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9,(10)
目的分析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中的应用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65例行PCI的CTO患者的临床资料,将35例行血管内超声引导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将3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引导的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PCI失败原因。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支架长度均显著长于对照组(均P <0.05),PCI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在PCI失败患者中,观察组入假腔后未能入真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入口即入假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逆向失败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管内超声引导可提高CTO患者PCI成功率,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后扩张在老年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中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PCI血管造影成功的老年钙化血管造影病变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后扩张组(62例)和对照组(常规置入组;62例),观察两组患者PCI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期间及术后1年支架内血栓、再狭窄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发生率。结果后扩张组和常规置入组患者PCI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6.5%︰4.8%,P>0.05);1年时的随访结果显示,后扩张组的MACE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4.8%︰12.9%,P<0.05);支架内血栓和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较常规置入组均明显减少(1.6%︰4.8%;4.4%︰14.3%,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在老年钙化病变患者PCI术中应用后扩张治疗安全、有效,能够降低支架内血栓、再狭窄和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冠状动脉无复流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PCI术后冠状动脉无复流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3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收治的163例行PCI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是否存在复流将患者分为无复流组(n=83)和血流正常组(n=80)。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冠状动脉无复流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年龄、饮酒史及家族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复流组有吸烟史、心绞痛发生史、术前血糖≥11.0 mmol/L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45 mg/dL患者占比高于血流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提示,吸烟史及术前血糖≥11.0 mmol/L是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冠状动脉无复流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无心绞痛发生史及HDL-C≥45 mg/dL是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冠状动脉无复流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有吸烟史... 相似文献
4.
《中国实用医刊》2022,(3)
目的比较股动脉入路和桡动脉入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合并CTO患者80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0例)与B组(40例)。A组采用桡动脉入路PCI术, B组采用股动脉入路PCI术。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围术期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心功能水平[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总有效率(95.00%, 38/40)与B组(87.50%, 35/40)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穿刺时间及X线暴露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住院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少于B组(P<0.05);术后3个月, 两组LVEDD、LVEF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2.50%, 1/40)低于B组(20.00%, 8/40), P<0.05。结论与股动脉入路比较, 桡动脉入路PCI术应用于老年冠心病合并CTO患者, 临床效果及...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6,(11)
目的研究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血脂水平及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拟行PCI的ACS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强化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3、6、12个月后,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水平变化、预后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6、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TC[(4.02±0.55)mmol/L、(3.81±0.51)mmol/L、(3.70±0.48)mmol/L]和LDL-C[(2.03±0.40)mmol/L、(1.97±0.31)mmol/L、(1.84±0.26)mmol/L]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C:(4.31±0.70)mmol/L、(4.20±0.62)mmol/L、(4.15±0.51)mmol/L;LDL-C:(2.34±0.51)mmol/L、(2.30±0.47)mmol/L、(2.28±0.41)mmol/L](PTC分别为0.009,0.007,0.006;PLDL-C分别为0.012,0.005,0.002)。治疗3、6、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10.21±3.69)mg/L、(7.01±2.13)mg/L、(4.26±2.03)mg/L]和MMP-9[(123.0±54.2)μg/L、(89.7±32.1)μg/L、(110.3±33.6)μg/L]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hs-CRP:(15.24±6.23)mg/L、(11.78±4.12)mg/L、(9.36±2.26)mg/L;MMP-9:(189.7±96.5)μg/L、(120.2±98.4)μg/L、(156.2±51.2)μg/L](Phs-CRP分别为0.012,0.008,0.002;PMMP-9分别为0.001,0.001,0.001);两组患者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8.33%(5/60)]明显低于对照组[56.67%(34/60)](P=0.000)。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4/60),对照组为10.00%(6/60),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ACS患者PCI手术前后应用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具有较好的降脂疗效,且安全性好,不良心脏事件少。 相似文献
6.
7.
