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新生儿不同病原菌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相关资料,比较不同病原菌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检查结果、白细胞计数、发热持续时间等指标及预后情况,并通过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影响患儿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大肠埃希菌组脑脊液浑浊及脓性率均显著高于其他细菌组、病原菌不明组(66.67%vs.20.83%、16.39%,26.67%vs.4.17%、4.92%;大肠埃希菌组白细胞计数、发热持续时间、脑脊液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大于,脑脊液糖水平显著低于及预后不良率显著高于其他细菌组、病原菌不明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白细胞计数>500×106/L.结论:大肠埃希菌感染患儿脑脊液以浑浊、脓性为主,白细胞计数水平显著高,预后差;脑脊液糖浓度低、白细胞计数高是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预后不良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新生儿不同病原菌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方法纳入2015年1月到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95例,对比分析不同病原菌新生儿一般情况、相关检查、预后并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大肠埃希菌脑脊液混浊和脓性脑脊液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脑脊液糖水平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1)。95例患儿中预后不良32.63%,大肠埃希菌组为64.00%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为脑脊液糖浓度、白细胞计数500×106/L。结论大肠埃希菌感染患儿脑脊液多为混浊或脓性,白细胞计数显著增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肠埃希菌致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并总结诊治体会。方法:回顾分析5例大肠埃希菌感染所致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结果:大肠埃希菌感染所致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症状不典型,入院时行CRP检查、尽早行腰椎穿刺术检查;合理运用抗生素及支持治疗。结论:大肠埃希菌感染所致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应尽早诊断,及时治疗;是减少并发症、后遗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周晓斌 《中外医疗》2010,29(29):52-52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确诊为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肝硬化合并SBP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发热、腹痛、腹部压痛、反跳痛等腹膜炎表现。12例腹水细菌培养阳性(42.85%),大肠埃希菌7例,克雷伯杆菌2例,肠菌3例。结论肝硬化合并SBP临床表现大多数典型,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抗感染治疗首选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  相似文献   

5.
杜维纳  巨容  高淑强  王译  田欣 《西部医学》2018,30(3):418-421+426
目的 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收集成都市妇女儿童医学中心新生儿科2011年1月~2015年12月76例确诊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病历资料,按胎龄分为足月儿组和早产儿组,对两组的临床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足月儿组以发热(=6.94,P=0.045)、抽搐(=8.51,P=0.026)、肌张力异常(=9.63,P=0.021)为突出表现,而早产儿组则呼吸暂停表现突出(=10.57,P=0.014);两组患儿的脑脊液培养均以大肠埃希菌和无乳链球菌为主;足月儿组治愈患儿的住院时间为(25±4)d,早产儿组为(31±9)d;头颅核磁检查发现289%的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脑损伤,两组患儿对比,早产患儿发生脑出血(=8.72,P=0.013)、脑白质异常信号改变(=10.24,P=0.01)和听觉诱发电位异常(=9.42,P=0.02)的机率更大。结论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不典型,对于不明原因或临床无法解释的发热和呼吸暂停患儿要高度警惕化脓性脑膜炎的可能,除大肠埃希菌外,无乳链球菌感染需高度警惕;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治愈所需时间长,可能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早产患儿发生脑功能障碍及听力损伤的机率较足月患儿更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确诊为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发热,腹痛,腹部压痛、反跳痛等腹膜炎表现.12例腹水细菌培养阳性(42.85%),大肠埃希菌7例,克雷伯杆菌2例,肠球菌3例.结论 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临床表现大多数典型,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抗感染治疗首选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β- Lactamase,ESBLs)大肠埃希菌儿童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病例的临床特点及相关预测因素,旨在从临床特点中早期识别产ESBLs细菌感染病例,指导经验性治疗。方法收集195例尿培养阳性病例,对其中112例大肠埃希菌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产ESBLs组与非产ESBLs组的临床特点,采用字2检验及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产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的预测因素。结果195例中,大肠埃希菌为112例(占57.44%),其中产ESBLs菌株79例(占70.54%)。发病年龄<2岁、培养前使用抗生素、存在尿路异常者更易致产ESBLs菌株感染,产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组年龄更小,培养前使用抗生素及存在尿路异常的比例更高,临床上发热、血CRP值升高的表现更显著,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组经验性治疗有效率较高,平均住院日更短(P<0.05或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培养前使用抗生素、尿路异常、发热、血CRP升高为产ESBLs菌株感染的预测因素(OR =4.657、2.961、5.721、1.442,P<0.05)。