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癌症已成为全世界范围内人类第一位死因,每年有760万人因癌症而死亡[1],因此,癌症的预防和筛查工作至关重要。多年来,癌症的预防一直集中在生活方式如吸烟、营养和传染病的单纯预防研究上。近年来,研究的焦点已经转向筛查带来的好处与潜在风险以及筛查过程中呈现出的异质性的平衡。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是一个世界领先的专业肿瘤学会,通过研究、教育、预防和提供高品质的治疗攻克癌症。  相似文献   

2.
美国癌症预防动态在过去的25年中美国的癌症死亡率始终保持稳定,与此相对应,心脏病死亡率有了显著下降。因此可以预料,到21世纪初癌症将取代心脏病而成为首位死因.1992年美国癌症总死亡率为133/10万,其中部分癌症(如肺癌和前列腺癌)的死亡率上升,另...  相似文献   

3.
美国预防非常传染病的策略许锐恒传染病早被列为要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但至今在全球仍是头号的死因和由伤残调整的生命年(DALYS)的首要影响因素。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每年导致400万人死亡,肺炎是5岁以下儿童的主要死因;腹泻病是婴幼儿的主要病种和死因,5岁以...  相似文献   

4.
开展健康教育的意义及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所有癌症的诱因35%与饮食有关,其中90%的胃、大肠癌与饮食有关;50%的宫体、胆胰、乳腺癌与饮食有关。如能改善饮食与控制吸烟,癌症发病率可降低70%。我国近几年来死亡谱前三位死因中的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中,其中以生活方式因素占全部死因的44.7%[1]。  相似文献   

5.
随着主要死因从传染病向非传染病转移,生物医学模式已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移。1992年WHO的一个文件指出:在人类死因中,有60%是由于不良行为引起的。美国和我国因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致死的比例,均居前四个主要死因的首位。因此,预防慢性病和意外伤害等主要死因,迫切需要改变人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做好健康教育,加强预防保健。本文主要综述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的研究进展与“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1 美国开展行为危险因素监测情况美国已定时、定点地连续进行卫生、疾病与健康3个方面包括40余种卫生与疾病问题的监测。他们建立  相似文献   

6.
肿瘤预防     
肿瘤预防的依据 Wynder等分别提出过相似的癌症原因表,他们从流行病学资料中得出结论,认为人类癌症的80—84%是由于环境、生活方式和职业因素引起的。对所掌握的资料进行分析,其成果就可应用于肿瘤预防中。肿瘤预防的效益预防包括一级和二级预防,是最大限度控制癌症的途径。过去对癌症的预防研究重视不够,并且许多美国人对于自己所处的导致肿瘤的危险状况采取放任主义态度。实际上,有责任保护自己的健康这一最宝贵的财富。癌症的治疗费用十分昂贵而疗  相似文献   

7.
遗传因素在致癌中的作用及预防对策———UDS法的建立大连市肿瘤研究所(116033)孙桂训生活在相同环境中癌症的发病机率有很大差异,这一事实表明每个人的遗传背景不同,对癌的易感性也不同,而易感性本质与DNA有密切相关。我国幅员辽阔,癌高发区的覆盖面积...  相似文献   

8.
农药与儿童癌症DanielsJLetal儿童癌症是美国1~14岁儿童的第二位死因。最近几年,北美儿童癌症(尤其是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和骨瘤)发病率正不断上升。尽管对于儿童癌症的病因学知之较少,但是环境因素的变化可能是儿童癌症发病率上...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美国一家医学杂志发表了癌症病因和预防的最新观点,列出了众多致癌因素中前25个可预防的风险因素,同时又提出了减少癌症风险的具体措施。最易致癌的前25个可防的风险因素是:乙型肝炎病毒——肝癌;吸烟(吸烟10年,每天2包或更多)——肺癌;人乳头状瘤病毒——宫颈癌;高饱和脂肪的饮食摄入——肺癌;低叶酸的饮食摄入——宫颈癌;过度饮酒(任何酒精)——口咽癌;杀虫剂中的DDT──乳腺癌;经常食用牛羊肉——结肠癌;螺旋杆菌感染——胃癌;高度紧张的生活经历(持续2年以上)——各种癌;低维生素E的饮食摄入—…  相似文献   

10.
《医药与保健》2003,11(6):53-53
近年来,我国癌症发病人数呈不断上升趋势,目前我国居民每死亡5人中就有1人死于癌症。据卫生部测算,我国2000年死于癌症的人数为140~150万,在总死因中占第二位,在城镇居民中占第一位。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副司长肖东楼说,“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宫颈癌和鼻咽癌等8种癌症合计占癌症死因的80%以上,是我国今后将重点防治的主要癌症。多数癌症的确切病因并不清楚,但癌症的危险因素大体上是明确的,这些危险因素可以归结为:吸烟、感冒、膳食不合理、职业危害等。所以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远离危险因素是防治癌症的第一要务。”…  相似文献   

