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年肺结核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和武 《医药导报》2002,21(5):268-269
老年人肺结核患病率高,其生理及结核病临床的特殊性,使抗结核药物治疗较为复杂.主要叙述抗结核药物的合理应用,并强调督导治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药物治疗中易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方法以在门诊确诊的382例肺结核患者为分析对象,根据病程记录、临床观察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分析抗结核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382例肺结核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5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61%。结论提示应重视肺结核治疗用药中的各种不良反应,针对年老体弱以及机体免疫力低下的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时采取相应对策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
高含量胸腺肽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复发性肺结核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缪新权  鲁慎文 《云南医药》1997,18(5):341-342
高含量胸腺肽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复发性肺结核的观察缪新权鲁慎文柯岫恩曾荣琨雷玉萍龚宝仙汤子孝孙玉华我们采用胸腺肽与抗结核药物合用治疗复发性肺结核痰菌阳性47例患者,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自1996年2月至1997年2月以...  相似文献   

4.
药物不良反应对肺结核病人全程规律治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冼翠平 《广东药学》2003,13(3):55-57
目的 了解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探讨药物不良反应对肺结核病人坚持全程规律治疗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第一门诊部督导化疗室管辖的越秀、荔湾两个老城区1993—2001年登记的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2058例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38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在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380例中,以位听神经损害、皮疹、肝损害为主,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病例的91.6%。2.因药物不良反应中断治疗44例,占有药物不良反应病例的11.6%,是无药物不良反应病例中中断治疗病例的3.1倍。其中,肝损害是病人中断治疗的主要因素。结论 抗结核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是影响肺结核病人坚持全程规律治疗的主要因素,应引起临床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及时给予积极的处理。  相似文献   

5.
易维  胡斌 《中国医药指南》2013,(22):391-393
随着肺结核疫情呈全球恶化趋势,本文将从化学药物治疗原则及治疗阶段入手,分析肺结核的药物治疗现状;从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与免疫调节药物联用、复合固定剂量组合药与板式组合药、耐药患者的合理用药入手,分析抗结核药的合理应用。以此加深临床对肺结核的防治认识,利于进一步控制肺结核病疫情,降低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抗感染药学》2016,(6):1256-1257
目的:分析糖尿病伴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痰菌转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糖尿病伴肺结核患者30例,从影像学特点,临床表现(发热、咳痰、咳嗽、咯血、胸痛、气急),分析糖尿病伴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后痰菌转阴的临床疗效。结果:30例糖尿病伴肺结核患者,痰菌阳性患者为27例占90.00%;痰菌阴性患者为3例占10.00%;经抗结核药物治疗1月痰菌转阴患者为10例,治疗2月痰菌转阴患者为8例,治疗3月痰菌转阴患者为7例,对抗结核药物耐药患者为2例且痰菌呈持续阳性以及痰菌阴性患者为3例。结论:对糖尿病伴肺结核患者,需积极控制血糖值基础上加强抗结核药物治疗,以最大程度提高痰菌的转阴,缓解糖尿病伴肺结核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7.
