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联合来曲唑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效果。方法 选取3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5例。对照组接受来曲唑治疗,研究组接受二甲双胍联合来曲唑治疗,比较两组糖代谢、排卵及妊娠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排卵成功率、妊娠率研究组(86.67%,66.67%)均高于对照组(66.67%,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甲双胍联合来曲唑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可有效提高排卵成功率、妊娠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予以来曲唑结合复方玄驹胶囊治疗对排卵情况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60例PCOS患者,根据随机分配法分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来曲唑单药治疗,研究组实施来曲唑结合复方玄驹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孕酮(P)、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水平比对照组更高,睾酮(T)水平比对照组更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卵泡最大直径比对照组更高,卵巢体积比对照组更小,卵泡数目比对照组更少(P<0.05)。研究组成熟卵泡发生率86.67%、妊娠率40.00%与排卵率93.33%均分别比对照组的63.33%、16.67%、70.00%更高(P<0.05)。结论 来曲唑结合复方玄驹胶囊治疗PCOS患者疗效确切,有助于改善患者性激素水平,促进排卵,提升患者妊娠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达因-35和来曲唑治疗PCOS的疗效。方法:PCOS患者60例,随机分成3组,A组服用二甲双胍和达因-35治疗3个月后,用来曲唑促排卵;B组服用二甲双胍和达因-35一个月后,用来曲唑促排卵;C组直接用来曲唑促排卵。观察三组优势卵泡数目、子宫内膜厚度、血清雌二醇水平、排卵率、妊娠率。结果:三组有排卵的周期中HCG日子宫内膜的厚度、优势卵泡数目及血雌二醇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三组排卵率、妊娠率比较,A组和B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c组和A组及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COS患者经二甲双胍和达因-35预处理1到3个月后,可以提高排卵率和妊娠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评价来曲唑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诱导排卵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全面检索相应的中英文数据库,收集来曲唑用于PCOS患者诱导排卵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用系统评价专用处理软件RevMan5.0合并分析入选研究。结果:共纳入10个RCT,包括1854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1)来曲唑组周期排卵率高于克罗米芬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较薄,每周期成熟卵泡数少于克罗米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妊娠率、流产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克罗米芬抵抗的PCOS患者使用来曲唑后,周期排卵率>60%、妊娠率>30%;(3)来曲唑组周期排卵率低于促性腺激素组;妊娠率、HCG日子宫内膜厚度、流产率两组相似;来曲唑组每周期成熟卵泡数、多胎率、OHSS发生率低于促性腺激素组。结论:目前无充分证据证明,来曲唑对PCOS患者的促排卵效果优于克罗米芬,但可用来曲唑促排卵治疗对克罗米芬抵抗或促性腺激素高敏的PCOS患者,并可有效预防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和多胎妊娠发生。  相似文献   

5.
