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具有高致残率的慢性迁延性疾病,是社区严重精神障碍综合管理的主要病种之一[1],此类患者期望寿命相对较短,心血管疾病是首要死因[2]。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方式与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进行生活方式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普通人群的心血管危险因素[3],是心血管疾病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该研究依托杭州市近40年的社区精神障碍管理治疗服务网络[4],以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生活方式调查及生活方式管理,对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干预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心血管疾病患病率持续攀升,最新《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报道[1],我国冠心病患者高达1139万,严重损害居民健康,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疲劳作为冠心病患者主要的伴随症状,是其死亡风险的预测因子[2]。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虽然发达国家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率一直在下降[1-2],但AMI仍是世界范围内主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数据显示,在许多国家年轻患者(AMI)住院率保持稳定或不断上升[3-5]。与老年患者相比,年轻AMI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有所不同[6-8],对这些患者的研究可能对指导 AMI 分层管理,以求更好地缓解我国心血管疾病负担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尿酸是嘌呤核苷酸在人体代谢的终产物,主要经由肾脏排泄,任何原因引起的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异常均可导致血尿酸(SUA)水平升高。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尿酸排泄减低可能出现高尿酸血症[1]。有研究报道[2],血尿酸的水平与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与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报道不明确,本文旨在探讨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与患者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正>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1]是一种常见的大肠黏膜上皮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高[2],是全球相关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3]。在美国,2020年报告了近15万例结直肠癌病例和超过5万死亡病例,预计到2030年,结直肠癌将有超过220万新发病例和110万死亡病例[4]。  相似文献   

6.
<正>癫痫是一种神经兴奋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不可预测的、反复发作的神经系统疾病[1]。目前全球癫痫患者的数量达到近7,000万[2]。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统计,全球每年新发的癫痫病例数达240万[3],其中中国的癫痫患者总数超过1,000万,且以每年40~50万的速度递增[4]。相较于正常人群,癫痫患者的早期病死率明显增加。癫痫增加患者出现学习记忆障碍、猝死及其他意外死亡等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正>结肠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位居第三的恶性肿瘤,年发病率高达1400万人,死亡率高达69.4万人[1]。在我国,结肠癌是癌症相关死亡疾病的第5大原因。约有75%的结肠癌诊断时已发展至临床晚期,5年生存率仅有14%;而早期诊断可显著降低死亡率,5年生存率可达到90%[2]。目前,对于结肠癌高风险人群推荐的筛查方法主要有结肠镜和粪便潜血实验[3]。粪便潜血实验对早期诊断和高危人群筛查的敏感性有限[4]。结肠镜虽然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但是具有有创性、费用昂贵,耗时且耐受性差[5]。  相似文献   

8.
<正>脑卒中是全球第二大、中国第一大死亡原因,同时也是全球成人残疾的首要因素[1~2]。最近有学者预测,直到2040年脑卒中仍将是全球前三位死亡原因之一[3]。我国脑卒中患病率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013年中国每年约有1 100万流行病例,200万新发脑卒中和100万脑卒中相关死亡[4]。  相似文献   

9.
<正>2019年全球有4.63亿糖尿病患者,成人患病率约为9.3%[1]。截止2017年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达12.8%,患者人数约有1.298亿,且呈“井喷式”上升趋势[2]。糖尿病为进展性疾病,其引起的继发性并发症是导致患者残疾、死亡的重要原因[3]。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自我管理是必要且有效的终身治疗和管理方法,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和减轻疾病负担[4]。随着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临床对患者的自我管理和个体化护理也极为重视[5],  相似文献   

10.
<正>心血管疾病是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1],约占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死亡原因的60%以上[2]。传统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并不足以解释ESRD患者如此高的心血管事件发病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正>高血压作为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主要可控制的危险因素,对CKD患者的治疗极其重要,CKD的进展与心血管不良事件密切相关[1-3]。2012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idney Disease: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提出的血压目标主要适用于未接受透析的CKD患者,发布了CKD患者血压管理指南[4-5]。  相似文献   

