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联合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临床诊断为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患者,年龄(59.2±8.2)岁,每例均行尿动力学和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检查,评估膀胱顺应性、逼尿肌稳定性、尿道压、膀胱及尿道的形态。鳍杲尿动力学检查提示最大尿流率(33.6±7.7)mL/s,残余尿(17.8±14.7)mL,膀胱顺应性正常,膀胱容量(356.3±99.3)mL,33例测得腹压漏尿点压(49.8±17.6)cmH2O,最大尿道闭合压(47.4±10.5)cmH2O,功能性尿道长度(2.6±0.6)cm。相关性分析显示病程与腹压漏尿点压高度负相关(r=-0.816,P〈0.01)。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见膀胱颈及近端尿道下移34例,膀胱尿道后角变钝或消失44例,静息期膀胱颈和近端尿道呈漏斗形7例,咳嗽时47例见造影剂从尿道溢出。结论在无影像尿动力学设备的单位,尿动力学检查和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联合应用对SUI的诊断和术前评估具有重要的价值,比单用一种方法更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分段剜切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16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采用经尿道前列腺腔内分段剜切术。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留置尿管时间以及手术前后前列腺国际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进行比较。结果手术时间30~180min,平均(78.3±26.7)min;术中出血30~320mL,平均(152.7±65.3)mL;未发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综合症(TURS)及包膜穿孔;术后留置尿管时间5~7d。13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月,IPSS由(25.2±5.3)分下降至(8.6±4.7)分,QOL由(5.0±0.5)分下降至(2.0±1.0)分,最大尿流率由(7.2±2.6)mL/s上升至(26.8±2.7)mL/s。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分段剜切术是一种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的尿流率检查方法,对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尿流率测定值的影响。方法对诊断为BPH的病人,分别行自由尿流率测定(方法一)、平卧位压力一流率测定(方法二)及站立位压力一流率(方法三)测定。统计学分析比较其结果。结果三种检查方法测得的尿流率,MFR最大尿流率分别为(ml/s):11.3±3.8、8.6±3.8和9.9±4.2。Qave平均尿流率分别为(ml/s):7.9±3.1、6.1±2.4和6.9±2.8。方法一与方法三对比,尿流率的差别无显著性,方法二与方法三比较,尿流率差别也无显著性,但是方法一与方法二比较,最大尿流率和平均尿流率的差别均有显著性(尸〈0.01及P〈0.05),平卧位测压流率比自由尿流率降低。结论放置7F测压管等单一因素对尿流率影响有限,平卧位测压尿流率降低是多因素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观察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压力性尿失禁(SUI)的疗效。方法选取经尿动力学检查证实为SUI患者56例,其中男9例,女47例,平均(46±5)岁。采用盆底生物反馈治疗仪进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每次32min,每天1次,6周为1疗程。记录治疗前、后患者排尿日记和尿动力学测定,并随访2个月疗效。结果56例全部完成治疗。其中尿失禁症状完全消失10例(17%),漏尿点压测定无漏尿发生7例(13%)。治疗后总排尿次数(8±2)次/24h、总漏尿事件次数(7±2)次/24h,显著低于治疗前的(15±4)次/24h、(12±3)次/24h(均P〈0.05);最大排尿量、正常尿意膀胱压测定容量、最大膀胱压测定容量、漏尿点压和最大尿道闭合压分别为(256±47)L、(260±48)mL、(277±46)mL、(96±10)cmH2O和(62±7)cmH,显著高于治疗前的(143±35)mL、(135±37)mL、(162±33)mL、(79±12)cmH2O和(54±6)cm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结束时和2个月后有效率为91%和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是治疗SUI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体电切前列腺增生症(BPH)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体前列腺电切术286例,术前均排除前列腺癌可能,术中切除组织重量(38±36)g,手术时间(62±43)min,无电切综合征发生。