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腔内超声引导下经导管卵圆孔未闭封堵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腔内超声(ICE)在经导管卵圆孔未闭(PFO)封堵术中的初步应用经验及其与X线的比较。方法应用ICE监测与引导86例PFO的封堵过程,在ICE上测量基础状态PFO通道的直径和长度,分别用ICE和X线透视测量PFO球囊伸展径(BSD)。ICE观察封堵器释放后的位置,并通过彩色血流显像和声学造影判断有无残余分流。结果ICE清晰地显示PFO解剖形态及周围结构,在ICE上测量基础状态PFO通道长度和直径分别为3.6~22mm(11±4mm),0~9mm(4±2mm)。ICE上测量的PFO球囊伸展径为5~16mm(9.2±2.6mm),经X线透视测量的PFO球囊伸展径为5~17mm(9.7±2.8mm),二者相关非常显著(r=0.90,P<0.0001),86例中有85例封堵成功,1例失败。结论ICE不仅能提供PFO的解剖和血流动力学信息,而且能准确提供PFO各种测量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单纯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的经皮及经胸封堵儿童动脉导管未闭的对比研究。方法:选择从2018年3月到2019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45例动脉导管未闭患儿,将患儿分为2组:A组25例行经皮介入封堵术,B组20例行经胸小切口封堵术,循左胸胸骨旁微创入路。比较两种方法的安全性,可行性,并发症和总费用。结果:A组与B组患儿手术后封堵即刻成功率100%。B组患儿接受治疗后的术中失血量多于A组,手术时间、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住院总时间长于A组,但总住院费用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及12个月随访封堵成功率两组均为100%,并发症发生率均为零,无死亡病例报告。结论:选择这两种封堵术治疗儿童动脉导管未闭的方式都是安全可行的。经皮介入封堵术具有更美观的结果,更少的创伤和更短的住院时间。经胸小切口封堵术更适合那些年龄小,导管粗大不适合经皮封堵的患儿。  相似文献   

3.
经胸超声心动图指导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胸超声心动图在封堵术的术前诊断、术中监测引导、术中效果评价及术后长期随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作为唯一影像学工具引导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连续入选单纯动脉导管未闭患者30例,年龄(6.3±2.5)岁,体质量(22.5±7.3)kg,动脉导管直径(3.8 ±0.9)mm.患者均在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股动脉行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封堵后以超声心动图评价治疗效果.术后1个月在门诊随访.结果 30例患者均成功在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完成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手术操作时间为(32.8±5.7) min,Amplatzer ADOⅡ封堵器直径(4.9 ±1.0)mm.6例患者术后早期有微量残余分流,无外周血管损伤及心脏穿孔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住院时间为(3.4±0.7)d.术后1个月随访,患者均无残余分流、心包积液等并发症.结论 单纯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股动脉行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安全、有效,能避免使用X线和对比剂.  相似文献   

5.
