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某院医院感染防控成本,为进行医院感染管理成本效果与成本效益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方法采用直接成本法,查阅文献并结合某三甲综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作成本核算表,列出调查的项目,包括医院感染管理科、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全部人力及物力投入,以及临床科室的部分投入,收集各项目的数量、单价及总费用,计算各项目的构成比。结果 2015年该院医院感染防控成本总投入为2 498.23万元,每出院人次医院感染防控成本为300.99元(2 498.23万元/8.3万),每人次每住院日医院感染防控成本为33.44元(300.99元/9 d)。医院感染防控成本构成中占比最大的为消毒供应中心(1 748.50万元,占69.99%),其次是临床科室(362.27万元,占14.50%)、医院感染管理科(225.85万元,占9.04%),最低为医疗废物处置中心(161.61万元,占6.47%)。结论该院医院感染防控直接成本较高,主要是消毒供应中心的消耗材料成本,医疗废物处置相关投入也需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08年与2013年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比较,评价该院5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所取得的效果和效益,以探究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价值。方法查阅2008年与2013年该院前瞻性目标监测的数据,分别调查40 368例和71 294例患者,分析医院感染率的变化趋势,评价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效果,结合医院感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将效果转化为效益。结果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效果和效益显著,调整后医院感染率从2008年的2.3%下降至2013年的1.0%;2013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共避免了918例医院感染的发生;2013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避免了患者2 739.9万元的经济损失,为医院带来了1 552.7万元的经济效益。结论开展有组织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具有显著的效果和效益,是一项值得推进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提出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的措施。方法该次研究所选择的研究对象为该院医护人员164名,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12月,其中,2018年1—12月,该院采用常规方式进行人力资源管理,2019年1—12月采用精细化管理方式进行人力资源管理,通过问卷调查法和对比分析法,分析两个年度该院医护人员的工作态度达标率以及医护人员对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工作的投诉率。结果2018年度,该院医护人员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的投诉率为29.27%,而在2019年度,相关指标下降至12.80%,医护人员对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工作的投诉率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从本质上讲,医护人员的工作态度是对医院整体管理质量的反映,通常情况下,医护人员对医院相关管理方式的认可度越高,他们工作态度的积极程度也越高。由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涉及的很多项目都与医护人员的利益密切相关,因此对于医护人员来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是十分敏感的一项工作。结论医院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想切实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的整体效率,采用精细化管理的方式进行管理有着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公立医疗机构公益性服务人力成本进行分析与估算,为完善公立医疗机构政府补偿机制提出建议.方法 采用典型抽样方法,对某市16家公立医疗机构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填写相对完整的2家三级医院进行案例分析.结果 两家医院2009年和2010年的公益性人力成本约700万元~3400万元,占全年人力支出总额的1.5%~5.5%,占全年支出总额的0.5%~1.3%.结论 公立医疗机构公益性人力成本差异较大,可能是受相关信息的可得性影响.政府应建立公立医疗机构公益性服务信息系统并对公益性服务进行评价,从而改革公立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综合公益性服务的开展情况和成本投入,对公立医疗机构进行合理补偿.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北京市西城区27所医疗美容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现状,发现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为指导和管理医疗美容机构医院感染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调查表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调查,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重点部门管理情况、医院感染监测工作等进行重点分析。结果医疗废物管理合格率最高,为94.1%,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合格率最低,为38.7%;各类别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χ~2=9.243)、医疗废物的管理(χ~2=8.410)和重点部门管理情况(χ~2=23.921)三个方面合格率存在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疗美容机构的开办者应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加大投入,加强人员培训和交流,更新、补充设备,注重医院感染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深圳市某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例,以其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为测算基准,探索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本测算方法和财政投入标准。方法采用作业成本法,结合实际业务工作流程,通过现场收集实际数据,测算人力时间成本。结果区疾控中心主要业务科室时间人力成本为753万元,调整后时间人力成本为1 125.8万元。某区疾控中心人力成本测算结果为业务科室人力成本加上职能科室以及微生物、理化检验科的人力成本,总和为2 259.8万元。结论通过测算,掌握了区级疾控中心人力成本,为下一步进行经费预算、人力投入和制定财政政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医院感染耗材成本投入和效益情况,为医院资源合理配置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直接成本法,收集、核算全院感控耗材成本数据,并回顾性调查该段时间内医院有关效益和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分析感控耗材投入成本及消耗与医院效益的关系。结果:2015年—2017年医院感染防控耗材总成本分别为503.96万元,596.87万元和670.20万元,每出院人次感控耗材成本分别为66.94元、75.06元和78.48元。医院感染防控耗材成本构成中,消毒剂及相关用品占比最高,2015年~2016年分别为34.08%、36.18%,在2016年后对投入成本结构进行调整,2017年降至32.57%;2017年,手卫生耗材成本构成比从2016年的14.18%增至15.10%。全院业务工作量方面,出院人次从2015年的75 288人次增至2017年的85 403人次,增幅13.4%,而卫生消毒耗材占全部耗材成本的比例没有增加,2015年~2017年分别为1.73%、1.69%和1.71%,全院住院患者人均药物费用和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从2015年的5 914.13元和8.83日降至2017年的4 762.04元和8.22日。随着手卫生耗材消耗量和手卫生依从性的上升,医院感染率呈下降趋势,2017年医院感染率为2.32%,与2015年的2.49%相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随着医院感染防控耗材成本投入及消耗的规范管理,患者负担降低,医院效益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8.
