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悬吊式腹腔镜在子宫肌瘤剥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以悬吊式腹腔镜与开腹行子宫肌瘤剥除术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子宫肌瘤患者行悬吊式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悬吊组),与40例行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开腹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疼痛情况、术后并发症等相关指标。结果:悬吊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P<0.05),悬吊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与开腹组无差异(P>0.05),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疼痛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开腹组(P<0.05),悬吊组住院费用高于开腹组(P<0.05)。结论:悬吊式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剥除术具有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在妇科手术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修改后的手术难度评分系统(MSDS)预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1aparoscopic myomectomy,LM)结局的可行性。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83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修改后的手术难度评分对患者的手术难度进行评分,并分析评分结果与手术时间、术前术后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差值、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的相关性,同时依据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MSDS〈5分组、5~7分组和≥8分组3组,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结果183例患者修改后的手术难度评分系统累计得分与手术时间、术前术后Hb差值、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均呈正相关(r=O.661、0.521、0.307;P均〈O.05)。MSDs〈5分组、5~7分组和≥8分组的手术时间和Hb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MSDS〈5分组、5~7分组手术时间与≥8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SDS〈5分组、5~7分组Hb差值和≥8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d0.05)。MSDS%5分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与5~7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MSDS%5分组、5~7分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与≥8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O.05)。3组患者90min内完成手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其中MSDS%5分组与5~7分组、≥8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do.05)。结论修改后的手术难度评分系统对预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难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MSDS~8分者,手术多数能顺利完成,≥8分者,术者需结合患者病情,手术医师自身手术技巧,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悬吊式无气腹腹腔镜与气腹腹腔镜在子宫肌瘤切除术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手术效果。方法:将3家医院收治的474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悬吊式无气腹腹腔镜(239例)和传统气腹腹腔镜(235例)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切除肌瘤数、术后腹腔引流量、术后体温持续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等情况。结果:两种手术方式均能完成子宫肌瘤的切除。悬吊式腹腔镜组和气腹腹腔镜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65.5±12.5)min和(100.O±10.5)rain,剥除肌瘤数目分别为(6.0±1.4)个和(2.2±1.3)个,术中失血量分别为(110.5±30.5)ml和(250.4±35.3)ml,术后腹腔引流量分别为(120.5±23.0)ml和(260.2±31.5)ml,均差异显著(P〈O.01);而术后体温持续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悬吊式无气腹腹腔镜与气腹腹腔镜均能成功地进行子宫肌瘤的切除,但悬吊式无气腹腹腔镜显示出更多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超声(LUS)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8例子宫肌瘤患者,常规腹腔镜子宫肌瘤剔出术后,采用LUS行残存病灶扫查定位,引导术者切除病灶,并与术前超声及术后病理结果比较。术后3、6、9、12个月超声复查。结果:腹腔镜手术切除病灶后,由LUS探查发现残余病灶23例,均定位成功剥除。48例中5例经LUS结合腹腔镜手术探查后更正了术前诊断。术后随访1年,发现新增肌瘤患者4例,子宫肌瘤复发率为8.33%。结论:LUS可指导妇科医师在腹腔镜下有效清除病变,减少残余病灶及术后复发;LUS在腹腔镜子宫肌瘤术剔除术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线圈套扎法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线圈套扎法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6月至2006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对94例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随机分成腹腔镜套扎和腹腔镜缝合2组,每组各47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4例患者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腹腔镜套扎组平均手术时间短于腹腔镜缝合组(P〈0.01),套扎组平均术中出血量少于缝合组(P〈0.01);缝合组有4例术中出血大于500mL。两组剔除子宫肌瘤数目、子宫肌瘤大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术后各有1例皮下血肿,无其它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采用线圈套扎法是安全可行的,该方法操作简便,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施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对照分析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手术方法、适应证、术后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比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 86例 (观察组 )和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 72例 (对照组 )患者的手术情况和术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中单发肌瘤 72例 ,多发肌瘤 14例 ,剔出肌瘤 10 2个 ,肌瘤直径 1~ 11cm ,平均 (5 16± 1 88)cm。对照组中单发肌瘤 5 6例 ,多发肌瘤 16例 ,剔出肌瘤 94个 ,肌瘤直径 2~ 18cm ,平均 (6 13± 2 92 )cm。观察组手术时间 (82 0 9± 2 3 5 1)min ,对照组手术时间 (84 6 5± 30 4 8)min(P >0 0 5 )。观察组术中出血 (33 14±2 4 0 2 )mL ,对照组术中出血 (85 5 6± 6 5 13)mL(P <0 0 1)。观察组术后平均 (1 2 8± 0 90 )d体温恢复正常 ,对照组术后平均 (2 82± 1 2 5 )d体温恢复正常 (P <0 0 1)。观察组术后住院 (4 2 2± 1 0 0 )d ,对照组术后住院(6 74± 1 6 7)d(P <0 0 1)。结论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微创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99例子宫肌瘤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56例)与对照组(43例).研究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率.结果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57.63±3.40)ml明显少于对照...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1163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68,自引:0,他引:68  
