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盆底肌肉锻炼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临海市妇幼保健院采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PHENIX USB 4进行盆底筛查和治疗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40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200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家庭盆底肌肉锻炼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3、6、12个月有效率比较,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89.9%vs. 63.3%)、(95.9%vs. 84.8%)、(87.5%vs.63.6%),P均<0.05]。研究组患者盆底肌力和盆底肌疲劳度改善情况、子宫及阴道前后壁脱垂改善情况以及尿失禁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盆底肌肉锻炼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用于盆底康复的临床效果明显,能够提升盆底肌肉的恢复能力,改善患者子宫脱垂程度,缓解尿失禁的情况,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针对性盆底康复护理对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及依从性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58例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2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针对性盆底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并发症、盆底肌恢复、治疗依从性等。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90%,低于对照组的2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I类肌纤维收缩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Ⅱ类肌纤维收缩个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依从性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泌尿生殖障碍评分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针对性盆底康复护理,能够改善病情,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疗法对子宫全切术后盆底功能的康复作用和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辽宁省人民医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因“子宫良性病变”行经腹子宫全切术的患者6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盆底肌肉肌力测定,1 h尿垫试验和性生活质量问卷调查;术后3个月对研究组(30例)进行1个疗程的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对照组(30例)进行一般的健康宣教。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后3、6和12个月时行盆底功能检查、1 h尿垫试验及性生活质量问卷调查,从盆底肌肉肌力、压力性尿失禁和性功能3方面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结果 (1)两组全子宫切除术后盆底肌力较术前均下降(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6个月比较,术后6个月盆底肌力水平较3个月时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漏尿量与对照组比较均减少(P值均<0.05)。(3)性生活质量问卷显示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各个时期问卷的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疗法对子宫全切术后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疗效,可提高盆底肌肉收缩力量,预防和控制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但对性生活质量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盆底肌锻炼康复护理在产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76名产后尿潴留产妇,按照单盲法分为对照组(36名)与(40名)。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盆底肌锻炼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排尿疼痛评分、康复效果、产后尿潴留改善时间及焦虑和抑郁评分。结果 观察组产妇康复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排尿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产后尿潴留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底肌锻炼康复护理在产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盆底肌电刺激联合功能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间我院诊治的盆底功能障碍女性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进行盆底肌电刺激联合功能锻炼治疗1个疗程后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子宫脱垂、尿失禁、性生活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一个疗程后患者子宫脱垂、尿失禁、性生活质量等情况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盆底肌电刺激联合功能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基于量化评估策略的手术室护理对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行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患者,按照患者就诊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基于量化评估策略的手术室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创伤性反应指标、性激素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1.17±0.18)分低于对照组的(3.31±0.25)分,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量化评估策略的手术室护理方案能显著促进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患者的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疗法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康复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58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盆底肌康复训练,试验组给予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疗法,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将试验组根据痊愈情况分为痊愈组和未愈组,分析痊愈的影响因素。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66%,高于对照组的7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痊愈组与非痊愈组的产次、孕期体质量增量、盆底肌力严重程度、治疗前尿失禁严重分级、新生儿体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疗法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有助于改善患者盆底肌力和尿失禁症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护理中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女性SU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5例进行盆底肌锻炼,观察组45例在此基础上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前,两组的国际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ICI-Q-SF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的(5.14±1.88)分低于对照组的(7.93±2.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的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I-QOL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的(85.14±10.22)分高于对照组的(70.14±7.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女性SUI患者护理中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能够有效改善病情,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康复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浙江省中医院收治的FPFD患者150例,其中80例进行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肉功能锻炼治疗(实验组),70例进行盆底肌肉功能锻炼治疗(对照组)。完成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盆底肌肉肌力、子宫脱垂、尿失禁及性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的盆底肌力、子宫脱垂、尿失禁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1个月内的性生活次数增多,性生活满意评分提高,性生活高质量比例增多,性交疼痛发生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应用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肉功能锻炼治疗在盆底肌肉肌力、子宫脱垂、尿失禁及性生活质量等方面均取得较好的疗效,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盆底磁刺激、电刺激联合盆底肌筋膜手法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449例PFD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224例)与试验组(225例)。