结论对于年龄<2岁、发热性尿路感染、存在尿路异常,培养前使用过抗生素,血CRP值较高水平的病例,更有可能提示产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可以选择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类抗生素或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作为经验性治疗药物,而没有这些特点的病例,倾向于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头孢三代抗生素可作为选择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细菌性肝脓肿病原学分布、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特点及使用情况。方法 对我院安亭院区2015年10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125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调研细菌培养结果及耐药情况,分析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 94例患者行病原菌检查,其中51例患者的62个样本细菌培养阳性。共检出62株细菌,其中革兰阴性菌53株(85.48%),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33株)、大肠埃希菌(10株);革兰阳性菌9株(14.52%),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屎肠球菌(2株)和粪球肠菌(2株)。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分别占6.06%(2/33)和60.0%(6/10)。头孢曲松钠、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用药频度较大且药物利用指数>1。结论 细菌性肝脓肿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其中以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为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应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尽早明确病原菌,并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液肿瘤患者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的耐药性及死亡危险因素,为其治疗和预后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近5年我院110例血液肿瘤患者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为研究对象,比较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组(产ESBLs组,n=77)与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组(非产ESBLs组,n=33)患者的耐药性及临床特征;同时比较30 d内死亡者(死亡组,n=20)与存活者(成活组, n=64)死亡的危险因素。 结果 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低于10%。产ESBL组和非产ESBL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既往抗生素/抗真菌药使用、易感因素、30 d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液肿瘤未缓解(比值比=9.575,95%可信区间1.546~59.312,P=0.015)和早期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比值比=8.806,95%可信区间1.527~50.772,P=0.015)是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30 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早期快速启动有效抗菌治疗(碳青霉烯类,必要时联合阿米卡星)可降低血液肿瘤患者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小儿非大肠埃希菌泌尿道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研究资料共137例,均为本院于2015年3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非大肠埃希菌泌尿道感染患儿,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症状表现,并经尿培养分析病原菌构成,分析患儿临床特点。结果 137例患儿中年龄1岁62.04%,症状表现以发热74.45%、胃肠道症状67.15%、复杂性尿路感染54.74%为主。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30.66%、鲍曼不动杆菌18.25%占比较高,此外真菌(合并感染)3.65%。结论小儿非大肠埃希菌泌尿道感染在年龄小于1岁群体发病率较高,具有反复发作特征,多表现出发热、胃肠道症状,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及鸟屎肠球菌为主,研究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从腹水中分离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送检的1 058份非重复腹水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分析。使用WHONET 5.6及SAS9.4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86(55.39%)例阳性标本分离出病原菌781株,不同年份阳性检出率无升高或降低趋势。男性患儿(63.99%)多于女性患儿。阑尾炎(59.22%)是腹腔感染最常见的疾病;检出最多的细菌是大肠埃希菌。新生儿(≤28 d)中,检出率最高的细菌是肺炎克雷伯(23.50%)和屎肠球菌(23.50%),儿童(>28 d)检出率最高的细菌是大肠埃希菌(35.98%)。781株菌中,革兰阴性细菌占64.79%,主要是大肠埃希菌(38.28%)、肺炎克雷伯菌(8.58%)、铜绿假单胞菌(5.89%)等。革兰阳性菌占29.45%,主要是屎肠球菌(8.58%)、星座链球菌(2.69%)和鸟肠球菌(2.43%)等。真菌占1.66%,厌氧菌占4.10%。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6.02...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学龄期急性腹泻患儿细菌、病毒病原学临床特点,旨在为学龄期急性腹泻患儿合理治疗方案制订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6-12月上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7例学龄期急性腹泻患儿为对象,由迪安检测中心进行病原菌、病毒(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星状病毒及人腺病毒等)的病原学检测,同时结合患儿疾病信息进行病原谱流行规律分析。结果:67例学龄期急性腹泻发病无明显性别、年龄、季节等分布特征,2例同时感染细菌与病毒,细菌感染率为56.52%,略高于病毒感染的43.48%。细菌类型以沙门菌(35.90%)、致病性大肠埃希菌(28.21%)为主,病毒感染类型以轮状病毒(46.67%)、诺如病毒(23.33%)较常见,学龄期急性腹泻患儿病原体感染类型的性别、年龄、发病季节等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期急性腹泻患儿主要致病菌沙门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均高于71.00%,且沙门菌对头孢他啶、复方磺胺甲噁唑片耐药率高于78.00%,此外,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片耐药性均为45.45%。结论:学龄期急性腹泻患儿常见感染源为细菌(沙门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为主...  相似文献   

13.
