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加椎管扩大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16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加椎管扩大术治疗,应用日本整形外科学会17分法对术后的脊髓功能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及评价.结果病程在12个月内者,术后12个月脊髓功能改善率为76.09%;病程超过12个月者,术后12个月脊髓功能改善率为64.71%(P<0.05).结论对2间隙3节段以上脊髓受压合并发育性或退行性椎管狭窄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加椎管扩大术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对病程在12个月以内者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2.
《河南医学研究》2017,(5)
目的探讨影响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4年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11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资料。记录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病程、Hoffmann征、术前及末次随访时JOA(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评分、颈肩臂VAS(visual analog scale)评分,计算出神经功能JOA改善率(IR)。通过颈椎MRI测量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颈椎矢状位参数[C_2~C_7 Cobb角和C_2~C_7 矢状面轴向距离(SVA)]。患者IR为结果变量,单因素分析性别、年龄、BMI、病程、吸烟史、术前JOA评分、术前VAS评分等指标与疗效的关系,应用Logistic回归建立模型分析结果变量与术前各指标的关系。术后患者C_2~C_7 Cobb角和C_2~C_7 SVA变化与疗效关系采用四格表χ~2检验。结果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大、病程长、术前JOA评分低是总体疗效不佳的相关因素。C_2~C_7 Cobb角及C_2~C_7 SVA增大减小两组间神经改善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患者年龄、病程、JOA评分及术后C_2~C_7 Cobb角、SVA变化是影响脊髓型颈椎病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单侧侧块钉棒内固定治疗伴有颈椎后凸畸形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23例伴有颈椎后凸畸形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12例,年龄55~72岁,平均65岁,均行颈椎单侧侧块内固定配合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分别于术后3 d,1年复查颈椎X 线片、MRI,观测颈椎曲度变化;术后1年行JOA 评分统计,计算功能改善率。 结果 23例患者均在全麻下行颈椎侧块内固定配合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平均随访时间15.4个月(13~22个月)。手术时间为50~80 min,平均为65 min。术中出血为50~200 mL,平均为120 mL。术前JOA 评分为5~10 分,平均为7.5±2.0分,术后1年复查,患者JOA评分为10~16分,平均为13.3±2.1分,均较术前评分明显提高。术前颈椎Cobb角为-21~-29°,平均为-26.1±2.3°,术后3 d X片显示Cobb角为-6.5±2.9°,较术前好转,患者束带感明显缓解,术后1年复查X片显示Cobb角为-7.2±2.6°,较术前明显好转。 结论 颈椎单侧侧块内固定配合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能改善颈椎生理曲度,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联合微型钛板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7月~2012年12月21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联合微型钛板固定术治疗;年龄47~68岁,平均年龄55.3岁;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对患者脊髓功能进行日本整形外科学会(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评分,以JOA评分改善率评价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术后对轴性疼痛采用VAS评分;末次随访时行X线片和MRI检查评价内固定位置及脊髓受压改善情况。结果:21例患者手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5.8个月。术后神经功能明显改善,JOA评分由术前的8.3±2.2分提高到末次随访的14.3±1.7分(P<0.01),平均改善率为69.0%;颈部轴性疼痛2例,发生率为9.52%,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平均为2.13±0.33;末次随访时行X线片和MRI检查示微型钛板位置良好,未见松动及断裂,无再关门现象发生。结论: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联合微型钛板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效果满意,具有操作简便、固定牢靠、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脊髓型颈椎病(cerve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临床较多见,严重者需手术治疗。1991~2002年我院用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86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56例CSM患者行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术后通过信函和复诊方式随诊,平均随访24个月,按JOA评分方法,评价术前、术后脊髓功能恢复及临床症状消失情况。结果 56例术前术后比较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发病至手术时间越短≤6个月,疗效越好,术后优良率达87.5%。结论 尽早查明引起脊髓型颈椎病的原因,根据临床症状和影像学的改变及早诊断、及早手术,防止脊髓功能的继续损害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56例CSM患者行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术后通过信函和复诊方式随诊,平均随访24个月,按JOA评分方法,评价术前、术后脊髓功能恢复及临床症状消失情况.结果 56例术前术后比较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发病至手术时间越短≤6个月,疗效越好,术后优良率达87.5%.结论尽早查明引起脊髓型颈椎病的原因,根据临床症状和影像学的改变及早诊断、及早手术,防止脊髓功能的继续损害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颈椎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6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术,并对临床结果进行17分计算法(JOA)评定分析。结果 168例中随访110例。临床疗效优良率87%,其中术后3d内自觉症状不同程度改善者达90%以上。结论 颈椎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术。能有效地解除脊髓的压迫。改善神经功能,对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方大标 张平 孙洪体 叶添生 张玉贵 张寅权 王川江 Da-biao Hong-ti Tian-sheng Yu-gui Yin-quan Chuan-jiang 《解放军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
