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检测正常及刮除部分角膜上皮3、6、12、24h后大鼠角膜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分布。结果:正常状态下,只有角膜缘干细胞和近前弹力层角膜上皮细胞表达EGFR。角膜上皮缺损后6h,损伤区角膜上皮均表达EGFR。当损伤后24h,角膜上皮缺损恢复时,在基质层内可见EGFR阳性基质细胞。结果表明:表达EGFR的角膜上皮细胞具有很强的增殖能力,在角膜损伤修复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大鼠角膜上皮细胞在损伤修复过程中通透性的变化及其与紧密连接蛋白ZO-1和Occludin的重塑的关系.方法用眼科手术刀片在大鼠右眼角膜中央作 2 mm、深及角膜上皮细胞基底层的无菌性机械性损伤复制角膜损伤模型.通过大分子Sulfo-NHS-LC-Biotin渗透作用经荧光分析检测损伤0、8、24、48、72 h后的角膜通透性的变化;间接免疫荧光分析损伤修复过程中角膜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与ZO-1的重塑.结果 角膜损伤后,缺损处上皮细胞缺失,通透性增加,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结构消失.随时间推移,上皮细胞增殖并向缺损处迁徙,其通透性逐渐降低,紧密连接蛋白结构逐渐形成.24 h时,上皮细胞覆盖角膜上皮缺损处,但其通透性仍较正常组高,其细胞间紧密连接较少、排列紊乱;48 h后,角膜通透性恢复正常,其角膜上皮细胞连接紧密,细胞间形成紧密连接结构.结论大鼠角膜损伤修复过程中通透性的改变与紧密连接的重塑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大鼠角膜芥子气损伤的动物模型,探讨鼠角膜芥子气轻度损伤的组织形态学变化.方法设研究组20只,对照组20只,正常组8只.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用400μl /L(0.2ml)芥子气液和丙二醇(0.2ml)接触角膜2min,然后于15min,6h,24h,48h,7d 取左眼角膜组织,行 HE 染色,光镜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5min 角膜表层鳞状上皮脱落,呈毛鳞片状外观.角膜基质层胶原轻度水肿,可见少量中性粒细胞聚集.6h角膜表层鳞状上皮大部分脱落,上皮层变薄.基质层胶原显著疏松,中性粒细胞减少.24h 角膜上皮增生、增厚,细胞复层化明显,中性粒细胞明显减少.48h 角膜上皮层次增多,毛鳞片状外观消失,表面光滑,偶见凋亡细胞.基质层胶原疏松减轻,偶见中性粒细胞.7d 角膜上皮层增厚,偶见凋亡细胞.基质层胶原疏松明显减轻,未见中性粒细胞.对照组角膜组织正常.结论低浓度的芥子气液可致鼠角膜轻度损伤,出现一过性角膜上皮层和基质层的组织形态学重塑改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haze形成的机理,检测激光角膜光学切除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 PRK)后角膜上皮和基质表达EGF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mRNA的变化. 方法"新西兰白兔20只,随机分成4组,其中15只施行PRK.于术后1、2、3月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haze形成情况,并用原位核酸分子杂交方法,检测角膜上皮和基质EGF、EGFR mRNA的表达. 结果正常角膜上皮层有EGF、EGFR mRNA表达;基质中有EGDFR mRNA表达.PRK后角膜组织表达EGF、EGFR mRNA增加,术后1、2月表达最明显.EGF、EGFR mRNA表达强弱与haze的形成密切相关. 结论 EGF、EGFR参与PRK后伤口愈合过程,且调节着haze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EGF、TGF-α、bFGF、TGF-β1和PDGF在兔角膜上皮和基质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角膜伤口愈合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原位核酸分子杂交方法检测兔角膜上皮和基质中EGF、TGF-α、bFGF、TGF-β1和PDGF mRNA的表达。 结果 EGF、TGF-α和PDGF mRNA仅在正常角膜上皮细胞层表达,基质中未见表达;bFGF和TGF-β1mRNA在正常角膜上皮和基质中均有表达。 结论 角膜能合成和分泌EGF、TGF-α、bFGF、TGF-β1和PDGF,且共同调节着角膜伤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射频烧灼对兔角膜、巩膜及晶状体、视网膜等眼组织的超微结构影响。方法 应用射频(功率15 W)烧灼24只成年新西兰兔眼角膜、巩膜10s,随机分为四组,每组6只,并分别在烧灼后2h、24h、3d、14d采集标本和用透射电镜观察烧灼组兔角膜、巩膜及晶状体、视网膜的改变,并同时观察对照组的表现。结果 射频烧灼后2h,角膜上皮细胞核染色质固缩、基质部分胶原纤维断离、内皮细胞线粒体肿胀、空泡;巩膜成纤维细胞核染色质固缩、粗面内质网扩张、线粒体肿胀;晶状体无改变;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线粒体肿胀、视细胞外节紊乱、内节线粒体肿胀,外核层细胞核染色质固缩等改变。烧灼后3d,角膜上皮细胞结构较为清晰,内皮细胞个别线粒体肿胀,巩膜成纤维细胞线粒体轻度肿胀,视网膜结构基本正常。烧灼后14d,角膜、巩膜和视网膜的超微结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射频烧灼角膜、巩膜可导致角膜和巩膜的直接损伤及视网膜的间接损伤,但其超微结构改变在烧灼后14d可基本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7.
