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森立之《素问考注》之浅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立之(1807~1885年),是江户后期日本杰出的医学家、文献学家与考据学家,主要著作尚存<素问考注>、<神农本草经考注>、<伤寒论考注>、<金匮要略考注>、<四时经考注>、<奇疾方考注>、<游相医话>;亡佚有<桂川诗集>、<灵枢考注>、<扁鹊仓公传考注>等,为中日两国传统医学界所推崇. 相似文献
2.
史双文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41(9)
《本草经考注》和《枳园丛考》是日本江户时期著名汉方医学考据学家森立之的重要著作。对两部书籍中病证名考释进行梳理,可以窥见森立之在病证名考据学上的研究方法和成果,为学者正确理解中医病证名提供参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3.
森立之是日本著名考证学大师,一生之中共有180余部著作,《枳园丛考》及《枳园丛考续录》是其得意之作。该书论述精辟,言语朴素,引文精湛,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森立之《本草经考注》和《枳园丛考》中名物训诂的研究,发现森立之对联绵词的产生提出了新的观点,即一部分联绵词的产生,原来是在单音词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声韵相同或相近的音节构成的。 相似文献
5.
对纳西医药学的起源、发展与形成的各个历史时期进行了分析研究,论述了纳西族本草学著作《玉龙本草》的写作背景和内容。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对《玉龙本草》的内容进行了研究考证,对纳西医药的研究与发展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建议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研究者对<本草经>王闿运辑本的一些错误认识,如认为此书刻印于光绪甲子年,其底本为南宋王炎的<本草正经>等,结合<湘绮楼日记>等相关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研究证实,王辑本完成于光绪十年,其所据底本为<政和本草>的明刻本,而非<嘉祐本草>或<本草正经>. 相似文献
7.
从《神农本草经》原文谈仲景方对甘草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神农本草经》(以下简称《本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在我国药物学发展史上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伤寒杂病论》的用药方法与《本经》的关系,一直是众多学者关注的问题。结合仲景方的用药规律探讨《本经》经文的含义,有助于更好把握两书之间的学术联系。在《伤寒论》 相似文献
8.
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被称为方书之祖,其处方用药对《神农本草经》(《本经》)多有参考借鉴.以经解经的研究方式有助于还原经方配伍的原貌,并更好地指导临床.《本经》中记载细辛功效为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经方中细辛治疗咳逆,多配伍干姜、五味子散寒化饮、敛肺止咳,代表方为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 相似文献
9.
《经籍访古志》是由江户时期日本著名学者森立之、涩江全善等共同撰写的一部关于汉籍善本的目录学著作,是研究日藏汉籍善本不可或缺的参考书目,为中日两国学者所青睐。全书共载日本藏汉籍768部,所涉版本上自李唐人抄本下至清代刊本,能够全面反映江户时期日本藏汉籍善本书的盛况。此书的撰写最先由狩谷掖斋发起,经过多纪元坚等人的努力,最后由森立之完成最终的整理工作。此书完成之后并没有雕版刊刻,直到光绪十一年(1886年)在中国学者的资助之下才得以付梓。 相似文献
10.
《神农本草经》(以下简称《本经》)药性理论是仲景组方用药的重要理论基础。仲景用芍药悉遵《本经》,体现在:第一,主邪气腹痛,止痛,除血痹。仲景所论痛证,除却外寒闭阻和阳明腑实证属于纯实无虚外,其余证型皆有不同程度的不荣之虚。但凡痛有一分虚,仲景便有一分用芍药的机会,其用芍药治痛颇广。第二,破坚积、寒热疝瘕。白芍养血柔肝疏利气机,赤芍活血化瘀,皆可化积消癥。"寒热疝瘕者"一指寒邪或热邪之病因,二指瘀血、血虚所生热或生寒之病性。第三,利小便。芍药可通过疏肝、滋阴、活血三途达此效。第四,芍药是能益凉润、宁静、抑制作用的阴气。因此仲景用芍药可谓深得《本经》之要旨,并在此基础上有所深入和发展。从《本经》原文的角度对仲景方中芍药的运用规律进行总结与分析,以期有资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
12.
《神农本草经》记载黄芩:“味苦平,主诸热黄疸,肠澼泄痢,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以《神农本草经》中黄芩主治作用为线索,分析经方中黄芩的应用。黄芩主治诸热黄疸时,多配伍柴胡、半夏等,以小柴胡汤类方为代表方;治疗肠澼泄痢时,常配伍黄连、芍药等,如葛根黄芩黄连汤、黄芩汤、泻心汤类方等;下血闭时,多配伍芍药、桃仁及虫类药等,如大黄■虫丸、鳖甲煎丸;治疗恶疮、疽蚀、火疡时,多与王不留行、花椒、芍药、桑白皮等配伍,代表方为王不留行散。张仲景临证又拓展了黄芩主治作用,将黄芩与不同药物配伍发挥不同作用,如黄芩配伍半夏、黄连、干姜等治疗心下痞;配伍阿胶、黄连等治疗心中烦;配伍白术、附子等治疗出血;配伍当归、白术等治疗内热扰胎。 相似文献
13.
