减低组(11.4%),而单支病变发生率(3.9%)均显著低于糖耐量减低组(51.4%)和非糖尿病组(60.3%)(P<0·05),多节段病变发生率(43.5%)则显著高于非糖代谢异常组(11.1%)(P<0·05)。结论:糖代谢异常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对预后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效果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糖代谢异常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分析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调节受损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5月~2007年11月冠状动脉造影阳性患者720例,分为糖尿病组(208例)、糖耐量减低组(96例)、空腹血糖受损组(30例)和非糖代谢异常组(386例)。所有患者均测定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血糖、血胆固醇、三酸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C反应蛋白及糖化血红蛋白,观察其年龄、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及体质量指数BMI及吸烟)和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结果:1.4组在年龄、性别、危险因素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糖耐量减低组、空腹血糖受损组双支病变率分别为38%、27%、和30%,与非糖代谢异常组1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支病变率分别为43%、40%、和37%,与非糖代谢异常组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耐量减低组、空腹血糖受损组与糖尿病组相比,3支病变率、病变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空腹胰岛素、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是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糖调节受损与2型糖尿病有类似血管损害,糖耐量试验对及时发现血糖异常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糖代谢异常临床观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糖代谢异常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影响,探讨餐后2 h血糖检测的重要性.方法 随机选择经冠脉造影确诊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72例,取清晨空腹及餐后2 h血糖值后将患者分为糖尿病(DM)组,糖耐量减低(IGT)组,空腹血糖受损(IFG)组和糖耐量正常(NGT)组,比较4组的危险因素及冠脉造影结果.结果 DM组58例(33.72%),IGT组56例(32.56%),IFG组10例(5.81%),NGT组48例(27.91%).前3组弥漫性病变率、合并血脂异常高于N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冠心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多支病变及弥漫性病变率高,容易合并其他危险因素,餐后2 h血糖测定可提高该类患者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初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进展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电力医院心内科行冠脉造影检查(CAG)的患者122例,所有患者初次行CAG检查时被确诊为冠心病,在此期间完成第2次CAG检查。根据两次CAG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冠脉病变进展组和无进展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时的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血脂水平和冠脉病变的特点,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冠脉病变进展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两次冠脉造影检查平均间隔时间为(33.4±19.5)个月。第2次冠脉造影检查时71例(58.2%)患者有冠脉病变进展,51例(41.8%)患者无冠脉病变进展。与无进展组患者相比,进展组患者基线吸烟者比例更高(59.2%vs.39.2%,P=0.03),基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低(0.97±0.25 mmoL/L vs.1.18±0.25 mmoL/L,P=0.029),基线冠脉造影三支病变者更多(38.0%vs.15.7%,P=0.007),更多患者基线冠脉造影检查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88.7%vs.70.6%,P=0.01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HDL-C水平(OR=0.167,95%CI:0.033~0.854,P=0.032),基线冠脉造影检查时接受PCI治疗(OR=3.281,95%CI:1.268~8.491,P=0.014),基线时冠脉三支病变(OR=4.289,95%CI:1.447~12.712,P=0.009)和两次冠脉造影检查间隔时间(OR=1.029,95%CI:1.007~1.052,P=0.01)是冠脉病变进展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基线HDL-C水平、基线冠脉造影时接受PCI治疗、三支病变和两次冠脉造影检查间隔时间是冠心病进展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的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特点及临床表现,探讨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相关性。方法:行冠脉造影的连续住院的患者731例。通过冠脉造影确定为冠心病者674例为冠心病组,57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狭窄程度<50%者为对照组。记录纳入样本的临床资料,分析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包括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等。分析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患者中男性、2型糖尿病和吸烟与冠心病相关[P均=0.00,OR(95%CI)分别为18.692(12.599~27.733)、17.533(10.421~29.500)和48.200(19.982~116.854)]。2型糖尿病,吸烟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P均=0.00,OR(95%CI)分别为7.18(1.528~2.220)、10.09(1.998~2.527)]。