12.
<正>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死亡原因[1]。对于疑似或已知CAD患者,临床上通常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无创和有创检查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CAD以及评估其心肌缺血程度,从而针对不同风险分层的患者使用合理的治疗决策[2-3]。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是检测冠状动脉疾病的可靠工具,目前已成为指南推荐的一线CAD无创评估工具,可为临床提供治疗决策支持和预后信息[4]。但传统的CCTA检查只能提供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解剖学信息,  相似文献   

13.
<正>腰痛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导致人群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最常见的肌肉骨骼问题[1—2]。国际上通常将腰痛分为两大类:特异性和非特异性腰痛[3]。其中,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约占腰痛患者的85%[4],且很多都会发展为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CNSLBP),即病程持续时间超过12周的,  相似文献   

14.
<正>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最佳的“生命线”[1]。随着终末期肾脏病患者数量逐年递增,以及透析患者生存期不断延长,动静脉内瘘穿刺并发症也日益突出,血管耗竭给透析患者生存带来了极大的威胁[2]。目前公认绳梯穿刺法和扣眼穿刺法为内瘘常用的两种穿刺法[3],但是针对以上两种穿刺法的选择国内外缺乏指导标准,随意选择不但可能降低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而且极易加重内瘘损伤,不利于内瘘长期使用。综合评估患者情况,个体化选择穿刺法是保证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降低患者内瘘穿刺并发症的重要手段[4],  相似文献   

15.
<正>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死亡占我国总死亡原因的首位,远高于肿瘤和其他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心健康。因不健康饮食、低体力活动及吸烟等生活方式危险因素的广泛流行导致我国CVD患病人数大比例上升,2018年现患人数已达3.30亿[1]。《“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指出,要加强健康教育,引导群众形成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等生活方式来促进健康。同时国外学者也指出心血管疾病风险高危患者不仅应从药物治疗中受益,还应从有关生活方式行为改变的咨询中受益[3]。行为咨询是健康行为促进策略和方法的集合,能有效降低可预防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4]。本文对行为咨询的概念、对CVD患者的重要性,不同类型的行为咨询在CVD患者上的应用,以及行为咨询实施存在的阻碍等方面进行综述,为提高我国CVD患者的健康促进干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正>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主要替代治疗方法[1]。医护人员在进行床边血液透析治疗的过程中,需要使用较多的医疗物品,并处理医疗废弃物[2]。传统血液透析治疗所需物品是从区域移动护理车拿至患者透析椅台面进行操作,存在无菌物品被污染的情况,增加了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风险,也影响了医护人员操作的便利性和工作效率[3];此外,锐器盒放置在透析机底座台面,存在倾倒及针刺伤风险,增加了护士操作的疲惫感,影响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4]。  相似文献   

17.
<正>胆固醇是维持细胞结构所必需的基本分子,对各种正常的生物功能至关重要,其代谢异常除增加肥胖、心血管疾病等发生风险外,也与肝细胞癌(H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2]。HCC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癌类型,与慢性肝病尤其是病毒性肝炎和代谢性脂肪性肝炎密切相关,是全球第六大常见的癌症,也是全球癌症死亡的第四大原因[3]。尽管近年来肝癌的治疗已有所突破,但预后仍较差,治疗效果不理想[4]。因此,  相似文献   

18.
心血管疾病是慢性肾脏病患者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约占透析患者死亡原因的50%,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所致的死亡率是普通人群的10~30倍[1]。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存在多方面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①传统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年龄、性  相似文献   

19.
<正>脑卒中是导致患者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1]。患者因残疾无法独立生活,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2-3]。脑功能检测技术可监测大脑活动期间的变化,为评估脑卒中康复治疗的效果提供帮助[1]。相关的脑功能检测技术有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PET)、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等[4-5]。  相似文献   

20.
<正>在全球范围内,卒中是死亡的第二大原因,也是残疾的第三大原因,导致经济负担沉重(每年约340亿美元)[1];在中国,最新统计显示,缺血性卒中占所有卒中的82.6%,是中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2]。动脉粥样硬化是中老年人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原因,颈动脉作为整个循环系统的“窗口”,对其成像在评估卒中和总体心血管风险方面将增加重要信息。欧洲血管外科学会指出,除了评估患者的狭窄程度,还应考虑颈动脉斑块的组成成分和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