探讨经食道超声引导下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后出现心包积液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收集我科自2017年11月至2020年12月采用完全经食道超声引导下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及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患者共94例,回顾性分析经超声引导下卵圆孔未闭封堵与房间隔缺损封堵手术中超声影像,进而比较分析二者在手术过程中差异。结果 共31例患者接受经皮超声引导下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围手术期3例患者出现中等量以上心包积液,卵圆孔未闭均为长隧道型(≥8mm)。同期接受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患者63例,均为继发孔中央型房间隔缺损,缺损直径18±6.78mm,围手术期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对比术中食道超声双房切面图像可见因卵圆孔未闭特殊解剖结构使当导丝及鞘管通过房间隔水平并未出现显著表现,并且房间隔原发隔和继发隔在卵圆孔处均表现为超声回声增强,只有在左心房内探查到导丝影像后才可以确定过隔。结论 卵圆孔未闭因其特殊解剖结构,因此在经食道超声引导过程中,无法准确辨别导丝和鞘管穿过房间隔过程,采用常规超声引导下房间隔缺损封堵技术可能适合卵圆孔未闭封堵术,需改进该项技术以避免围手术期心包积液的出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老年卵圆孔未闭(PFO)患者经胸超声心动图特点及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老年PFO患者的临床特点;并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老年PFO患者的经胸超声心动图特点及心脏的变化。结果老年PFO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全表现,多伴有心房颤动、左右心房及左心室的扩大及肺动脉压增高、左心室射血分数减低。4例治疗后病情好转,PFO消失或显示不清。彩色多普勒血流频谱显示,8例PFO患者血液分流方向均为左向右分流,3例病情最重时出现双向分流。PFO大小均在3~4 mm。4例患者住院期间并发重度肺部感染死亡,4例仍健在,继续接受治疗。结论老年PFO患者有其独特的特征,多伴有心功能不全、心房颤动、心腔扩大、肺动脉高压等,PFO血液分流方向多为左向右分流,病情严重时出现双向分流,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经胸超声心动图与造影引导经皮介入治疗低体质量动脉导管未闭(PDA患儿的手术情况、随访情况及费用情况,探讨两种方法的优势和劣势。方法:选择体质量<10kg的PDA介入治疗的患者共62例,按术中引导方式不同分为超声组(TTE组)和造影组,其中TTE组22例,造影组40例。造影组应用传统的PDA介入封堵方法,TTE组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为主要引导方式。观察手术效果、透视时间和X线剂量、住院天数和医疗费用。结果:两组病例均封堵成功,两组透视时间和放射线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TE组1例患者术中更换封堵器,1例患者术后出现血小板减少,造影组2例患者出现血管并发症。TTE组手术时间明显减少,其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少于造影组。结论:与造影组相比,TTE组并没有减少透视时间和放射线剂量,但可以减少血管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动脉导管未闭患者介入封堵术后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观察其术后左心收缩功能恢复情况。方法总结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东南大学附属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行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治疗的28例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3 d、1个月、6个月经胸超声心动图测定其心脏结构、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指标。结果患者术后3 d、1个月、6个月较术前左心房前后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前后径、主动脉根部前后径、二尖瓣口最大前向血流速度、主动脉瓣口最大前向血流速度、三尖瓣口最大前向血流速度、肺动脉瓣口最大前向血流速度、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缩短率(LVFS)、每搏输出量、平均肺动脉压均减小,6 min步行距离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术后同期,年龄≤14岁组LVEF和LVFS均显著大于年龄14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根治先天性解剖畸形的微创手术方法,早期即可迅速纠正血流动力学异常,改善心脏几何构型和心功能,且患者年龄越小术后心功能恢复越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动脉导管未闭(PDA)介入封堵中的作用.方法:2017年10月至2020年6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导管室进行PDA经皮介入封堵术的患儿共102例,术前均常规行TTE检查明确诊断,在胸骨旁和胸骨上窝切面二维图像和彩色多普勒图像中显示PDA全貌,并精确测量PDA大小.本研究分为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引导下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可行性.方法 入选2013年2至8月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行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封堵术的单纯房间隔缺损患者6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引导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TTE组(30例)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组(35例).TTE组患者在局部麻醉或基础麻醉下,仅在TTE引导下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TEE组患者在全身麻醉和气管插管下,仅在TEE引导下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术后1个月在门诊随访,复查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结果 TTE组的28例患者成功置入封堵器;其余2例患者因TTE图像显示不清,改为在TEE引导下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房间隔缺损直径、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TEE组比较,TTE组的手术时间较短[(52.77±9.00) min比(60.11±9.15)min,P<0.05],呼吸机通气时间较短[(0.25 ±0.95)h比(3.17±0.69)h,P<0.05],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较短[(1.50±1.96)h比(16.43±6.99)h,P<0.05],丙泊酚使用量较少[(2.41±2.97) mg/kg比(9.43±3.70)mg/kg,P<0.05].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无残余分流、外周血管损伤和心脏穿孔等并发症.术后1个月随访,两组患者均无封堵器脱落、残余分流和心包积液等并发症.结论 在TTE引导下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是可行的,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X线下联合经胸超声心动图经皮单根血管入径介入封堵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安全可行性。方法纳入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导管室完成经典经皮介入封堵PDA治疗(造影组)和X线下联合经胸超声心动图经皮介入封堵PDA治疗(超声组)病例。两组患儿均用超声心动图和X线评估封堵效果,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长、对比剂用量及射线剂量等。结果患儿年龄6个月~11岁,体重8~40 kg。超声组72例,造影组14例。所有患儿均一次封堵成功。超声组穿刺单根血管的有62例,造影组均穿刺两根血管,所有病例均无血管并发症。超声组手术时间为[(52.1±22.8)min比(111.0±42.4)min,P=0.030]、射线剂量[(25.4±19.0)mGy比(123.7±55.6)mGy,P<0.001]、对比剂用量[(0.2±1.2)ml比(42.5±14.4)ml,P<0.001]显著低于造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X线下联合经胸超声心动图经皮单根血管入径介入封堵治疗PDA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2.