来曲唑等4种促排卵药物用于宫腔内人工授精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来曲唑等4种促排卵药物用于宫腔内人工授精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南方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采用自然周期(NC)和来曲唑(LE)、氯米芬(CC)、尿促性素(HMG)、尿促卵泡素(u-FSH)4种促排卵药物用于夫精宫腔内人工受精(IUI),共565个周期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1%、13.4%、8.7%、16.1%、13.8%,促排卵各组妊娠率均高于自然周期组(P均<0.05)。各促排卵组之间,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E组优势卵泡数、排卵数及绒促性素(HCG)日子宫内膜厚度与N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排卵治疗增加IUI妊娠率。LE促排卵作用温和,妊娠率与低剂量HMG和u-FSH方案相当,用于IUI促排卵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针灸联合补脾滋肾汤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0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针灸联合补脾滋肾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性激素水平、排卵与妊娠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4.00%,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血清卵泡刺激素、睾酮及黄体生成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排卵率与妊娠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灸联合补脾滋肾汤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可取得良好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排卵与妊娠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来曲唑和克罗米芬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促排卵治疗中的效果和妊娠结局。方法:选取拟行促排卵治疗的PCOS患者136例,随机分为来曲唑组(LE)68例和克罗米芬组(CC)68例。HCG注射日观察平均直径14~18mm的卵泡数、平均直径≥18mm的卵泡数、子宫内膜厚度和血清E2水平;比较两组HMG用量、排卵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畸形率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发生率。结果:LE组HCG注射日平均直径14~18mm卵泡数、E2水平显著低于CC组(P<0.05),子宫内膜厚度及单卵泡排卵率显著高于CC组(P<0.05);LE组HCG日注射日平均直径≥18mm卵泡数略低于CC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CC组OHSS发生率为7.4%,LE组无OHSS发生,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E组临床妊娠率略高于C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曲唑用于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引起的无排卵性不孕,单卵泡排卵率和临床妊娠率良好,临床应用前景较好,有可能成为新一代一线促排卵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来曲唑(LE)联合克罗米芬(CC)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120例PCOS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接受单一CC治疗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而联合组(60例)给予LE+CC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月经情况、性激素水平[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记录两组患者的排卵、妊娠情况。结果 联合组成熟卵泡个数、子宫内膜厚度、月经周期、月经量、早期流产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联合组E2、LH、P分泌水平及排卵率、妊娠率、双胎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LE联合CC治疗PCOS患者可取得较好的促排卵助孕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溴隐亭联合克罗米芬在催乳素(PRL)水平正常的排卵障碍患者中的促排卵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血清PRL水平正常的排卵障碍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56,仅常规给予克罗米芬)和研究组(n=40,除常规给予克罗米芬外加用溴隐亭),比较两者的促排卵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成熟卵泡排卵率及临床妊娠率分别为71.7%(99/138)和28.6%(16/56),研究组为88.3%(91/103)和47.5%(19/40),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克罗米芬联合溴隐亭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促排卵方案用于治疗催乳素水平正常的排卵障碍患者,以促进卵泡发育并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灸与药物促排卵配合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所致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125例PCOS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5例,在药物促排卵基础上于IUI术前、后加针灸治疗;对照组60例,在IUI术前单以药物促排卵治疗。