<正>1 医院感染现状1.1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发展不平衡 自深圳市妇儿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以后,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各医院均把医院感染管理纳入医院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成立以主管院长挂帅、护理部主任、医务科长、药剂科、总务科、门诊部、临床各科室负责人及专职医院感染工作人员为委员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组建医院感染科,抽调专兼职人员负责此项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科医保住院患者医院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医院管理部门和医疗保险部门合理制定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5月骨科医保住院患者5 558例,将发生医院感染患者为感染组,同期未发生感染的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按条件1∶1配比,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患者配对成功96对,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患者配对成功65对,共计161对,统计分析两组两类医保患者主要经济指标和社会效益指标的差异。结果医院感染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患者、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患者平均住院费用分别为47 796.06元、22 269.93元,48 340.52元、22 494.52元,46 991.93元、21 938.19元;医院感染组平均每例患者多支出25 526.13元,是对照组的2.15倍,平均每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患者分别多支出25 526.13元、25 053.74元,两组间两类患者及其总费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要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加大对医院感染的投入,给予政策支持,形成医保、医院、科室与患者共同承担且合理的医院感染管理成本分担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深圳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包运行成本的总体情况及财政投入的参考标准。方法在人力成本、基本支持与保障成本测算的基础上,结合社康中心普查资料与统计年鉴,分析服务包运行中各要素成本及其占财政支出的比例。结果完成服务包基本项目时,按每万服务人口计,服务包运行成本为64.67万元,其中人力成本占70%,此时服务包成本占同年财政一般性的比例约为1%。结论深圳市有实力也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特别是保证人员经费的投入。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我国综合医院医院感染所致直接经济损失。方法抽取综合医院68所,回顾性调查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68所医院医院感染与非医院感染病例,采用1︰1匹配的方法进行配对,比较医院感染与非医院感染患者直接医疗费用。结果共纳入2 123对医院感染与非感染病例,医院感染组平均住院总费用为25 845.30元,非医院感染组为12 006.14元,医院感染直接导致住院费用增加13 839.16元。省部级医院医院感染所致直接经济损失较多(21 409.83元)。不同地区医院感染所致直接经济损失为9 725.42~18 909.59元,其中华北地区直接经济损失最多。血流感染、下呼吸道感染所致直接经济损失较大,分别是23 190.09、18 194.50元。结论医院感染导致较大直接经济损失,应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尤其是血流感染、下呼吸道感染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干预前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及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分析手卫生对医院感染成本效益的影响。方法以2012年12月—2014年6月某院神经外科78名医务人员作为手卫生依从性干预对象,进行颅脑清洁手术的325例患者作为医院感染调查对象,比较干预前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手卫生成本,以及手术患者住院费用等。结果干预前手卫生依从率为35.24%(216/613),干预后为73.75%(486/659);干预前医院感染发病率为31.85%(50/157),干预后为18.45%(31/168),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80.091、7.782,均P0.001)。干预前患者平均住院费用为(89 524.90±38 856.70)元,干预后为(61 401.00±29 237.80)元;干预前患者平均住院日为36.70 d,干预后为26.90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296、3.511,均P0.01)。结论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能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缩短患者住院日。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住院参保患者个人负担费用增长情况,为医院有效控制个人负担费用提供依据。方法从天津某三级医院医院信息系统、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中收集2008-2012年的住院人次、次均发生费用、次均申请支付费用、次均自费金额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2年该医院医保住院病人次均个人负担费用分别为4 236.79、4 426.59、4 667.95、4 792.27、5 032.90元,均占各年次均发生费用的三分之一左右;其中次均自费金额分别为1 256.31、1 381.05、1 562.82、1 771.03、1 960.08元。次均个人负担费用因现行地区医保支付标准、低效及无效住院日、部分药品费用较高、高新技术设备引进、患者自主控制费用意识薄弱等因素影响,呈逐年增长趋势。结论 2008-2012年该医院医保住院病人次均发生费用逐年增长,主要由于次均个人负担费用的增长所导致;次均个人负担比例的增长,主要体现在自费比例的增长。应采取综合措施,以降低住院患者个人负担费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住院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并发医院感染的直接经济损失,以及对患儿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12年4月1日-2013年3月31日普通儿科病房1 039例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医院感染患儿50例(病例组),按1∶1的比例选取50例未发生医院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各项费用及患儿家属满意度调查情况。结果病例组住院总费用(P25~P75:3 095.54~4 779.48元)明显高于对照组(P25~P75:1 744.14~2 382.07元)(Z =5.89, P<0.01)。病例组药费、检验费、诊断治疗费、护理费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住院天数(P25~P75: 9~15 d )显著长于对照组(P25~P75:6~8 d)(Z=5.79, P<0.01)。病例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明显低于对照组(Z=8.22, P<0.01)。结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生医院感染后,增加了住院费用,延长了住院时间;同时,造成患儿家属满意度下降。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某教学医院新建呼吸内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状况,为新建ICU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前瞻性目标性监测方法,对2014年1—12月入住某院RICU的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监测住院患者561例,发生医院感染43例、44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为7.66%,例次发病率为7.84%,例次日发病率为6.26‰,调整例次日发病率为1.79‰。