术后4—7d拔除留置导尿管。结果术后持续冲洗膀胱(1.2±0.7)d。随访3—46个月,最大尿流率由术前(6.2±4.8)mL/s提高到术后(22.3±3.8)mL/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由术前(26.8±4.2)分降至(6.5±3.7)分,生活质量评分由术前(4.7±0.2)分降至(2.3±0.6)分,残余尿由术前(90±36)mL降至术后(26±32)mL。其中25例尿管拔除后排尿困难,给予再留置尿管3—4d拔除后排尿通畅,11例发生尿道狭窄经治疗后排尿通畅。结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安全有效,远期效果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改善高血压肾间质纤维化(RIF)的机制。方法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阳性对照组(2K1C组)和罗格列酮治疗组(RGL组),另设假手术组(SHAM组),比较三组大鼠的尾动脉收缩压(SBP)、尿β-微球蛋白(β2-MG)、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肾组织纤维化半定量评分以及BMP7、CTGF的表达及肾脏病理改变。结果①治疗前,2K1C组及RGL组的SBP与尿β2-MG均较SHAM组明显增加。自第4周起,RGL组SBP和尿β2-MG较2K1C组也明显降低。②2K1C组及RGL组RIF程度较SHAM组明显加重,RGL组较2K1C组减轻。③与SHAM组比较,2K1C组及RGL组BMP-7表达减少,CTGF的表达显著增加。④RGL组较2K1C组BMP7表达升高,CTGF的表达减少。⑤BMP-7及CTGF与RIF程度分别呈负相关和正相关。结论罗格列酮可能通过上调高血压大鼠肾问质BMP-7的表达、下调CTGF的表达,发挥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284例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与代谢评价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 研究结石成分与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 分析284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的结石成分及其中191例完整血生化及24h尿分析结果。结果 草酸钙结石195例(68.7%),感染性结石41例(14.4%),尿酸结石38例(13.4%),磷酸盐结石6例(2.1%),胱氨酸结石4例(1.4%)。191例有完整血生化及24h尿分析结果患者中代谢异常176例(92.1%),其中高钙尿症27例(14.1%),高尿酸尿症54例(28.3%),高草酸尿症41例(21.5%),高尿磷55例(28.8%),低枸橼酸尿症128例(67.0%),低尿镁症80例(41.9%),24h尿量〈2000ml者65例(34.0%),高胱氨酸尿症4例(2.1%)。94例随访10~58个月,平均22个月。无泌尿系结石复发52例,复发42例,无复发组代谢无异常12例,复发组2例(P〈0.01),无复发组和复发组4种异常者分别为2例和7例(P〈0.01)。结论 结石复发与多种代谢异常关系密切;确定结石成分及患者的代谢评价对泌尿系结石的成因、治疗和预防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A型肉毒素(BTX-A)注射治疗脊髓损伤患者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症(DESD)的临床效果。方法脊髓损伤致DESD患者15例。男12例,女3例,平均年龄37岁。临床表现排尿无力、排尿等待,需要压腹以助排尿。200 U BTX-A溶解于8 ml生理盐水,使用尿道镜注射针分8点二平面注射于尿道外括约肌,1ml/点。记录治疗前后排尿症状,尿动力学检查,并观察毒副作用。结果治疗后2个月,尿动力学检查结果显示膀胱贮尿和排尿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15例最大尿流率由(9.2±5.0)ml/s增加至(16.2±7.0)ml/s,单次尿量由(182.5±52.0)ml/次增加至(235.5±40.0)ml/次,剩余尿量由(288.7±122.5)ml下降至(155.4±81.2)ml(P<0.01);最大膀胱测压容积、膀胱顺应性及充盈末逼尿肌压力术前分别为(113.0±64.8)ml、(15.2±2.0)ml/cm H2O、(52.7±19.2)cm H2O,术后分别为(205.5±75.6)ml、(22.5±9.3)ml/cm H2O及(37.1±7.3)cm H2O(P<0.01,P<0.05,P<0.01)。治疗前需要坐位排尿的8例患者均可以直立排尿。随访2~7个月,疗效稳定。结论BTX-A注射是一种治疗脊髓损伤患者逼尿肌无反射伴DESD的有效方法,长期疗效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使用阿德福韦酯(ADV)长期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尿β2微球蛋白(β2-MG)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与早期肾损害的关系.方法 连续收集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绍兴市立医院CHB患者355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ADV单药治疗(n=100)或ADV+拉米夫定(LAM)联合治疗(n=80).