冠心病患者伴随左心室射血功能减退[P=0.00,OR为1.041,95%CI(1.036~1.045)],肌酐清除率下降[P=0.00,OR为2.051,95%CI(5.137~17.594)],hs-CRP水平升高[P=0.00,OR为2.125,95%CI(1.863~2.423)],而且这些参数变化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结论:在传统的冠心病危险因素中,吸烟、男性及2型糖尿病与冠心病患者联系更加紧密,而且心肾功能下降和hs-CRP水平升高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和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行冠状动脉造影的非糖尿病受检者464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受检者分为冠心病组(n=290)和非冠心病组(n=174),计算受检者冠脉Gensini评分,对两组受检者临床数据进行对比,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空腹血糖水平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空腹血糖水平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5.31±0.60)mmol/L vs.(5.45±0.66)mmol/L,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提示空腹血糖水平和Gensini评分显著正相关(r=0.180,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空腹血糖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45,95%CI:1.046~1.997,P=0.026)。结论在非糖尿病患者中,空腹血糖水平和冠脉病变程度显著正相关,空腹血糖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糖代谢异常与血清脑钠肽(BNP)水平及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分析60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清空腹血糖、服糖后2 h血糖及BNP水平与左心功能不全的相关性.结果 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2例中,糖尿病102例(16.9%),糖耐量异常126例(20.9%),血糖正常374例(62.2%).②随着糖代谢异常程度增加,血清BNP水平明显增加[糖代谢正常组:(467.1±122.9)ng/L比糖耐量异常组:(512.7±132.2)ng/L比糖尿病组:(543.0±153.3)ng/L,P<0.05];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糖代谢正常组:0.63±0.09比糖耐量异常组:0.53±0.16比糖尿病组:0.46±0.11,P<0.05)及左心室高峰充盈率(LVPER)(糖代谢正常组:2.87±0.75比糖耐量异常组:2.11±0.63比糖尿病组:1.86±0.55,P<0.05)明显降低.③相关分析显示LVEF与BNP呈负相关(r=-0.867,P<0.01).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在调整年龄、性别、病程、收缩压、舒张压、体质量指数、吸烟、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糖化血化蛋白Alc后,和糖代谢正常组相比,糖耐量异常组及糖尿病组患左心功能不全的OR值分别为1.21(95%CI:1.15~1.27,P<0.01)及1.41(95%CI:0.92~2.12,P<0.0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糖代谢异常患病率较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糖代谢异常与血清BNP水平相关,糖代谢异常者患左心功能不全的危险性比血糖正常者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中心动脉压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选取行冠脉造影且左室射血分数>50%的冠心病患者204例,分为单支病变组、两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采用有创和无创测量法分别测中心动脉和外周动脉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比较中心动脉压与冠脉病变的关系.结果 单支病变组、两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外周动脉SBP、脉压(PP)和中心动脉SBP、PP、收缩压分数(FSP=SBP/平均动脉压,MAP)随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增加,中心动脉舒张压分数(FDP=DBP/MAP)随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降低(P均<0.05).Logistic回归示:年龄、糖尿病、中心动脉FSP、PP的升高以及中心动脉FDP的降低与冠心病三支病变的危险性相关[FSP(每增加0.1),OR=1.164,95%CI=1.102~1.476;PP(每增加10 mmHg),OR=1.185;95%CI=1.151~1.237;FDP(每下降0.1),OR=0.933,95%CI=0.903~0.975,P均<0.01].结论 年龄、糖尿病、中心动脉FSP、PP的升高以及FDP的降低是冠心病三支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不同空腹血糖水平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冠脉造影特点.方法 106例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根据FPG水平分为三组:正常空腹血糖(NFG)组60例,FPG<5.6mmol/L;空腹血糖受损(IFG)组16例,FPG5.6~7.0mmol/L;糖尿病(DM)组30例,FPG>7.0mmol/L.测量血压和FPG、血脂、肌酐等生化指标,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结果 (1)三组间年龄、冠心病病程、TC、TG、肌酐无统计学差异.自NFG、IFG到DM组,LDL-C逐渐上升,而HDL-C逐渐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随着FPG水平上升,冠状动脉重度狭窄、完全闭塞和弥漫性病变比例增高,T2DM冠心病组发生3支病变较多(P<0.05),发生率为40%.结论 随着FPG上升,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加重,FPG水平升高是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药物洗脱支架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冠脉内原发病变药物洗脱支架置入(SES组);对照组(BS组)是从我科资料库中抽取的原发病变置入普通支架的56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结果:术后1年内随访结果SES组与BS组手术成功率相似(分别为97.1%与98.2%,P=1.00).SES组与BS组累计1年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9.1%与35.7%(P=0.037,OR=0.425,95%CI:0.188~0.961),再次血运重建率为10.3%与25.0%(P=0.03,OR=0.344,95%CI:0.128~0.925),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无差异.