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患者血脂水平变化及其与院内死亡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15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资料,其中A型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夹层)患者80例、B型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夹层)患者73例,并选取体检中心50例单纯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比较主动脉夹层患者与高血压患者、A型主动脉夹层与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主动脉夹层患者中存活者与院内死亡者之间的血脂水平,并对主动脉夹层患者存活者与院内死亡者之间有显著差异的血脂指标与院内死亡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总胆固醇(TC)水平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患者[3.89(3.19,4.61)mmol/L vs 3.58(2.70,4.33)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1.02(0.86,1.25)mmol/L vs 1.52(1.22,1.76)mmol/L]、HDL-C/TC比值[0.28(0.22,0.34)vs 0.45(0.31,0.67)]显著低于单纯高血压患者(P均0.01);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HDL-C/TC比值低于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0.27(0.20,0.33)vs 0.30(0.24,0.36),P0.05];主动脉夹层患者中院内死亡者的HDL-C水平显著低于存活者[0.82(0.69,1.04)mmol/L vs 1.06(0.89,1.33)mmol/L,P0.01]。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DL-C水平与主动脉夹层患者的院内死亡呈负相关(相关系数=-0.353)。结论:主动脉夹层患者存在明显的血脂代谢异常,血清HDL-C水平与主动脉夹层患者院内死亡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DJ-1在主动脉夹层患者主动脉壁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主动脉夹层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1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和11例无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主动脉壁,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弹性纤维(EVG)染色检测主动脉夹层与正常主动脉壁的形态学差异,进一步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在主动脉壁中DJ-1 mRNA的表达水平,并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DJ-1表达量与主动脉夹层患者主动脉直径的相关性。结果 HE和EVG染色显示,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主动脉壁结构紊乱,炎症细胞广泛浸润,弹性纤维大量断裂且减少;与无主动脉夹层患者比较,主动脉夹层患者主动脉壁中的DJ-1 mRNA水平显著下调(0.31倍,t=2.64,P=0.02),但DJ-1表达量与主动脉直径并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DJ-1 mRNA在主动脉夹层患者中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可能促进主动脉夹层的发生发展,其有望成为新型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3.
老年主动脉瓣膜钙化患者与冠心病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造影的检查,探讨老年主动脉瓣膜钙化患者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拟诊为冠心病的老年住院患者(年龄≥60岁)308例,均经过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根据超声心动图对主动脉瓣膜钙化情况的检查,将其分成主动脉瓣膜钙化组(166例)及主动脉瓣膜无钙化组(142例)。结果主动脉瓣膜钙化组与主动脉瓣膜无钙化组在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脂指标:主动脉瓣膜钙化组与主动脉瓣膜无钙化组比较,TG、TC、HDL-C及LDL-C有统计学差异(P<0.05);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主动脉瓣膜钙化组与主动脉瓣膜无钙化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主动脉瓣膜钙化患者与冠心病有一定的相关性,通过对老年主动脉瓣膜钙化患者行心脏超声心动图的无创检查,结合病史及实验室检查,对高危患者有一定的筛查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腹膜透析(PD)患者腹主动脉钙化情况,并分析该人群血清可溶性Klotho蛋白(s KL)水平与腹主动脉钙化的关联性。方法:选取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3个月的患者80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应用侧位腹平片评价腹主动脉钙化情况,并计算腹主动脉钙化积分(AAC),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 KL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浓度。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PD患者发生腹主动脉钙化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s KL预测腹主动脉钙化的准确性与特异性。结果:80例PD患者中,发生腹主动脉钙化患者41例(51.3%),钙化主要发生在第4腰椎节段,并随着节段的上升逐渐减少。血清s KL与AAC负相关,与FGF23无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 KL浓度较低(OR=0.969,95%CI 0.947~0.991,P0.01)和高龄(OR=1.115,95%CI 1.044~1.191,P0.01)是PD患者发生腹主动脉中、重度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下面积(AUC)显示s KL预测腹主动脉中、重度钙化的AUC为0.800(截点为361.50 pg/m L,其准确性为71.4%,特异性为84.6%)。结论:PD患者血清s KL浓度降低与发生腹主动脉钙化显著相关,血清s KL浓度可能在腹主动脉钙化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可溶性ST2浓度与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住院患者共200例,其中胸主动脉瘤(TAA)患者100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TAAD)患者100例。同时年龄匹配后随机抽取同期该院体检中心的无主动脉疾病的健康体检患者100例作为对照。检测血浆可溶性ST2水平,分析TAA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和TAA组与TAAD组间可溶性ST2水平的差异。结果:可溶性ST2在TAA组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TAAD组与TAA组之间,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优势比为2.17(P0.01)。结论:可溶性ST2水平升高与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性别相关的差异。方法连续选择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106例,男性74例,女性32例,其中Stanford A型55例,Stanford B型51例。比较男性与女性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病变类型、治疗方法、住院病死率有无性别差异。结果男性患者年龄[(61.2±8.3)岁vs(65.9±10.4)岁]、主动脉壁间血肿比例(10.8%vs 28.1%)明显低于女性,血浆D-二聚体(2800μg/L vs 2099μg/L)水平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Stanford B型患者接受主动脉覆膜支架治疗比例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4.4%vs 13.3%,P<0.05)。住院病死率男性与女性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主动脉夹层患者在年龄、病变类型、治疗方面均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7.
