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帅  孔祥朋  柴伟 《骨科》2022,13(6):562-567
关节置换术是各种终末期关节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随着技术的完善和病人预后的改善,该手术技术不断发展。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手术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主动型”ROBODOC系统,并且随着精准化、微创化及快速康复等理念的推广,国内外机器人相关产业迅猛发展,在临床应用中显示出了一定优势,但机器人辅助髋膝关节置换手术远未达到业内认可,目前仍处于探索期。在机器人技术相关的研究与应用中,应当以病人收益为出发点,而不是盲目使用新技术,应当在保证高质量机器人辅助手术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费用,才能为病人带来益处并进行下沉和普及。  相似文献   

2.
全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各种终末期关节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随着我们努力完善技术并改善患者预后,该手术仍在不断发展。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手术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主动型” ROBODOC系统,随着精准化、微创化及快速康复等理念的推广,国内外机器人不断涌现,进一步推动国内外机器人的发展。本文回顾了2021年有关关节外科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研究的文献,客观、全面地评价其在关节置换中的临床价值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随着精准化、微创化、个性化及快速康复等理念的推广,个性化导板、计算机辅助导航、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压力衬垫、3D打印、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新技术应用于关节置换术中,以期获得精准的假体位置、减少磨损,并尽可能改善关节功能和延长假体寿命。目前,在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术领域,机器人辅助技术具有精准性、可重复性的优势,理论上能够解决传统关节置换术无法精准实现目标假体定位的痛点,然而其作为一种新技术,也存在成本高、效率低、占用空间、有学习曲线、可能出现故障、软件问题等不足,且其中长期随访未显示明显优势。关节外科医师应当对机器人辅助技术有深入的了解,衡量其优势与不足,而不是盲目追捧,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改进,研制符合中国医师习惯的国产化机器人。  相似文献   

4.
张帅  孔祥朋  柴伟 《骨科》2022,13(1):91-96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现代外科最成功的手术之一,精准的假体位置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机器人辅助THA进入临床已近30年。有研究表明,机器人辅助THA在假体位置、下肢长度控制、并发症以及短期功能预后等方面有一定优势,但因其操作技术复杂、手术时间延长、学习曲线陡峭、费用昂贵等原因,目前仍存在争议。手术机器人可依据准确的数据进行操作、精准实施手术,但是其仍然是"死板"的,应由有一定临床资历的医师去掌握、实施机器人手术,才能着实为病人带来益处,但仍需长期、高质量的随访研究进行验证。目前我国主流仍然使用进口机器人,未来应着手研制国产机器人,而软组织张力评估、柔性控制、微型化、非影像依赖是未来关节机器人的研发重点。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 随着进口骨科机器人的引入和国产骨科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 机器人辅助人工关节置换被越来越多的国内骨科医生应用于临床。机器人辅助系统可以提高手术的精确度, 但同时也有很多学者质疑它的临床意义, 因具存在手术时间延长、需要较长的学习曲线、增加医疗花费以及与机器人相关的并发症等。随着技术的不断普及与改进, 机器人辅助手术的不利因素也有逐渐改变的趋势。因此, 只有提高对机器人辅助人工关节置换的认知, 才能促进相这一交叉学科在骨科的应用。本文从机器人可提高假体安放位置的精确性、更好地实现个性化术前计划两方面阐述机器人在辅助关节置换方面的优势;从学习曲线、经济学因素及相关并发症方面叙述其可能存在的不足;最后基于当前的临床现状, 指出未来的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6.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和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是治疗骨关节疾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可矫正畸形、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us embolism, VTE)是全关节置换术(total joint arthroplasty, TJA)的严重并发症,药物预防对降低血栓形成至关重要。阿司匹林(aspirin, ASA)不仅价格低廉、给药方便、无需血液监测、耐受性好及安全性高,而且还具有降低假体周围感染、异位骨化和死亡风险等优点。然而,目前学者尚不确定ASA是否可以替代其他抗凝剂用于TJA后血栓预防。因此,本文对ASA在THA/TKA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为TJA后抗血栓药物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机器人辅助手术是现代外科学发展的前沿热点,关节外科领域也已经有多款手术机器人投入临床应用。虽然机器人辅助手术提高了手术的精度,但同时也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加了额外检查和花费,患者是否能够长期受益尚存争议。本文从关节外科机器人的分类、代表性的关节外科机器人系统及其效果、影响机器人辅助髋膝关节置换手术开展的因素等方面,对机器人辅助髋膝关节置换术的发展现状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8.
如何延长假体寿命,降低翻修风险一直以来都是关节置换手术领域的研究热点。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手术被认为可以实现准确的假体放置和良好的下肢对线,进而拥有延长假体寿命,降低翻修风险的潜力。然而机器人辅助系统的费用昂贵,相比传统手术需要更长的手术时间,且短期临床疗效优势并不明显,尚需更多高质量,长期随访的临床研究以探寻机器人辅助系统在关节置换领域的可行性及其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全踝关节置换术(total ankle arthroplasty,TAA)治疗晚期踝关节炎(ankle osteoarthritis,AOA)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从传统TAA手术效果、计算机辅助TAA临床应用等方面,对目前TAA的现状及进展进行总结。结果晚期AOA常导致患者严重疼痛和功能障碍,踝关节融合仍是目前主要治疗方案。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和假体设计的进步,保留关节活动度的TAA病例逐年增加,手术效果也取得明显进步。精确的假体安置和力线恢复对TAA至关重要,手术相关的踝关节置换力线不良是影响假体寿命的重要因素。计算机辅助个体化设计导板可以简化关节置换操作难度,满足胫骨和距骨截骨的精准度。结论基于术前CT的个体化导板技术,其临床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同时需要进一步开发适合TAA的术中导航和机器人手术系统。  相似文献   

