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需要在时间窗内做出重要治疗决策的神经科急症,但癫痫围发作期常常模仿卒中或者其他疾病的表现,因此,癫痫围发作期的成像识别可明确癫痫是发作还是卒中,避免错误诊治带来的风险;基于成像的癫痫治疗可以更精准治疗癫痫起源灶,微创治疗能减少开颅手术带来新的医源性创伤,本文对癫痫围发作期成像和基于成像癫痫治疗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金洋  张玮  徐斌  胡湘蜀  刘兴洲 《癫痫杂志》2019,5(6):431-439
目的研究不同时段的发作期头皮电极脑电图(EEG)在局灶性癫痫侧向性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0年7月—2016年10月就诊于北京三博脑科医院和广州三九脑科医院行癫痫手术的41例局灶性癫痫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起源于不同脑叶/区(额叶内侧面、额叶外侧面、颞叶内侧面、颞叶新皮层、后头部和岛叶)的共计356次发作,将每次发作期的头皮电极EEG分为十等段(E1-E10),分析每等段EEG的侧向性,再将十段EEG合并成E1-E3,E4-E6和E7-E10三个时段,分析三个时段EEG的侧向性诊断正确率、错误率和无侧向性率。颅内电极EEG明确癫痫发作的起始脑区,癫痫术后发作消失/减少最终判定致痫区。结果所有脑叶/区的癫痫中,62%(219/356)发作期头皮电极EEG具有定侧价值。近80%的颞叶癫痫各时段发作期头皮电极EEG具有侧向性。颞叶内侧型癫痫在发作期头皮电极EEG的E4-E6段侧向性诊断正确率最高89%,而在E1-E3段错误率最高,达30%;颞叶新皮层癫痫有95%的发作在E1-E3段侧向性诊断正确率最高。额叶癫痫各时段的发作期头皮电极EEG无侧向性诊断率明显高于正确率。额叶内侧型癫痫在E1-E3段侧向性诊断正确率最高,但仅为24%;额叶外侧型癫痫各时段发作期头皮电极EEG无侧向性诊断错误,E1-E3段侧向性诊断正确率最高为83%。后头部癫痫在E1-E3段可提供93%的侧向性诊断正确率。岛叶癫痫各时段的发作期头皮电极EEG侧向性诊断正确率均很低。结论 E1-E3段头皮电极EEG在所有脑叶/区癫痫的侧向性诊断中均有一定价值,尤其对额叶外侧型、颞叶新皮层、后头部癫痫侧向性价值更高。而E4-E6及E7-10段对颞叶内侧型癫痫发作侧向性诊断价值仍然较大。  相似文献   

3.
4.
发作期及发作间期痫性放电对癫痫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发作期及发作间期脑电图对癫痫诊断的意义。方法:对56例癫痫患者常规脑电图(REEG)与24h脑电图(AEEG)进行比较研究。结果(1)REEG阳性率为30%,而AEEG的阳性率为86%;(2)不同类型癫痫在发作期和发作间期大脑活动的规律和特点,REEG无1例记录到癫痫发作,而AEEG有27例(48%)记录到癫痫发作安全过程的大脑电活动变化,结论发作期的EEG对确定癫痫类型有重要意义,全身  相似文献   

5.