《素问考注》是日本江户末期著名的汉方医学家森立之研究《素问》的著作,全书汇集了清代以前以及江户时期中日两国学者对《素问》研究的优秀成果,并且运用清儒常用的考据学之法对《素问》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是书出版之后,受到中日两国学者的普遍青睐,被誉为对《素问》研究的集大成者。两国学者从版本学、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方面对《素问考注》进行了研究,并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著作。但是,由于此书面世较晚等原因,对此书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14.
《神农本草经》(《本经》)所载药物功效是张仲景辨证组方的依据,附子在《本经》中被列为下品。分析《伤寒杂病论》中含附子经方的主治及配伍特点,认为附子辛温发散可祛风寒而治疗咳逆邪气,温暖脾肺而治疗金创,散寒通结而破症坚、积聚、血瘕,疏通经脉而治疗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步,并通过桂枝加附子汤、肾气丸、附子粳米汤、黄土汤、薏苡附子败酱散、桂枝芍药知母汤等方剂阐述附子的临床应用。除《本经》所载功效外,张仲景运用附子的经方亦有新的发挥,多配伍干姜以回阳救逆,如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等。 相似文献
15.
人参作为经方的常用药材,《神农本草经》载其“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补五脏常配伍附子、干姜、炙甘草、桂枝,如炙甘草汤、竹叶石膏汤、麦门冬汤、理中汤、吴茱萸汤、四逆加人参汤、附子汤、侯氏黑散等。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常配伍龙骨、牡蛎、茯神,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茯苓四逆汤。除邪气常配伍生姜、大枣、炙甘草,如柴胡类方、竹叶汤、厚姜半甘参汤、鳖甲煎丸、木防己汤、桂枝新加汤等。目睛的正常功能依赖于五脏六腑之精气的上荣,故明目亦是人参补五脏的体现。主开心常配伍炙甘草、大枣等,如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旋覆代赭汤、桂枝人参汤。除《神农本草经》所载功效外,张仲景运用人参还有新的发展,人参救阴津,气化为津以止渴,如玉壶丸中人参、天花粉治疗渴饮无度,白虎加人参汤治疗上消口渴;人参味甘,补益中土脾脏,微苦可补中祛邪以止呕,如吴茱萸汤治疗肝胃虚寒之呕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治疗寒热格拒之呕吐。 相似文献
16.
芍药是经方的常用药物,《神农本草经》(《本经》)记载芍药功效为"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以《本经》功效为纲,将芍药类经方归类分析,发现芍药除邪气、调寒热,多配伍桂枝、麻黄、黄芩、附子,以桂枝汤、大柴胡汤、附子汤为代表方;主腹痛,止身痛,常配伍甘草、饴糖、人参、当归,如小建中汤、桂枝新加汤、当归芍药散;除血痹、破坚积、消疝瘕,多配伍黄芪、当归、川芎、大黄、桃仁等,代表方如黄芪桂枝五物汤、桂枝茯苓丸、鳖甲煎丸;利小便以配伍茯苓、白术为主,如真武汤;益气以益阴气为主,配伍甘草、黄芪、当归等甘温药物.除《本经》所载功效外,张仲景运用芍药经方还有新的发展,如芍药配伍甘草以缓拘挛,芍药配伍黄芩以止下利,芍药配伍大黄、枳实以通便结等.以《本经》推演经方的用药配伍,以经方来分析《本经》之功效,是解读经典奥秘的正确方法. 相似文献
17.
18.
彭必生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42(6)
现在流传的《神农本草经》基本都辑录自宋代编成的《证类本草》,其根源又是梁代陶弘景所编的《本草经集注》,并不能完全反映该书的原貌。通过对《太平御览》《道藏》等古籍中保留的《神农本草经》古本佚文进行考察,可以发现古本《神农本草经》可大致区分为"神农"与"本草"两系不同的经文。"神农"一系经文主要是药物理论及神仙方术理论,"本草"一系经文则主要是对药物的分条目论述,二者大致对应于今本《神农本草经》的序录及正文,可以推测今本《神农本草经》或是由此两系经书融合而成。 相似文献
19.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载:“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脏准此”。 关于文中的“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有谓正治:虚者按虚证治疗,即补不足;实者按实证治疗,即损有余。有谓指误治:虚证用泻法,使虚者更虚;实证用补法,使实者更实。虽然均认为虚证宜补,实证宜泻,但从文字解释方面看,出现了分歧。 相似文献
20.
当归又名文无、山蕲,是药食两用的中药,在《神农本草经》(《本经》)中记载为中品,其味甘,温,功效为“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洗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疡,金疮”。以《本经》功效为纲,将当归类经方归类分析,发现当归主咳逆上气,多配伍李根白皮、川芎、芍药,以奔豚汤为代表方;主温疟、寒热洗洗在皮肤中,常配伍桂枝、芍药、细辛,如当归四逆汤;止妇人漏下,多配伍吴茱萸、川芎、芍药,代表方如温经汤;主绝子则配伍川芎、芍药、白术、黄芩,如当归散;治疗诸恶疮疡、金疮,配伍升麻、鳖甲、麻黄,如麻黄升麻汤、升麻鳖甲汤。除《本经》所载功效外,张仲景运用当归经方还有新的发展,如当归配伍桂枝、芍药以止腹痛、除斑,当归配伍赤小豆以治湿疹、便血,当归配伍蜀椒、乌梅以治蛔厥、久利等。通过追溯《本经》的药证,印证《伤寒杂病论》的方证,以期更好传承经典、守正创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