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阴道分泌物检查中阴道炎五联检测法与湿片镜检法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0例行阴道分泌物检查的患者,均采用阴道炎五联检测法、湿片镜检法开展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阴道炎五联检测法对白细胞、乳酸杆菌、念珠菌、滴虫的检出率均高于湿片镜检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炎五联检测法对阴道炎的检出率高于湿片镜检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临床确诊结果为金标准,阴道炎五联检测法诊断阴道炎的准确率、敏感度(97.50%、74.00%)均高于湿片镜检法(95.12%、4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炎五联检测法的检测用时短于湿片镜检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湿片镜检法,阴道炎五联检测法在阴道分泌物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更高,有助于疾病检出及确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农垦(基层)医院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方法:取标本后保温并立即送检,以提高滴虫检出率。结果:大量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结果分析,临床主要以细菌性和真菌性阴道炎的发病为主,其次是滴虫性阴道炎,对临床的治疗和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结论:阴道分泌物检查是协助诊断此妇科疾病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妇女阴道炎病原菌进行常规检查,分析其发病原因。方法对2008年3月至6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325例妇女阴道分泌物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生理盐水常规涂片法进行清洁度、阴道毛滴虫(TV)和真菌的检测,用唾液酸酶法进行细菌性阴道炎(BV)的快速检测。结果 325例阴道炎患者中细菌性阴道炎98例占30.15%,真菌性阴道炎124例占38.15%,滴虫性阴道炎36例占11.08%,其它阴道炎67例占20.62%。结论妇女阴道炎以细菌性和真菌性阴道炎为主,其他病原菌引发的炎症不在少数,应定期对妇女做体检,及时发现及时治疗,积极预防各种妇科炎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妇女阴道炎病原菌进行常规检查,分析其发病原因。方法:对2008年3月至6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325例妇女阴道分泌物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生理盐水常规涂片法进行清洁度、阴道毛滴虫(TV)和真菌的检测,用唾液酸酶法进行细菌性阴道炎(BV)的快速检测。结果:325例阴道炎患者中细菌性阴道炎98例占30.15%,真菌性阴道炎124例占38.15%,滴虫性阴道炎36例占11.08%,其它阴道炎67例占20.62%。结论:妇女阴道炎以细菌性和真菌性阴道炎为主,其他病原菌引发的炎症不在少数,应定期对妇女做体检,及时发现及时治疗,积极预防各种妇科炎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不同微生物检验法应用于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检验中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50例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患者均进行临床微生物检验诊断,采集样本实施不同检验方法,包括镜检法、培养法以及凝集法,分析上述三种方式阳性检出率。结果 镜检法的阳性检出率为96.00%,培养法的阳性检出率为80.00%,凝集法的阳性检出率为72.00%,镜检法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培养法以及凝集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微生物检验法中,镜检法的念珠菌性阴道炎阳性检出率高于培养法以及凝集法,但为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需联合使用,为临床提供科学的数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阴道炎分型诊断、白带清洁度评估中阴道分泌物六联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92例阴道炎患者,按照随机抽样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镜检,研究组采用阴道分泌物六联检验。对比两组阴道炎分型诊断、白带清洁度。结果 研究组阴道炎分型诊断检出率93.48%(43/46)较对照组的73.91%(34/46)高(P<0.05)。研究组Ⅰ度、Ⅱ度、Ⅲ度及Ⅳ度白带清洁度17.39%、30.43%、32.61%、19.57%和对照组的15.22%、28.26%、34.78%、21.74%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道炎患者评估中应用阴道分泌物六联检验,可有效提升阴道炎分型诊断检出率,反映白带清洁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革兰氏染色与阴道涂片检查快速染色(CTB)在白带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500例白带常规检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革兰氏染色与CTB,比较两种检验方法的病原体检出情况与诊断效能。