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配对分组法,将8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分为三组,应用不同剂量的胰岛素进行治疗。结果 不同剂量胰岛素治疗DKA时,血糖下降速度及DKA纠正时间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导素略低于推荐量比高于推荐量治疗DKA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并积累胰岛素泵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选择60例住院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2组,即持续皮下胰岛素泵治疗组(CSⅡ组)30例和传统方法 治疗组(对照组)30例,并对2组患者进行了治疗、技术、健康宣教、心理、饮食等全方位的护理.结果 CSⅡ组在血糖达标时间、尿酮转阴、pH值恢复、所用胰岛素正常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SⅡ能模拟人胰岛素24 h生理分泌模式,治疗DKA安全、有效;实施正确全方位的护理是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最佳疗效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卓 《中国医师杂志》2005,7(5):661-662
本文分析12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病诱因、合并症及治疗方法,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临床特点。结果表明,DKA发病又因多样化,主要为感染、停药及输注葡萄糖,小剂量胰岛素为治疗DKA的有效方法,抢救成功率高,极少数死于并发症。消除诱因,早期正确诊断及治疗是降低DKA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中应用的疗效与安全性,了解其在本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4-2016年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应用胰岛素治疗的60例DKA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以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生物合成人胰岛素0.1 U/(kg·h)治疗的30例DKA患者为观察组,并以同期以胰岛素0.1 U/(kg·h)持续静脉滴注治疗的30例DKA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酸中毒纠正时间、胰岛素使用剂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相应指标均高于观察组,两组患者指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治疗DKA患者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赵彦  杨斌  黄乐  吕玲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373-374
目的:了解儿童1型糖尿病电解质变化的临床特征。方法:将289例1型糖尿病患儿根据血气分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组(DKA)和单纯糖尿病组(非DKA),对两组患儿性别、年龄、血生化等临床指标进行观察,分析不同临床表现与电解质紊乱之间的关系及可能的原因。结果: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组较易发生电解质紊乱,DKA组发生低钠血症、低钾血症的比例比非DKA组要高。结论:糖尿病患儿发生急性并发症和代谢紊乱时易并发血钠、钾异常,治疗方面应积极纠正电解质紊乱。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岛素不同给药方式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疗效及对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70例DKA患者根据胰岛素给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35例给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治疗,B组35例给予胰岛素常规小剂量连续静脉输注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血糖。结果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的血糖控制达标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血酮体转阴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次数均显著优于B组(P<0.05)。结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治疗DKA具有显著的效果,可减少胰岛素用量,促进各项指标恢复,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应用输液泵控制输液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治疗效果。方法将102例住院的DKA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1例,试验组用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和单位时间内胰岛素用量;对照组用手工调节输液速度(1 ml=15滴)和单位时间内胰岛素用量;比较两组患者血糖下降速度,尿酮体、血酮体转阴时间,低血糖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输液速度与设计的输液速度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酮体、尿酮体转阴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低血糖发生率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输液泵能有效的控制输液速度从而使胰岛素均匀滴入,输液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更安全有效,值得在DKA救治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丁永华 《工企医刊》2012,25(2):75-76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DKA)是糖尿病常见急性并发症之一,病情严重、死亡率高,发病机制是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缺乏,引起了以高血糖、高血酮症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病变的综合征.我科自2010年6月~2011年5月收治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31例,经过抢救治疗和精心护理,均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一组综合征,常引进机体内各种物质代谢紊乱,电解质平衡也因此导致失衡。其中低血钾是一种发生率较高,对患者影响较大在很多情况下容易被忽略的并发症,我们对近几年发生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血钾(K+)进行了检测,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组 1998-2000年来本院确诊为DKA患者48例(男30例,女18例),发病年龄在18-62岁之间。  相似文献   