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强化他汀治疗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术后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2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20 mg他汀组和40 mg他汀组,每组各60例。20 mg他汀组患者术前30分钟给予阿托伐他汀钙20 mg,40 mg他汀组患者术前30分钟给予阿托伐他汀钙40 mgo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术后12小时、24小时采集静脉血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术前及术后24小时检测谷丙转氨酶(ALT)水平,观察PCI术后30天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再次靶血管血运重建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4小时CK-MB、cTnI水平较术前均显著升高(P<0.05),术后12小时、24小时hs-CRP水平较术前均显著升高(P<0.05),40 mg他汀组患者术后24小时CK-MB、cTnI、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20 mg他汀组(P<0.05);40 mg他汀组患者术后24小时ALT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但平均值仍在正常范围内。20 mg他汀组患者术后30天内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40 mg他汀组(P<0.05)。。结论PCI术前强化他汀治疗能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术后血流灌注,减少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建议作为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前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8,(2)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于本院心血管内科确诊为ACS并成功行PCI的15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患者的一般资料、PCI手术情况、术后服药情况及随访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对可能影响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进一步选择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PCI术后随访1年期间,44例(29.3%)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高血压(OR=2.579)、合并高脂血症(OR=2.621)、术后慢血流(OR=3.000)、服用替格瑞洛(OR=0.334)、服用β受体阻滞剂(OR=0.344)均为老年ACS患者PCI术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ACS患者PCI术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是合并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术后慢血流,保护因素是服用替格瑞洛和β受体阻滞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抑郁、焦虑及其同时发生对6个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2021年1-9月在北京丰台医院接受PCI治疗的年龄≥60岁冠心病患者(n=169),在3~6个月复查时均完成了医院焦虑和抑郁量表(HADS)。PCI术后6个月内记录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s)。对抑郁和非抑郁、焦虑和非焦虑患者的组间差异进行比较,采用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法检验抑郁和焦虑症状对MACEs的预测价值。结果:抑郁和焦虑的患病率分别为24.9%和34.3%。14例(8.3%)患者出现MACEs。在调整社会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后,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抑郁症状是MACEs的独立预测因子(HR=4.801,95%CI:1.528,15.087,P=0.007)。结论:抑郁与老年患者PCI术后6个月发生MACEs的风险增加有关,焦虑与MACEs关系不显著,在合并抑郁的情况下,焦虑亦没有额外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有氧运动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心肺功能、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6月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47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20年7—12月收治的47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为试验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有氧运动。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1年后心肺功能指标、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1年后,试验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试验组最大通气量(maximum ventilation,MVV)、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钠肽(BNP)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指标、血管内皮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1月利川宏信和谐医院84例PCI术后AM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BNP组与对照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PCI术后给予常规治疗,BNP组术后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当天(T1)、术后3个月(T2)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血管扩张功能(FMD)、左室射血分数(LVEF)、内皮素-1(ET-1)、心率(HR)、一氧化氮(NO)水平及心血管并发症。结果:T2时,BNP组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HR、LVED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BNP组的ET-1水平低于对照组,FMD、NO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NP可提高PCI术后AMI患者冠状动脉血流量,保持良好的心肌血供,改善心肌细胞代谢,...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行PCI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2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2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心理状态、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变化情况,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为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围手术期使用替格瑞洛进行治疗对其心功能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近期在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进行PCI术的12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抓阄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为对照组患者使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高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年龄≥60岁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278例为研究对...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对已经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专人定期随诊的远期疗效,探讨NSTEACS患者就医行为和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2010年10月1日至2011年9月30日临床确诊为NSTEACS,并成功接受直接PCI术的患者463例,其中男364例,女99例.接受定期专人随诊的患者归入规范组(n=255),未定期非专人随诊患者非规范组(n=208).分别比较两组1年死亡率、再住院率.结果规范组患者的1年累计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靶血管重建率、再住院率分别为2.75%、1.57%、3.53%,明显低于非规范组的3.85%、2.40%、5.77%.结论接受了直接PCI术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在经过专人定期随诊后,其1年内MACE发生率、靶血管重建率、再住院率可得到明显降低.加强定期专人NATEACS患者的随诊是改善ACS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17.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9,(10)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于本院拟行择期PCI手术的130例AC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MoCA)评估患者术后2周的认知功能,将MoCA评分<26分的患者纳入POCD组,其余患者纳入非POCD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CS患者择期PCI术后发生POC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30例ACS患者择期PCI术后2周时有35例患者发生POCD,发生率为26.9%。POCD组年龄≥65岁、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高血压病史、手术时间≥60 min、胸痛至开通血管时间≥6 h、术后低氧血症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非POCD组(均P <0.05),术前使用右美托咪定患者占比显著低于非POCD组(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术后低氧血症是ACS患者择期PCI术后发生POCD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0.05),而术前使用右美托咪定是其独立保护因素(P <0.05)。结论约1/4的ACS患者择期PCI术后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高龄、术后低氧血症是发生POCD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前使用右美托咪定能降低POCD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阶段性心脏康复训练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5月南京市胸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ACS合并心力衰竭患...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分析药物涂层球囊在对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平度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支架组和球囊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PCI治疗.术中,为支架患者采用DES进行治疗,为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