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三十年来我国医院感染监测活动所取得的成效,探索医院感染监测的变化趋势,寻找适合我国医院感染监测的新模式。方法抽取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军队系统综合性医院194所,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其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开展情况。结果194所医院审核后数据可用医院为184所(94.85%)。二级、三级医院医院感染发病率分别为0.78%、1.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2006年为界线分为两个阶段,2006年以前、2006—2016年开展各项监测的医院累计比率:环境卫生学监测分别为73.91%、100.00%,消毒效果监测分别为69.57%、97.28%,全面综合性监测分别为64.67%、98.91%,手术部位感染监测分别为13.04%、94.57%,ICU医院感染监测分别为4.89%、87.50%,新生儿医院感染监测分别为1.75%、60.82%,多重耐药菌监测分别为5.43%、95.65%,手卫生依从性监测分别为2.17%、93.48%,抗菌药物监测分别为15.22%、87.50%。三级医院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报告的比率为33.33%(37所),高于二级医院16.44%(12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我国医院感染监测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我国医院感染监测系统仍然存在缺陷,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仍较高,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某三甲医院神经外科不同类型手术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为神经外科手术相关医院感染监测与防控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该三甲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手术相关感染信息。结果 共调查6 688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8.22%,其中手术部位感染(SSI)发生率最高(5.40%),其次是手术后肺炎(POP,1.91%)。不同类型手术后的医院感染、SSI、POP、其他部位感染、器官腔隙感染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颅内肿瘤切除手术和颅内血管介入手术的医院感染(11.35%和8.46%)、器官腔隙感染(7.39%和4.01%)的发生率较高。不同颅内肿瘤切除术后医院感染、SSI、POP、器官腔隙感染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神经上皮来源肿瘤和颅咽管瘤的医院感染(23.19%和20.79%)、器官腔隙感染(17.27%和12.87%)的发生率较高。脑脊液共分离病原菌7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54株,革兰阴性菌19株,真菌1株。结论 神经外科不同类型手术医院感染发生率差异较大,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可将重点放在医院感染发生率高的手术类型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肿瘤医院医院感染现状,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全国医院感染监测网的要求,采用床旁调查和查阅病历相结合的方法分别选取2010-2014年每年的某一日为调查日进行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结果2010-2014年共调查1 912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81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4.24%。2010-2014年每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6.53%、4.98%、3.92%、3.70%、2.30%。不同年份医院感染现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96,P<0.05)。医院感染现患率较高的科室为放疗四科(10.00%)、妇科肿瘤科(8.86%)。医院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49例,60.49%),其中包括上呼吸道14例(17.28%)。共分离医院感染病原菌6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9株,占59.09%,主要病原菌为肺炎链球菌(16株,占24.24%)、甲型链球菌(5株,占7.58%)等。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5.41%。不同年份抗菌药物使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893,P<0.05)。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标本送检率升高,2013、2014年均达70%以上。结论通过连续规范的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可了解医院感染发生的重点科室、重点部位等,可依据其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脑出血术后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9年5~2021年1月收治的脑出血术后患者182例进行研究,分析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形成的高危因素,并对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82例患者中有24例出现医院感染,其感染发生率为13.19%;医院感染发生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11例(45.83%),其次为手术伤口5例(20.83%)、泌尿道3例(12.50%);年龄较大、有基础疾病、住院天数较长、未进行抗菌药经验性应用、有侵入性操作均为脑出血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脑出血术后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众多,明确医院感染出现的高危因素并采取针对性护理对策有助于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儿童血液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现患情况,为有针对性的采取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调查2014—2018年某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患者感染情况。结果 共调查553例血液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波动在13.51%~22.52%,平均18.08%。社区感染现患率波动在14.41%~21.62%,平均18.44%。各年龄段不同年度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现患率比较,以及不同年龄段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现患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疾病类型中,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实体瘤、淋巴瘤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34.88%(15/43)、13.53%(28/207)、9.84%(12/122)、2.27%(1/44),不同疾病类型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现患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5.54、18.58,均P<0.05)。医院感染中,其他部位医院感染33例(33.00%),其中31例无明确定位,但有发热且抗感染治疗有效;分离细菌22株,病毒1株,革兰阴性菌占56.52%(13株)。结论 儿童血液肿瘤患者中,急性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感染风险大于实体瘤和淋巴瘤患者,应重点关注。应提升临床检验能力,提高感染定位和定性能力,有效防治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上海市浦东新区民营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方法 2023年3月3日-3月17日采用问卷星形式对上海市浦东新区200所民营医疗机构感染管理组织现状进行调查,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医院管理组织体系建设情况、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人才配备情况、感染防控重点环节管理。