结论:药物洗脱支架较普通支架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冠脉介入治疗的1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合并心率变异性异常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自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因老年冠心病于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患者143例,依据心率变异性分为心率变异性正常组(n=91例,SDNN≥102 ms)和异常组(n=52例,SDNN102 ms),分析老年冠心病发生心率变异性异常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空腹血糖(FPG)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程(OR=7.485,95%CI:0.909~0.984,P=0.006)、糖尿病病程(OR=8.441,95%CI:0.856~0.970,P=0.004)、空腹血糖(OR=4.619,95%CI:1.022~1.601,P=0.032)是导致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降低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随着高血压、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其发生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危险性显著增加,老年冠心病心率变异性异常患者空腹血糖偏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糖尿病前期冠脉病变的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193例冠心病患者根据 199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诊断标准分为单纯冠心病组 12 2例 ,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异常组 39例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 32例 ,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冠脉造影和口服 75 g葡萄糖耐量实验 ,检测血糖、胰岛素、血脂、血压、BUN、Cr。冠脉病变程度应用 CAG分析 ,冠脉狭窄程度根据 AHA分类标准评价 ,冠脉病变的危险因素应用多元逐步直线回归分析。结果  (1)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异常组多支冠脉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冠心病组 (6 6 .5 % vs 35 .1% ,P <0 .0 5 )。冠脉狭窄程度 (8.9± 3.6 vs 6 .5± 3.9,P<0 .0 5 )及钙化的程度明显高于单纯冠心病组 (6 .6± 6 .1vs 3.9± 4 .1,P <0 .0 5 ) ,冠脉远端的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冠心病组 (40 .8% vs 13.1% ,P <0 .0 5 )。 (2 )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异常组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相比 ,多支冠脉病变的发生率、冠脉粥样硬化及钙化的程度及冠脉远端的病变发生率差异性不明显。(3)血脂、胰岛素、血压、肥胖与冠脉粥样硬化程度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与糖尿病患者相似 ,糖耐量异常患者多支冠脉病变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病变多呈弥漫性狭窄 ,远端血管病变发生率较高 ,程度严重 ,血脂、胰岛素、血压、肥胖为发生冠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冠心病和病变严重程度与代谢综合征(MS)及其危险因素数量的关系。方法连续性入选2006年9月至2007年2月住院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的患者165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14例,非冠心病组51例,用冠脉病变评分和病变支数描述病变严重程度,采用ATPⅢ亚洲人群标准定义MS,分析MS和代谢异常成分及数目与冠心病及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男性比例和MS患病率高于非冠心病组(72.80%比50.98%,P=0.006;65.8%比39.2%,OR 2.981,95%CI 1.506~5.898,P=0.001);腰围[(92.91±9.26)cm比(89.33±9.62)cm,P=0.028]和HDL-C水平[(1.26±0.55)mmol/L比(1.78±0.95)mmol/L,P<0.001]在两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S(OR 3.797,95% CI 1.759~8.194,P=0.001)及低HDL-C血症(OR 2.380,95%CI 1.379~4.108,P=0.002)是冠心病相关的独立因素。MS患者比例随冠脉病变评分和受累血管支数的增多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和0.008),MS的组成成分异常数目也随冠脉病变程度加重而增多(P=0.018和0.014)。结论 MS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随其相关危险因素异常数目的增加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患者的糖代谢异常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以及糖代谢异常对心血管事件发生和影响预后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病情稳定的冠心病(NACS)患者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各110例。抽取静脉血检查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小时血糖(2hPG),若其中任何1项异常,则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根据血糖结果分为糖代谢正常组和糖代谢异常组(包括糖耐量异常组和糖尿病组)。同时行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测定。结果糖代谢异常发生率在NACS和ACS患者中分别占44.54%和63.64%。无论NACS患者或ACS患者,糖代谢异常组的MDA升高和SOD降低与糖代谢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合并糖尿病和合并糖耐量异常的患者组间MDA及SOD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糖代谢异常在冠心病患者中发生率较高,其中新识别糖代谢异常需要行OGTT检查;合并糖代谢异常的冠心病患者脂质过氧化程度高;合并糖耐量异常与合并糖尿病一样,对冠心病患者有相等程度的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不同糖代谢水平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探讨对冠心病患者尽早发现和干预糖代谢异常的重要性。