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吡仑帕奈为第三代新型抗癫痫发作药物,通过非竞争性抑制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啉丙酸受体来发挥其抗癫痫发作作用。多个国家已批准用于≥4岁局灶性癫痫患者(伴或不伴继发全面性发作)的单药及添加治疗。该文总结了吡仑帕奈治疗局灶性癫痫患者的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疗效及不良反应等的相关文献,以期为临床医师治疗局灶性癫痫提供更多的药物选择,从而更好地为临床上合理化用药提供依据。[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23,50(4):85-89]  相似文献   

2.
<正>吡仑帕奈是一种新型抗癫痫发作药物,属于非竞争性选择性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a-amino-3hydroxyl-5-methyl-4-isoxazolepropionateacid,AMPA)受体拮抗剂,它通过靶向突触后膜谷氨酸活动,抑制兴奋性神经传递,从而发挥抗癫痫发作作用[1]。2021年7月,吡仑帕奈在中国获批用于成人和4岁以上儿童局灶性癫痫(伴或不伴继发全面性发作)的单药及添加治疗[2]。美国和日本此前已经批准该适应证,  相似文献   

3.
吡仑帕奈是第三代新型抗癫痫药,自其上市,已经在许多国家广泛用于治疗各种儿童癫痫,并取得较好疗效。本文综述了吡仑帕奈在儿童难治性癫痫治疗方面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认知功能影响等,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全面地了解吡仑帕奈在儿童癫痫治疗方面的临床特点,尽可能大地在控制发作和降低不良反应间取得平衡,以更好地治疗癫痫患儿。  相似文献   

4.
吡仑帕奈是第三代新型抗癫痫药物(AEDs),也是首个治疗癫痫的高度选择性非竞争性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喃恶唑丙酸(a-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lepropionic acid,AMPA)型谷氨酸受体拮抗剂.现已在许多国家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癫痫,并取得较好疗效.文章...  相似文献   

5.
癫痫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之一。迄今为止,在所有的抗癫痫治疗方法中,药物治疗仍然是治疗癫痫患者的基石。目前,已有20多种抗癫痫药可供临床医师选择,但只有约70%的癫痫患者可以通过抗癫痫药治疗,使癫痫发作得到充分控制。吡仑帕奈(PER)作为第三代新型抗癫痫药带来了新的作用机制和更优的药代动力学,且已在多个国家上市并投入临床使用。目前PER多用于癫痫患者的添加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而PER在单药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同样值得我们关注。该文对PER的药物特点、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等进行阐述,并着重对吡仑帕奈作为添加治疗和单药治疗的临床试验疗效评价及近期真实世界应用现状进行汇总,为实际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2, 49(6):70-76]  相似文献   

6.
《癫痫杂志》2021,7(5):385-391
目的评估吡仑帕奈在儿童难治性癫痫患者中的有效性、安全性与耐受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34例难治性癫痫患儿的病历资料,通过对比患儿的基线情况与吡仑帕奈添加治疗后第4、8、12、24、36、48周的癫痫发作情况,来评估吡仑帕奈的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患儿添加吡仑帕奈治疗时的平均年龄为(8.1±4.1)岁,男女性别比为1∶1。吡仑帕奈添加治疗后,第4、8、12、24、36、48周的有效率分别为37.5%、46.7%、50.0%、47.4%、53.8%、42.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4%,药物保留率为88.2%。结论吡仑帕奈治疗难治性癫痫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安全性与耐受性。个性化治疗和较好的基线发作控制水平或许可以提高吡仑帕奈治疗的有效性和药物保留率。  相似文献   