结果 200所民营医疗机构中有45所(22.50%)独立设置院感科,85所(42.50%)分管领导是院长。76所(38.00%)的医院感染管理负责人专职院感,134所(67.00%)的负责人专业背景为护理学,99所(49.50%)的负责人年收入<10万元。44所(22.00%)的民营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配备符合国家要求。188所(94.00%)民营医疗机构配备了手卫生设施,74所(37.00%)配备了院感信息系统,清洁用具集中洗消烘设备共有173所(86.50%)配备。开展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的有105所(52.50%)、院感暴发监测95所(47.50%)、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测56所(28.00%)。结论 民营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机制建设在不同类型民营医疗机构中存在较大差异,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人才配备存在明显不足,医院感...  相似文献   

7.
某院连续3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某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0年7月24日、2011年8月2日、2012年8月15日采用床旁调查与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该院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并对连续3年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0-2012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1.75%、0.99%、1.58%,连续3年医院感染现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6,P=0.46)。医院感染部位主要以下呼吸道(36.11%)为主,其次为胃肠道(25.00%)和上呼吸道(25.00%)。日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72.02%、60.93%、59.71%,连续3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85,P<0.001);3年抗菌药物的使用均以单一用药为主(54.88%~61.81%)。结论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有助于了解医院感染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加强管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三级传染病医院的医院感染的实际情况,掌握三级传染病医院的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特征,评价近年来医院感染持续质量改进的效果,为强化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与床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2015年7月8日0—24时我院所有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本次三级传染病医院的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应查853例、实查835例,实查率为98.00%,发生医院感染的有13人(15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为1.56%,例次感染率为1.80%;肿瘤科和ICU的医院感染现患率较高,其次为肝病科;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46.67%,其次依次是泌尿道26.67%、胃肠道13.33%、血液系统13.33%;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45.03%,其中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占98.94%;抗菌药物以一联用药为主,占84.84%;使用抗菌药物前病原学送检率为68.35%;三级传染病医院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有抗菌药物使用、抗菌药物联用、合并基础疾病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结论 三级传染病医院应加强肿瘤科、ICU及肝病科等科室的感染预防与控制,严格抗菌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和管理,提高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的送检率,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集束化干预措施预防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效果,为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和前瞻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选择某医院血液科住院治疗的恶性血液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2017年1月1日—2018年1月31日进行常规干预的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2月1日—9月20日进行集束化干预的患者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集束化干预前后医院感染发病率以及感染部位的变化。结果 试验组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为8.18%(28/342),低于对照组的17.40%(75/4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对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归类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淋巴瘤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降低最明显(28.85% VS 9.80%),其次为急性白血病患者(24.42% VS 13.27%),集束化干预前后两种疾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淋巴瘤和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部位构成比发生明显变化,两者在呼吸系统、口腔和软组织等部位的感染构成比均有所下降,而血液感染构成比呈上升趋势。结论 采取集束化干预措施,能降低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构建基于三级网络管理模式下的医院感染防控网格化管理体系,开展医院感染防控网格化实践,并对其成效开展效果评价。方法 2018年以来,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积极借鉴网格化管理理念,构建医院感染防控网格化管理体系,通过划分感控网格、明确感控网格管理人员职责、多维度、多层面量化履职考核、开展系统化感控培训、加强信息化建设、优化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指标体系等一系列举措,比较网格化体系实践前后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指标变化趋势,评估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结果 医院感染防控网格化体系实践后,医院感染发生率由1.23%下降至0.9%,医院感染现患率由2.45%下降至2.01%,医院感染漏报率由5.72%下降至1.74%,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由56.18%提高至89.24%,医务人员手卫生正确率由69.58%提高至86.34%,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50.40%下降至39.91%,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由48.95%提高至59.44%,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发病率由1.63‰下降至0.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药耐药菌检出率由14.03%降至10.66%,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  相似文献   

11.