癫痫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脑部疾病,以脑神经元过度放电导致反复性、发作性和短暂性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临床上癫痫致病的原因及机制较为复杂,癫痫的诊断需要症状学及脑电图的支持。但是由于癫痫发作早期症状学较为隐匿且容易与其他发作性疾病相混淆,脑电图也可能表现为正常,因此,癫痫的早期诊断一般较为困难。回顾既往的研究报道,以癫痫发作期是否存在诊断性生物标志物为出发点,阐述与发作相关的血清学及脑脊液标记物,本综述主要关注癫痫发作期相关的蛋白、激素及炎症因子等方面,目的在于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癫痫发作期相关生物标记物,为癫痫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发作期直流电漂移(ictal DC shift)在难治性伴海马硬化的内侧颞叶癫痫(MTLE-HS)中的定位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MTLE-H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非侵袭性和侵袭性术前评估,对发作起始区分别使用传统频段颅内电极脑电(iEEG)技术和基于宽频脑电技术的ictal DC shift进行定位,比较两组之间的时空分布差异及其与术后病理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Ictal DC shift组空间分布明显较iEEG组更为局限,时间分布晚于iEEG组。结论 Ictal DC shift可能为致痫灶的电生理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发作期SPECT在儿童难治性癫痫外科治疗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11例曾经癫痫外科治疗前行发作期SPECT检查的患儿进行了回顾性分析.11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是局限性灰质异构(FCD),2例是缺血后的继发性损伤,1例是脑炎后损伤,还有2例病理诊断不明.11例患者术前均行发作间期SPECT或PET检查及发作期SPECT检查,通过对比观察两次检查的差异与手术切除区域进行对比.11例患者中9例患者是在癫痫发作过程中注射的SPECT示踪剂,另2例患者是在发作结束后立刻注射SPECT示踪剂.结果发作期SPECT显示:10例患者发作期有局部血流灌注增强,有1例患者未发现局部血流灌注增强.11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的颅内脑电记录提示与发作期SPECT有同样的异常部位,3例显示与核磁共振检查结果相一致;6例患者行局部切除术,另外5例患者由于不能局限病变的位置,最终进行多处软膜下横切手术.6例局部切除术患者术后发作完全消失,5例多处软膜下横切手术患者中,术后2例发作消失,2例发作显著减少,1例无效.结论发作期SPECT在儿童局限性癫痫术前评估中具有很大价值,对癫痫灶位置判断的准确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顽固性癫痫Г-刀治疗的关键在于定位,比较15例顽固性癫痫SPECT(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EEG,MRI在癫痫发作期、发作间期对癫痫灶的定位价值。方法:发作间期做SPECT、EEG、MRI,而后用0.25%美解眠诱发癫痫临床下发作记录发作期SPECT。结果:发作间期致痫灶SPECT 10人,EEG7人,MRI 3人;发作期SPECT 3人。结论:发作间期癫痫灶检出率SPEC:T66.67%,EEG44.67%,MRI 20%;发作期为20%。三项检查分别从代谢、电活动和结构对癫痫灶进行定位。SPECT阳性检出率最高;EEG在癫痫分类和定侧(左或右半球)具有优势;而MRI在癫痫灶定性方面有帮助。三者相结合可提高癫痫灶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动态脑电图在癫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记录169例临床拟诊癫痫患者的24h脑电活动,与常规脑电图检查进行对比。结果动态脑电图痢样放电率(62.72%)及总异常率(86.98%)与常规脑电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睡眠期痫样放电率明显高于清醒期。结论24h动态脑电图可提高痫样放电的检出率,对癫痫的诊断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benign epilepsy with centrotemporal spikes in children,BECT)的发作期脑电图。方法利用5a时间收集605例BECT患者的临床和脑电图资料。结果 30例患者出现30次癫痫发作。这些患者发作期EEG被分为4种发作期图形。最多的一种类型为A型,12例出现,低电压快节律棘波,波幅逐渐增高节律逐渐变慢。B型,7例次,棘波混合尖波频率和波幅逐渐增高。C型,6例次,θ波波幅逐渐增高和频率逐渐减慢。D型,5例次,局部电活动减弱,继之为前3型。结论虽发作间期BECT脑电图相似,均呈中央颞区放电,BECT发作期图形不是唯一不变的;发作前脑电图电抑制和发作后慢波比较常见,不影响BECT的诊断;发作前图形、发作中脑电图可以相互转化,不影响BECT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报告我院1990—2001年临床资料完整、经外科手术治疗的31例顽固性癫痫患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脑电脑图及皮层脑电图在难治性癫痫手术治疗中致痫灶的定位价值。方法 对15例难治性癫痫病人术前、术中定位资料及术后随该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5例均在术前及术中记录到癫痫样放电,为手术定位切除病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结果 术前脑电图结合影像学检查,术中皮层监测可为手术提供可靠的依据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3.