Tai Q  He XS  Hu AB  Wu LW  Ju WQ  Zhu XF  Wang DP  Wang GD  Ma Y  Guo ZY  Huang JF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42):2977-2980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血行感染中大肠埃希菌的耐药、临床结果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1993年1月至2010年5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移植科肝移植术后血行感染中大肠埃希菌患者资料,对患者的资料(如:抗生素耐药、术式及危险因素)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695例肝移植患者中,83例(7.6%)88次出现革兰阴性球菌血行感染,以大肠埃希菌(23例)最为常见.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酶烯类抗生素均为100%敏感,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在5%以下,而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氨苄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基本都在60%以上.针对肝移植术后大肠埃希菌血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发现,施行胆肠吻合术(P<0.001)和胆道并发症(P<0.001)是出现大肠埃希菌血行感染的危险因素.感染后15 d病死率大肠埃希菌血行感染高于非大肠埃希菌血行感染(P=0.01),血行感染后30 d、1年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移植术后大肠埃希菌血行感染,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但对碳青酶烯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施行胆肠吻合术、胆道并发症是出现肝移植术后大肠埃希菌血行感染的危险因素.肝移植术后大肠埃希菌血行感染后的15 d病死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4.
余悦能  张祎萍  金旭红  钱文坚 《浙江医学》2016,38(10):728-731,734
目的探讨2012—2014年肺炎克雷伯菌(KPN)和大肠埃希菌(ECO)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临床分布、耐药性及危险因素,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及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双纸片协同试验确认产ESBLs菌株,法国生物梅里埃ATB细菌鉴定仪对临床分离的病原菌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产ESBLs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012、2013、2014年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13.7%、19.3%、21.4%;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34.5%、41.2%、49.6%,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大肠埃希菌产ESBLs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肺炎克雷伯菌(均P<0.05);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主要从痰液中检出,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主要从尿液中检出;产ESBLs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普遍高于非产ESBLs菌株(均P<0.05)。产ESBLs菌株对青霉素类耐药率为92.5%~100.0%、对除头孢西丁外的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磺胺类的耐药性超过50%,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菌株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6.3%、5.2%,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15.6%、13.3%,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最低;影响产ESBLs菌株感染的因素为:年龄≥55岁(OR=3.02,P=0.012)、住院≥15d(OR=3.76,P=0.008)、侵入性置管(OR=6.30,P=0.001)、使用糖皮质激素(OR=4.23,P=0.003)、使用喹诺酮类药物(OR=4.62,P=0.002)、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OR=4.51,P=0.004)。结论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耐药现象严重,呈多重耐药,临床上应加强监测产ESBLs菌株的耐药情况,减少产ESBLs菌株的危险因素,科学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延缓细菌耐药性的变迁。  相似文献   

15.