另一组给予恩替卡韦(ETV)治疗(n=175)作为对照组.5年治疗随访过程定期监测血清肌、尿β2-MG、尿RBP、尿肌酐及肾小球滤过率(eGFR).利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尿β2-MG和RBP变化的累积发生率.结果 在355例CHB患者中,5年的随访结果显示,ADV单药治疗或ADV+LAM治疗组中,在第1、第2、第3、第4和第5年分别累计2、6、10、14和24例出现尿β2-MG的异常,在第1、第2、第3、第4和第5年分别累计有2、7、11、16和20例出现尿RBP的异常.其中有20例eGFR较基线下20%~30%,13例eGFR较基线下降30%~50%,2例eGFR较基线下降>50%.进一步分析表明,eGFR较基线水平下降≥30%与尿RBP和尿在β2-MG异常显著相关.ETV治疗组中血清肌酐和eGFR基本保持稳定,只有2例尿β2-MG异常和3例患者尿RBP异常,提示ETV安全性良好.结论 ADV在长期治疗CHB期间,尿β2-MG与尿RBP可作为早期肾损害的敏感生物标志物.ADV应避免作为CHB的一线治疗.  相似文献   

10.
哈乐治疗10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哈乐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珐17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哈乐+非那雄胺)(n=103)和对照组(非那雄胺)(n=69),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前列腺体积及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变化。结果治疗后IPSS研究组下降了(9.8±0.6)分,对照组下降了(6.7±0.7)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用药后两组Qmax[(7.2±0.4)mL/s%(4.1±0.3)mL/s]、残余尿量[(22.7±2.0)mL vs.(18. ±2.2)mL]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研究组前列腺体积和血清PSA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但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哈乐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可以显著改善患者主观症状及客观指标,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绿激光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附29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经尿道选择性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greenlight photoselective vaporization of prostate,PV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PVP治疗293例BPH患者临床资料。砖果本组293例BPH患者,术前最大尿流率(Qmax)2.1—13.4mL/s,术后平均17.2mL/s)术前平均残余尿98mL,术后残余尿0-30mL;术前留置导尿管83例,术后拔除导尿管排尿通畅,术后24h拔除导尿管69例(23.5%),3d后拔除导尿管85例(29%),余7d拔除导尿管。术后尿频、尿痛96例(32.7%),迟发性肉眼血尿34例(11.6%),尿道外口狭窄40例(13.6%),逆行射精13例(4.4%),暂时性尿失禁7例(2.3%)。所有患者均无水中毒发生,不同程度上性功能均有所改善。砖论PVP治疗BPH手术安全、出血少、时间短、痛苦小、康复快,是理想的微侵袭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瘦猪肉餐对一水草酸钙(calciumoxalate monohydrate,COM)与二水草酸钙(calciumoxalate dehydrate,COD)结石患者尿生化的影响,探讨草酸钙结石形成的机制。方法正常人、COM与COD结石患者各6例,共18例同予以煮瘦猪肉350g食用,收集实验日晨5-7时2h尿为样本,餐后各留3次2h尿标本,测定尿pH值和尿晶体成分浓度;采用SPSS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三组受试者瘦猪肉餐后尿钙、尿酸和尿草酸排泄逐渐增加,而尿量、尿pH值和尿枸橼酸降低;瘦肉餐前后比较,COM与COD结石患者尿pH值、尿枸橼酸、尿钙和尿草酸有显著性差异(P〈0.05),尿酸排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尿钙、尿酸排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大量饮食猪瘦肉可导致尿pH值和尿晶体成分变化,可能是尿结石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尿肾损伤分子1(kidney inj ury molecule-1,Kim-1)与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在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者中的变化,探讨其对 AK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确诊为AKI患者71例(AKI组),并根据AKI分期,分为AKI 1期组23例、AKI 2期组25例和 AKI 3期组23例;另选择同时期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30名(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2组患者尿Kim-1、尿 IL-18及血肌酐(SCr)水平。