结果:治疗组的周期排卵率为83.9%,妊娠率为36.9%,黄素化未破裂卵泡(LUF)发生率为4.1%,周期取消率为6.3%;对照组周期排卵率为69.9%,妊娠率为20%,LUF发生率为23.1%,周期取消率为21.4%,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针灸配合IUI治疗PCOS可有效提高临床妊娠率,降低了LUF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经阴道超声观察来曲唑联合氯米芬(CC)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来曲唑联合CC治疗PCOS的临床价值。方法:来曲唑联合CC治疗49例PCOS患者,经阴道超声观察子宫内膜厚度,优势卵泡个数,子宫动脉和优势侧卵巢基质收缩期血流峰值(PSV)、舒张末期血流速(ED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卵巢基质血流信号数。结果:来曲唑联合CC治疗PCOS有较高排卵率和妊娠率,使PCOS患者形成了子宫卵巢血流的周期性变化。结论:来曲唑联合CC用药能改善PCOS的子宫卵巢血流,促进PCOS患者排卵,利于妊娠并能减少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多囊卵巢综合征内分泌与子宫内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常见的与女性生殖和代谢有关的内分泌障碍性疾病,是引起无排卵性不孕的主要原因。目前的研究发现,即使对PCOS患者进行促排卵治疗,妊娠率仍然相当低。因此,不孕的因素除了慢性不排卵,还与子宫内膜局部环境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安宫黄体酮(MPA)联合促性腺激素(Gn)超促排卵与来曲唑微刺激促排卵在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患者体外受精及冻融胚胎移植(FE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730周期拟行体外受精助孕的DOR的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380周期行MPA联合Gn促排卵(MPA组),350周期行来曲唑联合Gn促排卵(来曲唑组)。观察两组的周期取消率、Gn天数、Gn剂量、性激素水平、获卵数、可利用胚胎数、优胚率和FET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和活产率。结果:MPA组患者的Gn使用时间、Gn使用总量、优胚率均显著高于来曲唑组(P0.05),而HCG日LH水平、HCG日P水平、可用胚胎数显著低于来曲唑组(P0.05)。两组的获卵数、成熟卵数、受精卵数、卵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PA组患者的FET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均显著高于来曲唑组(P0.05)。两组患者的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和活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来曲唑联合Gn促排卵比较,MPA联合Gn促排卵对于DOR患者可有效抑制早发LH峰,减少提前排卵发生,能获得可观的临床妊娠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4.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无排卵性不孕症最常见的原因,对于有生育要求的PCOS患者,促排卵是其首选治疗方案。枸橼酸氯米芬(clomiphene citrate,CC)是目前国内外指南推荐治疗PCOS不孕症的传统一线促排卵药物,但CC的治疗反应性个体差异显著,其中约40%的患者对CC不反应,即CC抵抗。综述近年来CC抵抗的PCOS患者预测指标及替代的促排卵策略的研究进展,主要从表型、生化特征和基因组学角度阐述PCOS不孕症患者CC抵抗预测指标,从来曲唑(Letrozole,LE)、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腹腔镜卵巢打孔术(laparoscopic ovarian drilling,LOD)、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及中医辅助治疗等治疗方式中选用单一或联合的方案阐述其替代促排卵策略,并比较各种方案或方案组合的优势与潜在不足,以期为临床PCOS不孕症患者提供更加精准、个体化的促排卵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从月经周期第3天或第5天开始口服来曲唑(LE)的促排卵疗效。方法:194例经减重、抗雄激素或胰岛素增敏治疗后的有生育要求的PCOS患者,根据患者胰岛素抵抗评估的稳态指数模型(HOMA-IR)分为胰岛素抵抗组(n=72例)与非胰岛素抵抗组(n=122例),非胰岛素抵抗组患者单用LE促排卵,胰岛素抵抗组患者在口服LE同时联合服用二甲双胍1500 mg/d。两组组内分别根据口服LE的起始时间不同分为D3组、D5组,即从月经周期或孕激素撤退性出血第3天或第5天起口服LE 5 mg/d,连服5天;比较不同促排启动时间的排卵率、妊娠率和活产率。结果:胰岛素抵抗组中D3组较D5组周期排卵率(72.5%vs 69.0%)、妊娠率(45.7%vs 36.4%)、活产率(34.3%vs 27.3%)、流产率(11.4%vs 9.1%)更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胰岛素抵抗组中D3组较D5组妊娠率(50.0%vs 42.6%)、活产率(39.3%vs29.5%)更高,周期排卵率(75.2%vs 80.0%)、流产率(10.7%vs 13.1%)更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有生育要求的PCOS患者的促排卵治疗,无论是月经周期第3天或第5天开始服用LE,其促排卵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来曲唑(LE)序贯氯米芬(CC)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促排卵效果。方法:分析PCOS患者共62例,72个促排周期。按促排卵方案分为LE序贯尿促性素(HMG)组和LE序贯CC组,比较两组单卵泡率、HCG日子宫内膜厚度、未成熟卵泡率、排卵率、卵泡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临床妊娠率、多胎妊娠率及用药时间、费用的差异。结果:LE序贯HMG组和LE序贯CC组的单卵泡率分别为78.95%、88.24%,未成熟卵泡率为7.89%、2.94%,排卵率分别为89.47%、97.06%,OHSS发生率分别为5.26%、0,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3.16%、11.76%,多胎妊娠率分别为5.26%、2.9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E序贯HMG组HGC日子宫内膜厚度(10.27±1.92 mm)明显厚于LE序贯CC组(9.13±2.32 mm)(P0.05)。LE序贯CC组用药时间(10.00±0.00天)明显少于LE序贯HMG组(12.16±1.98天)(P0.05)。LE序贯HMG组的费用明显高于LE序贯CC组。结论:LE序贯CC与LE序贯HMG的排卵效果及妊娠率近似,OHSS发生率无明显差别,LE序贯CC用药时间更短,费用更低,但HCG日子宫内膜更薄,应用中应适当补充雌激素促进内膜生长。  相似文献   

17.