张安兵 《热带医学杂志》2012,12(12):1482-1484
目的 分析喹诺酮耐药大肠埃希菌尿道感染现状及危险因素,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348例大肠埃希菌尿道感染临床现状,以喹诺酮敏感大肠埃希菌为对照菌株,对喹诺酮耐药大肠埃希菌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48株大肠埃希菌尿道感染中检出喹诺酮耐药菌203株,占58.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三代头孢菌素及喹诺酮类药物使用、尿路引流和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是喹诺酮耐药大肠埃希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尿道感染大肠埃希菌中喹诺酮耐药株的检出率高、耐药性强,其感染患者平均住院时间长、医疗费用高.喹诺酮耐药菌株感染具有多个危险因素,加强对这些危险因素的控制有助于预防耐药菌株感染的扩散.  相似文献   

1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参与脑缺血和脑肿瘤的病理过程。而有关VEGF在细菌性脑膜炎(BM)病理过程中的作用国内外少见报道。我们经小脑延髓池穿刺向家兔脑池内接种具有K1抗原的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c)建立BM模型,检测脑膜炎家兔脑脊液(CSF)的VEGF质量浓度,旨在探讨VEGF在BM中的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刘巧美  周进芳  宫莉 《安徽医学》2020,41(11):1340-1343
目的 探讨影响化脓性脑膜炎患儿预后的不良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至2019年11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472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儿一般资料、生化指标、临床表现、并发症情况、病原学检测以及影像学检测结果,采用Glasgow临床结局量表将患儿分成预后良好组(338例)和预后不良组(134例),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找出影响患儿预后的不良因素。结果 472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4.7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儿年龄(OR=0.732, 95%CI: 0.364~0.896)、脑脊液乳酸水平(OR=1.589, 95%CI: 1.157~2.642)、脑脊液糖水平(OR=0.564, 95%CI: 0.267~0.951)、脑脊液有核细胞数(OR=1.883, 95%CI: 1.657~2.115)、是否有昏迷/意识障碍(OR=1.872, 95%CI: 1.639~2.117)、是否惊厥(OR=1.773, 95%CI: 1.496~1.993)、病原菌种类(OR=0.338, 95%CI: 0.214~0.451)均是影响化脓性脑膜炎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低龄、昏迷/意识障碍、惊厥、脑脊液乳酸和脑脊液糖水平、脑脊液有核细胞数以及大肠埃希菌感染均是影响化脓性脑膜炎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应针对采取相关措施,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儿童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病原菌分布及细菌耐药性,为临床诊治儿童型脑膜炎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择年龄<14岁的临床确诊化脓性脑膜炎患儿46例,回顾性分析其脑脊液细菌培养及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结果。结果46例细菌培养阳性的儿童脑膜炎患者中,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58.7%(27/46株),主要菌种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杆菌、阴沟肠杆菌;革兰阳性球菌28.3%(27/46株),主要菌种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粪肠球菌、无乳链球菌;白色念珠菌13.0%(6/46株)。三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阴性杆菌的敏感性较高,氨苄西林、哌拉西林、氯霉素的敏感率较差。革兰阴性杆菌中共检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7株,未检出对美罗培南和亚安培南耐药的革兰阴性菌。青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的的敏感性较高,未检出对万古霉素耐药的革兰阳性菌。结论儿童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病原菌分布广泛,临床应以参照实验室结果为依据,合理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抗菌治疗效果,为临床诊治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成年患者62例(大肠埃希菌组),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成年患者44例(肺炎克雷伯菌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耐药率、抗菌治疗方案及临床转归等信息。结果肺炎克雷伯菌组男性患者比例、血流感染发生时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腹腔感染比例、迁移灶比例、白细胞计数均高于大肠埃希菌组,泌尿道感染比例低于大肠埃希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肺炎克雷伯菌组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高于大肠埃希菌组,对氨曲南、头孢曲松、头孢唑啉的耐药率则低于大肠埃希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肺炎克雷伯菌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比例低于大肠埃希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克雷伯菌组初始联合治疗比例高于大肠埃希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炎克雷伯菌组治疗无效率高于大肠埃希菌组,治愈率低于大肠埃希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在临床特征、耐药性及临床转归上存在差异;肺炎克雷伯菌迁移性更强,治疗具有复杂性。临床应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重视感染综合防控措施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初步了解深圳地区儿童脑炎脑膜炎症候群(AMES)的病原谱组成,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符合病例定义的儿童AMES的脑脊液标本,进行分离培养、药敏检测和常见12种病原体的PCR检测,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16-2018年共收集145例儿童AMES的脑脊液,70例检出病原体,依次分别为16例无乳链球菌、11例肺炎链球菌、11例大肠埃希菌、10例肠道病毒、3例单纯疱疹病毒。无乳链球菌主要发生在小于1月龄的婴儿(75.0%),肺炎链球菌主要发生在3月~5岁的儿童(90.9%),所有肠道病毒发生在1岁以上儿童。4株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四环素、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均为75.0%;7株无乳链球菌对四环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均为100.0%;8株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分别为87.5%和75.0%,多重耐药指数为0.25~0.75。结论无乳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是小于1月龄婴儿的主要病原体,肺炎链球菌和肠道病毒是1岁以上儿童的主要病原体。多重耐药在大肠埃希菌中较为严重,应继续实行长期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