10.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脱位易发因素分析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脱位是一个严重而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仅次于假体松动[1]。目前报告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发生率在0.5%~12%[2]。本文通过对脱位的易发因素研究,为有效地预防和恰当地治疗术后脱位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1980~1998年,共有252例患者(275侧髋关节)在我院接受了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其中进口关节占54%,国产关节占46%。手术均由我科关节小组的高年资医师完成。在275侧髋关节置换手术中,有14侧(例)发生人工髋关节脱位,均为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其中国产关节和进口关节分别占各…  相似文献   

11.
关节置换围手术期营养状态长期被低估,为了总结现有的关节置换围手术期营养状态、并发症以及治疗现状,检索PubMed、MEDLINE、Cochrane、EMBASE、CINAHL数据库中现有的关节置换围手术期营养状态相关研究,评价分析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营养状态以及相关并发症。结果表明初次TJA患者的术前营养不良比例为15%~30%,翻修患者营养不良比例更高,大多超过50%。营养不良患者关节置换术后总并发症比例显著升高,包括切口愈合不良、手术部位感染以及假体周围感染等,增加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二次入院率。围手术期应当重视关节置换患者营养状态,从而减少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应进一步探索关节置换围手术期营养治疗的随机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2.
经过近30年的发展,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术(RAA)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开启了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的新时代。由于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术临床应用的总体时间较短,而国内的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系统还未广泛投入临床应用。为了进一步了解目前我国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技术的发展现状,本刊特邀请国内数家医院关节外科的同仁就自己及所在科室使用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技术的工作进行总结,内容涉及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术的技术流程、病例总结、存在的问题、并发症及不良事件、文献综述、病例报告等,以便为骨科临床医师及相关技术人员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Bourne  RB  Chesworth  B  Davis  A  胡孔足 《临床骨科杂志》2009,12(5):564-564
全髋置换与全膝置换广泛应用于治疗髋关节以及膝关节终末期病患,长期的应用证实关节置换可以显著缓解疼痛、恢复关节功能。作者通过比较全髋置换与全膝置换的治疗结果了解这两种手术的疗效有无差异性。比较的内容包括:①是否愿意再次手术;②WOMAC评分;③是否达到期望的目标;④满意度。结果显示,全髋置换术组更愿意再次接受手术,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 人工智能与骨科机器人作为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以及重要发展方向, 为骨科手术提供了精确的术前规划以及手术导航。人工智能与骨科机器人可以真正实现关节置换手术精准化。人工智能在关节疾病影像诊断、图像分割、术前规划等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 通过更加精确的智能图像分割、更加快捷准确的术前规划可有效降低复杂初次关节置换及翻修术的手术难度, 降低临床医生与工程师的沟通成本, 理论上可以提高假体选择的准确性。