10.
利用胰岛素泵抢救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和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HNDC)均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本研究利用胰岛素泵治疗DKA和HNDC患者收到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为糖尿病(DM)的一种常见的急性严重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我院自2004年1月~2006年4月来共收治DKA患者36例,采用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及积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治疗,临床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由于体内的胰岛素缺乏引起的以高血糖、高酮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改变的临床综合征,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也是内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及时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对DKA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下面回顾分析我院1989~1998年急诊和住院救治40例老年DKA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由于体内的胰岛素缺乏引起的以高血糖、高酮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改变的临床综台征.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也是内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及时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对DKA患的预后至关重要。下面回顾分析我院1989~1998年急诊和住院救治40例老年DKA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余淑芳 《现代保健》2009,(10):48-49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采用小剂量胰岛素[0.1U/(kg·h)]治疗的疗效。方法对78例采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的住院患者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小剂量胰岛素可平稳降低血糖,纠正酮症酸中毒。78例患者无1例发生不良反应,均痊愈出院。结论小剂量胰岛素是治疗DKA的特效和不可缺少的药物,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是治疗DKA可靠、安全而稳当的有效措施,具有较少引起脑水肿、低血糖、低血钾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病特点。方法收集1型或2型糖尿病(及并发酮症酸中毒)患者200例,按其是否并发酮症酸中毒,将其分为并发酮症酸中毒组和无酮症酸中毒组,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组病例心律失常构成比的差异。结果并发DKA糖尿病组以室上性心动过速(48.3%)和房颤(30.0%)多见,无DKA糖尿病组以室性早搏(49.3%)和房性早搏(17.1%)多见。结论并发DKA糖尿病患者以室上性心动过速和房颤多见,无DKA糖尿病患者以室性早搏和房性早搏多见。  相似文献   

16.
29岁的李女士,查出1型糖尿病近10年。几天前到外地旅游,途中因故暂停了胰岛素治疗,然而,3天不到即突发昏迷!好在抢救及时,总算转危为安。这时李女士才知道,自己发生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于是问医生,什么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为何这般凶险?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之一,严重的会危害患者性命。此病的诱发因素通常包括饮食不合理、妊娠、分娩、手术、感染、创伤、胰岛素治疗中止抑或用量降低不合适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方法对43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生的诱因、病程等临床资料;同时对采用静脉泵(静脉泵组)和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组)治疗患者的血酮体恢复正常时间、酸中毒纠正时间、达靶血糖时间、达靶血糖时胰岛素日总用量和具体用量进行比较。结果43例患者中,1型糖尿病14例,2型糖尿病29例;停用降糖药物和合并感染是引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主要诱因。静脉泵组和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组患者的酸中毒纠正时间、血酮体恢复正常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静脉泵组患者达靶血糖时间为(13.46±6.96)h,优于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组患者(P<0.05);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组患者达靶血糖时胰岛素日总量及具体用量分别为(55.72±26.32)U/d和(1.10±0.51)U(/d·kg),静脉泵组患者分别为(97.60±45.56)U/d和(2.02±0.99)U(/d·k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预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生,须坚持使用降糖药物及监测血糖,同时避免感染和积极祛除感染诱因。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中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同样有效,但达靶血糖时间长于采用静脉泵治疗的患者。  相似文献   

18.
晓峰 《妇儿健康导刊》2020,(5):25-29,36
我国约有近千万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患儿来说坚持长期良好且平稳的血糖控制至关重要。合理饮食和积极运动有助于减轻胰岛细胞负担,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糖尿病患儿要加强日常血糖监测,当发生轻度或中度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低血糖等不良事件时,可居家或就近在社区医院治疗,重度DKA必须紧急入院治疗,积极补液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给予持续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和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它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不足,而使对胰岛素产生拮抗作用的激素分泌增多,导致葡萄糖代谢平衡紊乱,加速体内的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分解,致使体内血糖升高,酮体的生成增加。酮体的持续上升,在体内大量蓄积,超过体内所能处理的阈值,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生。由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表现复杂,部分患病症状与急腹症、中脑性脑病、脑血管意外等疾病所引发的症状相似而容易被误诊、误治,所以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本报告将本院收治的3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治疗方案和过程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研和分析持续静脉应用胰岛素和胰岛素泵用于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到本院糖尿病科接受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68例患者作为调研对象,以随机法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持续静脉应用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胰岛素泵应用胰岛素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情况以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尿酮转阴时间、血糖达标时间、尿酮体消失时间、血浆pH值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胰岛素应用剂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2.94%明显低于对照组14.71%(P<0.05)。结论: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相比较于持续静脉应用胰岛素,胰岛素泵应用胰岛素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