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玉桥  苏丹 《时珍国医国药》2011,22(12):3044-3045
毒性中药在复方中药制剂中应用广泛,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治疗作用.但是,长期受中药毒副作用小的观念影响,中药毒性的现代研究一直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参照化学药品毒性研究方法对毒性中药进行的毒性评价,主要还是集中在急性、亚急性和长期毒性实验,指标的选择主要集中在生化指标的检测和组织形态学的改变[1].这些方法为我们提出了毒性的现象和特征,但并未阐明主要毒性物质基础的变化规律,也未从整体观点阐明中药对机体的生化过程所形成的内源性代谢物和外源性代谢物对毒性的影响及其规律.采用能够反映整体观的技术手段对中药毒性和安全性进行科学的、综合的评价,已成为当务之急.系统生物学尤其是代谢组学的诞生,使得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结合桥梁的轮廓逐渐清晰.  相似文献   

2.
骨质疏松为常见的全身性骨代谢疾病,其临床基础与治疗研究一直是临床医学和药学研究的热点。许多中药及复方对防治骨质疏松切实有效,但其成分的复杂性及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导致该领域研究进展缓慢。组学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从认识论和方法论上为此提供了新的思路,其系统化、整体性的特点契合了中医药的整体观,不仅可更精准、更客观地分析中药及复方的物质基础,还为从多个互相关联的层面揭示复杂药物体系干预疾病的机理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本文回顾了近年来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在中药干预骨质疏松机理研究中的应用和主要发现,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鉴于中药质量评价指标与中药有效性及安全性相脱节的问题,刘昌孝院士提出中药质量标志物的概念,为完善中药质量控制方法提供一条新的思路。中药毒性的早期预测、中药毒性质量标志物的发现、中药毒性质量标志物的形成以及中药毒性质量标志物的易感性,这是中药毒性质量标志物的几个关键环节。作为与机体毒性表型最接近的系统生物学方法,代谢组学在中药毒性质量标志物研究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将从四方面进行阐释:1.代谢组学结合模式识别等技术,建立中药毒性整体预测模型,即代谢组学在中药毒性预测的应用;2.从中药物质成分分析、中药毒性质量标志物初筛、中药毒性质量标志物验证、毒性机制的阐释出发,阐释代谢组学在中药毒性质量标志物中发现中的应用;3.从中药质量标志物的生源途径分析、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研究出发,综述代谢组学在中药毒性质量标志物形成中的应用;4.从中药导致的靶器官毒性易感性出发,阐释毒性生物标志物的关键靶点及代谢途径,最终明确“有毒”中药毒性质量标志物的易感机制,即代谢组学在中药毒性质量标志物易感性研究中的应用。借助于代谢组学技术,有助于系统地、全面地发现与中药安全性相关的质量控制指标,这为临床“有毒”中药的合理应用提供有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各类组学及其联用技术在中药毒性作用机制、筛选毒性生物标志物、预测中药毒性等方面有一定的应用, 但应用范围仍有待扩大。在中药导致器官损伤方面, 多用于研究肝毒性。在中药减毒机制方面, 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更具优势, 二者在探索炮制或配伍使中药减毒增效方面具潜在前景。将组学技术与网络药理学、生物信息学等技术相联用, 有利于对中药毒性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药毒性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代谢组学单一分析技术已用于中药药理和毒性反应研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这些分析技术各有优缺点。多分析技术可克服单一分析技术的部分缺点,如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和液相色谱-质谱技术(LC-MS)代谢轮廓方法已经揭开了马兜铃酸诱导的肾毒性机理。随着代谢组学技术特别是多分析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将大大促进中药毒理研究和安全评估工作,有助于中药安全评估规范的构建和国际标准指标的建立。  相似文献   