结果 AKI组 SCr、尿Kim-1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尿 IL-18亦升高(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SCr、尿 Kim-1在 AKI 1期组、AKI 2期组、AKI 3期组均明显升高(P〈0.01),尿 IL-18在 AKI 2期组、AKI 3期组亦明显升高(P〈0.01),在 AKI 1期组虽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 AKI 1期组比较,SCr、尿 Kim-1在 AKI 2期组、AKI 3期组均明显升高(P〈0.01),尿IL-18在AKI 2期升高(P〈0.05),在AKI 3期组亦升高(P〈0.01),与 AKI 2期组比较,SCr、尿 Kim-1及尿 IL-18在 AKI 3期组均明显升高(P〈0.01);而且相关性分析显示,尿 Kim-1与 SCr 呈正相关(r=0.842,P〈0.01);尿 IL-18与 SCr 呈正相关(r=0.785,P〈0.01);尿Kim-1与尿 IL-18呈正相关(r=0.756,P〈0.01)。而 ROC 曲线下面积比较结果显示,尿Kim-1(0.915)明显大于尿 IL-18(0.807)(P〈0.05)。结论尿 Kim-1、尿 IL-18在 AKI患者中升高,二者均可能作为 AKI的诊断标准,且尿Kim-1诊断价值可能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尿道内置7F三腔测压管对压力-流率测定(pressure-flow study, PFS)时尿流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6年4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行尿动力学检查的患者资料,筛选出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SUI)、逼尿肌活动低下(detrusor underactivity, DU)、膀胱出口梗阻(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 BOO)、逼尿肌过度活动(detrusor overactivity, DO)患者,共计875例。剔除置管前后尿流量相差超过20%的患者,最终406例患者被纳入研究。PFS采用7F三腔测压管,对比自由尿流率(free flow, FF)和PFS时的参数:最大尿流率(maximum flow rate, Qmax),尿流时间(flow time, FT),尿流量(voided volume, VV)以及尿流曲线形态变化。结果:各组的Qmax-PFSmax-FF且F...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BPH患者并发膀胱过度活动症(OAB)与膀胱出口梗阻(BOO)程度的相关性。方法:163例BPH患者,根据OAB症状评分(OABSS)将患者进行严重程度分级:0级无尿急等OAB症状;OABSS为1级≤5分;2级6-11分;3级≥12分。经腹超声测定前列腺三径和前列腺突入膀胱的距离(IPP),尿动力学检查测定最大尿流率(Q_max)、剩余尿,最大尿流率时的逼尿肌压力(P&_det@Q_max),并计算出AG值,进行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检验。结果:按OAB症状严重程度分为四组:0级44例,1级35例,2级46例,3级38例。OAB症状程度轻重与患者年龄、前列腺体积、最大自由尿流率等无相关。IPSS评分随OAB症状加重而增高,0~3级分别为(8.4±4.2)、(12.7±3.8)、(15.6±3.6)、(18.5±4.1)分(F=49.931,P=0.000);前列腺中叶增生程度(IPP)呈现显著性升高趋势,0~3级分别为(0.4±0.3)、(0.8±0.5)、(1.1±0.7)、(1.3±0.6)cm(F=21.385,P=0.000);剩余尿量显著增多,0-3级分别为(50.6±36.1)、(64.5±29.0)、(68.3±30.8)、(72.71±39.2)ml(F=3.345,P=0.021);P_det@Q_max显著增高,0~3级分别为(48.3±7.5)、(53.6±27.9)、(58.7±29.1)、(70.4±26.8)cmH2O(1cmH2O=0.098kPa,F=3.722,P=0.012)。BOO(AG〉40)发生率分别为:0级36.4%(16/44)、1级54.3%(19/35)、2级58.7%(27/46)、3级73.7%(28/38),显示OAB症状与AG值呈正相关(r=0.263,P=0.001)。结论:BPH患者并发膀胱过度活动症与膀胱出口梗阻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普通电切镜下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使用普通电切镜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TUERP)治疗梗阻性前列腺增生(BP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TUERP治疗BPH患者42例。