研究表明,卵圆孔未闭可作为反常性栓子的通道进而导致脑栓塞。但对卵圆孔未闭治疗方法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文章就此进行了文献回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1PDA)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2012-10至2014-10期间在我院接受经胸微创封堵术的105例婴幼儿PDA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动脉导管内径大小,将患儿分为大口径组(动脉导管内径≥4 mm,n=64)和中小口径组(2 mm≤动脉导管内径4 mm,n=41)。两组患儿术中均在胸骨上窝超声引导下经左侧胸骨旁第三肋间进行动脉导管封堵,以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价术后效果。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每年进行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105例患儿均成功置入封堵器。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质量、气管插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大口径组与中小口径组相比,患儿PDA直径[(5.7±1.4)mm vs(2.7±0.6)mm,P0.001]及封堵器直径[(10.6±1.8)mm vs(7.2±1.3)mm,P0.001]较大;术后中、重度血小板减少发生率[10.9%(7/64)vs0(0/41),P=0.028]及术后即刻残余分流率[15.6%(10/64)vs 2.4%(1/41),P=0.031]较高。大口径组1例患儿术后2天因出血致心包压塞,急诊行心包引流术后痊愈。术后随访(11.6±7.8)个月,两组患儿术后1个月残余分流发生率无明显差异[1.6%(1/64)vs 0(0/41),P=0.421],术后3个月两组患儿均无残余分流。两组患儿在随访期间均无封堵器脱落、溶血、心包积液及左肺动脉和降主动脉狭窄等并发症。结论: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婴幼儿PD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对于大口径PDA患儿,需注意术后残余分流及血小板减少的观察和随访。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临床研究证实卵圆孔未闭(PFO)与隐源性卒中密切相关。迄今为止国际上已开展了多个大规模临床研究评估经皮卵圆孔介入封堵在预防卒中方面是否有效,与卵圆孔未闭相关隐源性卒中的诊治策略也有了长足进展,但依旧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将回顾近年来国内外经导管卵圆孔未闭介入封堵预防卒中再发的研究历程,以加强临床医生对PFO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一种新型超声专用导丝在单纯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引导下封堵房间隔缺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于2017年11月至2017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入选10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均采用一种新设计的导丝进行单纯TTE引导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这种新型导丝的特点是头端为梭形弹性结构,可以在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精确定位。手术由3名在单纯超声心动图引导下行封堵手术不超过10例的医生完成。术后即刻通过TTE评价手术疗效。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门诊随访,复查TTE和心电图。结果:10例患者在TTE引导下应用新型导丝成功封堵房间隔缺损。10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45.2±13.5)岁,平均体重(65.5±8.8)kg,平均房间隔缺损直径(14.9±5.1)mm。平均手术时间为(20.2±8.9)min,导丝从进入股静脉至左心房所需的时间为(3.6±2.6)min。无导丝脱入右心房。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无残余分流、外周血管损伤、三尖瓣损伤及心脏穿孔等并发症。随访至术后6个月,均无封堵器脱落、残余分流和心包积液等并发症。结论:新型超声专用导丝可以在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精确定位,可安全、有效地引导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经导管封堵术治疗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偏头痛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8例卵圆孔未闭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经导管PFO封堵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3、6个月的偏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疼痛程度[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头痛缓解程度;偏头痛严重程度[偏头痛残疾评估问卷(TheMigraineDisabilityAssessmentquestionnaire,MIDAS)]。结果 (1)治疗3、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偏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头痛缓解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偏头痛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经导管PFO封堵术治疗PFO偏头痛患者疗效显著,能明显减少其发作频率,缩短持续时间,同时减轻患者疼痛,降低偏头痛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7.
