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国家级名老中医王会仍教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经验。方法:跟师学习,结合典型医案,对王会仍教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梳理并分析。结果:王会仍教授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肺脾肾虚"为本,以"气滞、痰饮、血瘀、肺热"为标,以"外感六淫"为诱因,治疗当"理气健脾、活血化瘀、补肺脾肾"等,并根据患者的体质差异,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结论:王会仍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显著,其临证经验及选方用药值得学习。  相似文献   

2.
3.
隋学斌 《中外医疗》2009,28(4):62-62
支气管舒张剂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治疗的主要手段,近年来长效支气管舒张剂的开发,应用及不同作用机制的支气管舒张剂联合应用是其治疗COPD的主要进展。本院呼吸内科对门诊登记治疗的COPD稳定期45例患者予以噻托溴铵和福英特罗联合吸入治疗,对照组45例予以茶碱缓释片口服,观察联合应用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和抗胆碱药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呼吸科常见疾病,病情反复发作,呈进行性加重,治疗手段有限,患者生活质量往往较差。目前国内外指南都认为治疗应注重稳定期的整体防治,从根本上改善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中医药在这方面有其独特优势[2-3]。浙江省中医院王真教授从事呼吸科临床工作30余年,对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经验丰富,疗效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是一种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且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并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应有关[1].目前,COPD 是全球慢性病发病与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在上升[2].它不仅表现为肺功能进行性下降,还可伴发全身型炎症、骨骼肌萎缩、体重下降等等,给患者身心带来严重伤害.肺康复治疗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措施在COPD治疗中已经被广泛认可,肺康复不仅可以改善患者呼吸困难,提高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心理障碍及社会适应能力,还可以通过稳定或逆转疾病的发展降低医疗费用[3].  相似文献   

6.
7.
一氧化氮(NO)是由内皮细胞内的一氧化氮合成酶(NOS)作用于L-精氨酸(L-Arg),在分子氧参与下合成的内源性舒张因子,它能调节肺血管阻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长期缺氧,NO合成分泌减少,肺血管收缩,导致肺动脉高压,吸入NO可选择性作用于肺血管,使之扩张而降低肺动脉压力,对COPD患者预后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目前居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的第五位及死亡原因的第四位,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将成为死亡原因的第三位。COPD是由有毒颗粒和气体(主要是吸烟)引起的肺部炎症。不完全可逆的进行性的气流受限是其特征。为此,本文首先讨论了肺功能检查,接着分析了COPD骨骼肌损耗和呼吸道管理。最后研究了氧疗。因此本文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严重的呼吸道疾病,具有病期长,难治愈,反复发作的特点.临床上,一般是通过改善患者肺功能、减少疾病发作次数来治疗慢性阻塞肺疾病,主要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机械通气治疗、辅助锻炼治疗这几种,本文对这三种治疗方法的进展做一论述.  相似文献   

10.
国家  丁会  华树成 《吉林医学》2010,31(4):539-54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je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COPD主要累及肺部,但也可引起肺外各器官的损害。COPD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患者多,病死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目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4位。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至2020年,  相似文献   