抗结核I号介入治疗耐多药肺结核7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抗结核Ι号药物介入治疗耐多药空洞肺结核疗效.方法146例耐多药空洞肺结核随机分为两组各73例,治疗组采用抗结核Ι号药物介入病灶空洞并全身抗结核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全身抗结核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痰阴转率93.2%、空洞闭合率24.7%、病灶吸收好转率82.2%,均比对照组(分别为68.5%,8.2%,52.0%)高(P<0.01).结论加用抗结核Ι号药物介入治疗,可明显提高耐多药空洞型肺结核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抗感染药学》2017,(3):504-507
目的:分析门诊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所致不良反应(ADR)的护理及用药依从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肺结核患者50例,根据患者对抗结核药物的过敏情况,给予其进行抗结核药物诱发试验,并对ADR进行相应护理,观察进行抗结核药物诱发试验并调整治疗方案后患者的治疗情况,采用护理满意度问卷记录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满意率,观察其出院后的用药依从性。结果:50例患者在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过敏症状,其中2例患者因发生剥脱性皮炎而住院治疗,故未进行抗结核药物诱发试验;其余48例患者在进行抗结核药物诱发试验后有针对性的调整了药物治疗方案;患者均顺利完成抗结核药物治疗,治疗期间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为96.00%,出院后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为98.00%。结论:在医院门诊治疗肺结核患者过程中,如患者对抗结核药物出现ADR,应采取适宜的护理措施,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尽可能减少药物ADR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抗结核药物治疗老年肺结核患者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老年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保证疗程的顺利完成。方法对186例60岁以上老人肺结核患者(老年组)及198例20~60岁青壮年肺结核患者(青壮年组)在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探讨防治不良反应的有效方法。结果老年组患者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115例),青壮年组患者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58例)。老年组患者在接受治疗15d内出现不良反应53例,15—30d28例,30~60d约20例,2个月以上14例。青壮年组患者在接受治疗15d内出现不良反应32例,15—30d18例,30-60d约10例,2个月以上8例。结论老年肺结核患者在使用抗结核药物时出现不良反应较明显,且出现时间早,故制订合理的抗结核化疗方案,掌握好用药剂量,使用合理的护肝用其他预防副作用的药物,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抗结核治疗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0.
氧氟沙星在肺结核短化治疗中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杰  董本会 《中国药房》1997,8(3):122-122
鉴于世界结核病疫情的回潮趋势和我国疫情下降的迟缓状态,不断开发和应用有效的抗结核新药是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本文对氟隆地诺酮类药物氧氟沙星(OFLX)治疗肺结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探索,用含氧氟沙星的短化方案与不含氧氟沙星的短化方案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1选例标准1.1初治菌阳肺结核:痰抗酸菌检查3次,结核菌培养3次,两法各出现至少1个阳性结果,过去未用过抗结核药物或用过抗结核药物不足1个月者。12年龄15~75岁非孕妇,无重要心、肝、兽、眼、耳疾患及肺外结核、尘肺、精神病、癫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应用抗结核药物与胸腺肽联合对患有涂阳肺结核疾病的患者实施复治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94例患有涂阳肺结核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7例。采用常规抗结核药物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抗结核药物与胸腺肽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应用药物治疗总时间和痰菌检测结果转阴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涂阳肺结核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抗结核药物与胸腺肽联合对患有涂阳肺结核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吸烟对抗结核药物性肝损的影响。方法:对比吸烟者和非吸烟者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中出现的药物性肝损率。结果:吸烟组肝损出现率较对照组升高,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提示吸烟可致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出现率升高。  相似文献   

13.