有人介绍阿司匹林不应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因它可促发急性胃肠道大出血。作者调查了104例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定期”服用阿司匹林与急性胃肠道大出血(呕血或/和黑粪)之间的关系,所谓定期服用系指前1年内每周至少1次(剂量不论)。 27例患者钡餐检查显示异常(十二指肠溃疡4例。十二指肠和胃溃疡1例,胃炎6例,十二指肠炎7例及胃十二指肠炎9例),23例患者有定期服用阿司匹林史,10例发生急性胃肠道大出血,其中3例钡餐检查有异常(十二指肠溃疡)发现;61例平均出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患者主动脉内径重构及影响的因素。方法对30例PA患者分别测定各项血生化指标和检测并测量主动脉各部内径,将主动脉各部内径与30例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T)患者测得的主动脉各部内径进行比较,并将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 PA患者主动脉瓣环、窦部、根部和升主动脉内径均较EHT患者增宽(P均0. 05)。(2)直线相关分析发现PA患者主动脉瓣环、窦部、根部和升部内径均与立、卧位ARR,立、卧位PAC呈正相关;(3)多重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发现PA患者主动脉瓣环内径主要与立位ARR和立位PAC存在线性关系,主动脉窦内径与立位ARR和卧位PAC存在线性关系,主动脉根部内径与立位ARR和卧位PAC存在线性关系,主动脉升部内径与立位ARR、卧位ARR和立位PAC存在线性关系。结论 PA患者其主动脉内径存在扩张性重构;主动脉各部内径扩张性重构的影响因素有所不同,立位ARR为共同的影响因素,提示其控制可能是逆转PA患者主动脉扩张性重构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瓣膜融合类型二叶式主动脉瓣(BAV)的临床及超声心动图特征,探讨主动脉瓣膜功能障碍类型和主动脉增宽部位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30例2011年1月~2017年1月于北京朝阳医院诊断为二叶式主动脉瓣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心动图。结果 230例BAV患者中,右冠瓣与无冠瓣融合(R-N)型127例,左冠瓣与右冠瓣融合(R-L)型89例及左冠瓣与无冠瓣融合(L-N)型14例。R-L型主动脉瓣反流(轻、中或重度)占比均显著高于R-N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N型主动脉瓣狭窄(轻、中或重度)患者占比均较R-L型高,但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R-L型主动脉窦部内径较R-N型显著增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N型升主动脉内径较R-L型更宽,但并无显著差异(P0.05)。230例患者中以主动脉窦直径(DSTJ)≥升主动脉直径(Dasc)为Type N组(40例),DSTJDasc为Type A组(190例)。R-N、R-L及L-N型患者中,Type A均较Type N更常见(P0.05),且R-N型Type A组BAV患者占比最多。结论 R-L型BAV较R-N型更易发生主动脉瓣反流和主动脉窦部增宽,R-N型Type A组在BAV中占比最多。  相似文献   

10.