用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对兔眼局部应用环孢霉素 A 后,角膜超微结构的变化作了详细研究。结果示所有眼滴用橄榄汕配制的2%环孢素 A 后均无肉眼可见的角膜损害。扫描电镜下,用药1、4、24h 角膜上皮有轻微损害,主要为上皮微绒毛减少、变性、融化,角膜上皮细胞膜出现孔洞及上皮局灶性脱屑.透射电镜下,见上皮微绒毛缩短、减少,上皮细胞间连接及基底膜、基质层正常。本研究结果表明,环孢霉素 A 局部用药对角膜毒性轻微,是安全可靠的一种投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其受体EGFR的表达分布以及表达量与尿蛋白之间关系。方法选择第5天、14天、28天作为动态观察的时点,同期设立正常对照。采用荧光定量RT-PCR、免疫组织化学及计算机图像定量分析EGF mRNA以及EGF、EGFR蛋白在肾组织的表达,同时测定24 h尿蛋白定量。WT1和EGFR双重免疫组化确定EGFR在肾小球内确切细胞定位。结果阿霉素注射后第5天,EGFmRNA即较正常增高,28 d明显增高并高于5 d和14 d。正常对照组EGF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远曲小管和髓袢,阿霉素组EGF还在集合管和近曲小管上表达;EGF阳性表达范围和强度随尿蛋白增加而增加;EGFmRNA表达量以及EGF在肾小管中的表达强度与24 h尿蛋白量呈正相关。肾小管上皮细胞广泛表达EGFR,阿霉素组EGFR在小管表达均高于正常,但组间各时点差异无显著性;随尿蛋白增加EGFR在肾小球内表达逐渐增多。EGFR在肾小球和肾小管中的表达强度均与24 h尿蛋白量呈正相关。WT1和EGFR双重免疫组化显示阿霉素肾病组EGFR可在足突细胞上表达,正常组则无。结论阿霉素肾病大鼠的肾小球脏层上皮有EGFR的表达。EGF/EGFR可能参与了阿霉素肾病的发病过程以及蛋白尿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屈光手术中酒精法与机械法去上皮对角膜上皮claudin-1蛋白的影响.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酒精组和机械组,每组再随机分为6个小组,分别用来观察24 h大鼠角膜上皮缺损直径、检测24、48、72、96、120 h角膜上皮claudin-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两组24 h角膜上皮缺损直径大小差异无统计学...  相似文献   

10.
角膜缘干细胞培养后移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肖艺  刘庆淮 《医学综述》2004,10(11):645-647
角膜上皮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为保持上皮的完整性.其表层细胞不断更新,基底层细胞不断增殖以取代脱落细胞。1986年Schimer等通过研究首次明确指出角膜缘干细胞位于约1.5mm的角膜缘环形区域内的上皮细胞基质层内。此处的Vogt栅栏内的网状嵴上皮被认为是干细胞储存所。研究表明,角膜缘干细胞是角膜上皮细胞增殖、分化和移行的源泉。角膜缘缺损或角膜干细胞的丧失将导致角膜表面顽固的  相似文献   

11.
孙景岗  张杰 《潍坊医学院学报》2011,33(3):205-207,F0004
目的 观察大鼠角膜创伤愈合过程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规律,探讨其在创伤愈合中的作用.方法 雌性Wistar大鼠42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6只,其中,正常对照组6只,动物模型组36只.均取右眼制作角膜针刺损伤模型,于损伤后各时间点(6h,1d,3d,5d,7d,14d)取角膜标本,HE染色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染色观察HSP70在大鼠角膜的表达与分布,用计算机图像系统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HSP70在大鼠正常角膜各层均有表达,动物模型组大鼠角膜上皮HSP70的表达水平于损伤后第1天显著增高(P〈0.05),其后逐渐下降,至损伤后第14天时恢复正常.角膜基质层和内皮层HSP70的表达在各时间点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HSP70在大鼠角膜创伤愈合过程中的早期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其可能是参与调节角膜创伤愈合的一种重要分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兔用膜上皮广泛丧失对角膜形态的影响。方法:用大耳白兔20只,随机分为两组,左眼为实验眼,右眼作对照眼。将一组兔左眼角膜中央8mm上皮刮除,另一组兔左眼角膜上皮广泛刮除,仅保留角膜缘部0.2mm上皮。术后每日观察角膜上皮愈合情况,4周后测量角膜厚度、前房浓度深度、角膜中央曲率。结果:广泛刮除角膜上皮眼上皮使命愈合时间明显延长,角膜厚度明显变薄,前房深度明显变深,角膜中央曲率明显变大。结论:兔用膜上皮广泛丧失可使角膜变薄,引起角膜曲率变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血管抑素(angiostatin,AS)对鼠碱烧伤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neovascularization,CNV)及白介素-1α(IL-1α)表达的作用,探讨AS对CNV的作用及机制。方法:105只SD大鼠随机取5只做正常对照,其余100只制作左眼碱烧伤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25只),分别予生理盐水(A组)、0.1%地塞米松眼液(B组)、10μg/mL AS液(C组)、20μg/mLAS液(D组)滴眼,于碱烧伤后1、3、7、14、21d每组随机取5只大鼠麻醉后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计算各组CNV面积,处死大鼠取角膜,行病理组织检查及酶链免疫吸附实验测定各组IL-1α的表达。结果:C组、D组碱烧伤后炎症细胞浸润减少,碱烧伤后第3天起各时间点CNV面积均明显小于A组(P〈0.05)。