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以及不同来源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的差异,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应用WHONET5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2年7月临床分离的430株大肠埃希菌的药敏结果。结果: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复方磺胺甲嗯唑、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头孢唑啉和头孢呋辛的耐药率分别为87%、78%、80%、67%、65%、53%、55%和42%;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和氨曲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3%、18%、4%和18%;对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吡肟、头孢西丁、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和呋喃妥因的耐药率分别为22%、15%、22%、0、15%和20%。痰液标本中的大肠埃希菌耐药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类标本中分离者。结论: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磺胺类、喹诺酮类和庆大霉素,第一代、第二代头孢菌素等均已高度耐药,临床不宜选用;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第四代头孢菌素、头霉素类、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和呋喃类耐药率较低,临床可选用;不同来源的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存在差异,痰标本中细菌耐药率最高,其余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2.
大肠埃希菌是感染性腹泻常见的病原菌,由于抗生素的滥用,使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越来越严重,其耐药谱也不断发生变化,对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出了更高和更为迫切的要求。本文就大肠埃希菌耐药状况及耐药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趋势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特点,探讨耐药性产生的原因。方法常规细菌培养、分离,应用纸片扩散法对分离的456株大肠埃希菌进行药敏测试与分析。结果对2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检测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菌药物耐药率达73.6%~86.4%,对第1、2代头孢菌素(头孢拉啶,头孢唑啉)耐药率为44.0%,对第3代头孢中的头孢他啶耐药率最低,为10.1%,对哌拉西林、头孢哌酮和氨卞西林的耐药率为84.5%、76.3%和83.0%。在12种抗菌药物中对5种以上耐药的菌株有316株。结论大肠埃希菌为泌尿系统感染的首位细菌,对于治疗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泌尿生殖感染应根据实验室的药敏检测结果合理用药,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的质粒介导耐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近年来发现的质粒介导耐药机制在大肠埃希菌临床株对喹诺酮类耐药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78株环丙沙星耐药菌株分离自上海5所教学医院。以克隆斑点杂交及Southern杂交方法筛选质粒介导耐药基因qnr;以接合试验了解喹诺酮耐药的可转移性;对qnr基因进行序列分析,以引物步移法对qnr周边质粒DNA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78株大肠埃希菌中,6株(7.7%)qnr检测阳性。在6株阳性菌中,喹诺酮耐药性均可通过质粒转移,接合子对环丙沙星的MIC较受体菌上升16~250倍。qnr基因与最早报道的序列一致,qnr位于In4族的Ⅰ类整合子上,本研究中的2个新整合子命名为In36及In37。结论 与qnr相关的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性在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中有一定程度流行,这可能是我国细菌对喹诺酮类耐药性上升迅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分离自该院患者临床标本的24株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的基因分型、耐药情况及在院内科室的分布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通过MIC法分析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性一致序列(ERIC)-聚合酶链反应(PCR)对筛选出多重耐药的大肠埃希菌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24株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分为A型和B2型两个基因型,来源于呼吸科的为10株,泌尿外科6株,ICU 5株(B2型3株),血液肿瘤科3株(B2型1株)。药敏试验显示4株B2型大肠埃希菌对头孢西丁、头孢他啶、阿米卡星、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等全部耐药。24株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林、头孢噻吩、庆大霉素、替卡西林、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均达70%以上。结论 B2型大肠埃希菌表现为多重耐药性,致病性强,并且主要分布在ICU及血液肿瘤科中,应该根据患者感染不同基因型的大肠埃希菌来合理调整抗菌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三年多自临床尿标本分离的605株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细菌的鉴定及药敏采用Microscan Walkaway 40全自动系统。结果17.7%的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和三四代头孢菌素等的耐药率相对较低(〈25%),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环丙沙星和复方磺胺甲唑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0.1%、85.5%、72.2%和72.2%。三年来大肠杆菌对氨曲南、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χ2分别为12.5及12.1,P〈0.05)。结论细菌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监测近5年来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变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常规方法进行菌株分离,采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超广谱β内酰胺酶采用双纸片确认试验和仪器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近5年来我院大肠埃希菌的耐药谱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近5年从各种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到大肠埃希菌488株,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及第一代头孢菌素耐药率最高。