结果 CTB的滴虫、霉菌检出率高于革兰氏染色(P<0.05),加特纳杆菌、纤毛菌、淋球菌检出率两种检验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B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阴性预测值与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5.20%、94.83%、87.50%、85.94%、98.39%,高于革兰氏染色的66.40%、82.76%、61.46%、39.34%、92.19%(P<0.05)。结论 CTB应用于白带常规检验中的效果显著,滴虫、霉菌检出率高,诊断效能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测与五联检测的有效性与可靠性。方法:选取我院需进行阴道分泌物检查的1250例标本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检测与五联检测,比较这两种检测方法的检出情况。结果:在本次研究的1250例标本中,经五联检测后,有532例女性检测出为阳性,阳性率为42.6%。经常规检测出有498例女性为阳性,阳性率为39.8%。两种检测方法在白细胞、细菌性阴道炎、念珠菌的检出率上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五联检测,可将阴道炎病原菌完全显示出来,有利于使疾病诊断率提升,若能够与常规检测联合使用,则可提高疾病诊断的正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阴道分泌物六联检与白带常规镜检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60名行阴道分泌物检测的体检人员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名。对照组采用白带常规镜检,试验组采用阴道分泌物六联检,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 试验组乳酸杆菌阳性检出率、念珠菌阳性检出率、阴道分泌物异常检出率高于对照组,滴虫阳性检出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道分泌物六联检在乳酸杆菌、念珠菌及阴道分泌物异常检出方面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而白带常规镜检在滴虫检测上表现更为突出,临床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接受尿常规检验的女性受检者,分别为所有受检者实施不同的样本采集法,比较常规尿液采集法与清除阴道分泌物采集法的效果。结果 实施清除阴道分泌物采集法的红细胞检出率、白细胞检出率、上皮细胞检出率及蛋白质检出率均低于常规尿液采集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尿液采集法pH为(5.85±1.24),低于清除阴道分泌采集法的(6.85±1.25),清除阴道分泌物采集法尿糖、蛋白质水平低于常规尿液采集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女性受检者接受尿常规检验时,检验结果受到阴道分泌物的影响,在检验之前需要充分清洁阴道分泌物,有效提升检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常规白带染色法与阴道五联检法对阴道分泌物标本检测结果的差异。方法:对 1 158例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白带染色镜检,同时用阴道炎五联检试剂卡进行检测。结果:阴道炎五联检法的细菌性阴道病(BV)检出率高于白带染色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霉菌和滴虫的检出率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阴道炎五联检法不能反映脱落细胞学的情况。结论:在基层医院可用阴道炎五联检试剂卡筛查阴道分泌物,对较严重妇科疾病患者应用白带染色法进一步检查,以免造成脱落细胞学的漏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阴道分泌物临床检验结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241例阴道炎女性患者作阴道分泌物进行监测分析,确定病因及获取阴道炎在已婚妇女中所占比例情况。结果:患者主要集中的病原菌有:假丝酵母菌、滴虫菌、加德纳菌。1241患者中,正常127例,占10.2%;滴虫性阴道炎186例,占15.0%;真菌性阴道炎371例,占29.9%;BV508例,占40.9%;其他阴道炎49例,占3.9%。细菌性阴道炎患者发病率较高,达到Ⅰ-Ⅱ清洁度的为484,Ⅲ度的有141,Ⅳ度清洁度的有616。结论:采用阴道分泌物涂片进行检验,为阴道炎的诊断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阴道分泌物临床检验结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241例阴道炎女性患者作阴道分泌物进行监测分析,确定病因及获取阴道炎在已婚妇女中所占比例情况。结果:患者主要集中的病原菌有:假丝酵母菌、滴虫菌、加德纳菌。1241患者中,正常127例,占10.2%;滴虫性阴道炎186例,占15.0%;真菌性阴道炎371例,占29.9%;BV508例,占40.9%;其他阴道炎49例,占3.9%。细菌性阴道炎患者发病率较高,达到Ⅰ-Ⅱ清洁度的为484,Ⅲ度的有141,Ⅳ度清洁度的有616。结论:采用阴道分泌物涂片进行检验,为阴道炎的诊断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116例妇科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系统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各58例。