超声心动图评价主动脉顺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应用 Aloka SSD- 6 30超声仪对 45例住院病人进行主动脉检测 ,研究年龄、血压变化对主动脉顺应性的影响。于胸骨左缘左心室长轴切面 ,在主动脉瓣远方 2 cm处测量舒张期主动脉最小径 (ADD)和收缩期主动脉最大径 (ASD)。根据公式计算主动脉顺应性参数 :1主动脉搏动幅度 (Δ D) =ASD- ADD;2主动脉顺应分数 (α) =ΔD/ ADD。 45例患者中年龄≥ 6 0岁 17例 ,临床诊断高血压病 16例。依据不同年龄段分组对比主动脉顺应性变化 ;依据是否有高血压病分组对比主动脉顺应性变化。结果 45例患者均获得清晰的升主动脉图像。主动脉顺应性参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CT血管造影术(CTA)评估马方综合征主动脉根部直径和漏斗胸的关系,寻找马方综合征患者血管及骨骼病变的关系,增加马方综合征影像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以来26例马方综合症患者的胸部CTA表现,采用双源螺旋CT进行胸腹主动脉心电门控FLASH模式描方案。应用对比剂跟踪技术启动扫描,ROI置于降主动脉近段,ROI内CT值到达100HU时延迟10s钟自动触发扫描。结果:所有病例均存在主动脉窦扩张,16例升主动脉近段扩张。发生主动脉夹层5例,其中Stanford A型夹层3例,Stanford B型夹层2例。腹主动脉瘤1例。马方组和对照组主动脉窦直径和升主动脉近段直径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马方组主动脉窦直径(r=0.925)、升主动脉近段直径(r=0.819)与Haller指数存在明显相关性。马方组主动脉窦直径(r=-0.849)、升主动脉近段直径(r=-0.796)与胸廓前后径存在明显负相关性。升主动脉中段直径与Haller指数(r=-0.063)、胸廓前后径(r=0.034)相关性不高。胸廓前后径与Haller指数存在明显负相关性(r=-0.902)。马方组患者Haller指数正常组和异常组主动脉窦直径和升主动脉近段直径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异常组Haller指数轻度异常和中重度异常患者主动脉窦直径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A是诊断马方综合征主动脉改变重要的影像学手段,也是马方综合征术后评价及随访首选检查方法。结合Haller指数的测量,有助于马方综合征的临床评估,从而选择合适的手术适应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螺旋CT诊断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3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CT检查过程与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将CT检查结果特异性和非特异性进行分析,了解CT检查结果的准确性。结果 CT图像可清晰的了解真假腔的大小、形态变化,剥离内膜片、主动脉壁钙化以及破口位置。根据检查结果的特异性了解,患者出现主动脉真假腔33例(94.29%);患者的内膜瓣出现移位分离32例(91.43%)。根据检查结果的非特异性了解,患者主动脉出现不规则扩张35例(100%);患者主动脉壁钙化32例(91.43%);患者出现附壁血栓6例(17.14%)。螺旋CT诊断34例符合实际,诊断符合率是97.1%。其中1例患者被误诊,误诊率为2.9%。结论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检查和诊断中,螺旋CT诊断准确率较为理想,临床推广价值高。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复习了12例十二指肠克隆病的临床病理表现,并根据不同的类型而提出治疗方案。在1978年2月~1993年12月31日接受治疗的336例患者中,选取12例十二指肠克隆病患者(3.6%)。其中3例为十二指肠瘘,9例为原发性十二指肠克隆病。其中5例分别有十二指肠球部(2例)、降部(2例)及水平部(1例)的局部狭窄。具有典型的“高位”梗阻表现。另4例有消化性溃疡样病灶。这些病例诊断的依据为,十二指肠存在口疮样溃疡,并同时有空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淋巴结转移是肝门胆管癌一种主要的不良预后因素。肝门部淋巴首先流向胆总管旁淋巴结,之后流向胰头上后淋巴结,以及门静脉和肝总动脉旁淋巴结,并可通过肝总动脉淋巴结、胰后淋巴结或直接转移至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目前,对于Bismuth I/II型肝门胆管癌患者的常规根治性切除术中包括了对肝门部(主要是肝十二指肠韧带周边)淋巴结的清扫,但是否应增加对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的清扫,以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尚无研究。方法 2005年~2009年在我院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的72例I/II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在切除肿瘤的同时,35例患者在对肝门区域淋巴结清扫的同时,将胰结肠韧带切开,暴露腹主动脉,对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进行清扫,另37例未清扫。结果与37例未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患者比,35例进行了清扫的患者1 a、2 a和3 a肿瘤复发率分别为22.9%、40.1%和65.7%,均明显低于未清扫组的45.9%、62.2%和91.9%(P0.05),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5.7%、40.0%和17.1%,总生存率分别为74.3%、60.0%和31.4%,均明显高于未清扫组(分别为35.1%、16.2%和2.7%和59.5%、40.5%和13.5%,P值均0.05)。结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可降低Bismuth I/II型肝门部胆管细胞癌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5.
