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HT5”H〗摘要 目的 〖JP3〗调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患者周围环境物体表面污染状况,为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现场采样和分离鉴定技术,对上海某医院2019年1—12月入住ICU的MRSA感染患者周围环境物体表面金黄色葡萄球菌(SA)污染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该医院ICU在2019年共入住MRSA感染患者13例,采集环境物体表面样品143份,检出SA24株,检出率为16.78%。高频接触物品表面SA检出率为44.83%,高于中频和低频接触物品|重复使用的抹布擦拭后检出率高于使用一次性消毒湿巾。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患者年龄>80岁、高频接触物品是环境表面SA检出的危险因素,使用一次性湿巾对表面进行擦拭可能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MRSA感染患者周围环境表面SA污染率较高,高频接触物品表面污染更严重,需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抹布的使用。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观察消毒湿巾对重症监护病房(ICU)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效果。方法 采用现场采样和细菌分离技术,对某消毒湿巾消毒ICU物体表面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用含季铵盐类消毒剂的湿巾擦拭消毒ICU物体表面,共采集6类环境表面标本960份,物体表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A)总体阳性率由消毒前的17.92%下降到消毒后的0.83%。某医院4个ICU中,以呼吸内科ICU消毒前物体表面耐药菌检出率最高,达48.33%,用消毒湿巾消毒后检出率都显著降低。结论 消毒湿巾应用于ICU环境表面的清洁消毒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物体表面耐药菌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环境清洁方法对降低重症监护室(ICU)内物体表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鲍曼不动杆菌的作用,为选择合适的物体表面消毒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采用抹布+含氯消毒液、抹布+含氯消毒液+烘干机、消毒湿纸巾3种方法对ICU物体表面进行清洁消毒,比较不同消毒方法在消毒前后MRSA和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结果 抹布+含氯消毒液+烘干机的消毒清洁方法能显著降低ICU内物体表面MRSA和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而抹布+含氯消毒液及消毒湿纸巾方法在进行清洁消毒前后的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抹布+含氯消毒液+烘干机的消毒清洁流程能有效去除ICU物体表面污染的多重耐药菌,可作为医院病房物体表面消毒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b> 研究环境清洁措施对降低ICU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多重耐药菌检出的影响。方法 <\b> 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对比规范保洁工具清洗消毒流程前后ICU环境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多重耐药菌检出情况的变化。结果 <\b> 环境清洁措施采用前后,ICU环境高频接触物体表面菌落计数结果有显著差异。ICU环境高频接触物体表面菌落计数从干预前的48 cfu/cm2下降到干预后的4 cfu/cm2,P<0.001。高频接触物体表面ATP发光值从干预前的450 RLU降低到干预后的93 RLU,P<0.001,合格率从37.9%提高到73.3%,P<0.01。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环境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MRSA,产ESBLs肠杆菌和VRE的检出率明显减少,多重耐药菌平均检出率从18.7%±2.6%降低到6.3%±3.9%,P=0.005。结论 <\b> 加强环境清洁措施可有效降低ICU环境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细菌数量和多重耐药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了解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环境卫生管理及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和医院感染监测方法,对无锡市10家医院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状及其环境因素进行调查。结果 10家医院ICU 2年共有患者7 429例,发生医院感染718例,医院感染率9.66%,其中三级和二级医院ICU患者医院感染率分别为10.53%和8.60%。三级医院ICU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清洁消毒覆盖率均达到100%。多数医院ICU都配备床边洗手和干手设施,手消毒剂以含醇类为主。结论 所调查ICU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医院感染中多重耐药菌比例较高,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消毒比较重视。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应用ATP生物荧光检测法评估使用一次性医用消毒湿巾对ICU病房高频接触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质量。方法 将ICU病房医护人员高频接触的环境物体表面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样本后使用手持式ATP荧光检测仪检测一次性医用消毒湿巾对物体表面的擦拭清洁消毒效果。结果 擦拭消毒前ATP值明显高于擦拭消毒后3 min、1 h、2 h的ATP值,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擦拭消毒后3 min、1 h、2 h的ATP值之间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擦拭消毒前及擦拭消毒后2 h,医护人员周围环境物体表面ATP值明显高于患者周围环境物体表面ATP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擦拭消毒后3 min及擦拭消毒后1 h,患者周围环境物体表面ATP值与医护人员周围环境物体表面ATP值接近,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含季铵盐成分的消毒湿巾具有清洁、消毒的作用,医护人员周围环境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是物体表面清洁消毒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b> 调查医院ICU鼠标和键盘表面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污染情况,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b> 选择杭州地区5家医院的6个ICU, 2013年7月-2014年6月采取每日用消毒湿巾擦拭鼠标和电脑键盘表面进行擦拭消毒的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鼠标和键盘表面MRSA污染程度。 