6.
转录组学是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是一门在整体水平研究细胞中所有基因转录及转录调控规律的科学,在基础医学、生物学、微生物学和药学等领域已有广泛的应用。在中药研究领域中,该技术能从基因水平通过比较药物作用前后基因表达谱的变化对中药药理和毒理等方面进行评价。对该技术在中药研究领域的进展进行综述,主要介绍了转录组学技术在中药肝损伤筛选生物标志物和中药所致肝损伤机制研究中的应用,为该技术在中药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多组学联用在中药作用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改君  苗静  郭丽颖  贾建伟  崔换天 《中草药》2021,52(10):3112-3120
组学技术的运用主要基于高通量分析检测技术,包括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生物信息学的飞速发展,为探索中药治疗疾病的机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在过去的数十年间,组学技术广泛应用于中药作用机制的研究当中。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单一通路研究难以诠释中药"整体观念"的治疗思想,而多组学联用研究与这一观点不谋而合。查阅近年文献,对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及16S rRNA测序等联用在中药治疗疾病中发挥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草乌毒性及解毒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心脏、神经及胚胎三方面综述了草乌的主要毒性,详细介绍了目前主要采用的炮制及配伍两种解毒方法,并提出代谢组学方法将成为今后草乌毒性研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中药的毒性及炮制解毒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庄义修  罗子河 《中成药》1990,12(4):38-39
本文对中药的毒性及炮制解毒进行讨论,通过对常见中药致毒成分的归类分析,指出了炮制解毒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何天目  张建永  李晓飞 《中草药》2019,50(16):3962-3970
中药的肾毒性问题不容忽视,需要进行有效监测与防治。目前,生化及病理指标检测是最主要的研究手段,但存在灵敏度差、有创伤等问题。近年来,代谢组学因其系统性优势在中药肾毒性研究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且已取得一系列成果。然而要实现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仍需要进行大样本临床研究的进一步证实。对目前代谢组学应用于中药肾毒性的毒效学、生物标志物及毒理机制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以期为中药肾毒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吸毒不仅对人类自身健康具有巨大的伤害,也严重威胁着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中药戒毒历史悠久,具有无成瘾性、多靶点作用等化学药无法比拟的优势,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在日趋完善的中医戒毒理论指导下,目前已有9种中药戒毒药上市。临床实践证明,中药戒毒药在稽延性症状的治疗、防复吸等方面疗效确切,且无成瘾性。综述近年来中药戒毒有效成分和戒毒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研发更为安全有效的中药戒毒药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药的毒性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应用中,毒性的有无或大小是确定用药剂量、使用久暂、配伍等的主要依据之一。目前,对于中药毒性的评价尚无统一标准,采用客观的可量化的指标体系对中药毒性进行科学分级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总结了中药毒性分级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其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中药指纹图谱及其对中药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李克  王曙东  宋炳生 《中草药》2002,33(11):961-963
简要介绍了中药指纹图谱的原理,探讨了建立中药指纹图谱对提高中药质量控制标准的水平,加快中药现代化的进程,建立了中药材规范化栽培,促进中药新药研制水平的提升和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对中药资源保护和开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王宇光  马增春  梁乾德  汤响林  高月 《中草药》2012,43(10):1875-1879
中药不良反应事件在国际上的出现,中药安全性问题逐渐受到重视。除经典的毒理学评价外,近年来在中药安全性研究领域包括中药毒性研究方面也涌现出了许多新的思路和方法,有效拓展了中药毒性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并从中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线索。对近年来关于中药毒性研究的相关思路和方法进行梳理分析和归纳总结,并结合相关工作,综述了中药毒性研究进展,提出加强中药毒性研究有重要意义,并有助于指导中药的安全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中药指纹图谱数据库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林伟  秦昆明  徐雪松  陈丹妮  王彬  蔡宝昌 《中草药》2014,45(21):3041-3047
在中药现代化的研究过程中,指纹图谱技术是当今国际公认的控制中药质量的质控模式,但是如何实现中药指纹图谱数据的快速匹配、检索、识别和鉴定功能是指纹图谱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中药指纹图谱数据库的研究和建立,为中药指纹图谱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平台,有助于加快中药指纹图谱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程。主要从中药指纹图谱数据库研究历程、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优势、研究成果等方面予以阐述。总结了中药指纹图谱数据库在中药现代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康廷国  张慧  李峰  王添敏  许亮  张建逵  李娜  宋慧鹏  李思雨 《中草药》2024,55(11):3579-3587
中药传统性状一般是指感官获得的宏观性状,如形、色、气、味等,不包括微观性状。在中药“辨状论质”相关研究中发现,中药的微观性状(显微特征)也与其质量相关,且其特征更容易量化和数字化,在中药“辨状论质”的机制探讨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此,依据遗传学中“性状”的概念,结合中药的特点,将中药的微观性状(显微特征)与宏观性状合二为一,提出“中药性状学”的概念,即对中药所呈现的宏观和微观性状进行表征和研究的应用科学。中药性状学不仅能够揭示中药“辨状论质”机制和传统的中药鉴别经验的科学内涵,而且还能与中药化学、中药生物学质量标志物关联(三学关联),建立符合中医整体观的中药质量三维评价体系。因此有必要将其内涵、任务、地位加以归纳总结,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中药质量评价和控制。  相似文献   

17.
人工神经网络在中药相关研究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岩  肖佳妹  王韧  刘润南  贺福元  杨岩涛 《中草药》2019,50(13):3230-3236
人工神经网络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工智能领域兴起的研究热点,其从信息处理角度对人脑神经元网络进行抽象化描述,建立某种简单模型;按不同的连接方式组成不同的网络,实现高级机器和联想记忆的共同作用,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物理、经济、医药等行业。其采用并行分布的处理方式,具有高容错性、智能化、自主学习等特点,模拟处理复杂问题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中医药领域研究内容繁杂、影响因素众多,人工神经网络的优势恰恰可以很好地处理这些问题,有着良好的互补性,因此其在中医药研究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尝试对人工神经网络在中医药研究领域的应用进行总结,为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提供支撑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杨红亚  王兴红  彭谦 《中草药》2005,36(11):1728-1731
中药行业是我国最有发展前景的传统行业之一,中药现代化是其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中药研究中应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成果,特别是应用生命科学的新技术、新理论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是促进中药发展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对中药微生物的深入研究,是认识微生物相关中药的形成机制、开发珍贵中药的替代资源、对中药进行二次开发、寻找新的中药资源,甚至是研究一些中药药理的重要途径。同时,微生物学在为中药现代化作贡献的过程中,也为微生物学的发展找到其独特的发展空间,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药微生物学研究体系。概述微生物与中药的多方面关系并提出了一些看法。可以预见,充分利用微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必将为中药发展带来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魏元锋  张宁  冯怡  林晓 《中草药》2009,40(9):1489-1492
运用中药血清药物化学方法 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进行探究是近年来中药现代化研究的一个热点.回顾了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概念、理论依据及研究模式,综述近10年来其在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中的应用概况,并对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