试验组接受盆底磁刺激、电刺激联合盆底肌筋膜手法治疗,对照组接受盆底磁刺激、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症状初次缓解、盆底表面肌电值恢复、症状完全缓解治疗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底磁、电刺激联合肌筋膜手法治疗PFD疗效确切,可缩短患者症状缓解及盆底表面肌电值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对产妇产后盆底康复效果及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48例分娩产妇,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24例。对照组应用常规Kegel训练方式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比较两组干预后盆底康复效果及性功能。结果 试验组产妇盆底收缩压、静息压、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及Ⅱ类肌纤维快速收缩压均比对照组高(P<0.05)。试验组产妇4级、5级盆底肌力占比分别为33.33%、25.00%,均较对照组的8.33%、4.17%高(P<0.05)。治疗后试验组性功能评分相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分娩产妇产后予以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可以促进产妇盆底康复,提高产妇性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患者行阴式骶棘韧带悬吊术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85例FPFD患者,其中2020年1~12月收治42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2021年1~12月收治43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围手术期指标。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3.02%)高于对照组(7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65%)低于对照组(2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PFD行阴式骶棘韧带悬吊术可获得可靠疗效,重视围术期护理、坚持盆底肌肉锻炼等,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及缩短康复时间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子宫切除术后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磁治疗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行子宫全切除术的60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研究组(30例,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联合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PFD发生率、盆腔器官脱垂(POP-Q)情况、Ⅰ类肌疲劳度、Ⅱ类肌疲劳度、阴道压力、盆底肌力。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PFD发生率、POP-Q评级≥Ⅱ度占比、Ⅰ类肌疲劳度、Ⅱ类肌疲劳度均低于对照组,POP-Q评级为0~Ⅰ度的占比、盆底肌力分级、阴道压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磁治疗能提高子宫切除术后PFD患者的肌力及张力,有助于改善盆底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在脾动脉栓塞术、经腹全子宫结合双侧输卵管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子宫肌瘤合并脾功能亢进需要进行脾动脉栓塞术、经腹全子宫结合双侧输卵管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就诊号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奇数)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偶数)采用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及护理质量。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社会功能、生理机能、日常活动功能、活力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基础护理、健康教育、技术操作、风险预防意识、自主服务意识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子宫肌瘤合并脾功能亢进需要进行脾动脉栓塞术、经腹全子宫结合双侧输卵管切除术的患者,开展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柔性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02名分娩产妇,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1名。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产妇采用柔性管理。对比两组管理效果。结果 护理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露流尽时间、宫缩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排尿时间早于对照组,宫缩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宫底高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阴道静息压力、盆底疼痛评分及盆底肌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阴道静息压力、盆底肌力评分高于对照组,盆底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柔性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工作中,护理效果表现优异,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子宫全切术患者实施叙事护理干预的有效价值。方法 选取50例行子宫全切术治疗患者,通过随机化分组模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叙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前,两组主观质量、入睡时间、睡眠用时、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主观质量、入睡时间、睡眠用时、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45.40±4.82)分、SDS评分(41.34±6.86)分相比对照组(56.51±5.23)分、(51.35±8.70)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叙事护理模式应用于子宫全切术患者中,可稳定不良情绪,提升睡眠质量,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全身麻醉方式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通过入院编号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行全身麻醉,对照组采用七氟醚麻醉,观察组采用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时间、苏醒时间、定力恢复时间、麻醉并发症及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及定力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并发症发生率3.3%、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10.0%均分别低于对照组的23.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进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全身麻醉期间,采用丙泊酚麻醉能够尽可能地防止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不同盆底康复时机对高龄产妇产后PFD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12月在广东省佛山复星禅诚医院进行分娩的187例高龄产妇为研究对象,均在产后6周复查诊断盆底功能障碍(PFD)后进行治疗,依据产后治疗时间不同分为观察组(产后6~8周治疗, n=98)、对照组(产后9~11周治疗,n=89),对比其治疗前后盆底肌力、Glazer盆底表面肌电参数、盆底功能相关参数、PFD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持续时间及Ⅱ类肌纤维快速收缩压、收缩个数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BSD-S高于对照组,而UVJ-M、PUVA-S、PUVA-R、BND、BSD-R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疗程后快肌阶段最大值、慢肌阶段平均值、耐力测试阶段平均值、总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SUI、盆腔脏器脱垂等的发生比例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 <0.05);观察组产后6个月躯体状态、精神状态、性生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产后早期(6~8周)开展盆底康复训练有利于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低频电流刺激联合早期护理干预对产后恢复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低频电流刺激联合早期护理干预。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阴道收缩压、阴道静息压高于对照组,阴道收缩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首次排尿时间、宫缩持续疼痛时间、恶露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尿潴留发生率为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妇产后护理期间,开展低频电流刺激联合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产妇盆底肌张力,降低产后尿潴留发生率,加速产后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盆底功能障碍(PFD)采用芬吗通联合电刺激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78例围绝经期PF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芬吗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围绝经期症状、盆底肌功能指标。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Kupperman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静息肌电值、最大收缩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静息肌电值低于对照组,最大收缩力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围绝经期PFD采用芬吗通联合电刺激治疗效果较好,可改善围绝经期症状,提升盆底肌功能,并加快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