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量临床结果表明,中药对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有较好疗效。联系COVID-19研究现状,梳理、分析已被开发出来并应用于临床防治COVID-19的单味中药、中药复方、中药联合西药方案的临床药效及作用机制,概述用于研究中药参与抗COVID-19的潜在机制的方法及技术,以期为后续中药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药及其复方对病毒性肺炎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大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高度关注,而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发源地至今仍未确定。在救治COVID-19患者的过程中,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国家层面高度重视中医药参与COVID-19的防治作用,加强医疗救治工作中中医药的及早介入。中医药在病毒性肺炎的防治方面有其特色和优势,能收到较好临床疗效且副作用少,除能够消除或减轻、缓解临床症状外,还能够调节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防治病毒引起的机体免疫过度反应。针对中医药防治病毒性肺炎的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包括COVID-19在内的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用药及后期基础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的爆发引起国内外高度关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制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指导COVID-19诊疗工作。通过对我国COVID-19的国内疫情发展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阐述中医药对COVID-19的防治理念。甘肃省注重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抗击疫情方面成效明显。  相似文献   

4.
"细胞因子风暴"发病机制复杂,易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导致疾病迅速加重、恶化,死亡率高。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COVID-19)疫情中,患者病情急剧恶化乃至死亡,与其体内爆发"细胞因子风暴"密切相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以下简称《诊疗方案》)制定了重型、危重型COVID-19的中医药方案,中医药以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整体治疗优势而受到了关注。基于"细胞因子风暴",结合《诊疗方案》中对重型、危重型辨证分型及推荐处方,探讨中医药治疗重型、危重型COVID-19的可能作用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5.
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自2019年12月武汉爆发以来,迅速播散至全国,对我国的人民健康产生严重危害,产生了重大的社会负担。截至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尚无特效药物,而中医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辨证论治,扶正祛邪,临床疗效较好。故本文依据中医经典、患者临床表现及地域环境差异等,根据国家、部门和地方各省市有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诊疗、防治方案相关文献,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因、病机,论述其辨证论治及防治措施,为COVID-19的中医药防治提供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自2019年12月爆发以来,由于具有高传染性,迅速在世界各地蔓延,国内外疫情防治形势空前严峻。COVID-19不仅造成肺部、肠道、肾脏等多脏器损害,且部分患者以眼表损害为首发或伴发症状出现,临床上很容易被忽视。COVID-19的眼表损害归属于祖国医学“天行赤眼”范畴,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的文献报道,探讨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 virus,2019-nCoV)对眼表的损害,阐明其可能机制,并从中西医角度提出可行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2019年12月武汉地区首次发生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疫情,并迅速波及全国。2020年2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暂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英文名称为"novelcoronavirus pneumonia",简称"NCP"~([1])。2020年2月11日,世卫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命名为"COVID-19",同时,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将新型冠状病毒命  相似文献   