骨科机器人基于X线片或CT扫描信息, 在精准术前规划的基础上进行术中的精准骨骼操作, 避免术者经验及操作带来的偏差, 实现不同级别医生手术水平的同质化, 降低关节置换手术的学习曲线, 在复杂手术中具有理论上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全关节置换术后感染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在全关节置换术后 ,感染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尽管在过去的 2 0年里 ,在防治感染和外科技术方面发展很快 ,但在美国仍有 3 5 0 0~ 40 0 0例全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病人需要治疗。统计数字由Sculco〔1〕提供。在我国目前有关这样的报告还罕见。1 感染的危险因素早在 1972年 ,Charley〔2〕就指出绝大多数的感染是由空气污染所致 ,所以在洁净手术室或者层流净化手术室中进行全关节置换手术是比较安全的。老年肥胖、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酒精中毒、皮肤坏死、泌尿系感染、关节手术史并有感染史、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手术时间过长、血肿…  相似文献   

16.
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可改善患者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然而,仍有较多患者对手术效果不满意。与传统TKA相比,机器人辅助TKA可以提高骨切除的准确性,减少医源性骨和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提高患者术后满意度。但是,机器人辅助TKA也存在设备成本高昂、软件需要更新、额外辐射暴露、手术时间增加等问题。该文对机器人辅助TKA的利弊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引流管被常规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它可以引流出关节内积血,减轻关节肿胀,促进伤口愈合,减轻患者疼痛等。然而,近年来随着加速康复医学的发展,很多学者对引流管的常规应用提出质疑。初次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出血量、住院时长、早期康复等得到广大骨科医师的重视。本文就引流管在初次关节置换术后的最新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振安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6):1100-1102
与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术相比,髋关节表面置换术仅置换病变部分骨质,较好地保存了股骨头、颈的骨质,而且基本保持了关节原有的解剖形态,使力的分布和传导更符合正常生物力学模式,有效降低了普通全髋置换术后常见的股骨近端应力遮挡效应。因此表面置换术具有治疗理念上的先进性。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先进理念并未转化为优良的临床结果,其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现对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回顾,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作简单展望。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工智能(AI)的发展,骨科手术机器人与AI的结合已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是AI的重要研究方向,并成功应用于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传统的骨科手术机器人已实现部分手术的临床应用,但临床手术的精密性、安全性、微创化与智能化等问题均未完全解决。AI作为新兴技术,将为推动当前骨科手术机器人的不断革新提供强大支持。本文概述了骨科机器人的应用现状,阐述了AI在关节骨科手术机器人、脊柱外科手术机器人与创伤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应用情况,并根据AI的发展趋势展望了骨科机器人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和评价应用人工全髋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近端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应用人工全髋置换手术治疗老年股骨近端骨折22例,其中股骨颈骨折16例,股骨头、粗隆部骨折各3例。结果:22例平均随访时间14个月(9—66个月),无1例感染,无关节严重疼痛、功能障碍及DVT发生,无术后关节早期脱位,无假体松动、断裂、下沉等并发症发生,无1例因手术并发症死亡。Harris评分平均由术前的28.2分恢复到术后的84.6分。结论:人工全髋置换术是一种治疗老年股骨近端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应严格掌握其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