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为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在强直性脊柱炎炎性骨破坏中的作用和补肾强督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作用机制,比较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与健康对照者之间的差别,并研究补肾强督方治疗前后两者的变化。方法: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30例,其中男27例,女3例;年龄16~45岁,平均(30.8±8.8)岁;病程0.5-10年。经补肾强督方治疗3个月后,做自身前后对照,并设立健康对照组20例,常规分离血清和PBMC,将PBMC用PHA/PMA刺激后收集上清,应用RT-PCR检测PBMC的MMP-9和TIMP-1的mRNA表达水平,应用ELISA检测血清和细胞上清中MMP-9和TIMP-的含量。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患者治疗前血清中MMP-9和TIMP—1浓度明显升高,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MMP-9和TIMP-1浓度显著降低:经PHA/PMA刺激后,患者治疗前的PBMC表达MMP-9和TIMP-1mRNA水平明显上调,细胞上清液中MMP-9和TIMP-1量明显升高,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治疗后PBMC表达MMP-9和TIMP-1mRNA水平明显下调,细胞上清液中MMP-9和TIMP-1含量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患者的PBMC表达和释放MMP-9和TIMP—1增强:补肾强督方可以显著降低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患者MMP-9和TIMP-1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强直性脊柱炎的相关标志物研究相当广泛,有诊断性标志物、疾病活动性标志物、炎症性肠病风险标志物、骨转换标志物及非甾体类抗炎药疗效标志物等。强直性脊柱炎相关标志物对其诊断治疗及防治并发症具有重大意义,探索基因组学及蛋白组学诊断强直性脊柱炎及研究联合标志物精确诊治强直性脊柱炎是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本文对强直性脊柱炎的相关标志物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强直性脊柱炎的骨密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王全平王晶于会东刘继中强直性脊柱炎是引起腰背痛和脊柱僵硬的慢性疾病。主要侵犯脊柱关节,骶髂关节,有时累及髋关节,同时也引起脊柱及全身骨质疏松。我们观测了113例临床和X线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骨密度,本文报告观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CT与MRI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01—2017-03间温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9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对其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比较CT及MRI检查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检出率和分级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MRI对Ⅰ级、Ⅱ级病变及软组织肿胀、腰5骶1关节突病变、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及关节侵蚀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和CT对0级、Ⅲ级及Ⅳ级病变及关节间隙狭窄或增宽、关节面增生硬化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T比较,MRI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效果较好,易于发现滑膜炎、骨髓水肿等急性炎性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和致密性骨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CT影像表征,评估多排螺旋CT对两者骶髂关节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131例骶髂关节病变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多排螺旋CT影像学资料,其中强直性脊柱炎患者69例,致密性骨炎62例,比较两种疾病的一般资料和CT影像表现。结果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男性占大多数,而致密性骨炎患者全为女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平均年龄较致密性骨炎患者低,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339);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因四肢、腰骶关节等疼痛不适检查的病例数也显著高于致密性骨炎患者;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及致密性骨炎患者在CT影像表现方面,如关节面侵犯、骨质硬化、囊变以及关节间隙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MMP-3水平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 2004年6月到2007年6月收治AS患者45例,根据临床症状分为3组:a组-腰骶部疼痛伴有僵硬;b组-腰骶部疼痛伴有双髋关节活动受限;c组-脊柱及双髋关节强直.入院后检测血清CRP和MMP-3的水平,并常规行骨盆平片检查.结果 45例患者中18例为血清MMP-3水平升高,其中14例显示有不同程度髋关节侵犯.结论 血清MMP-3升高提示患者有不同程度髋关节破坏,是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剂量64层螺旋CT在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学表现为髂骨侧关节面模糊不清,皮质部分消失或完全消失,靠近皮质部分的松质骨增生呈现出糜烂、硬化或者为硬密度不均匀呈现出"融雪状",骨小梁模糊,且随着病程的逐渐延长,还会导致骶骨侧面与韧带部位的不断发展以及关节内出现软组织肿胀等。结论低剂量64层螺旋CT能够清晰反映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病变患者的各种状况,对其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在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受风寒湿和不受风寒湿与其临床表现的异同,了解不同发病诱因在中医辨证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河南风湿病医院强直性脊柱炎数据库(HFAS数据库)中收录的379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按发病诱因分为受风寒湿组和不受风寒湿组,并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2组在关节表现及关节外表现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幼年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标准。方法:回顾分析98例幼年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表现,X线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并与成人AS及幼年类风湿关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98例病人经牵引,配合矿泉及药物综合治疗后,随访42例10年至3年,38例发展成为成人AS,但外周关节功能良好,4例为临床治愈。结论:幼年强直性脊柱炎以外周关节疼痛为首发症状,凡16岁以下,骶髂关节X线片有病变,伴有以睛4条中2条者即可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幼年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标准.方法:回顾分析98例幼年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表现,X线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并与成人AS及幼年类风湿关节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98例病人经牵引,配合矿泉及药物综合治疗后,随访42例10年至3年,38例发展成为成人AS,但外周关节功能良好,4例为临床治愈.结论:幼年强直性脊柱炎以外周关节疼痛为首发症状,凡16岁以下,骶髂关节X线片有病变,伴有以下4条中2条者即可诊断.(1)腰胸、颈部板痛病史;(2)外周关节疼痛;(3)HLA-B27阳性,ESR增快;(4)足跟痛及肌健炎.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MR、CT检查髋关节,评估其是否有髋关节病变。方法选取2010年1月本院收治的符合诊断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60例,对所有患者行CT、MRI检查评估其是否有关节病变。观察比较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髋关节受累的X线CT、MRI检查表现及各种影像学检查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髋关节病变敏感性。结果 MRI除了可以检查出CT、X线可以显示的骨质结构慢性改变以外,还可显示其无法检查出的急性炎性变化。31例62侧行CT检查的患者中,MRI、CT、X线的检查敏感性分别为79.03%(49/62)、30.65%(19/62)、12.90%(8/62),MRI检查AS累及髋关节的敏感性明显高于CT、X线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检查是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早期诊断的重要影像学方法,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的参考标准,其诊断敏感性显著优于其他影像及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2.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病因复杂、起病隐匿的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发病机制不清。但其病理学特点为早期韧带、纤维环、椎间盘、骨膜和骨小梁为血管化和纤维性组织侵犯,被肉芽组织取代,导致整个关节破坏和附近骨质硬化,最终关节纤维性及骨性强直。这些特点与脊柱周围韧带、滑膜内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有关,现就近年来有关参与强直性脊柱炎骨质破坏的细胞及细胞因子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强直性脊柱炎与其他疾病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分析24例强直性脊柱炎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其他疾病的原因,从症状、体征、影像学、实验室检查、关节外表现、遗传史等方面进行鉴别诊断。结果24例均符合强直性脊柱炎修改纽约诊断标准。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5例,其他疾病19例,经确诊后给予非甾体抗炎药、柳氮磺吡啶或/和甲氨喋呤治疗,均效果显著。结论详细询问病史、仔细体格检查、综合分析,正确运用特殊检查可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4.
强直性脊柱炎属中轴型脊柱关节炎,其主要病理为骶髂关节破坏及脊柱肌腱附着点炎。既往临床重点观察患者的骶髂关节骨质破坏及骨性融合程度,忽略评估腰背部肌肉、筋膜及韧带的阶段性病变如脊柱小关节及腰椎旁肌的脂肪样变及纤维化等,以及其与脊柱活动受限的相关性,因此,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分期仍有待完善。根据临床症状、骶髂关节、腰椎椎体及脊柱小关节、腰椎旁肌群及其筋膜与周围韧带的病理特点,提出强直性脊柱炎临床可分为隐匿期、炎性浸润期、脂肪化生期、纤维性强直期、骨性强直期和代偿期6期,为强直性脊柱炎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髋膝四关节同时置换治疗晚期强直性脊柱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髋膝四关节同时置换治疗晚期强直性脊柱炎髋膝关节高度屈曲强直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全身麻醉下一期双侧髋膝四关节行关节置换手术,术中术后监控各项指标及时调整,指导置换术后的关节功能康复。结果手术顺利完成,术后3个月,患者完全站立行走。结论髋膝四关节一期置换是治疗晚期强直性脊柱炎髋膝屈曲强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X线与CT对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旨在评估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骶髂关节病变的CT表现,并比较X线和CT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对21例AS患者骶髂关节X线平片及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X线检查包括骶髂关节正位片,CT检查使用GE—H9800Quick型CT机及GE—HispeedCT/i型螺旋机,层厚5mm,间隔5mm。结果:21例中全部42个关节受累,主要病变包括:①关节面下囊性变。②关节面硬化。③关节面侵蚀。④关节间隙变窄或增宽。⑤关节强直。结论:CT对于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检出率高于X线平片,尤其是对于AS骶髂关节早期病变及较小的病变的诊断优于X线平片,而对于中度及重度关节炎的改变同X线诊断价值相同。  相似文献   

