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估Caprini静脉血栓风险评估量表(简称Caprini量表)在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中对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预测效果,分析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术后VTE的危险因素,并构建VTE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诊治的妇科肿瘤患者手术后确诊VTE的患者50例(血栓组);对照组根据同期妇科恶性肿瘤并行手术的患者的住院号,通过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2的比例随机抽取100例(非血栓组)。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与疾病资料进行收集,应用2013版Caprini评分表对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血栓风险动态进行评分,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结果:①血栓组与非血栓组患者术前、术后Caprin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Caprini评分差值 (即Caprini评分术后-术前变化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Caprini评分风险分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血栓组极高危患者比例高于非血栓组(80% vs 58%)。②Logistic回归模型示:D-二聚体(D-D)、围手术期输血史、Caprini评分差值、术后Caprini极高危分级是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术后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P<0.05)。③根据纳入研究的独立危险因素所得回归预测模型,回归预测模型、D-D、Caprini评分差值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28(95%CI 0.882~0.974),0.868(95%CI 0.805~0.931),0.735(95%CI 0.644~0.827)。结论:Caprini量表评分对妇科恶性肿瘤接受手术的患者发生VTE的低、中风险分层效果不显著,但Caprini评分差值的预测效果显著。采用D-D、围手术期输血史、Caprini评分差值、术后Caprini极高危分级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VTE风险的预测效果较好,后续需扩大样本进行验证与完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疾病(VTE)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32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诊治的术后VTE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并与具有相同高危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但术后未发生VTE的61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栓组与对照组比较,脂肪肝(χ2=5.056,P=0.025)、术后化疗(χ2=13.657,P<0.001)及围手术期给予止血药物(χ2=12.007,P=0.001)明显增加VTE的发生率,而术中化疗(χ2=8.233,P=0.004)及术后采用抗凝等预防措施(χ2=18.582,P<0.001)则显著降低VTE的发生率。而其余因素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围手术期给予止血药物与术后VTE的关系最密切,OR为6.129(1.242,30.239)。VTE使得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延长(P=0.010)。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发生VTE的可能性大,术前应进行危险因素评估,对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脂肪肝、术后化疗以及围手术期接受止血药物治疗的患者,应采取积极的多种联合预防措施,以减少术后VTE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妇科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分层预防清单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采用分层预防清单进行妇科围手术期VTE预防的患者1 276例作为研究组,以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未采用分层预防清单患者1 137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组预防性干预措施的落实率及术后VTE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组预防措施的落实率(95.79%,364/380;95.10%,970/1 020;97.46%,6 094/6 253;97.29%,8 499/8 736)高于对照组(83.33%,250/300;83.45%,721/864;86.91%,4 926/5 668;86.68%,6 750/7 7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研究组高危组VTE发生率(0.21%,1/481)低于对照组(1.83%,8/436)(P 0.05);研究组极高危组VTE(0.45%,3/672)低于对照组(2.34%,14/599)(P 0.01)。两组治疗期间无有症状的肺栓塞、严重出血、继发性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烫伤及跌倒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研究组进行药物预防1 151例患者中,4例(0.35%)发生皮下瘀斑,对照组进行药物预防965例(0.31%)患者中,3例发生皮下瘀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层预防清单的应用提高了妇科围手术期VTE预防措施的落实率,降低了妇科围手术期高危和极高危VTE发生风险,未增加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24例分析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原因、诊断治疗要点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妇科术后DVT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的方法。结果:发生DVT的高危因素是盆腔恶性肿瘤、老年妇女、血粘度增高、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术后常规应用止血药等。治疗采用肝素、小剂量尿激酶、低分子右旋糖酐及复方丹参等,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对有DVT高危因素的妇科肿瘤患者,手术前后应加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恶性肿瘤通过多种机制激活凝血系统,引起高凝状态。高凝状态也能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高凝状态易形成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VTE是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能直接导致患者死亡。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是发生VTE的高危人群。VTE是影响肿瘤患者生存率的重要因素。目前,临床指南推荐传统开腹手术患者术后立即进行最长达28 d的预防性抗凝治疗。