结果手术时间40~120min,平均70min,术后3~5d拔除导尿管,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由术前(26.8±3.3)分降至(7.1±3.2)分(P〈0.05),最大尿流率(MFR)由术前(6.8±2.4)mL/s上升至(18.5±2.7)mL/s(P〈0.05),剩余尿(Ru)由术前(92.5±45.2)mL降至(21.4±10.8)mL(P〈0.05)。5例出现短期尿频、尿急,1例出现暂时性尿失禁。结论TUERP是治疗BPH的安全、有效、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前后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含量变化特点。方法随机选入76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其中61例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腔镜组),15例行输尿管切开取石(开放组),手术时间≤45min为腔镜A组,共38例,手术时间〉45min为腔镜B组,共23例。腔镜组中近端输尿管结石22例,远端输尿管结石39例。每位患者均记录手术时间,测定术前、术后第2天及术后第7天尿NAG。结果开放组手术前后尿NAG无明显变化(P〉0.05)。腔镜组间,手术时间〉45min组术后第2天及第7天尿NAG浓度高于手术时间〈45min组(P〈0.05);近端输尿管结石术后尿NAG浓度高于远端输尿管结石组(P〈0.05)。结论尿NAG可作为输尿管镜碎石术后评价肾损伤的指标,输尿管结石位置较高需要较长时间行输尿管镜碎石治疗时,可能更易引起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尿CystatinC在慢性肾脏病(CK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12月~2007年12月我院住院CKD患者118例作为病例组,健康体检者20人为对照组,测定尿Cystatin C、24h尿蛋白定量、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白蛋白、尿转铁蛋白、尿IgG、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并检测血清肌酐、白蛋白,计算MDRD-GFR。结果:尿Cys-tatin C与MDRD、血β2-MG、转铁蛋白、尿白蛋白、尿IgG没有相关性(P〉0.05);尿Cystatin C与尿β2-MG、α1-MG、24h尿蛋白量有相关性;尿Cystatin C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ROC)〉尿β2-MG的AUCROC。结论:尿Cystatin C不能反映GFR的减退,是肾小管损伤的敏感指标,在反映肾小管损伤方面优于尿β2-MG。  相似文献   

19.
细菌生物膜对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细菌生物膜对留置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影响。方法 对留置尿管不同时间的43例患者,于撤除尿管时行尿液细菌培养,并采用阿利新蓝-刚果红联合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尿管细菌生物膜形成情况,分析尿管细菌生物膜形成与尿管细菌培养及抗生素应用情况的关系。结果 留置尿管患者尿管细菌生物膜阳性率,3d组为0(0/4),1周组33.3%(4/12),2周组71.4%(10/14),4周组100.0%(13/13)。应用抗生素组60.6%(20/33),未用抗生素组70.0%(7/10),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菌生物膜形成是留置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重要致病因素,抗生素预防治疗效果不明显。缩短尿管留置时间,采用封闭式引流等仍是尿路感染主要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尿道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20例前列腺增生症接受经尿道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其术前与术后1、6、12个月的IPSS症状评分、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的变化。结果患者平均年龄(74.2±9.1)岁,术前前列腺平均体积(106.8±23.1)mL,平均切除前列腺组织重量(82.6±27.3)g,留置尿管平均时间(62.8±31.6)h。术后1、6、12个月的IPSS症状评分分别为7.O±2.6、6.2±2.5、6.0±2.5、最大尿流率分别为(21.2±7.5、24.5±5.1、25.6±4.6)mL/s、残余尿量分别为(46.0±9.9、41.3±7。9、38.3士8。7)mL,均较术前改善明显(P〈0.05)。结论经尿道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彻底、安全、有效,患者恢复快,痛苦小,可作为当代治疗BPH的“白金”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