参照组进行尿常规检验,试验组清除阴道分泌物后再进行尿常规检验,比较两组的尿常规检验指标水平、检出率及尿液采集标本合格率。结果 试验组尿蛋白、尿糖、尿比重、尿胆原、尿胆红素、酮体水平低于参照组,pH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尿蛋白、白细胞、上皮细胞、尿红细胞、亚硝酸盐检出率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尿液采集标本合格率为94.83%,高于参照组的7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妇科疾病患者清除阴道分泌物后再进行尿常规检验,尿液采集标本合格率更高,检查结果更为准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不同微生物检查方法对妇科念珠菌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检验的效果。方法 选取198例疑似妇科念珠菌阴道炎患者,均取阴道分泌物先后开展涂片镜检法和真菌培养法,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微生物检验方法对妇科念珠菌阴道炎的诊断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并分析检测时间、误诊率和漏诊率。结果 病理结果显示阳性80例,阴性118例;镜检法显示阳性77例,阴性121例;真菌培养法显示阳性59例,阴性139例。镜检法对妇科念珠菌阴道炎的诊断准确性、敏感性为94.44%、91.25%,明显高于真菌培养法的86.36%、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验方法特异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镜检法检验时间短于真菌培养法,且漏诊率低于真菌培养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验方法误诊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真菌培养法,采取镜检法对妇科念珠菌阴道炎患者开展阴道分泌物检验的准确性、敏感性更高,可缩短检验时间,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16.
阴道检查在产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阴道检查在产程中的应用马彦彦陈春玲阴道检查与肛门检查是观察产程进展的两种常用检查方法。我们对67例产程中行肛门检查的产妇及52例行阴道检查的产妇,进行产妇、新生儿感染的监测,产程进展的观察,检查准确性的判断。旨在探讨阴道检查在产程中的应用价值。一、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白带常规检验中阴道涂片检查快速染色(CTB)法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门诊2017年6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150例妇科病患者,按顺序分别进行盐水法和阴道涂片检查CTB法,对比检查结果。结果阴道涂片检查CTB法的敏感度(98.96%)高于采取盐水法的敏感度(91.67%),P<0.05。结论在妇科病检测中,白带常规检验进行盐水法,同时可以进行阴道涂片检查CTB法,提高检测率,在诊断阴道炎早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唾液酸酶测定法在诊断细菌性阴道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是由阴道微生态环境菌群与分泌物生化性质变化引起的一种阴道炎症,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疾病之一.唾液酸酶测定法是利用BV妇女阴道分泌物中含有能产生唾液酸酶的细菌,引起阴道分泌物唾液酸酶活性增高来诊断BV的感染,亦称BVBLUE.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宫颈阴道分泌物中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在胎膜早破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层析法检测249例孕妇宫颈阴道分泌物中低磷酸化IGFBP-1的含量。结果:IGFBP-1诊断胎膜早破的敏感性为93.8%,特异性为94.5%,阳性预测值为97.6%,阴性预测值为86.3%。结论:检测宫颈阴道分泌物中的IGFBP-1是诊断胎膜早破快速、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宫颈阴道分泌物非磷酸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在胎膜早破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02年1月至2003年6月采用快速层析法对59例确诊或疑似胎膜早破孕妇和40例正常孕妇宫颈阴道分泌物进行IGFBP-1检测。结果:应用IGFBP-1诊断胎膜早破的准确率、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0%、100.0%、90.9%和98.3%。检测IGFBP-1的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和精确度均显著高于羊齿状结晶法和pH值法。结论:宫颈阴道分泌物IGFBP-1的检测可用于诊断胎膜早破,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和准确的特点,对临床确诊胎膜早破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