2002年,对氨苄西林、替卡西林和头孢噻吩耐药率均高达98%,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5年耐药率均为零。对培氟沙星和替卡西林耐药率上升最快,分别上升了28和26个百分点,对呋喃妥因耐药率有所下降,对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耐药率趋于稳定。产ESBLs菌株有明显上升趋势,从1998年的17%上升到2002年的36%。结论:大肠埃希菌在临床标本中的检出率、耐药性及多重耐药性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复方新诺明耐药相关基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ECO)对复方新诺明耐药机制。方法采用PCR检测20株多重耐药ECO菌复方新诺明耐药基因(sull,dfrAl,dfrA5,dfrAl2,dfrAl7)。结果sull,dfrAl,dfrAl2,dfrAl7基因阳性率分别为90%(18/20),10%(2/20),5%(1/20),75%(15/20),未栓出dfrA5基因。共有18株检出sul和/或dfrA基因(90%)。结论本组多重耐药ECO菌复方新诺明耐药与携带sull,dfrA基因相关,复方新诺明耐药表型与基因型相符。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近年大肠埃希菌耐药性情况,采取一些措施进行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住院病人细菌培养以及药敏情况,追踪临床用药情况,分析影响细菌耐药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2008~2009年比2007~2008年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增高1.80%,庆大霉素增高了8.92%,头孢噻肟增高1.97%,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增高1.97%,头孢呋辛增高3.74%,抗药性有所增高,但仍低于其他大型医院。结论我院大肠埃希菌常用抗生素耐药性有所增高,通过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加强病原学诊断,依据实验室药敏结果合理选择药物,可基本控制我院大肠埃希菌耐药率的增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近年来发现的质粒介导耐药机制在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中对氟喹诺酮类耐药所起的作用。方法用MIC琼脂稀释法筛选耐左氧氟沙星大肠埃希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对qnrA、qnrS、qnrB、aac(6′)-Ib基因进行扩增,并进行PCR扩增产物直接双向测序。用接合实验了解是否存在水平传播的氟喹诺酮耐药性传播机制。结果 90株耐氟喹诺酮类大肠埃希菌中7株检出aac(6′)-Ib-cr基因,未检出qnrA、qnrS、qnrB基因。78株符合供体菌标准的大肠埃希菌中有2株接合成功,接合率2.6%。结论该地区存在质粒介导的氟喹诺酮类耐药性的水平传播。  相似文献   

12.
整合子介导的大肠埃希菌临床菌株多重耐药研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目的 了解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菌株中 1、2类整合酶基因的携带情况,研究整合子与抗生素多重耐药的相关性。方法 对 102株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做药物敏感性分析和整合子的PCR基因检测。结果 102株大肠埃希菌对 11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为:氨苄青霉素(94% )、庆大霉素 ( 88% )、环丙沙星 ( 88% )、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 ( 70% )、头孢唑啉 ( 62% )、头孢他啶(50% )、哌拉西林(41% )、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38% )、头孢哌酮 /舒巴坦(29% )、丁胺卡那 (24% )和泰能 (2% )。102株大肠埃希菌中 51%找到不同插入大小的整合子,插入基因盒大小范围是 650bp到 2 600bp;intⅠ1整合酶基因检出率为 85%,PCR扩增出 280bp大小的intⅠ1基因片段,而未检测到intⅠ2整合酶基因。结论 1类整合子在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菌株中最常见,整合子的存在与细菌的多重抗生素耐药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水平的变化趋势,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延缓该菌耐药水平的升高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1月各类临床标本大肠埃希菌分离株的耐药情况。结果从各类临床标本中分离出大肠埃希菌3 458株,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的检出率为57.92%,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磺胺类和氨基糖苷类等的耐药率均超过50.00%;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头孢西丁的耐药率低于10.00%,对部分第3、4代头孢菌素的耐药性呈增加趋势。经Wilcoxon检验发现痰液中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显著高于血液、尿液、分泌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院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水平逐年升高,对此,临床医师应予以足够地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大肠埃希菌在临床感染中的分布与耐药情况,为其在院内、外感染控制以及临床合理用药方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5年间该院临床各类标本中大肠埃希菌的分离情况并分析大肠埃希菌的科室分布及其耐药情况。结果分离的2 405株大肠埃希菌主要来源于尿液1 049株(43.60%)及痰液562株(23.4%);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为57.92%;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和磺胺类等的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大于50%;耐药率小于10%的抗菌药物有亚胺培南(0)、美罗培南(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6%)、头孢哌酮/舒巴坦(6.4%)和头孢西丁(7.7%),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等部分第3、4代头孢菌素的耐药性有明显增加趋势。结论大肠埃希菌在医院获得性感染中存在比较严重的耐药情况,临床应加强对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检测,避免产生更多的耐药菌株,以降低细菌的耐药性及医院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5.