碱烧伤后各时间点C组、D组IL-1α表达量均明显少于A组(P〈0.05)。结论:AS能显著抑制碱烧伤CNV,可能与其抑制IL-1α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体外条件下人胚胎角膜碱烧伤后修复过程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rokinase type PA,uPA)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uPA-receptor,uPA-R)的作用。方法 在建立体外碱烧伤模型的基础上,采用细胞培养和形态学观察、ICC法以及图像分析等技术。结果 角膜缘和中央角膜源性的离体细胞的生长情况无明显差异,几乎所有细胞均表达AE1/AE3。碱烧伤后uPA和uPA-R的表达在碱烧伤后24h左右达到峰值,其中uPA的表达部位多位于胞浆,uPA-R则相对较多位于胞膜。结论 组织块法培养可以获得纯度较高的角膜上皮细胞,胚胎组织的发育和细胞活力与成体角膜之间可能存在着差异,uPA和uPA-R的作用在上皮组织中也可能存在着较强的共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在大鼠角膜碱烧伤修复过程中的表达。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MP-7在正常对照组及角膜碱烧伤后1、3、5、7和14 d角膜中的定位与蛋白水平的表达,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结果BMP-7的表达在大鼠角膜碱烧伤后第1天降低,第3、5天逐渐升高,第7天基本接近正常水平,14 d时表达最强。结论BMP-7可能参与了角膜碱烧伤后炎性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大鼠角膜组织中共刺激分子CD86(B7-2)的原位表达,以了解共刺激分子在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制作大鼠角膜移植模型,观察角膜透明度、新生血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86在角膜、脾脏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术后角膜植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新生血管,角膜水肿、混浊,基质增厚。CD86在正常的角膜组织中无阳性表达;在移植后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的角膜上皮层中有大量阳性细胞表达。在脾脏的阳性细胞表达与文献报道的一致。结论 共刺激分子CD86在移植后发生排斥的角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可能与免疫排斥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大鼠角膜组织中共刺激分子CD86(B7-2)的原位表达,以了解共刺激分子在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制作大鼠角膜移植模型,观察角膜透明度、新生血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86在角膜、脾脏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术后角膜植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新生血管,角膜水肿、混浊,基质增厚。CD86在正常的角膜组织中无阳性表达;在移植后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的角膜上皮层中有大量阳性细胞表达。在脾脏的阳性细胞表达与文献报道的一致。结论 共刺激分子CD86在移植后发生排斥的角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可能与免疫排斥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糖尿病(DM)大鼠和正常大鼠角膜上皮修复过程中紧密连接蛋白 occludin 重塑的特点。方法90只 SD 大鼠随机分为 DM组和正常对照组(NC)各45只(DM组均高脂喂养),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形成Ⅱ型 DM大鼠模型,于损伤后0 h(未损伤),16、48、72、120 h (每组5只)处死大鼠取角膜。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和 Western blot 法观察 occludin 蛋白在损伤修复过程中的变化。结果DM大鼠角膜上皮损伤愈合率较 NC 组大鼠明显延迟,DM组和 NC 组大鼠角膜上皮 occludin 蛋白在损伤后16、48 h 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损伤后0、72、120 h 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可影响大鼠角膜上皮创伤修复过程中紧密连接蛋白 occludin 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梅芳  曹凯 《江西医学院学报》2005,45(2):7-10,F002
目的利用组织工程技术体外重建角膜上皮组织,为重建角膜表面提供良好的移植材料和方法。方法以等量凝血酶和纤维蛋白原作用生成的纤维蛋白胶为载体(实验组),种植兔角膜缘组织块,体外培养重建角膜上皮层,每天记录细胞生长覆盖面积,从生长特性、光镜特征、超微结构特点以及免疫细胞化学方面进行观察检测。结果角膜缘上皮细胞在纤维蛋白胶上黏附生长增殖,体外培养7d左右即形成单层上皮细胞,2周左右形成的复层上皮细胞与纤维蛋白胶构成角膜上皮组织经检测与生理状态下的角膜上皮组织相近。实验组与对照组(置盖玻片为载体)比较细胞生长覆盖面积第4天至第7天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以纤维蛋白胶为载体,体外培养的角膜上皮组织片可作为眼表重建角膜上皮移植良好的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