对于进行微创手术的妇科肿瘤患者和术后进行化疗的患者,是否常规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存在争议,仍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肝素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但长期使用预防性抗凝治疗对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的影响仍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是妇科常见的围手术期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如今,VTE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VTE预防不容忽视。结合中国妇科术后VTE防治经验,2017年制定了“妇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预防专家共识”。文章就妇科围手术期VTE预防的重要性及预防措施进行详解。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与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VTE)的临床特征,分析其高危因素,为其临床预防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n=147例)及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n=149例)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VTE发生临床特点的差异,尤其是化疗及围手术期对VTE发生的影响,单因素回归分析VTE发生的高危因素。结果:卵巢癌患者的VTE发生率高于宫颈癌患者(13.6%vs 7.4%,P=0.08),但无统计学意义。卵巢癌患者与宫颈癌患者VTE的发生具有不同特点,卵巢癌患者VTE多发生于初步诊断时(65% vs 9.1%,P=0.003),而宫颈癌患者VTE多发生于手术后(81.8%vs 25%,P=0.006)。两组患者新辅助化疗期间VTE发生率(10% vs 0%,P=0.53)以及术后辅助化疗期间VTE发生率(0%vs 9.1%,P=0.354)均无显著差异。多数患者合并的VTE均为下肢静脉血栓,仅1例卵巢癌患者发生肺栓塞。单因素分析发现卵巢癌患者绝经后状态(17.9% vs 5.8%,P=0.045)为VTE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卵巢癌患者与宫颈癌患者VTE发生特点存在显著差异。卵巢癌患者易自发发生VTE,宫颈癌患者VTE多于手术后发生。卵巢癌患者与宫颈癌患者合并VTE的总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化疗不增加两组患者VTE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防治措施。方法收集21例妇科手术后发生LE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和阴式手术是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2例手术取栓,19例经抗凝、溶栓治疗,患者治疗后均好转出院。结论LEDVT是妇科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应引起充分重视,对于高危患者并加强预防性治疗;抗凝、溶栓综合治疗是LEDVT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静脉血栓预防措施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08年10月至2014年2月在苏北人民医院行妇科手术治疗的564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其中宫颈癌359例、子宫内膜癌110例和卵巢癌95例。根据术后危险程度分级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中危患者(82例):术中采用弹力袜对下肢加压,术后连续3天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d;高危(90例)和极高危患者(392例):术中采用弹力袜对下肢加压,并应用至术后1周;术后第一天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术后第二天皮下注射依诺肝素钠0.4ml/d,连续应用5天。比较低分子右旋糖酐、低分子肝素及弹力袜不同联合方法对术后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结果:564例患者中30例发生静脉血栓栓塞(VTE),其中深静脉血栓(DVT)22例(3.9%),肺栓塞(PE)2例(0.4%)、DVT合并PE 6例(1.1%)。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患者术后发生VTE者分别有16例、8例和6例,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64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中40岁者术后无VTE发生,40~49岁、50~59岁和60岁患者中术后发生VTE者分别有5例、12例和13例,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中危、高危、极高危患者的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3.7%、4.4%和5.8%,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右旋糖酐、低分子肝素及弹力袜可有效预防患者术后静脉血栓的发生。根据患者不同的危险程度,选用不同方法预防,可避免过度治疗,降低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危险因素及制定VTE危险因素评分简表,并对评分简表进行有效性验证。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接诊并手术治疗后并发VTE的妇科肿瘤患者53例,对照组选择时间上相邻的2个妇科手术非VTE妇科肿瘤患者共106例。对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肿瘤性质、血栓相关病史、合并症、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妊娠或产褥期、激素服用史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并制定VTE危险因素的评分简表,应用该评分简表和Caprini评分表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分比较。结果:单因素分析中,两组在BMI、肿瘤性质、手术时长、出血量、有无输血、卧床时间、血栓相关病史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年龄60岁、BMI28 kg/m~2、恶性肿瘤、手术时长≥3小时、腹腔镜手术、血栓相关病史是影响妇科手术患者并发VT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评分简表与Caprini评分表评分情况比较,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大、BMI高、恶性肿瘤、手术时间长、腹腔镜手术及有血栓相关病史患者妇科手术后更易发生VTE。评分简表简便易操作且对于VTE识别度高,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后静脉血栓性疾病(VTE)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08年11月期间,确诊为妇科手术后VTE 27例患者的临床情况,其中下肢静脉血栓(DVT)26例,肺栓塞(PE)1例.结果:妇科手术后VTE总发生率为0.27%,其中恶性肿瘤1.59%,良性疾病0.02%,恶性肿瘤明显高于良性疾病(P<0.01).卵巢癌的VTE发生率为3.43%,明显高于宫颈癌(0.71%)和子宫内膜癌(0.74%)(P<0.05).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显著增加VTE发生率.DVT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PE患者经CT肺血管三维扫描确诊.结论:妇科盆腔手术后VTE发生率低,但有增加趋势.恶性肿瘤,尤其是卵巢癌和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是VTE发生的危险因素.正确诊断、及时治疗愈后好.  相似文献   

12.