11.
唐文 《保健医苑》2006,(10):31-31
医学研究显示,心理因素、社会因素是决定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医学心理学家指出,家庭稳定、婚姻美满、人际关系和谐、具有可信赖亲友的人,其患病率明显低于生活孤独或心理压力过大的人。人类疾病中有50%与生活、行为方式有关,而生活、行为方式又多与心理因素相关,有时心理因素甚至起主导作用。现在,癌症仍是我国城市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因此,预防癌症也应关注心理、行为、环境、遗传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2.
近来,由癌症、心脏病等成年病而使40岁左右的中年人的死亡率正在逐年增加,已占全死因的60%以上,成年病的发病多与饮食习惯、吸烟、饮酒等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作为预防对策,以前只强调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二级预防。近来又增加了病因预防的一级预防。但是,要改变已习惯的生活方式决非易事,因而有必要开发一种能够增加健康知识并有效介入生活方式、改变个人生活行为的健康教育系统。在美国,已将流行病调查观  相似文献   

13.
生活方式疾病有癌症、冠心病、脑血管疾病(中风、脑中风和高血压)等疾病。美国生活方式疾病占全部死因的2/3,我国卫生部门对大城市居民的死因按比例大小排列,排在前五位的依次为癌症、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意外伤害。  相似文献   

14.
不良生活方式癌症发生的元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新汉 《医药与保健》2006,14(11):28-29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癌症的发生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人生活方式相关。前两者我们不能改变,但后者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牢牢把握的。有研究表明不良生活方式是癌症的元凶,如果人们选择科学的生活方式,改掉不良习惯,则可以有效的预防癌症,降低癌症的发病率,达到健康长寿。生活方式致癌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全国15个省市20个油毡厂进行了癌症死亡率回顾性队列研究。在13年期间,油毡厂共死亡411人,其中,癌症150人(肺癌52人)。接触组与对照组各类死因拉次相同。接触组各组男性肺癌居全癌之首,分别占全癌的36.43%、31.63%、47.62%。接触组全死因、全癌和肺癌标化死亡率(SDR)分离高于对照组,女性全死因高于对照组。男性肺癌标化死亡在接触组和分组中均以制毡工最高。全癌、肺癌死亡率呈现  相似文献   

16.
章必成 《长寿》2005,(9):14-15
近30年来,国内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呈明显上升趋势。在某些城镇居民中,癌症已经成为死因的首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及生态环境、生活方式的改变,预计在未来的20~30年中,我国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将持续上升。目前,我国癌症的发病率每年递增2.5%,死亡率每年递增1.8%;农村的上升速度明显高于城市。与此同时,国内高发癌症的排名也出现了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7.
城市生活方式对死亡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广州、珠海市1991 ̄1992年死亡调查资料,按Dever氏法作为因素对死亡影响的分析,并与10年前作者对我国19个城乡调查结果分析比较。发现已达小康生活水平的两市,生活方式和行为占死亡比重49.05%,与美国1977年同类调查几乎一致。证实WHO认为发展中国家死因中40% ̄50%为生活方式和行为所致。因此,奔小康时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是人们健康的首要危害因素。  相似文献   

18.
正乳腺癌是女性首位癌症死因,约占女性癌症死亡总数的23%。除遗传因素外,不良的饮食结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当的自我保健与婚育等,都会增加罹患此病的风险。为了自己的健康和幸福,希望女性朋友在生活中远离这些危险因素。保证充足睡眠,每天不少于7小时美国癌症研究会调查发现,每晚睡眠时间少于7小时的女性  相似文献   

19.
MFRIT中吸烟干预研究武汉同济医科大学陈冠民,余松林今天,吸烟仍是引起致命性疾病的可以改变的主要危险因素,这些疾病如心血管病(CHD)、肺癌、慢阻肺和脑血管病。每六个死亡者中就有一个是由吸烟引起的。由于心脏病仍是主要的死因,所以在预防CHD中,戒烟...  相似文献   

20.
《保健医苑》2006,(2):56-56
一项由全球100多名科学家参与,对12种癌症死亡病因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2001年全世界有700万人死于癌症。其中243万人(35%)死因与以下9大危险因素有关:(1)吸烟:癌症21%是由吸烟引起的,吸烟可导致肺癌、口腔癌、胃癌、胰腺癌和膀胱癌,(2)饮酒,(3)摄入蔬菜水果不足;(4)超重和肥胖;(5)缺乏运动;(6)不安全的性行为,(7)城市空气污染;(8)居室内煤烟,(9)医用注射器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