目的 探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式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腹腔镜鞘膜内子宫切除术 (LISH) 771例、腹腔镜协助阴式子宫切除术 (LAVH) 372例、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 (LTH ) 2 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LISH、LAVH、LTH三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 (10 7 6 8± 2 9 2 8)min、(119 6 5± 2 9 93)min、(178 2 5± 32 89)min。LISH组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LAVH与LTH组 (P <0 0 1)。出血量分别为 (10 0 19± 2 2 0 6 )mL、(15 5 13± 2 4 5 4 )mL、(2 5 6 0 0± 10 7 6 3)mL ,LISH组的出血量明显少于LAVH组与LTH组 (P <0 0 1)。术中脏器损伤率 :LISH组0 2 6 % (2 / 771) ,LAVH组 0 2 7% (1/ 372 )。三组术后 3天体温分别为 (37 5± 0 3)℃、(38 1± 0 4 )℃、(37 8±0 6 )℃ ,LISH的术后体温明显低于LAVH组 (P <0 0 1)。三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 (32 2 8± 0 6 3)h、(39 4 0± 8 5 5 )h、(38 30± 16 31)h ,LISH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早于LAVH组 (P <0 0 1)。三组平均住院日分别为 (4 1± 0 3)d、(4 7± 0 6 )d、(4 1± 0 4 )d ,LISH组术后住院日明显短于LAVH组 (P <0 0 1)。结论 三种术式均可作为临床子宫切除的术式之一。为保留器官、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5 0岁患者宜采用LISH ,≥ 5 0岁可考虑L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改良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将218例改良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组,传统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21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为(86.5±32.2)min,术中出血量为(127.8±32.8)m1,术后排气时间为(21.2±2.6)h;对照组的手术时间为(100.6±29.9)mIn,术中出血量为(168.7±22.5)rnl,术后排气时间为(38.2±1.O)h,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排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研究组术后镇痛率为27.5%(60/218)、术后病率为2.3%(5/218),对照组术后镇痛率为63.1%(135/214),术后病率4.2%(9/21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腹腔镜下改良子宫肌瘤切除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少,术后肛门排气早,住院时间短,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两种缝合方法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采用改进的缝合方法的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空军总医院对82例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采用改进的缝合方法(观察组)封闭创腔,并与同期采用常规由深至浅分层托底连续缝合的79例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两种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37~81(52.33±18.09)min,术中出血量40~110(77.42±28.15)mL。对照组手术时间43~137(91.86±34.63)min,术中出血量50~350(176.74±45.68)mL。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采用改进的缝合方法,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已经成为治疗子宫肌瘤的重要术式,具有微创手术的优点。但由于腹腔镜手术本身的特点和技术局限,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和掌握良好的手术技巧,对保证手术效果,减少近期和远期的手术并发症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子宫肌瘤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结果:40例手术全部成功,其中浆膜下肌瘤22例、壁间肌瘤18例,肌瘤直径4~8cm。手术平均时间88.13±30.44分钟。术中出血91.27±83.41ml。术后体温最高37.8℃,2天后恢复正常,术后住院4.87±1.20天。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其优点是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微创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51例子宫肌瘤患者,依患者要求随机分为有可比性的两组,分别采用开腹手术(对照组)及腹腔镜手术(观察组),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最高体温以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起床活动时问、出院时间以及是否需要使用镇痛剂。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最高体温以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起床活动时间、出院时间以及术后需镇痛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有可比性。而术中出血量观察组略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不明显。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垂体后叶素结合腹腔镜切除术在良性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70例良性子宫肌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5例)、研究组(35例),对照组接受腹腔镜切除术治疗,研究组接受腹腔镜切除术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后疼痛消失、住院时间、激素复常时间、不良反应、治疗前后激素水平。结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疼痛消失、住院时间、激素水平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促黄体生成素、雌二醇激素、促卵泡激素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良性子宫肌瘤患者采用垂体后叶素结合腹腔镜切除术方案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减轻疼痛,缩短住院时间,调节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腹腔镜下对58例子宫肌瘤患者行肌瘤切除术,其中肌壁间和无蒂浆膜下肌瘤52例,有蒂浆膜下肌瘤2例,阔韧带肌瘤4例,切开肌瘤前子宫肌层内注入垂体后叶素6u。结果:58例手术均一次成功,术中出血量10~600ml(平均110.1±65.5ml),手术时间25~195min(平均105.2±26.5min),术后病率0,术后住院时间3~5d。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具有微创手术的一切优点,如能严格掌握适应症,这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 选择78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试验组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并发症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试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较好,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肛门排气及术后住院时间,有利于术后机体恢复,且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子宫肌瘤患者治疗中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共计有48例子宫肌瘤患者参与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于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研究组实施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分组对比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对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治疗中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操作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降低手术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治疗安全性,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进展   总被引:96,自引:0,他引:96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生率为20%-30%。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最常采用的治疗方法是子宫切除术。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妇女选择晚生育,并且更加重视子宫的生理功能以及身体的完整性,子宫肌瘤剔除术正在日益增加。自1990年,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laparoscopic myomectomy,LM)取代开腹手术治疗肌壁间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下大径线肌壁间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随着腹腔镜器械的发展和手术技巧的成熟,用腹腔镜替代剖腹手术进行子宫肌瘤切除术已成为可能。然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laparoscopic myomectomy,LM)是技术难度较大的手术,其主要的技术困难是:腹腔镜视野和操作空间受限,影响肌瘤快速剥出,创面有效止血,子宫缝合修复,子宫标本取出等[1-3],从而制约了LM临床应用。两年来,我们针对上述技术关键改进了LM的手术方法和手术器械,共行  相似文献   

20.
内荷包螺旋缝合法在卵巢囊肿剔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7~2003年问,我院因诊断卵巢良性肿瘤行囊肿剔除术38例。年龄18~38岁。肿瘤直径7~15cm。本组病例在卵巢囊肿完整剔除术后,采用内荷包螺旋缝合法缝合创腔,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