颅内电极长程EEG监测在癫痫外科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评估颅内EEG(intracranial EEG,iEEG)监测在致痫灶定位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方法头皮EEG(scalp EEG,sEEG)监测致痫灶定位困难的顽固性癫痫患者46例,采用颅内硬膜下和(或)脑内电极,长程视频iEEG监测。根据术中痫样放电的表现、术后病理结果、疗效和sEEG复查结果,分析iEEG定位致痫灶的价值。结果深部电极埋置8例、硬膜下电极埋置17例、二者联合应用21例;电极留置4-23d,平均8·6±3·8d;iEEG监测8-552h,平均132±34h;捕捉到发作436次,平均9·4±7·8次。术后随访1年以上,82%(38/46)的患者癫痫发作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少于2次/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那些无创检查不能明确致痫灶的病例,iEEG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PET显像与SPECT显像在顽固性癫痫灶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6例癫痫患者均行发作间期PET和SPECT显像,36例发作间期PET结果为多灶改变(包括15例存在脑软化灶)的患者行发作期SPECT检查,结果分析采用半定量分析及目测法.结果 86例患者均见不同程度异常改变.发作间期PET显像示低代谢者中50例(58.1%)表现为单叶局限性低代谢,发作间期SPECT显像示低灌注者中48例(55.8%)表现为单叶局限性低灌注.对36例发作间期PET结果为多灶改变的患者行发作期SPECT检查示,35例(97.2%)例高灌注灶,高灌注中24例(68.6%)为单叶局限性高灌注,5例(14.2%)仍见多个病灶,但未见弥漫性高灌注.1例(2.8%)未发现高灌注区.15例(41.7%)脑软化灶患者经发作期SPECT检查后均定位为局限性病灶,且在脑软灶边缘.结论 发作间期PET显像与发作间期SPECT定位局限性单叶癫痫病灶的符合率较高,两者相互印证可提高特异性;发作间期PET检出多灶性改变时,结合发作期SPECT显像可提高定位特异性.存在脑软化灶病例行PET检查意义较小,进行发作间期及发作期SPECT两次显像即可较好的定位病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发作期录像脑电监测(IVEEG)在难治性非病变性颞叶癫痫(TLE)致痫源术前定位中的价值。方法 对15例药物难治性TLE患者术前定位资料及术后随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在行长时间IVEEG监测中均捕获到临床发作。在15例患者中,有13例IVEEG显示出一侧起源的局灶爆发性节律性电活动,该放电侧均与最终切除侧相一致,且有11例患者术后效果较好。结论 IVEEG监测不仅有助于明确诊断及发作类型,更为重要的是对于大多数难治性非病变性TLE患者可提供较可靠的致痫源定侧信息。  相似文献   

16.
C-fos在癫痫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 -fos基因编码的FOS蛋白是一种核蛋白 ,各种致痫刺激均可使c-fos迅速表达。因此c -fos作为神经功能活动的代谢性标志物 ,在癫痫研究中被大量应用。根据c -fosmRNA或FOS蛋白在致痫刺激后的表达顺序 ,可以对不同癫痫模型的癫痫起源和传播进行定位和示踪。通过定性、半定量或定量分析c -fos表达程度的高低 ,可以判断某药物或其他相关因素在治疗或致痫作用中的大小。应用c -fos时还需注意c-fosmRNA和FOS蛋白的表达有可能不一致 ,不同的实验方法和试剂对实验结果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FLAIR在中风后迟发性癫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中风后迟发性癫痫在进行常规MRI扫描后加用FLAIR技术扫描。对常规扫描及FLAIR扫描结果分析。结果:在48例中风后迟发性癫痫患者中有45例(93.8%)的病灶在FLAIR扫描中不能被完全抑制而呈斑片状或线条状高信号。结论:对中风后迟发性癫痫在MRI常规扫描基础上加用FLAIR扫描可提高对病灶中胶质增生、疤痕组织检出,作为判断预后追踪观察的指标,同时对手术治疗提高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SPECT在癫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颅内电极长程记录在癫痫外科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颅内电极长程记录在癫痫外科中的应用时机以及方法,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2例颅内电极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电极类型、部位、电极植入方式以及并发症.结果 单纯硬膜下条状皮层电极植入87例,条状电极和深部电极联合植入9例,栅状电极植入13例,条状电极和栅状电极联合植入3例.左侧26例,右侧32例,双侧54例,监测时间24-192 h.脑脊液漏15例,胃肠道反应9例,脑脓肿2例,硬膜外血肿1例,术中硬膜下少量出血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颅内电极长程记录是确定癫痫致痫灶重要的定位手段,可应用于无创评估方法难以确定的致痫灶.  相似文献   

20.
录像脑电图在儿童癫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提高儿童癫痫确诊率的方法和录像脑电图在儿童癫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84例儿童癫痫患者进行24小时录像脑电图(VEG)描记,并和常规脑电图(EEG)对比分析。结果 VEEG阳性率为86.9%,临床发作率39.3%;明显高于常规EEG阳性率为40.5%,临床发作率2.4%(均P〈0.01)。结论 VEEG在儿童癫痫的诊断、分类、术前评估等方面较常规EEG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