7.
癫痫常需多种药物联合治疗。目前,拉科酰胺,依佐加滨,吡仑帕奈和醋酸艾司利卡西平等新型抗癫痫药物不断被应用到临床试验中。本文对近年应用于临床新药的作用机制、临床评价、安全性、药代动力学、药效学、注意事项及药物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癫痫与生殖激素之间关系复杂,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的挑战。许多生殖激素作为神经甾体能通过靶点调节大脑兴奋性,影响癫痫发作。而癫痫发作和抗癫痫药能损伤下丘脑-垂体系统,干扰生殖内分泌系统。几种不同的性激素治疗方法尚无确切的治疗效果,关于性激素在女性癫痫治疗中的作用的研究仍在进行。经证实癫痫患者多伴有多囊卵巢综合征,高泌乳素血症,高雄激素血症,不孕不育等,因此抗癫痫药物的选择需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9.
由于孕期暴露于某些传统的抗癫痫发作药物(Anti-seizure medications,ASMs)与儿童较差的神经发育有关,因此在整个妊娠期间使用新型ASMs的情况有所增加。本研究旨在阐明子宫内暴露于这些新型ASMs对儿童神经发育的影响。对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Cumulative Index to Nursing and Allied Health Literature Plus和PsycINFO进行了系统检索,结果仅限于2000年后发表的英文文章。调查宫内暴露于新型ASMs后神经发育结果的研究,纳入评价的药物包括:艾司利卡西平、加巴喷丁、拉考沙胺、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奥卡西平、吡仑帕奈、托吡酯和唑尼沙胺,最终确定了35份发表的相关研究,并进行了描述性整合。方法学质量不统一,其不同的优势/劣势归因于研究设计。大多数研究观察了暴露于拉莫三嗪后其对儿童神经发育的并没有显著影响。左乙拉西坦的高质量研究相对较少,迄今为止未得到结论。托吡酯、加巴喷丁和奥卡西平的数据非常有限,无法得出确切的结论。令人担忧的是,尚无关于艾司利卡西平、拉考沙胺、吡仑帕奈或唑...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15年中国抗癫痫协会的癫痫临床诊疗指南,我国癫痫患病率约0.4%~0.7%,有约600万活动性癫痫患者[1].多数患者可以通过抗癫痫发作药物(Antiseizure medications,ASMs)控制,但仍有约30%~40%为药物难治性,即合理使用两种ASMs治疗后仍不能控制发作[2].反复癫痫发作对患者的...  相似文献   

11.
癫痫持续状态是神经内科急危重症,随着定义、诊断和分类的更新,其终止发作的临床操作程序也随之更新,涌现出一线和二线抗癫痫发作药物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高级别证据;相继出现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和超级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研究,但证据级别较低;新发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与免疫机制相关,可采取免疫治疗;新批准的抗癫痫发作药物如布瓦西坦、吡仑帕奈和拉科酰胺可用于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和超级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并基于当前研究证据提出针对不同发作类型的两种不同治疗方案升级操作流程。本文综述上述研究进展,以为临床提供更优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与药物抗性癫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癫痫患者中约三分之一无法以现有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 drugs,AEDs)有效控制发作,称为药物抗性癫痫(drug-resist-ance epilepsy,DRE).药物抗性癫痫的主要形成机制之一是AEDs的作用靶点发生结构或功能改变,AEDs无法结合预定靶点抑制神经元过度放电,无法控制癫痫发作.电压门控性钠离子通道(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VGSC)主要在可兴奋性细胞中表达,其结构和功能异常可引起神经元的膜兴奋性改变,参与癫痫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3.
抗癫痫药物性脑病指在癫痫治疗过程中由抗癫痫药物诱发的与药物相关的脑病,为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严重者可致死亡。该病发生率低,临床表现呈非典型性,容易被忽略甚至误诊,及时明确诊断是争取合理治疗的关键。传统与新型抗癫痫药物所致脑病不尽相同,本文围绕不同抗癫痫药物性脑病的临床表现、脑电图改变、发病机制及治疗原则进行综述,发现其临床表现主要为神经系统受累的症状,其中丙戊酸钠脑病、托吡酯脑病、唑尼沙胺脑病、吡仑帕奈脑病以高血氨脑病最为常见,卡马西平脑病可表现为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苯妥英钠脑病可表现为小脑综合征。脑电图改变以背景活动减慢、放电波形增加为主,缺乏特异性。发病机制与药物本身的作用机制相关,其中奥卡西平与拉莫三嗪可通过阻滞钠通道发挥作用,唑尼沙胺、托吡酯、丙戊酸钠、吡仑帕奈之间相互作用引起血氨显著升高。治疗原则以抑制吸收、促进排泄和对症治疗为主,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4.
现今研究发现在耐药性癫痫形成过程中, 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可能通过抑制γ-氨基丁酸表达使癫痫反复发作, 造成神经元受损, 抗癫痫药物靶点效果减弱或失效, 继而使用抗癫痫药物不能控制癫痫发作的程度和频率, 癫痫患者呈持续发作状态, 形成耐药性癫痫。由此, 本文就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导致耐药性癫痫产生的机制进行综述, 为找到治疗耐药性癫痫患者的方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付孟  张锦凤 《癫痫杂志》2023,(2):147-150
癫痫是一种短暂性脑神经异常放电引起人体机能出现异常的一种疾病,该疾病目前已然波及全球5 000万余人,人们通常使用药物控制发作,尽管引入了各种新型抗癫痫发作药物(Anti-seizure medications,ASMs),仍有约1/3的患者无法通过ASMs正规治疗得到有效控制,进而发展为药物难治性癫痫(Drug-resistant epilepsy,DRE),持续的癫痫发作会对患者的身体、心理、家庭以及社会造成严重的负担。随着神经外科对立体定向技术的逐步深入研究,研究发现深部脑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精神和神经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目前,DBS在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方面已取得良好成效,同时该技术的可调节性、可逆性及良好的安全性促使人们通过DBS对精神神经系统疾病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目前世界各地已有一定数量的患有不同精神障碍或神经障碍的患者接受DBS治疗,其运用于DRE也得到了良好疗效,本文就DBS的神经调控机制、相关靶点、副作用及研究现状作如下概述,以期对DRE的治疗提供治疗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李志强  张鸿 《癫痫杂志》2022,(4):342-347
耐药性癫痫(Drug-resistant epilepsy,DRE)患者约占全部癫痫患者30%,尽管引入了各种新的抗癫痫发作药物(Anti-seizure medications,ASMs),部分癫痫患者仍无法控制发作。这类患者过早死亡、受伤、心理社会功能障碍的风险增加,生活质量降低,因此临床迫切需要开发更有效的治疗方法。然而,由于各种类型的癫痫和癫痫发作和时间模式复杂化,尤其是耐药机制尚未完全了解,耐药仍是癫痫治疗中的一项艰巨挑战。现就近年来有关DRE的研究进展,包括定义、流行病学、潜在机制、预警因子和治疗等做一综述,以期对疾病的早期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评估307号研究(临床试验验证码:NCT00735397)Ⅲ期非盲延期阶段(OLEx)联合使用吡仑帕奈的局灶性癫痫患者的药物安全性、耐受性及痫性发作结局。患者在完成任一III期双盲试验后均可进入非盲延期阶段(Open-labelextension,OLEx)。对所有OLEx队列中有同样最小吡伦帕奈暴露剂量的局灶性癫痫和继发全面性癫痫(Secondarily generalized seizures,SGS)的患者进行药物安全性及耐受性和痫性发作结局(每28 d中位痫性发作减少率、反应率和无发作率)的分析。另外,针对OLEx的早期失访进行了额外的敏感性分析。从1 480例双盲试验中随机分组的患者共纳入1 218例。大部分患者(65.4%~80.9%)仅用吡仑帕奈12 mg,每日一次,进行治疗,并在相同剂量下完成长期的检测,或是相对基线联合使用少量抗癫痫药物(AEDs)。长期的药物安全性及耐受性结果与双盲研究一致。导致超过1%的患者研究中断治疗的紧急不良反应事件(Treatment-emergent adverse events,TEAEs)包括眩晕、易激、疲劳。有临床意义的TEAEs稳定期为4年。所有队列中患者的痫性发作结局随时间持续改善。对于接受3年(n=436)、4年(n=78)药物治疗的患者28 d中位痫性发作减少率分别为62%、70.6%,相应的50%反应率为59.6%、67.9%。最大28 d中位痫性发作减少率发生于基线水平的SGS患者,接受3年(n=190)、4年(n=28)药物治疗分别为88.0%和100.0%。在这些队列中分别有40.0%和53.6%的患者达到了无SGS。排除早期失访后的28 d中位痫性发作减少率结果类似。长期吡仑帕奈联合用药(≤4年)不会导致新的药物安全性及耐受性问题,并且可以很大程度地减少痫性发作,特别是基线水平的SGS患者。  相似文献   