分析单纯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皮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临床资料,评价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采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引导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患者共16例,操作均在普通手术室进行,单纯采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引导,在全身麻醉下,经股静脉穿刺封堵房间隔缺损。食道超声全程监测封堵全过程并评估手术效果。所有患者均在术后1个月、6个月接受经胸超声心动图复查。结果 共14例患者封堵成功,1例患者术中封堵器释放后超声心动图提示封堵器靠近下腔边缘存在大量分流,封堵器收入鞘管再次释放后仍存在残余分流,调整为经右胸小切口成功释放封堵伞,另一例术后7日出院前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封堵器脱落位于右心室内,再次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随访过程中均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可以完成大多数房间隔缺损经皮封堵术,避免放射线可能引起伤害,取得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房间隔缺损(ASD)诊断及其实施封堵术探讨一种简单、实用、可靠的方法,使患者免受创伤损害及重复检查之苦。方法对所选37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OSD)患者术前诊断、病例筛选、术中监测、术后评价均仅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方法。结果术后即刻 TTE 检查显示完全封堵,无残余分流。随访1~36月,封堵器位置固定,房间隔无残余分流,右心负荷减轻,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TTE 图诊断 ASD 准确,监测、引导封堵术成功率高,操作简便,没有创伤,在绝大部分病例中可省略经食管超声、球囊测径、心导管测压等有创检查而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经胸小切口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封堵术前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初筛12例PDA患者,均符合封堵条件,仰卧位气管插管全麻后,沿食管将探头缓慢插入。手术前行TEE检查进一步明确PDA降主动脉侧及肺动脉侧内径、动脉导管长度及类型、血流方向,指导选择合适的封堵器。术中在TEE实时监测下行PDA封堵术,引导封堵器的正确放置,术后即刻评估封堵器的位置是否固定,是否有残余分流及并发症,术后3个月再行TTE随访。结果:TEE扫查下12例PDA均得到良好显示,其中7例为管型,5例为漏斗型,均适合封堵条件,在TEE的引导下成功完成封堵器的放置,并取得良好效果,动脉导管水平分流均完全消失,术后即刻及3个月随访均未见残余分流。结论:TEE对监测经胸小切口PDA封堵术中封堵器的放置及术后疗效评估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系统评价单纯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皮封堵与经胸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VIP、Wanfang Data和CNKI数据库,搜索关于单纯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皮封堵和经胸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相关研究文献,检索时限均从2000年1月~2018年8月。由两名研究员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研究30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经皮封堵组治疗房间隔缺损在总并发症发生率(RR=0.41, 95%CI:0.24~0.72,P=0.002)、手术时间(SMD=-2.35,95%CI:-2.90~-1.80,P0.00001)、住院时间(SMD=-2.25,95%CI:-3.12~-1.39,P0.0001)比较上均优于经胸封堵,但在手术成功率、残余分流发生率和手术花费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皮封堵较经胸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并发症少且康复较快。经胸封堵可在经皮封堵困难或不满足其适应证时作为代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