方法 2011年6月—2011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385例,均在入院后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观察患者的糖代谢状况,分析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征与不同糖代谢水平的关系。结果 385例患者中63.38%合并糖代谢异常。合并糖代谢异常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二支及三支)和弥漫性病变的发生率、血管狭窄指数积分均高于糖代谢正常组,冠状动脉单支病变及局限狭窄病变发生率明显低于糖代谢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糖代谢异常发生率高,合并糖代谢异常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表现为多支及弥漫性病变。对心血管患者应关注其血糖代谢,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可以早期发现糖代谢异常患者,有利于冠心病的早期预防,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与晚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收集2015-01至2016-02在我院心血管内科经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747例患者一般资料和临床数据,根据CAG结果和患者发病年龄分为早发冠心病组(n=138)、晚发冠心病组(n=364)和非冠心病组(n=245)。冠心病诊断标准即至少有1支主要冠状动脉管径狭窄≥50%,早发冠心病指冠心病发生时男性低于55岁,女性低于65岁。分析早发冠心病与晚发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及病变特点。结果:早发冠心病组中有高血压家族史、血糖异常比例及体重指数、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和载脂蛋白B水平均高于晚发冠心病组(P均0.05),合并高血压比例低于晚发冠心病组(P0.05)。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OR=2.98,95%CI:1.04~8.57)、高血压家族史(OR=3.50,95%CI:1.28~9.57)、血糖异常(OR=1.98,95%CI:1.04~3.80)和高水平载脂蛋白B(OR=36.67,95%CI:3.51~99.83)增加早发冠心病的风险。高龄(OR=1.20,95%CI:1.15~1.24)、男性(OR=6.22,95%CI:3.31~11.69)、合并高血压(OR=1.75,95%CI:1.08~2.82)、同时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OR=3.25,95%CI:1.42~7.46)、高水平载脂蛋白B(OR=16.39,95%CI:1.74~99.44)增加晚发冠心病的风险。早发冠心病组与晚发冠心病组比,双支病变患者比例高(38.4%vs 22.3%),多支病变患者比例低(31.2%vs 4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早发冠心病组的危险因素中高血压家族史、血糖异常比例及体重指数和载脂蛋白B水平高于晚发冠心病组。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对早发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变时功能不全与冠心病严重度的关系。方法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91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30例)、双支病变组(31例)和三支病变组(30例),所有患者完成亚极量运动负荷试验并计算变时功能指标运动最高心率与预测最大心率值之比(rHR)和心率储备率(HRR)。结果rHR和HRR在双支病变和三支病变组显著低于单支病变组(P<0.01),而双支病变和三支病变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冠心病患者中HRR<0.72预测多支病变的OR为4.67(95%CI1.8~12.1),预测冠脉狭窄≥75%的OR为3.06(95%CI1.1~8.3)。结论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变时功能降低更严重,变时功能不全可能对冠心病多支病变和冠脉狭窄程度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并发糖调节受损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并发糖调节受损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0—2007年冠状动脉造影阳性患者720例,分为糖尿病组(208例)、糖耐量减低组(96例)、空腹血糖受损组(30例)和非糖代谢异常组(386例)。所有患者均测定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h血糖、血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观察其年龄、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体重指数和吸烟)和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结果 (1)4组在年龄、性别、危险因素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平均弥漫病变血管支数分别为1.53、1.37、1.46高于非糖代谢异常冠心病组0.62(P0.01)。(3)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空腹胰岛素、C反应蛋白及糖化血红蛋白是弥漫冠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糖调节受损时冠状动脉已发生严重病变,病变呈弥漫性,与糖尿病组相近。应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试验及时发现糖代谢异常患者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析老年糖代谢情况与心血管疾病并发症风险的相关性。方法从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前来本院接受体检老年人群中招募自愿参与研究且符合纳入标准受试者计2000例,于清晨空腹取用患者外周静脉血行血糖监测,按糖代谢情况分为糖代谢异常组(n=1084)、糖代谢正常组(n=916),且糖代谢异常组参照糖尿病诊断标准又分作空腹血糖受损组、糖耐量受损组及糖尿病组,发放人口学调查问卷详细记录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行体格检查测算,经影响因素校正后分析糖代谢情况与心血管疾病并发症风险关联强度。结果糖代谢异常组心血管疾病并发症风险发生率相比于糖代谢正常组而言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糖代谢正常组为参照组(OR=1)发现,空腹血糖受损组、糖耐量受损组及糖尿病组心血管疾病并发症风险系数依次为参照物的2.151倍[95%置信区间(CI)1.226-2.714]、2.320倍(95%CI 1.416-2.832)及2.636倍(95%CI 1.842-3.261)。结论糖代谢异常可增加心血管疾病并发症风险,由此应对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重点关注,从而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