肺结核强化治疗对乙肝病毒携带者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状态的肺结核病人在抗结核强化治疗期间化疗药物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比较 75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HBVM)阳性和 78例HBVM阴性的肺结核病人在用同一抗结核强化治疗方案 [2E(S)HRZ) ]治疗前后肝功能损害情况。结果 HBVM阳性的肺结核病人在接受抗结核强化治疗后肝损害发生率较HBVM阴性的肺结核病人增高 (P <0 0 1) ,HBsAg、HBeAg、HBcAb阳性组合及HB sAg、HBeAb、HBcAb阳性组合的肺结核病人的肝损害发生率显著高于HBVM单一项阳性的肺结核病人 (P <0 0 5 )。结论 HBVM阳性的肺结核病人在抗结核强化治疗中比一般肺结核病人更容易发生肝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门诊治疗肺结核患者对抗结核药物过敏反应的护理。方法 53例在门诊治疗发生抗结核药物过敏反应的肺结核患者进行对症护理,抗结核药物诱发试验护理,有针对性进行心理护理,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加强全程用药督导。结果经过积极治疗护理50例患者完成抗结核治疗疗程,1例由于严重过敏反应放弃治疗,2例患者由于肝损间断治疗未完成疗程。结论对门诊治疗应用抗结核药物发生过敏反应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减少药物过敏反应对患者的伤害,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抗结核药物对乙肝病毒感染的肺结核患者发生肝损害的临床情况。方法61例乙肝病毒标记物阳性的肺结核患者(观察组)和64例乙肝病毒标记物阴性的肺结核患者(对照组)均采取相同抗结核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变化和肝功能损害出现时间及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肝功能损害出现时间较早,而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晚(P<0.05)。结论抗结核药物对乙肝病毒感染的肺结核患者造成明显的肝损害,所以抗结核药物治疗前应检查乙肝病毒标记物,治疗过程中应用保肝药物,并要经常检查肝功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肺结核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胸腺肽α_1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老年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肺结核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胸腺肽α_1联合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是93.3%,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是73.3%,观察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腺肽α_1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老年肺结核疗效肯定,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李扬  刘佳 《抗感染药学》2019,16(10):1679-1682
目的:分析抗结核药物对肺结核伴慢性肝病患者致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征及其对抗结核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2月间收治的被确诊为初发初治肺结核患者926例资料,分析其患者按正规抗结核方案(2HREZ/4HR)治疗过程中致药物性肝损害与有无慢性肝炎、合并不同类型慢性肝炎、肝损害程度及其临床分型的相关性,以及对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影响。结果:926例初发初治肺结核患者(其中236例患者伴有慢性肝炎,690例无肝脏基础疾病)治疗过程中,690例无肝脏基础疾病患者出现药物性肝损害213例(30.87%);236例伴有慢性肝炎患者治疗中出现肝损害104例(44.07%);有慢性肝病的肺结核患者肝损伤发生率显著高于无肝脏基础疾病患者(P<0.05);伴有慢性乙型肝炎的肺结核患者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高、肝功能损害程度重;药物性肝损害较易出现在抗结核药物治疗强化期内。结论:有慢性肝病的患者在抗结核药物治疗中应密切监测其肝功能的变化,尤其是在抗结核强化期内,必要时调整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或停用抗结核药物治疗,以免造成不可逆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8.
574例涂阳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肺结核病人应用短程化疗方案引起药物副反应发生情况,提高病人治愈率。方法个案分析涂阳肺结核病人服用抗结核药物后副反应发生率。结果574例涂阳肺结核病例中抗结核药物副反应总发生率27.52%(158/574)。初治涂阳组和复治涂阳组药物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7.29%和28.92%(P>0.05)。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7%和37.5%,肝损害发生率分别为16.0%和14.5%,肝损害例数占总反应例数的56.96%(90/158)。男性略多于女性,60岁以上年龄组发生副反应的机率明显高于60岁以下的年龄组(P<0.01)。结论合并肝炎病毒感染、胃病、老年患者是引起药物副反应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使用抗结核药物时需密切关注药物副反应发生,并及时处理,提高病人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腺五肽和常规抗结核药物在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胸腺五肽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痰抗酸杆菌转阴情况、病灶吸收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1、3个月的阴转率分别高于同期对照组的阴转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完全吸收及显著吸收和吸收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五肽和常规抗结核药物在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0.
蒋丽芳 《抗感染药学》2009,6(4):287-289
目的:探讨抗结核板式组合药物致肝功能损害的发生规律、临床表现。方法:分析2006年—2007年2年间确诊的1567例肺结核患者采用抗结核板式组合药物抗结核治疗导致的药物性肝功能损害的临床表现与护理。肝功能检查采用酶法。结果:1567例肺结核患者采用抗结核板式组合药物治疗导致肝功能损害达10.59%(166/1567);其中:男性81.93%(136/166),女性18.07%(30/166);年龄在51~70岁的患者60.02%(63/166);累计频率(频数)在服药时间30d内达39.76%(66/166),60d内达80.12%(133/166),大于60d的不同时段内19.88%(33/166)。结论:采用抗结核板式组合药物治疗必须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和全程用药的治疗原则,定期检测肝功能,合理使用抗结核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