作者对72例胃十二指肠粘膜活检患者进行幽门螺杆菌(Helicobecter Pylori,HP)及组织学检查发现,胃窦HP感染与十二指肠炎密切相关(P<0.01);十二指肠HP感染与十二指肠炎分级密切相关。De-Nol在HP阴转、内镜、病理恢复正常方面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Hp阳性监测对慢性乙肝患者发生消化性溃疡的风险提示作用。方法选取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4—2019年收治的300例慢性乙肝消化性溃疡患者,其中胃溃疡患者130例(胃溃疡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70例(十二指肠溃疡组)。均进行14C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情况,采用免疫印迹法进行Hp抗体血清分型。对比十二指肠溃疡与胃溃疡患者的Hp感染率及Hp抗体血清分型。结果经14C呼气检查,十二指肠溃疡组Hp阳性率(81.18%)显著高于胃溃疡组(52.31%,P<0.05)。十二指肠溃疡组与胃溃疡组中的HpⅠ型感染率为87.68%与67.65%,显著高于HpⅡ型感染率(12.32%与32.35%,P<0.05)。所有患者中HpⅠ型感染率为59.00%,显著高于HpⅡ型感染率(13.00%,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发生消化性溃疡的风险较高,其中更易发生十二指肠溃疡,尤其Hp抗体血清分型为Ⅰ型的患者,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影像学随访分析马凡综合征并发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象鼻"支架置入术后的降主动脉重建变化的规律。方法共纳入2015年1月到2019年8月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诊断为马凡综合征并发A型主动脉夹层且行全弓置换联合"象鼻"支架置入的患者27例,年龄(29.56±7.87)岁,分为急性组(19例)及亚急性/慢性组(8例)。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术中资料,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1年及之后的每年进行主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评价。结果所有手术患者均顺利出院,随访率100%,术后随访时间为(24.5±16.0)个月。急性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降主动脉支架覆盖区呈现出真腔扩大(P0.001),假腔缩小(P=0.016),主动脉直径保持稳定(P0.05),在之后的随访中,主动脉直径、真腔与假腔保持稳定;在降主动脉无支架覆盖区,术后真假腔及总直径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的随访过程中,各平面主动脉直径及真腔均有增大(P0.05),假腔保持稳定。亚急性/慢性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降主动脉支架覆盖区出现真腔扩大(P=0.048),主动脉直径与假腔保持稳定,之后的随访中主动脉直径与真假腔直径均保持稳定;在降主动脉无支架覆盖区,各层面主动脉直径、真假腔直径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术后随访中,也保持稳定。术后主动脉假腔完全血栓化在急性组与亚急性/慢性组胸段可达到72.2%和75%,而在腹主动脉层面仅有10.5%和62.5%。结论全弓置换联合降主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马凡综合征并发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有利于促进支架段血栓化形成,促进胸段重建稳定,维持术后近中期各层面主动脉直径及真、假腔直径的稳定。  相似文献   

18.
国内动态     
高血压与主动脉夹层的关系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5,13(4):491-493.该文目的是探讨主动脉夹层的发生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应用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技术,测定19例有高血压病史主动脉夹层患者和42例单纯高血压患者的胸主动脉结构与功能的改变,并与41例正常人进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和主动脉夹层组患者胸主动脉的舒张期和收缩期内径、内膜-中膜厚度及僵硬度均明显增大(P<0·05~0·001),顺应性显著降低(P<0·01~0·001),并且随着高血压分级的增加上述变化加重(P<0·05~0·001)。与单纯性高血压组比较,主动脉夹层组患者胸主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分析采用经房间隔切口,或者经主动脉切口对主动脉根部瘤合并二尖瓣病变进行二尖瓣置换的病例,对比两种二尖瓣手术入路的临床效果,探讨最佳的手术方式。方法: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50例主动脉根部瘤合并二尖瓣病变的患者接受Bentall+二尖瓣置换术,其中经主动脉切口置换二尖瓣的患者25例(主动脉切口组),经右心房和房间隔切口置换二尖瓣的患者有25例(房间隔切口组)。主动脉切口组中,男性22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37.8±3.0)岁,二次开胸手术1例;房间隔切口组中,男性18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49.6±3.5)岁。结果:主动脉切口组患者手术后ICU停留时间为(27.5±4.5)h,与房间隔切口组(36.3±10.78)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术后死亡,无恶性心律失常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均顺利出院。主动脉切口组随访8~56个月,平均(34.3±18.6)个月,有1例出现二尖瓣瓣周漏和左冠状动脉吻合口漏;房间隔切口组随访8~56个月,平均(31.6±14.4)个月,有1例出现二尖瓣瓣周漏。结论:经主动脉切口对主动脉根部瘤合并二尖瓣病变行二尖瓣置换术在手术时间、心脏损伤,二尖瓣暴露以及二次开胸手术等方面较之房间隔切口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足够的主动脉窦部内径及主动脉瓣环径是对主动脉根部瘤合并二尖瓣病变的患者应用这一技术行二尖瓣置换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急诊科护士早期鉴别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方法及安全护理管理措施,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2月至2018年10月我院120例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为观察对象,使用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表法对120例疑似患者进行诊断,以CT、MRI检查结果为参照,分析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表法的有效性,并将确诊的主动脉夹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应用安全护理管理)、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疼痛评分及护理纠纷发生率。结果 (1)经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表法评估可知,116例被诊断为主动脉夹层,误诊2例(1.67%),漏诊1例(0.83%);(2)观察组焦虑评分、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护理纠纷发生率(0.00%)低于对照组(8.62%),P0.05。结论急诊科护士可使用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表法对主动脉夹层患者实施早期鉴别诊断,误诊率及漏诊率较低,且为改善患者预后,可对其实施安全护理管理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