18.
托吡酯是1995年首先于英国上市的一种新型广谱抗癫痫药,具有广泛的抗癫痫作用机制,包括选择性阻断电压依赖性钠通道,限制神经元持续去极化导致的反复放电;作用于γ-氨基丁酸(GABA)受体非苯二氮艹卓位点,抑制兴奋性氨基酸  相似文献   

19.
高阳  高飞 《癫痫杂志》2022,(6):539-543
癫痫是一种以癫痫发作为核心症状的常见神经系统疾病。虽然抗癫痫发作药物(Antiseizure medications,ASMs)是目前治疗癫痫的主要方式,且大多数癫痫患者的预后良好,但仍有30%的患者因其耐药性并未缓解,因此需要其他辅助治疗方案。维生素(Vitamin,Vit)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辅助药物治疗,但目前指南仅明确推荐了生酮饮食,并未推荐其他的饮食治疗方案。本文探讨了维生素在癫痫发作中的治疗作用,旨在为我国临床医生、患者及家属提供参考,以便科学管理癫痫患者,并为相关研究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20.
托吡酯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托吡酯对不同类型脑缺血、脑外伤、癫痫、神经系统变性、偏头痛等疾病动物模型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并且存在空间、时间依赖性,已被临床用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头痛、神经性疼痛和特发性震颤。托吡酯神经保护机制的研究仍处于临床前阶段,可能与减少兴奋性氨基酸释放、调节γ氨基丁酸受体活性、阻断电压依赖性钠离子通道、减轻细胞内Ca2 超载以及促进轴突生长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