目的 探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及手术前后影像学变化.方法 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病人68例,用JOA17分法评价术前,术后功能恢复及临床症状消失的情况,测量术前术后椎管矢状径变化.结果 6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3个月,术后病人均获不同程度症状改善.术后颈椎椎管矢状径扩大明显.结论 该术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疗效确切的优点,并且只有严谨操作和围术期处理,才能有效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早期手术可防止脊髓损伤继续加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结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术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微型钛板内固定术的61例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JOA评分、颈椎管矢状径、颈椎生理曲度的变化以及相关并发症情况,评估该术式的临床疗效。结果61例患者手术时间(149.02±41.34)min,术中出血(154.92±100.29)mL。JOA评分术前为(8.15±2.20)分,术后6月为(14.33±1.74)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脊髓功能改善率为68.41%。术前颈椎曲度(19.06±7.39)°,术后6月为(16.30±6.69)°,较术前有所下降(P<0.05)。各节段的椎管矢状径术前为(8.42±1.73)mm,术后为(16.21±2.92)mm,较术前显著性提高(P<0.05),颈椎管矢状径改善率92.6%。术后9例(14.75%)出现轴性症状。结论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微型钛板内固定术在神经功能恢复、术后椎管矢状径恢复均满意,操作简便,是一种安全有效、操作简单、疗效显著的新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用该术治疗 5 1例脊髓型颈椎病。俯卧位颈后路正中切口 ,用电磨钻或尖咀咬骨钳作两侧椎板开槽成合页式掀开一侧椎板式成门式成形。本组减压范围C3~ 746例 ,C3~T1 3例 ,C2~ 72例。手术时间 90~ 12 0min ,平均 15 0min。结果 :术后获得随访 3个月~ 10年 ,按北医三院制定的进行疗效标准评定 ,本组病例术后优良率达 84 3% ,无死亡病例 ,无发生颈椎脱位等颈椎不稳情况。 34例复查X光片及CT均未见关门现象 ,无脊髓受压征象。结论 :单开门颈椎扩大成形术 ,临床效果得到肯定 ,方法简便 ,容易掌握 ,但不要大意以防加重损伤颈脊髓。术中要注意 :①手术操作要轻巧 ,防止因动作过大而加重损伤颈脊髓 ;②术中注意静脉丛大出血 ,一旦出现 ,立即采取措施 ,以压迫止血为主 ;③椎板开槽要掌握在关节突 3mm以内 ,不许偏外 ,以防误伤神经根及静脉丛 ;④术中要注意开门侧骨缘 ,不能存在锐骨尖 ,以防术后刺穿硬膜造成脑脊液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后路钛网椎板成形侧块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1999年至今,共有1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经后路钛网椎板成形侧块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对治疗结果进行临床及X线评定。结果 通过平均2年5个月的随访,所有病例都得到了改善,其中优6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为93.8%;术后椎管矢状径平均增加4.2mm,钛网无位置变化,并已被再生骨固定。结论 在进行后路减压的同时,钛网椎板成形及侧块内固定,尤其适用于有节段性不稳的脊髓型颈椎病并椎管狭窄、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采用颈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2月-2017年1月91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手术方式为依据,分为2组,颈前路组(n=45)采用颈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颈后路组(n=46)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CL)两种不同椎板固定方法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7月~2013年7月在我院接受手术多节段CSM患者80例,分为采用微型钛板固定的观察组和采用传统的丝线悬吊方法固定的对照组,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周的JOA评分等。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不显著(P均>0.05);观察组术后1周的JOA评分[(10.32±2.18)]高于对照组[(9.01±1.09)],观察组患者改善率≥25%有36例,高于对照组的28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P<0.05)。结论 CL术结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方法治疗多节段CSM术后疗效良好,且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经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配合双侧侧块钉棒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经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双侧侧块钉棒系统内固定术,记录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前后神经功能JOA分值,记录术前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颈椎活动度及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结果 55例均得到回访,术后较术前神经功能恢复率为(57.557±9.145)%,术后较术前颈椎活动度减少(5.78±4.35)°,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有轴性症状患者的比例为58.1%。结论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双侧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确切,神经功能明显恢复,并保持了的颈椎稳定性,减少了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对脊髓型颈椎病疗效好。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探讨分析颈椎后路单开门结合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2年6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优良率为82.61%,高于对照组的52.17%,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组的 JOA 评分高于对照组,ROM、颈椎屈曲、后伸角度均低于对照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结合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