医院感染部位以泌尿道为主(20例,占45.46%),其中呼吸机相关肺炎(VAP)、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CAUTI)分别为13、2和18例,发病率分别为2.73‰、1.57‰和3.78‰。上半年(1—6月)患者医院感染日发病率与下半年(7—12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9‰VS 7.89‰;u=-1.75,P=0.04)。共分离病原菌47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26株,占55.32%)。结论 ICU医院感染以器械相关感染为主,应加强对侵入性操作的评估和严格管理;在ICU进行目标性监测,可及时发现医院感染控制的薄弱环节,有利于针对性制定防控措施,降低ICU医院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者医院感染所致的直接经济损失。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2月入住某医院血液病房的所有急性白血病(AL)成年患者,AL患者分别按照医院感染组(病例组)和未感染组(对照组)、ALL组和ANLL组进行1∶1配对,比较各组患者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共994例AL患者,其中ALL患者166例,ANLL患者828例,按照配比条件病例组和对照组共纳入181对,ALL组和ANLL组共纳入15对。ALL、ANLL患者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为13 089.0、21565.0元;医院感染延长住院时间分别为10.5、10.0 d,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NLL病例组的总费用、床位费、诊疗费、治疗费、化验费、护理费、西药费、中药费、输血费绝对值均高于ALL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L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可导致住院费用增加,住院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特点,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0年1月—2020年12月对该院ICU开展医院感染连续目标性监测,分析ICU患者医院感染的监测结果。结果 11年共收治患者4 901例,其中发生医院感染400例,医院感染发病率为8.16%,调整后的患者日感染率为4.14‰。不同年份ICU医院感染发病率随年份变化呈下降趋势(P<0.01)。医院感染以呼吸系统为主(占46.08%),器械相关感染160例次,其中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占66.25%。VAP发病率为8.64‰,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为2.37‰,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病率为1.51‰,不同年份器械使用率有所降低,器械相关感染发病率随年份变化均呈下降趋势(均P<0.05)。共检出病原菌2 198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2.61%)。结论 器械相关感染仍是ICU医院感染的重点,应持续开展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工作,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某省二级及以上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HAIQCC)于2010年7月1日—2015年6月30日组织全省二级及以上医院开展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结果共监测176所医院的ICU,连续6年ICU医院感染发病率为7.23%,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9.72%;连续6年ICU医院感染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01)。综合医院ICU的调整例次日发病率(4.30‰)高于专科医院ICU(3.53‰)。外科ICU和综合ICU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调整例次日发病率分别为4.79‰和4.21‰。ICU医院感染以下呼吸道、泌尿道、血流感染为主,分别占68.64%、14.45%和10.09%。中心静脉导管、呼吸机、导尿管使用率分别为49.86%、39.16%、81.95%,三管相关感染例次日发病率分别为1.74‰、13.77‰、2.08‰。连续6年三管相关感染例次日发病率逐年降低(P0.001)。呼吸机、中心静脉导管、导尿管在不同科别ICU中的使用率与其相关感染发病率均无相关性(均P0.05)。共检出病原菌36 223株,前6位病原菌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22.77%)、肺炎克雷伯菌(11.96%)、铜绿假单胞菌(11.94%)、金黄色葡萄球菌(8.08%)、白假丝酵母菌(5.63%)、大肠埃希菌(5.55%)。连续6年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P0.05)。结论持续开展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定期分析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ICU医院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某肿瘤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结果及特点,为制定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3年1-12月入住该院ICU的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采用患者平均病情严重程度(ASIS)调整法调整医院感染发病率,统计3种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发病率、医院感染病原菌及多重耐药菌分布情况。结果共监测ICU患者455例,总住院日数2 483 d,发生医院感染52例,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1.43%,日发病率为20.94‰,经ASIS调整后日发病率为6.29‰。医院感染以呼吸系统感染最高(占63.46%),其次为泌尿系统感染(占19.2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病率为12.08‰、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为0.95‰、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病率为4.07‰。共检出病原菌18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35株(74.59%),革兰阳性菌33株(18.23%),真菌13株(7.18%);检出多重耐药菌33株(18.23%)。结论ICU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且感染发病率高,主要为呼吸道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开展目标性监测,能及时反映感染控制工作的不足,有利于制定切实有效的防控与干预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天津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2—2016年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工作进行综合评价,了解其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情况,为评价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天津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2—2016年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统计数据,利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指标体系各维度的权重,运用Topsis法对医院感染管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院2013年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价最好(C=0.6012),2015年评价最差(C=0.3937),与医院实际情况相符。结论应用AHP-Topsis法对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真实可信,对评价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创新医院感染管理方法、手段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