血液透析患者肝炎病毒医院感染的预防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HD)患者肝炎病毒医院感染的预防方法。方法 将澳门镜湖医院及中山一院血透中心对肝炎病毒感染血透患者不同处理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澳门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11.5%。其中医院感染占1.5%,丙型肝炎病毒(HCV)阳性10.0%,医院感染占6.1%。中一组HBsAg阳性25.2%。医院感染占17.0%;HCV阳性52.8%。医院感染占44.7%;丁型肝炎病毒(HDV)占4.0%。戊型肝炎病毒(HEV)占8.1%,两组比较8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控制HD患者肝炎病毒医院感染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专机专用,减少输血次数,采用Peresal血液消毒。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国内外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暴发情况,为临床有针对性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暴发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全球医院感染暴发数据库及CNKI数据库,对ICU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全球医院感染暴发数据库1 091起ICU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涉及68个国家及地区,2000—2006年是暴发事件发布的高峰期。ICU医院感染暴发事件中明确感染源的事件590起(占54.08%),依次是患者(37.46%)、环境(22.88%)、污染的医疗设备(15.09%);明确感染途径的事件占63.98%,依次是接触传播(73.78%)、侵入操作(15.19%)、呼吸道传播(8.17%)及胃肠道摄入(2.86%);医院感染病原体为:细菌类(83.68%)、病毒类(8.16%)及真菌类(7.52%);暴发案例控制主要根据传播途径及感染来源采取相应的措施。国内侵入性操作引起的感染(38.37%)高于国外(15.17%),国内ICU医院感染暴发检出的首要病原体为鲍曼不动杆菌(32.56%),国外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2.20%)。结论 医院感染暴发存在一定规律可循,应针对其暴发流行的特征,制定干预措施,有效预防、控制感染的暴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多点反馈管理模式应用于手术患者医院感染控制的效果。方法 将医院2022年间收治的手术患者2560例作为观察组,遵循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原则,选取2021年间的手术患者248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运用多点反馈管理模式进行医院感染控制,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模式进行医院感染控制。对比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 实施多点反馈管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血液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消化系统感染、呼吸系统感染等总医院感染发生率为0.55%,对照组为1.1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患者医院感染控制过程中融入多点反馈管理模式能够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为手术治疗患者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上海市医院感染专职人员职称晋升现状。方法 依托上海市医院感染质控中心对上海市各级别医院的感染专职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职称晋升路线、职称晋升难度。结果 364名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参与此次调查,其中90.11%为女性,68.96%专业背景为护理,57.69%当前职称为中级,47.80%从事医院感染工作年限<5年。具有副高/正高职称的专职人员主要集中在三级医院、临床医学专业,且71.23%的专职人员为转岗做医院感染管理前获得。83.87%的医院感染医师晋升路线为医师,92.83%的医院感染护士晋升路线为护理,62.16%的公共卫生专业晋升路线为医师。60.94%的副高职称、53.81%中级职称、48.15%的初级或未定级职称认为晋升下一级职称较为困难或非常困难。结论 上海市医院感染专职人员职称晋升多依据专业背景,但晋升副高/正高职称较为困难,需探讨并构建合理的晋升体系以满足今后需求。  相似文献   

15.