结果 <\b> 干预后ICU鼠标和键盘表面MRSA阳性率由干预前的23.3%下降为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b> 消毒湿巾擦拭能有效降低鼠标和键盘表面的MRSA污染程度,从而降低ICU内耐药菌交叉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了解ICU手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消毒2 h后目标菌鲍曼不动杆菌存在情况,查找物体表面消毒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控制措施。方法 运用拭子培养或琼脂直接接触培养(RODCA)方法,对手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消毒效果进行监测。结果 共采集标本83份,合格56份,合格率67.47%;监测出目标菌鲍曼不动杆菌2株,1株存在于治疗车上,1株存在于医生办公室门把手上,2株均为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与某出院患者痰液中检出的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有相同的抗菌谱。结论 应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手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应增加消毒频次。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HT5"SS〗评价激光解析质谱联合CHROMagar MRSA显色培养基在鉴定环境表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CHROMagar MRSA显色培养技术,对5家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环境表面现场采集的标本中MRSA进行培养鉴定。结果 从CHROMagar MRSA显色培养基上获得573株可疑菌落,经MALDI-TOF-MS鉴定确认MRSA菌株147株,检出率为25.7%。同时用常规PCR方法和头孢西丁药敏试验验证确认MRSA菌株分别为145株和140株,符合率分别为98.6%和95.2%。结论 MALDI-TOF-MS技术联合CHROMagar MRSA显色培养基可作为更快速、更准确的MRSA筛查方法,适用于医院感染的快速诊断与防控。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评价清洁消毒质量改进措施对重症监护病房(ICU)环境表面的应用效果。方法 运用透明公开和搬家式大扫除对ICU环境清洁消毒工作进行质量改进,比较实施前后环境表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A)的检出率。结果 实施透明公开措施后,ICU环境表面MRSA检出率为2.36%,CRABA检出率为2.43%,较实施前显著降低(P<0.001);在透明公开的基础上增加搬家式大扫除后,MRSA和CRABA的检出率较仅实施透明公开一项措施时显著降低(P<0.001)。检出率较高的环境表面主要集中于床单元内,如头部垫巾、床周地面、呼吸机按钮等。结论 透明公开和搬家式大扫除两项措施能有效降低ICU环境表面的MRSA和CRABA检出率,提升医疗环境清洁消毒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某医院自助服务系统触摸屏微生物污染状况,比较不同方式的清洁消毒效果。方法 采样检测医院内自助服务系统触摸屏微生物,将触摸屏用清水清洁或用75%乙醇溶液、环境物体表面消毒剂消毒后再用纸巾擦拭,或仅用卫生湿巾擦拭,比较4种方法的持续效果。结果 清洁消毒前100份样本平均菌落数为(30.47±3.16)cfu/cm2,超标率为100.00%。检出病原菌1 806株,革兰阳性菌构成比为83.61%,其主要为葡萄球菌属(33.06%)。检出鲍曼不动杆菌2株、铜绿假单胞菌2株和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1株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4种方法的清洁消毒效率超过84%,以卫生湿巾擦拭效果最好(99.25%);清水清洁+纸巾擦拭后和75%乙醇消毒+纸巾擦拭后4 h,平均菌落数均>10 cfu/cm2;卫生湿巾擦拭或环境物体表面消毒剂消毒+纸巾擦拭后6 h,平均菌落数仍达标。结论 该医院自助服务系统表面的清洁消毒合格率低,卫生湿巾清洁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研究医院住院患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特征及耐药性变化趋势,为有效控制MRSA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医院住院患者感染MRSA特征及其耐药性变迁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 337株,其中含MRSA 428株,检出率为31.68%。MRSA科室分布居前3位的是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和保健病房,构成比依次为21.73%、17.29%和15.42%。MRSA主要分离自痰液和分泌物,构成比分别为40.65%和28.97%。MRSA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奎奴普汀/达福普汀和替加环素敏感,对头孢西丁、苯唑西林和青霉素耐药率均在90%以上。结论 该医院住院患者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A占比较高,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应加强耐药菌监测和抗菌药物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医务人员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菌落分布情况,为进一步降低医院感染的风险提供依据,进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在北京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4个科室选取120个高频接触物体表面,运用琼脂直接接触培养法对其表面进行微生物采样,对其菌种和数量进行分析。结果:在采集的120份标本中分离出217株菌株,其中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采集的标本中有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和1株肠球菌,经药敏分析有3株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为高水平庆大霉素耐药肠球菌。对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卫生状况进行评估,发现其卫生状况较好,但ICU中吸痰管与负压吸引连接处的污染状况最为严重。结论:在ICU中多处检测出耐药菌,应进一步加强ICU耐药菌的防治。该院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卫生状况较好,但吸痰管与负压吸引连接处的污染状况有待改善,应进一步加强清洁。  相似文献   

14.