11.
血管生成在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以肿瘤血管生成为治疗靶点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策略。肿瘤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十分复杂,很多生长因子及其信号通路在肿瘤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将热疗用于现代肿瘤治疗中已有近百年历史。热疗属于物理治疗范畴,它是通过物理方法将电能或其他能量转化为热能,以热效应对机体组织产生生物学变化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热疗按治疗范围可分为局部、区域性及全身性热疗三大类;按温度区分为亚高温(39~41℃)、常规高温(41~45℃)、固化高温(热凝固,70~100℃)热疗[1];按产热设备及方式则分为微波热疗、射频治疗、红外线及超声波(海扶刀)等热疗。在临床实际应用中面对中晚期肿瘤患者居多,单纯热疗往往难以取得整体治疗效果,故将热疗与化疗、放疗等治疗方法相结合的联合治疗方式,成为中晚期肿瘤的常用治疗方法,而热化疗是目前临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治疗剂量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青春期前特发性矮身材(IS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5月至2013年11月该院收治的ISS患儿56例,根据治疗剂量不同分为治疗1组和治疗2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rhGH(0.12、0.20 U·kg-1·d-1)治疗,疗程18个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生长速率(G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GV均明显提高(P<0.05);治疗2组疗效优于治疗1组,治疗后治疗1组GV为(7.05±2.70)cm/y,治疗2组的GV为(9.27±3.50)cm/y,治疗后治疗1组的骨龄身高标准差积分(HtSDSBA)为(-0.96±0.48),治疗2组的HtS-DSBA为(-0.78±0.5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GH可以促进青春期前ISS患者的生长,高剂量疗效优于低剂量,不同给药剂量对骨龄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黄帝内经》中有关于泄泻的论述,如“湿盛则濡泻”“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肾者胃之关”“肺脉……小甚为泄”,这些论述阐释了泄泻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治则治法,对临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淋证源流考     
中医学对淋证的认识历史悠久,论载丰富。淋证多分为石淋、热淋、劳淋、膏淋、气淋和血淋6种。其病因可归纳为外感内伤两方面,湿热蕴结、脾肾亏虚、气血郁结为其主要病机。治疗淋证方法包括祛除湿热法、补脾益肾法、调和气血法等。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丹溪学说盛行江南,滋阴降火曾有滥用之嫌,部分新安医家对因偏执苦寒误治坏证或迁延不愈者,善用温补之法,凭脉辨证,据脉用药,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临证"温补",均"以脉为准"。这种"温补重脉诊"的学术思想和经验,对临床诊治危重证候,至今仍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信息动态     
在生物材料表面构建微米、纳米及微/纳米复合结构,可以实现生物材料的表面改性.相对于微米尺度,纳米尺度的拓扑结构与机体内细胞生长的自然环境更为相似.本文就有关微纳米拓扑结构的构建以及对细胞行为的影响进行综述,探讨该方法对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周婕  何伟星  韩国栋  陈贵全  李洪胜 《广东医学》2014,35(15):2390-2392
目的 探讨男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男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乳腺癌患者12例,诊断年龄为54~74岁,平均(61.5±6.39)岁,其中10例进行了单纯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例行单纯乳房切除术+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术,1例在诊断时已经出现远处转移,进行姑息性手术.根据临床分期,4例为Ⅱ期,7例为Ⅲ期,1例为Ⅳ期.所有患者均无癌症家族史或男性乳腺癌高危因素.结论 男性乳腺癌表现为散发性,且发病率很低.个体化治疗,包括手术治疗,辅助化、放疗及内分泌治疗,有助于提高总生存率.男性单侧乳腺肿物应高度怀疑为乳腺癌,及早就医,以获得最恰当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信息动态     
患者,女,14岁,因左侧肢体无力4个月余,左侧视物不清12 d于2013年11月14日入院.患者于2013年6月29日突发左侧肢体无力,上肢不能平举,不能握拳,下肢不能行走.在当地医院住院检查治疗,诊断为脑梗死.  相似文献   

20.
吴隼  黄琰  马栋  杨满  字友梅  贺立山 《广东医学》2014,35(15):2321-2322
目的 观察免疫刺激复合物(ISCOM)型白血病瘤苗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40只SPF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A组不进行任何处理,B、C、D组均进行荷瘤小鼠动物模型的建立,B组采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进行治疗,C组采用灭活的FBL-3瘤苗治疗,D组采取灭活的FBL-3细胞+ISCOM瘤苗进行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小鼠一般状况、巨噬细胞(M(Ψ))杀伤活性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杀伤活性.结果 治疗后,C组M(Ψ)杀伤活性、B组M(Ψ)杀伤活性和CTL杀伤活性均显著低于A组(P<0.01),C组M(Ψ)杀伤活性、D组M(Ψ)杀伤活性和CTL杀伤活性均显著高于A组(P<0.01);C组和D组小鼠未见明显脱毛,进食较正常,瘤体小于B组;C组和D组M(Ψ)杀伤活性和CTL杀伤活性均显著高于B组(P<0.01),D组具有最高的M(Ψ)杀伤活性和CTL杀伤活性.结论 ISCOM型白血病瘤苗可通过增强荷瘤小鼠的M(Ψ)活性和CTL活性达到改善荷瘤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