限制性促排卵方案预防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探索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提前注射绒促性素(hCG)的促排卵方案,即限制性促排卵(LOS)方案,在预防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对10例OHSS高危的不孕患者,其中8例为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长方案超排卵,当最大卵泡直径达到12.0~14.5mm时注射hCG10000U,36h后取卵,行常规体外受精或单精子卵母细胞质内注射及胚胎移植。结果10例患者均无OHSS发生,获卵11~35个,其中成熟卵4~28个,均在取卵周期行胚胎移植。胚胎移植后妊娠8例,其中输卵管妊娠1例。结论LOS方案可以使PCOS不孕患者在获得足够多的成熟卵、有效防止OHSS发生的同时不降低妊娠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单用克罗米芬(CC)及其联合不同促卵泡素(FSH)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效果,以指导PCOS患者选择合适的促排卵方案.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7月就诊于我院生殖门诊的81例PCOS患者(共92周期),患者均以CC促排卵,根据月经第8天的卵泡生长情况,决定是否联合应用基因重组促卵泡素(rFSH)或尿促卵泡素(uFSH).按促排卵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CC+ HCG组(A组,26例,32周期);CC+rFSH+HMG+HCG组(B组,23例,26周期);CC+uFSH+HMG+HCG组(C组,32例,34周期).患者排卵后均用黄体酮胶丸或地屈孕酮黄体支持12 ~ 14天.比较3组患者促排卵治疗的效果.结果:A组中2例患者发生黄素化综合征(LUFS);B组中4例发生轻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C组中1例发生重度OHSS,1例LUFS.3组患者的HCG日最大卵泡直径、内膜厚度、排卵率及妊娠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A组D8优势卵泡直径大于B、C组(P<0.05);至HCG日平均时间少于B、C组(P<0.05);B组直径≥1.5cm卵泡数和排卵数均显著高于A、C组(P<0.05).B组与C组的至HCG注射日时间和FSH用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C促排周期D8优势卵泡直径大小对决定联合FSH治疗PCOS患者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单用CC促排卵可能抵抗周期,联合uFSH是经济有效的促排卵方案.  相似文献   

19.
复方醋酸环丙孕酮联合安体舒通治疗PCOS不孕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复方醋酸环丙孕酮(CPA)联合安体舒通治疗PCOS不孕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6例PCOS不孕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给予复方醋酸环丙孕酮1片/d,连续用21日,待撤退性出血第5天开始下一周期治疗,同时给予安体舒通40mg,每日2次.治疗前及治疗3个周期后用化学发光免疫检测FSH、LH、E2、PRL、T.实验组给予治疗3个周期后,对照组在完成各项检查后进行促排卵治疗.结果实验组治疗后,PCOS临床症状明显改善,LH水平明显降低,LH/FSH恢复正常,T水平明显降低,服药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实验组周期排卵率、单卵泡发育率、妊娠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复方醋酸环丙孕酮联合安体舒通治疗PCOS不孕患者,可改善患者的高雄激素征候群,使多数患者内分泌失调状态调至正常水平,提高促排卵的排卵率及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20.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触发排卵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触发排卵的疗效。方法:对应用氯米芬(CC)、来曲唑(LE)和/或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促排卵治疗的不孕患者,卵泡成熟时给与GnRH-a(A组)或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B组)触发排卵,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高危周期则给予GnRH-a,观察比较其临床结局。结果:共分析了81例患者132个促排卵周期,A、B组周期数分别为75和57,组间周期排卵率、多胎率、流产率相似(P>0.05)。周期临床妊娠率、OHSS发生率A组高于B组(P<0.05),无重度OHSS发生。结论:GnRH-a触发排卵临床妊娠率高,可有效预防重度OHSS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