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要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病有所医”目标,必须处理好医疗卫生领域中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的关系.政府投入的“补需方”与“补供方”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针对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问题,通过对补供方、补需方的必要性和补助标准的分析,认为:补需方的基本依据是为了满足国民的基本医疗需求.补供方的基本标准是为了适应满足国民的基本医疗需求。而使二者相互协调、平衡发展则应是政府要坚持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3.
笔者认为,公立医院改革应重点抓好以下三个环节: 一、明确政府责任 实现管办分离 政府加大投入,应补供方还是补需方是争论已久的问题。笔者认为政府应该主要补需方,以促使医疗机构加强管理。一旦补供方就必然要加强监管,而目前缺乏简便、科学、有效的监管。  相似文献   

4.
顾昕 《中国卫生》2009,(7):48-49
新医改方案已经明确,政府要‘增加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而投入要兼顾医疗服务的供方和需方。问题在于,政府“补供方”的投入究竟如何?在这个问题上,有两种思路浮出水面:一是政府全额支付公立医疗机构的职工工资;其二是政府购买服务,根据服务契约向服务提供者支付合同款。  相似文献   

5.
基本卫生服务中政府补偿的方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基本卫生服务的特殊性,政府需要对此进行干预以保证居民享有基本卫生服务,可选择的方式主要有补供方和补需方.运用卫生经济学理论和公共经济学理论,阐述了补供方和补需方的理论依据,分析了两者的特点和适用条件.以农村基本卫生为例,分析了农村卫生中财政补助的政策选择.强调无论是补供方还是补需方,都需制定适宜的配套政策和监管措施,才能保证政策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中国卫生》2011,(11):26-26
镇江医改始于1995年,十几年来一直探索“财政投入卫生的方式转变”,即从投入供方(医院)转变为投入需方(病人)。而投入需方在运行机制上表现为,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和医保基金购买一般医疗服务。“购买服务”核心指向是形成竞争机制,激励约束医疗服务的供方,让其主动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服务费用。镇江医改的实践者们设计了一套付费办法。  相似文献   

7.
新的医改方案将使我国各级医院面临严峻的挑战,也是新的发展契机。政府投入采取对医疗服务供方、需方同时补贴的折衷办法,无论怎么补需方,都不能代替供方能力的建设。因此,要更加理性地思考医院的发展规划,明确医院的定位与竞争方向,做好资源重组与结构调整。作为中等规模医院,要坚持“外科优先、内科精品、基础领先”的原则,积极应对医改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政府对卫生费用投入的有限性,决定了其对供需双方补给的局限性.文章通过分析政府投入只补给供方或只补给需方产生的主要问题,试图探索政府投入兼顾医疗服务供方和需方的可操作性方式,使其更好地抑制医疗费用,服务群众.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政府卫生投入对健康产出的影响、空间溢出效应以及异质性。方法: 基于2010-2020年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分析我国政府卫生投入规模、效率、结构对健康产出的影响以及空间溢出效应,并对根据Moran''s I测算的高、低健康产出空间集聚区进行异质性分析。结果: 第一,政府卫生投入规模对健康产出存在显著的积极影响及空间正向溢出效应;投入效率有助于直接提高本地健康产出,并间接增强投入规模对健康产出的影响及空间正向溢出效应,但是目前投入效率本身未产生显著的空间溢出效果;投入结构中的“补供方”与“补需方”投入对健康产出具有显著性影响及空间正向溢出效应,但两者需合理配置,相比而言,当前“补需方”投入对健康产出的促进作用更明显,过度增加“补供方”投入,不利于健康产出最大化。第二,政府卫生投入对健康产出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具有异质性,其中低健康产出集聚区,健康产出绩效主要来源于投入规模,高健康产出集聚区投入效率和结构的作用更明显,而且高健康产出集聚区投入规模、效率和结构的空间正向溢出效应均大于低健康产出集聚区。结论: 政府卫生投入最大化促进健康产出,还应从规模、效率、结构以及资金空间投入均等化等方面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0.
卫生投入是补“供方”,还是补“需方”?这是一个争论已久的问题,但似乎又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供需双方是一对矛盾,但是这种矛盾没有根本的对立,是可以协调发展的。从卫生改革的出发点来讲,“以人为本”,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当然应该以“需方”的公共医疗卫生需求为主导,但要达到这个目标,  相似文献   