唐琴  王平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0,36(1):67-71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发生情况、危险因素及改良Caprini模型的运用。方法:选择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妇科手术后发生VTE的35例患者为血栓组,另按照1∶4比例选择同期因相同疾病手术未发生VTE的140例患者为对照组。根据改良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不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如V因子、凝血酶原20110A、血清同型半胱胺酸、狼疮抗凝物等)进行评分,对术后发生VTE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①妇科手术患者共13211例,术后VTE发生率为0.26%(35/13211)。②血栓组改良Caprini平均得分高于对照组(5.20±1.83分vs 4.27±1.82分,P=0.011),血栓组改良Caprini评分≥5分的比例高于对照组(62.86%vs 44.29%,P=0.049)。③单因素分析发现妇科手术后发生VTE与年龄、BMI、手术时间及住院天数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BMI≥24 kg/m^2(OR2.862,95%CI 1.277~6.417)、手术时间(OR 1.004,95%CI 1.001~1.008)是妇科术后VT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④采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抗凝治疗,同时对血栓所在的下肢制动,35例患者在观察期间均未继发出血。结论:VTE是妇科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术后VTE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BMI(≥24 kg/m^2)、手术时间。根据改良Caprini风险度分级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减少临床VT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后肠梗阻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35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诊治的术后肠梗阻的妇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具有相同年龄同期手术但术后未发生肠梗阻的140例妇科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按1∶4比例)。结果术后肠梗阻组与非肠梗阻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妇科恶性肿瘤、开腹手术、切除盆腔淋巴结、合并盆腔粘连、手术操作时间长、术后使用镇痛泵、术后合并低钾血症与妇科手术后肠梗阻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时间是妇科手术后肠梗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妇科恶性肿瘤、开腹手术、切除盆腔淋巴结、合并盆腔粘连、手术操作时间长、术后使用镇痛泵、术后合并低钾血症的妇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肠梗阻的风险增加,应提高警惕和加强术后管理,其中手术操作时间与术后肠梗阻的发生最为密切,缩短手术时间是减少术后肠梗阻发生的最为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围手术期症状性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临床特征、诊治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住院的23例子宫内膜癌围手术期发生的症状性VT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患者的平均年龄(58.1±8.3)岁,其中1例(4.3%)肺栓塞(PE)合并深静脉血栓(DVT),22例(95.7%)下肢深静脉血栓,均出现患肢肿胀或疼痛;21例(91.3%)DVT均发生在术后,其中19例(90.5%)发生于术后20天内。DVT均累及下肢静脉,其中单独累及肌间静脉14例(65.2%)。1例PE以放置下腔静脉滤器治疗;12例(54.5%)以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继以华法林口服治疗。术后平均随访(37.7±23.4)个月,5例(21.7%)患者死亡,其中4例死于肿瘤,1例死于脑梗,无VTE所致的死亡。结论子宫内膜癌围手术期症状性VTE主要发生在术后20天内,应积极预防。对术后出现肢体肿胀或者疼痛的患者应警惕血栓发生。  相似文献   

15.