大肠埃希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莲凤  陈栎江  周铁丽 《疾病监测》2011,26(11):903-905,922
目的 通过对浙江省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近5年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特性分析,为临床合理利用抗菌药物和减少ESBLs的产生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6 -2010年该院住院患者标本分离的657株大肠埃希菌,使用VITEK - 6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专用药敏检测卡及K-B琼脂扩散法做药敏实验,对其临...  相似文献   

16.
大肠埃希菌临床感染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川北地区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180株,用双纸片表型确证试验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琼脂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敏感、中介、耐药及ESBLs阳性菌株的判定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SLI)2006年公布的标准。结果在180株大肠埃希菌中,来自尿液、痰液、伤口分泌物和急诊病房标本的比率较高。180株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头孢唑林、妥布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曲松的耐药率高达32.9%~92.3%。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林、头孢曲松的耐药率显著高于ESBLs阴性菌株,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除增强了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外,还表现出对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以及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庆大霉素更高的耐药率。结论川北地区大肠埃希菌主要分布在急诊病房以及尿液、痰液、伤口分泌物标本中,且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突出,提示临床医生必须加强对该菌感染治疗的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来源大肠埃希菌毒力因子的分布及其与耐药性的关系。方法对2003-2008年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住院患者不同标本中分离的188株大肠埃希菌用PCR方法扩增毒力因子papC、sfa/foc、afa/dra、hly、cnf1、iutA、aer、fimH、kpsMTⅡ、fyuA。采用VITEK-60自动化微生物分析仪检测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毒力因子iutA、fyuA在不同标本来源的大肠埃希菌中的检出率较高,均50%,毒力因子aer、fimH在不同标本来源的大肠埃希菌中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氨苄西林的耐药性与毒力因子aer有关(P0.05),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性与毒力因子iutA有关,头孢唑啉的耐药性与afa/dra有关,庆大霉素的耐药性与aer有关,复方新诺明的耐药性与sfa/foc、iutA、aer有关,头孢他啶的耐药性与sfa/foc、iutA有关,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性与aer有关(P0.05)。结论毒力因子在不同来源大肠埃希菌中的分布有差异,某些毒力因子与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相关,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监测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4年和2015年大肠埃希菌的分离情况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常规方法培养分离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并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鉴定到种,药敏试验方法按CLSI规定的标准进行,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2014年和2015年共分离到大肠埃希菌1 202株,标本分布前5位分别为尿液、血液、痰液、分泌物和组织,本次分离得到的大肠埃希菌对替加环素敏感率为99.9%,对亚胺培南敏感率为99.2%,对阿米卡星敏感率为97.7%,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为97.2%,对呋喃妥因敏感率为85.2%。2014年和2015年分离得到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阳性菌共643株,占53.5%。2年分离得到的ESBLs阳性的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曲松、氨苄西林、头孢唑啉耐药率达99.0%;而对亚胺培南、替加环素、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呋喃妥因敏感率达80.0%以上。结论大肠埃希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趋势相对稳定,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加强对多重耐药菌株的监测,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我院首株临床分离的产NDM-1型碳青霉烯酶大肠埃希菌耐药特征及其传播机制。方法用Vitek 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及耐药初筛;微量肉汤稀释法和E-test试纸条检测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改良Hodge试验、亚胺培南-EDTA协同试验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PCR以及测序方法检测大肠埃希菌耐药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技术进行序列分型;S1-PFGE、Southern印迹杂交和质粒不相容性分型方法研究携带bla_(NDM-1)质粒的特征。结果该菌对包括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在内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均耐药,对阿米卡星、替加环素以及多黏菌素B敏感。改良Hodge试验、亚胺培南-EDTA协同试验阳性;PCR扩增产物测序结果经BLAST比对后显示携带bla_(NDM-1)、bla_(CTX-M-14)和qnr S基因;MLST序列分型为ST131型;bla_(NDM-1)位于大小约为100 000 bp的IncN型质粒上,且该质粒可通过接合传播。结论新出现的产NDM-1型碳青霉烯酶大肠埃希菌为ST131型,bla_(NDM-1)基因可通过质粒传播,临床应加强监测以防止耐药菌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