17.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遗传相关性显著的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seronegative spondyloarthropathies,SpAs),主要累及骶髂关节和中轴骨骼,并常发生椎间盘纤维环及附近韧带的钙化和骨性强直。已知AS有显著的人种和地理差异,且具有显著的家族遗传倾向。双胞胎研究估计,其90%以上的易感性由遗传因素决定。AS临床表现的遗传现象也十分显著,广泛采用Bath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调查表(BASDAI)和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对疾病活动评估的调查结果显示分别为51%和76%。  相似文献   

18.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影响中轴骨骼,引起疼痛和进行性僵硬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有学者称为血清阴性的脊柱关节病、关节粘连性脊柱炎、类风湿性脊柱炎、骨化性骨盆脊柱炎和关节僵硬性脊柱炎等。因为本症的临床表现形式和程度有很大的差异,极易漏诊。临床诊治难度较大。现将近几年的诊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以外周关节受累为首发症的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特点并对误诊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5年12月诊治的26例以外周关节受累为首发症的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特点,分析误诊原因。结果26例患者中有17例曾在外院及本院门诊被误诊,误诊率为65.4%,误诊疾病有化脓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结论以外周关节受累为首发症的强直性脊柱炎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误治,应加强对其临床特点的认识,对疑似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应常规行双侧骶髂关节CT检查及血HLA-B27检查。  相似文献   

20.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骨关节病,主要影响中轴骨骼并导致显着的疼痛和残疾。多见于青少年,主要侵犯骶髂关节、髋关节和脊柱,并且可伴有关节外表现。早期表现为肌腱、韧带附着点的炎症,进而出现关节骨质破坏,软骨内、韧带纤维化及异位骨化,造成脊柱关节强直改变,最终导致残废。在我国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率约为0.3%,是临床最常见的风湿病之一,发病高峰年龄为15~30岁,男性的患病率比女性高2~3倍,且男性平均发病年龄要早于女性平均发病年龄。骨质疏松作为强直性脊柱炎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以全身性骨病,以骨各种成分等比例减少而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其发生率为50%~92%,并且有35%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可发生因骨质疏松而导致椎体压缩性骨折。目前,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主要以西医为主,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中医中药可以充分弥补其不足,中西医结合多途径多靶点阻断骨量丢失,可望能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拓展新思路,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