70岁以上患者妇科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Pan L  Huang H  Lian L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1,36(10):614-617
目的:观察70岁以上的老年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者耐受手术治疗的情况,方法:收集我院1983年9月至1999年6月期间,70岁以上接受盆腔局限性和广泛性手术治疗的全部生殖器恶性肿瘤患者,共57例,分析不同年龄和手术方式对预后的影响。结果:57例患者的平均年龄73.5岁,其中34例接受了广泛性手术治疗,23例接受了局限手术治疗。41例(71.9%)术前合并各种内科疾病,术后18例(31.6%)出现一般并发症,6例(10.5%)发生严重并发症,比较70-75岁组和>75岁组之间,手术方式,平均住院日,以及术前和术后并发症等因素无明显差别。与局限性手术组相比较,6例严重并发症患者均发生在广泛性手术组,后者术后住院日较前者延长1倍多,结论:经过周密的术前准和术后观察处理,70岁以上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能够耐受广泛性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老年妇科病人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总结老年妇科病人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提高老年妇女手术治疗水平.方法对1997年1月至1999年1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妇科手术病人304例围手术期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资料显示老年妇科手术患者中82.2%的病人合并有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和糖尿病等疾患.老年妇女的手术疾病中以恶性肿瘤占第一位(41.8%)、子宫脱垂占第二位(30.3%)、其次为良性肿瘤(27.9%).术后有发生心衰、肺部感染、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其中有1例术后并发心律失常死亡.结论只要术前充分准备,对合并症积极控制,选择适当的术式和麻醉,术中术后严密监护,老年妇科患者是可以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妇科围术期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 970例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妇科术后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与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结果 1 970例手术患者中,发病患者13例,发病率为0.7%。其中,恶性肿瘤患者发病11例,占84.6%。单因素分析中,患者年龄、糖尿病、恶性肿瘤、肿瘤期别、深间质浸润、分化程度、肿瘤转移、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与患者静脉血栓发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中,恶性肿瘤晚期、低分化是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及糖尿病史、恶性肿瘤、手术情况与围术期静脉血栓形成有密切关系,肿瘤分期及分化程度可能是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危险因素和改良VTE评估模型对妇科手术患者VTE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妇科手术后并发VTE患者41例为血栓组,按照1∶4的比例抽取同期妇科手术患者164例作为非血栓组。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妇科手术后并发VTE的危险因素,构建改良VTE危险因素快速评估模型(简称改良VTE评估表),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对妇科手术患者VTE的预测价值,并与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简称Caprini量表)进行比较。结果:(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年龄≥60岁、体质量指数(BMI)≥28 kg/m2、恶性肿瘤、手术时间>3小时、血栓病史、手术前后D-二聚体(D-D)差值增大是影响妇科手术后并发VTE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2)改良VTE评估表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63,约登指数81.10%、敏感度87.80%、特异度93.29%;Caprini量表的AUC为0.888,约登指数63.41%、敏感度73.17%、特异度90.24%。改良VTE评估表和Caprini量表分别可将92.68%和85.37%的VTE患者评估为高危或极高危,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影响妇科手术患者VTE的6项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重点关注。改良VTE评估表与Caprini量表对VTE识别水平相当,但其简单、易操作,具有更好的实用性,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是妇产科围手术期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围手术期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围手术期对患者进行VTE发生危险评估、分级,并根据科学评估后的危险分级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包括物理治疗及药物预防,对于降低VTE的发生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淋巴囊肿发生及合并感染的相关因素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纳入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自2017年1月2019年1月因妇科恶性肿瘤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后的351例患者,根据有无淋巴囊肿的发生分为淋巴囊肿组和无淋巴囊肿组,对2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术中情况、术后实验室检查及临床病理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淋巴囊肿组与无淋巴囊肿组的切除淋巴结数目(P=0.000)、引流管留置时间(P=0.013)、术后放疗(P=0.005)、患者体质量指数(BMI,P=0.000)以及三酰甘油水平(P=0.00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切除淋巴结数目和患者的BMI是淋巴囊肿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淋巴囊肿合并感染者20例,发生率为17.85%;单因素分析显示感染与囊肿直径(P=0.000)、糖尿病(P=0.000)密切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囊肿直径是淋巴囊肿合并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OR=4.375,P=0.041)。结论:妇科恶性肿瘤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后发生淋巴囊肿的相关因素有切除淋巴结数目、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辅助放疗、患者BMI及三酰甘油,囊肿直径是淋巴囊肿合并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穿刺引流联合抗生素可作为其推荐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