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不寐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基本病机无外乎阴阳失交。治疗原则在于调其阴阳。天人相应是中医阴阳五行学说的灵魂,而五运六气是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根据运气学说,自然界的阴阳不是静态的比对,而是具有盛衰变化周期的节律运动,三阴三阳之间是有序的动态时空变化。从运气角度调节阴阳,分析疾病的动态变化,就能起到“四两拨千斤”之功效。  相似文献   

2.
五运六气学说是《内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以天之五运与地之六气相结合,推断天、地、月的运动变化规律.运气变化,天地自然有四时节律、日节律、月节律及特殊节律,人体气血阴阳也会随着这种周期性变化而发生变化,为人体体质的倾向性形成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根据“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思想,认为自然之气与人体之气息息相通,依据胎儿在母体的孕育及出生时的宇宙干支运气来判断当时的宇宙气化特点,从而推测人的体质倾向是中医体质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五运六气理论的时空背景,研究运气理论的时间和空间特征。[方法]以文献研究的方法,从六气大司天、六十甲子、岁立、四季、昼夜等时间背景和天地、五方、高下等空间背景解读《内经》运气理论理论。[结果]五运六气学说,以六十年一个甲子为观察单位,探讨每年五运、六气的运动规律,演绎天体运动与自然气候和人体生命的规律,以天地为空间背景,研究自然气候和生命之间的联系,认为万物天地之气相感而化生,人以天地之气生,天气下降,地气上升,人在天地之间,感受其运动变化。天地运行产生五方五位,以对应不同的气象,不同的地域特点因感受天地之气之不同而异,同一地域高下不同,阴阳之气也不同。[结论]天人相应充分体现在时间空间之中,时间、空间是《内经》运气理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学说总结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天文学、气候学、历史及物候学,并具体运用于哲学及医学领域。文章介绍运气学说自唐代逐渐受到重视;宋代其影响和应用达到空前兴盛时期,如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将运气学说的治疗原则具体落实到方药上;明清温病学家吴瑭则通过“运气”来探讨温病发生的原因。按照“五运六气”推算,今年为“太阴湿土司天”,SARS病毒的基因突变是否与此有关?其“以苦燥之温之,甚者发之泄之”的用药原则,是否可指导当前中医治疗非典?“五运六气”学说可能为当前积极寻找和制定防控“非典”方案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5.
论五运六气对现代时间医学发展的指导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天文、气象、地理、地质、生态及医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论证了五运六气的科学价值。指出五运六气是集天地生于一休,以五运阴阳为纲,在形成整体统一的时间医学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医理论的源泉和基础,是中医学术思想的核心,对现代时间医学的发展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从时间医学角度来看,阴阳五行是日月五星与生命和人体周期节律变化的高度概括。五行理论和运气学说的“上应五星”与木火土金水五大行星之间有对应关系,现代时间医学的发展可借鉴五运六气时间医学模式,以尽快地完善起来。  相似文献   

6.
运气是五运六气的简称,运气学说是在中医整体观念的指导下,以阴阳五行为基础,运用天干地支等符号作为演绎工具,来推论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的一种学说。五运六气渗透于中医学理论的各个方面,长期指导中医防治疾病,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古有“不懂五运六气,捡遍方书何用济”之训。《黄帝内经》的理论基本建立在五运六气基础之上[1]。《素问》的《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气交变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元正纪大论》和《至真要大论》等详细论述了五运六气的理论。《素问·六节脏象论》曰:“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五运六气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7.
运气学说是古人在认真观测天体日月星辰的运动变化、大地上万物的生长变化及相互关系基础上 ,以五运六气概念来归类自己的经验和阐述对自然气候变化认识的结晶 ,并通过天干配五运、地支配六气阴阳 ,建立起一套对自然气候变化的运算公式。无疑五运六气学说是中医基本理论的灵魂 ,然而 ,其运算公式可用文字来表述 ,即用文字来描述自然气候变化规律 ,如果在此基础上 ,再用数字及数字化公式来反映自然气候变化规律 ,则是对自然气候变化规律更抽象、更高度的概括 ,即可以通过运气学说数字化 ,更深刻地反映自然气候变化规律 ,进一步更好地指导中医…  相似文献   

8.
五运六气学说体现了中医的天人合一思想,运用五行、六气归纳自然,配合阴阳、天干、地支、三阴三阳来推论天气及人体体质、健康、疾病的相互关系。灵活运用五运六气可以更好地认识疾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五运六气理论是《黄帝内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将其中的三阴三阳与六气相结合,更是三阴三阳理论发展的新的模式。三阴三阳六气具有阴阳属性和五行属性,五行的相生相克理论贯穿始终。本文根据《黄帝内经》中对三阴三阳六气的相关记载,以及对三阴三阳、六气的追根溯源,分别从三阴三阳六气的概念、阴阳属性、五行属性、致病特点等方面进行了论述,阐明阴阳五行学说是三阴三阳六气的根源,而五行学说又是三阴三阳六气致病的核心思想,其致病特点分为单独致病和相兼为病,复杂而多样,熟练运用三阴三阳六气致病特点,并对司天、在泉、胜气、复气等要素进行综合考虑,能为临床辨证论治及治未病提供全新的思路和视角。  相似文献   

10.
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自然界中的一切变化都直接影响人体并使人体发生与之相应的变化。《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故人体内的五脏必然受到天地间自然条件变化的影响。1五脏与四时人生活在自然界之中,人体五脏和自然界的四时阴阳相通应,其中心与夏季相通应,《素问·六节藏象论》云:“心者,……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心与夏季相通,是因为心为阳脏而主阳气。天人相应,自然界在夏季以火热为主,在人体则与“阳中之太阳”的心相应。从五运看,火为二运;从六气看,少阴君火为二之气,相当于每年的暮春初夏,气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