11.
卫生总费用快速增长:政府职能缺失与百姓负担增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颖  屈卫东  郝模 《中国卫生资源》2007,10(3):102-103,111
26年中我国卫生总费用增速极快,政府承诺了卫生总费用占GDP5%左右,但没有承担额外费用支出的责任,其中所形成的费用负担都由需方个人承担了,因此,社会指责看病贵等情在理中。在解决看病贵等问题,调整卫生费用中需方、政府财政以及社会三方各自的支出责任时,需要深层次关注医院的净收入和业务收入之间大致是1∶5~7的关系,所以,对医院的任何投入需要引入“净投入”概念,只有“净投入”有着重要的控费作用。如果不考虑这种关系,任何的补需方还是补供方的争议都毫无意义,均属于部门利益之争。  相似文献   

12.
林德馨 《中国卫生》2008,(11):86-86
《中国卫生》2008年第6期刊载了刘国恩教授的一篇《用科学发展观审视医改》的文章,对医改“补供方模式”和“补需方模式”之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应实行“补需方模式”。对此,笔者有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13.
卫生部部长陈竺最近透露:“医改的大体方案已经形成,估计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后向社会公布。”此前,陈竺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做报告,提出以“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核心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目标。他指出,推进医改要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确立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中央和地方都要大幅度增加卫生投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政府投入兼顾医疗服务供方和需方。  相似文献   

14.
按照“补供方”和“补需方”的分类视角,总结我国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7种补偿模式。结果显示:我国社区卫生服务补偿机制具有较强的“补供方”特性;对经济落后地区要注重政府提供;经济条件和管理能力较好的地区,可开展内部合同、外部合同和服务券等模式的试点;条目预算和定额补助作为过渡时期的补偿模式,具有较强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卫生投入年均增幅高于财政支出年均增幅,但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逐年下降。政府公共卫生投入经历了从改革开放前的全额预算管理,到改革开放后预算内拨款比重下降、预算外资金逐步增加,直至2003年以后加大投入的过程;而政府基本医疗投入则经历了从计划经济时期“供需兼补、补供为主”到市场经济体制下“需方为主、购买服务”的转变,并向城乡基层卫生机构倾斜。  相似文献   

16.
日前,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卫生部部长陈竺表示,医改方案不久后将向社会征求意见,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具体改革配套文件,将选择一些地方开始试点工作,探索经验。对于补贴资金在供方和需方间如何分配的问题,陈竺认为,在考虑补供方还是补需方的时候,不能简单地把它看成是一个市场机制里面的供需。现在强调公益性是最为重要的。陈竺说,在需方中央政府对于保障体系的投入较多,此外也在支持城乡居民的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17.
经常听到人们争论卫生筹资体制应该补需方还是补供方的问题,双方各执一词,各有道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并不是一个真问题。因为虽然理论上可以进行抽象争论,而现实生活总是丰富多彩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是综合的,世界上多数国家往往是既补需方也补供方。  相似文献   

18.
解决看病难和看病贵问题,必须是医疗服务的购买能力和供给能力同步发展,协调平衡。针对当前许多人缺乏医疗保障(购买能力不足)以及部分地区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低下(供给不足)的情况,作为主导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政府,无论是补需方,还是补供方都是有道理可言。补供方和补需方,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加大政府卫生投入已成为社会共识.投入供方还是投入需方?如何投入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资金利用效率?这是政府部门、医疗机构和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政府卫生投入现状的分析,借鉴德国经验.提出适合我国政府卫生投入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新医改将在三年内投入8500亿。政策部门表示,该投入中央和地方的比例为4:6。分配是2/3用于需方,1/3用于供方。从地方卫生系统了解到,地方尤其是中西部省份地方政府财力吃紧,可能在医改投入上将出现财政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