8.
细胞因子风暴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免疫病理损伤的关键机制。免疫细胞的活化程度决定细胞因子风暴的严重程度,过度活化的免疫细胞释放大量细胞因子,导致细胞因子风暴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细胞因子风暴引起的多器官功能衰竭是重症及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中医药通过抑制免疫细胞过度激活和降低炎性细胞因子能有效控制细胞因子风暴。从COVID-19引起细胞因子风暴的损伤机制出发,讨论中医药在防治细胞因子风暴中的作用,为明晰COVID-19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在度过急性阶段后处于的亚急性或慢性疾病阶段称为急性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综合征(PACS)。PACS患者常伴有血栓形成,因此,防治血栓形成已成为治疗COVID-19和改善PACS患者症状的重要方向。中医认为PACS血栓形成的主要病机是寒、湿、热、瘀互结所致的瘀血阻络,其治则以活血化瘀为主,以清热、补虚、燥湿为辅。因此,通过阐述COVID-19后存在的炎症、内皮细胞损伤及血小板活化、血液黏稠度升高致血栓形成的相关机制,明确中医药防治COVID-19后血栓形成的作用靶点,为中医药防治急性后新冠肺炎综合征血栓形成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简称COVID-19)属于中医“疫病”范畴。在“三因制宜”指导思想下运用的中医药康复手段多样、疗效确切,可针对目前COVID-19恢复期病例逐步增多,仍存在不同程度呼吸、躯体及心理功能异常的问题,发挥其独特优势。国家及省区市先后发布27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其中涵盖了恢复期的中医药康复方案。本研究将各方案中恢复期的证型、方药、中医康复技术、传统功法、中医心理疗法、膳食指导等内容进行系统的汇总分析,梳理各类方案的异同,并提出为使中医药康复方案有效实施的浅薄己见,以期有利于患者及临床医务工作者把握该阶段中医药康复方法,亦为各方案的相关研究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1.
转化医学是将基础生物医药的成果和技术快速转化并应用到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基础与临床双向互动(BtoB)的一门新学科。中药是我国的特色、优势产业,正处于从传统中药经过中药现代化到创新中药的发展阶段,继承与创新、基础与临床相结合是创新中药的核心思想。这与转化医学BtoB的研究模式关系十分密切。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充分利用中医药理论指导的优势和中药整体调节的特色,探求还原与整合结合的思路和方法对于中药新药创制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转化医学是将墓础生物医药的成果和技术快速转化并应用到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基础与临床双向互动(BtoB)的一门新学科.中药是我国的特色、优势产业,正处于从传统中药经过中药现代化到创新中药的发展阶段,继承与创新、基础与临床相结合是创新中药的核心思想.这与转化医学BtoB的研究模式关系十分密切.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充分利用中医药理论指导的优势和中药整体调节的特色,探求还原与整合结合的思路和方法对于中药新药创制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美国精准医学计划在国内引起热议,精准医学为未来医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必将带来现代医学的又一次革新浪潮。通过了解精准医学诞生的历程及基础,分析精准医学与中医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体系、治未病理念及中医体质学说等之间的联系,阐述具有两千多年时间跨度的中医学与精准医学之间的关系,以期探寻中医学在精准医学浪潮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中医学在新浪潮下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转化医学与循证医学及其与中医药疗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转化医学意在将基础研究的成果转化成为临床应用,该项工作至少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从基础研究到临床研究,二是从临床研究到临床应用。转化医学提出的背景在于近20年来在医学领域投入的研究经费和项目对于临床治疗的进步影响不大,因而更加关注从基础到临床的研究转化。循证医学是典型的转化医学,着重于将临床研究向临床应用转化。中医药的疗效评价是转化研究的前提,通过获得疗效的证据,在临床推广应用,再到医疗卫生服务及政策制定的后期转化。本文介绍了转化医学及其与循证医学的关系,转化医学对中医疗效评价的作用和影响,力求从新的思路和方法来推动中医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不同时代社会、文化对中医药学的影响,探讨进入新的历史纪元,中医药学要发展就应该与其他学科互相渗透,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前提下,大胆地借用现代先进科学手段与方法。通过引用全新的医学方法学-循证医学的工作原则,系统、科学地开展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研究,促进中医药学的发展,与时代接轨,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6.
麻黄是传统的药用植物,在传统中医药和民族药中均有广泛应用.从麻黄的药性理论、功效主治及临床应用等方面,比较麻黄在中医药学、蒙医药学、藏医药学及维医药学中的临床应用异同,并列举麻黄的一些现代用法,希冀在保留各自特色的基础上,相互借鉴,拓宽麻黄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学分属两个不同的医学体系,但其目的相同,彼此互补。检验医学能够提供详尽客观的实验室数据,为中医药现代化、标准化提供科学依据。检验医学充分发挥其在中医临床诊断治疗中的作用,不但有利于中医学走向世界,也有利于检验医学在中西医结合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中医与西医在基础理论、临床应用、教育和科研方法方面的比较与联系,展开中西医比较研究,并对中西医结合的发展进行展望.客观地比较中、西医学,正确认识中医和西医在学术上的差异和统一,有利于使中、西医学更好地被人们所认识,并能更好地明确祖国医学发展的战略和方向.  相似文献   

19.
循证医学与中西医结合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循证医学与中西医结合临床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已提出多年,得到了世界范围内临床家的实践认可.这并不是说我们临床医生的一般经验的积累不可靠,只是进展缓慢而已,并且可能存在局限性;而循证医学方法则可较快地获取信度高的成功或失败疗法的证据,可以事半功倍.为此,在中西医结合临床领域中,也应这么做.是否可称为中西医结合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integrative medicine, EBIM),用以全面提高中西医结合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质量.  相似文献   

20.
循证医学与中医临床医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杰 《河南中医》2002,22(3):3-4
循证医学对未来中医临床医学的影响有以下6个方面:(1)促进临床医疗决策科学化,避免乱医乱治,浪费资源;(2)促进临床医生业务素质的提高,紧跟科学发展水平;(3)发掘临床难题,促进临床与临床流行病科学研究;(4)促进临床教学培训水平的提高,培养素质良好的人才;(5)提供可靠的科学信息,有利于卫生政策决策科学化;(6)有利于患者本身的信息检索,监督医疗,保障自身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