〖HT5"H〗摘要 目的 调查清洁区域环境质量,进而排查针对疫情的院区布局改造和感控流程是否存在疏漏,确保院内防控工作落实到位。方法 对医院病区清洁区、行政楼、公寓楼、餐饮中心等30个重点监控清洁区域进行空气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及细菌培养和菌落计数、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及ATP荧光检测和医务人员手部ATP荧光检测。结果 空气未检出新冠病毒,空气细菌培养菌落计数合格率为96.67%。病区清洁区物体表面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ATP荧光检测物体表面合格率为86.25%,工作人员手ATP检测合格率为40%。结论 医院清洁区环境质量洁净安全,针对疫情的布局和流程改造切实有效。做好院内感染防控工作的同时,应加强院内、外手卫生和驻地及转运公交的清洁消毒。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研究医院普通病房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清洁干预措施的效果,为加强病房卫生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ATP生物荧光法和细菌培养法,对某医院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清洁干预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电脑键盘、电话听筒、病床尾栏、监护仪及微量泵等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在实施清洁措施前,生物荧光法检测法和细菌培养法超标率分别为69.17%和77.50%,护士站电脑键盘和床尾栏杆污染较严重。采取干预措施后,经ATP生物荧光法检测清洁卫生质量合格率仅由干预前的30.00%提高到32.78%;经细菌培养法检测合格率由干预前的28.33%提高到62.78%。结论 采取清洁干预措施可以改善医院环境物体表面清洁状况,但医院环境物体表面清洁管理仍需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JP2〗观察紫外荧光标记法在物体表面清洁效果监测中的应用价值,以便对医院保洁员工作质量进行干预。方法 对病房床单位及部分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采用紫外荧光标记法和细菌培养法进行清洁效果检测,比较干预前后物体表面清洁效果。结果 紫外荧光标记法检测清洁效果合格率由干预前的40.37%上升到干预后的79.06%;细菌培养法检测合格率由干预前的61.93%上升到81.82%。结论 采用紫外荧光标记法监督保洁员落实环境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工作效果好,且操作省便。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了解西安市市管医院口腔科物体表面消毒与手卫生情况,探讨提高口腔诊疗环境清洁消毒的监测手段和方法。方法 参照2012年版《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于2012-2015年对西安市52所口腔诊室的环境表面及医务人员手进行采样,分析菌落总数和致病菌情况。结果 共检测样品197份,2014-2015年环境卫生学不合格率为11.9%和15.5%,低于2012-2013年的27.1%和22.4%(χ2=4.199,P=0.242);6份物体表面不合格样品和3份致病菌检出样品均来自二级医院。结论 西安市口腔科应完善手卫生设施,提高手卫生执行率和合格率;并应加强物体表面擦拭消毒培训,确保诊疗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环境清洁消毒方法对降低重症监护室(ICU)内物体表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碳青霉烯的鲍曼不动杆菌(CR-AB)的效果。[方法]2014年3月—6月进行基线调查,监测相关指标,2014年7月—9月增加消毒频次、改良消毒方法、加强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及消毒工作。[结果]本次调查共采集样本895份,多重耐药菌阳性标本53份,总阳性率为5.92%;采用改良消毒方法后MRSA阳性率由12.00%下降至5.33%,CR-AB阳性率由5.91%下降至0.44%,最常见检出部位前5位分别是床头柜(32.08%)、治疗车(16.98%)、床栏(15.09%)、监护仪(11.32%)、输液/注射泵(11.32%);抹布用含氯消毒液清洗并给予烘干机烘干能降低ICU物体表面MRSA和CR-AB检出率。[结论]改良消毒方法可以有效降低ICU物体表面多重耐药菌定植,减少病人的感染风险,保障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比较抹布集中高温清洗后浸泡250 mg/L含氯消毒剂、消毒湿巾、抹布手洗三种方法的清洁消毒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对上述3种清洁消毒方法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清洁消毒前,3组物体表面的细菌菌落数无显著差异(F=0.96,P>0.05);清洁消毒后30 min、2 h、6 h,3组物体表面菌落数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10.59,P<0.05),其中高温清洗消毒组与消毒湿巾组比较无差异,但两组菌落数明显少于抹布手洗组。前两种方法在消毒前后的菌落数均有显著差异;而抹布手洗组消毒前后不同时点的菌落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F=2.25,P>0.05)。结论 综合3种方法消毒效果,建议普通病区使用抹布集中高温清洗消毒方法,重点病区及ICU使用消毒湿巾进行物体表面清洁。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了解骨科专科医院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2017年骨科专科医院住院患者分离的4 12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情况及耐药性。结果 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4 121株,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 055株,占25.6%。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分离自分泌物、呼吸道、尿道和血液,分别占78.1%、9.2%、4.6%和4.2%;MRSA在ICU和骨内科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55.2%和24.3%;MRSA除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100%,对呋喃妥因、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和利福平的耐药率均<25%外,对其他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 骨科专科医院金黄色葡萄球菌特别是MRSA对多种抗菌药物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应加强对MRSA耐药性的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