34例医院感染败血症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目的 有效地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败血症的发生,减少其死亡率。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了1995-2000年6年间34例医院感染败血症的病历。结果 医院感染败血病发生率为0.07%,占医院感染的2.3%,在医院感染死亡率中为首位,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与年龄、性别、基础疾病、介入性操作、感染部位有明显的关系,主要的优势菌群有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沙雷菌、白色念球菌,其中MRSA引起的死亡率高。结论 预防医院感染败血症要加强对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微生物学的监测、严格执行各种治疗技术的无菌操作、加强对原发感染灶的治疗、加强静脉导管操作各环节的控制、严格洗手和合理使用抗生素、增加患者的免疫力是预防医院感染败血症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的实际情况及变化趋势,分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2014-2018年每年调查一次,调查期为1日,调查对象为当日全部在院和出院患者,统计分析5年医院感染资料。结果 共调查患者9 718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4.55%,例次现患率为5.01%,五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及例次现患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193例次,占39.63%,其次分别为手术部位(75例次,15.40%)、泌尿道(65例次,13.35%)和上呼吸道(29例次,5.95%)。医院感染现患率最高的科室为血液科(15.73%),例次现患率最高的为重症监护病房(16.72%)。共检出医院感染病原体41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58株,革兰阳性菌112株,真菌38株,其他病原体6株。最常见的病原体为铜绿假单胞菌(51株),其次为大肠埃希菌(49株)、鲍曼不动杆菌(4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43株)和肺炎克雷伯菌(42株)。结论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有助于了解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器械相关感染和手术部位感染是医院感染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整体护理与控制普外科医院感染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为明确系统化整体护理对控制普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的作用。方法 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普外科1997-2000年,每年第三季度出院患者进行全面调查,并对整体护理实施前后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整体护理实施前后普外科患者医院感染有明显差异。感染率分别从1997年第三季度8.72%,依次递减为5.42%、3.86%、3.45%。结论 系统化整体护理在控制普外医院感染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儿童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防治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 探讨儿童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防治对策。方法 对1997年1月-2001年1月发生医院感染的儿童恶性血液病患者的感染部位、感染因素及感染种类等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的恶必历液病儿童患者15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占73.72%,其次为再障碍性贫血患者占14.10%,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占6.41%,其他疾病占5.77%;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最多,占78.89%,其次是口腔粘膜,胃肠道,皮肤及腹腔等,感染种类以细菌为主,真菌感染有明显上升趋势;强化疗后骨髓抑制,免疫抑制剂及静脉插管的使用是儿血液病医院感染最常见因素。结论 儿童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机率较高,作好基础护理,层流床,肠道消毒及粒细胞刺激因子等,合理使用抗生素,警惕真菌感染等是预防和治疗儿童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贵州省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医院感染基本情况及特点,为各级医院的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填写调查表的方式,对参与监测医院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的医院感染相关指标进行收集分析。结果 共收集全省234所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监测数据,医院感染发病率、现患率分别为0.65%、1.68%,Ⅰ类切口的手术部位感染率、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分别为0.41%、37.27%,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日发病率、呼吸机相关肺炎日发病率、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日发病率分别为1.04‰、6.81‰、1.99‰。将不同地区、不同等级医疗机构的各指标进行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级医疗机构患者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日发病率(0.92‰)、呼吸机相关肺炎日发病率(5.91‰)、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日发病率(1.64‰)均低于二级医疗机构(分别为1.23‰、9.16‰、2.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 本调查掌握了贵州省不同地区、不同级别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的医院感染特点和差异,为有针对性地指导各级医院做好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二级医疗机构应加强医院感染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某中医院医院感染分布特点,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与前瞻性调查的方法,对该院2010-2013年间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干预效果。结果4年共调查住院患者164 796例,发生医院感染2 973例(1.80%),3 351例次(2.03%)。2010年医院感染高发的科室为综合重症监护室(ICU,57.14%)、血液科(15.46%)、老年科(13.44%),2011年起对上述科室开展目标性监测和综合干预,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至2013年,综合ICU、血液科、老年科医院感染率分别降至29.63%、10.76%和7.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45.66%)为主,其次是泌尿道(15.16%)和血液(13.31%);4年共分离病原菌2 069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64.81%),分离较多的是大肠埃希菌(304株)、铜绿假单胞菌(279株)、肺炎克雷伯菌(236株)、鲍曼不动杆菌(212株)、白假丝酵母菌(173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36株)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34株)。结论开展综合性监测有利于发现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和重点部位,针对性地进行监测及干预;可明显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