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超声检查估计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和宫颈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子宫内膜癌子宫浸润程度的精确性。方法 对经诊断性刮宫、宫腔镜下活检等诊断为子宫内膜癌的89例患者,术前进行经腹部和经阴道超声检查,描述肿瘤浸润子宫肌层深度及宫颈管程度,在超声检查后4天内进行手术,将超声检查所见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超声检查描述的子宫肌层浸润深度及宫颈受累程度与病理学检查均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 阴道超声检查能较正确地显示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的程度和子宫颈的累及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总结 5 4例经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彩色普勒超声所测得的子宫动脉和病灶血流的平均速度、博动指数 (PI)、阻力指数 (RI)及子宫内膜癌在各不同临床分期中的声像图特征。结果 本组病例子宫动脉血流平均速度为 16.4± 9.5cm/s ,PI为 1.3± 0 .6,RI为 0 .67± 0 .2。癌灶内显示的条状、点状血流平均速度为 8.2± 6.2cm/s ,PI为 0 .9± 0 .5 ,RI为 0 .4± 0 .2。在临床分期中 ,Ⅰ期为 61.9% ( 34 /5 4) ,Ⅱ期为 18.5 % ( 10 /5 4) ,Ⅲ期为 11.1% ( 6/5 4) ,Ⅳ期为 18.5 % ( 4/5 4)。结论 彩超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及临床分期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
徐璐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10):1728-1729
选择2009年8月~2011年5月在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28例术后证实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手术前通过阴道多普勒超声诊断,并将该结果和患者的病理学分析结果进行比较,验证超声诊断的准确性。结果全部患者的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和病理学分析结果有22例一致,符合率为78.57%。经阴道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简单有效,准确率较高,无损伤,并可多次重复诊断,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阴道多普勒超声应用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在丰县人民医院检查的疑似子宫内膜癌患者68例,所有患者均行腹部超声及阴道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不同检查方式临床诊断结果。结果:本研究中病理结果显示为阳性53(77.94%)例,阴性15(22.06%)例,经过相应的检查诊断后,阴道多普勒超声患者检测出阳性53(77.94%)例,腹部超声患者检测出阳性41(60.29%)例,两者的阳性检出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阴道多普勒超声诊断的灵敏度93.23%、准确率94.12%高于腹部超声诊断的71.70%、7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种特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阴道多普勒超声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高,可提升疾病诊断的准确性,为患者的后期治疗提供有利条件,帮助患者改善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术前对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S)判断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1例临床怀疑子宫内膜癌者术前进行TVCDS检查,根据二维图象特点和病灶部的彩色血流情况来判断,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21例患者术前超声诊断率为90%。结论 TVCDS能较准确地诊断子宫内膜癌,可以作为术前判断子宫内膜癌的有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TVCDS)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手术、病理或保守治疗证实子宫内膜癌的29例患者的TVCDS图像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TVCDS术前诊断子宫内膜癌24例,准确率为82.8%;弥漫型19例,符合率为78.9%;局限型5例,符合率为60.0%;血流显示20例,显示率83.3%;阻力指数(RI)0.36-0.57;Ia、Ib期与Ic期比较,血流分级及显示率、RI值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TVCDS有助于术前诊断子宫内膜癌,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术前判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S)术前判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的准确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8冽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行TVCDS检查,根据二:维图像特点和病灶内部及周围肌层的彩色血流情况,判断其肌层浸润程度,与手术病理结果作对比研究。结果TVCDS术前判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总的准确率为87.9%;无肌层浸润和浅肌层浸润的准确率分别为92.3%和85.2%;深肌层浸润的准确率为88.9%,其敏感性为84.2%,特异性:勾94.9%。结论TVCDS能较准确地判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可作为术前判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器官的恶性肿瘤之一,多发于绝经后出血妇女。近年来由于雌激素替代疗法的应用增多,该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现对我院1997年3月至1998年9月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以下简称彩阴超)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子宫内膜癌作总结性分析,以...  相似文献   

9.
经阴道超声判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术前应用经阴道超声(TVS)对2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了检查,测量子宫肌层浸润深度,并与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对照。结果显示:21例可见内膜回声,其平均厚度为14.5±5.4mm(4.8~25mm)。TVS准确判断出85.2%患者的肌层浸润深度,22例患者(81.5%)的超声分期正确。彩色多普勒显示肿瘤内或周围有血流,深肌层浸润者的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明显低于无肌层浸润者。认为TVS对子宫内膜癌的术前分期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联合使用国际子宫内膜肿瘤分析(IETA)经阴道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评估子宫内膜癌(EC)患者肌层浸润深度及宫颈有无侵犯,预测EC的病理分期;比较此2种方法的诊断价值。 方法将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83例已手术的EC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术前1个月内均行经阴道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由2名具有10年以上妇产超声工作经验的超声医师,掌握IETA专家小组拟定的子宫内膜病变共识的具体内容,对所有入组病例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图像进行盲法分析,以病理结果为参考,比较分析常规超声主、客观测量法及超声造影主、客观测量法对EC病理分期的诊断符合率,采用Kappa检验分析超声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同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超声客观测量方法对EC深肌层浸润及宫颈有无侵犯的诊断效能。 结果本研究发现IETA专家共识总结的子宫内膜厚度、病灶回声、宫腔线的形状、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处(结合带)情况、无“亮边”征及子宫内膜病灶血管模式在不同病理分期的EC中,均有较高的特异度及一致性,是预测EC较好的超声指标。超声造影主观评估法(Kappa=0.873,P<0.001)、超声造影客观测量法(Kappa=0.842,P<0.001)、IETA常规超声主观评估法(Kappa=0.811,P<0.001)、IETA常规超声客观测量法(Kappa=0.764,P<0.001)此4种诊断方法与病理结果一致性均良好,超声造影较常规超声对EC病理分期的诊断符合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主观评估法、客观评估法:(90.36%、87.95%) vs(85.54%、81.93%)]。常规超声或超声造影显示病灶前后径、病灶的体积、病灶与子宫前后径的比值对预测EC深肌层浸润(浸润深度≥1/2)均有较好的诊断效能,ROC曲线下面积(AUC)均≥0.945,常规超声或超声造影显示病灶外缘与浆膜层的最小距离评估法诊断效能较差,AUC仅为0.414、0.462。常规超声或超声造影显示病灶下缘与宫颈外口距离评估法对预测EC有无宫颈侵犯的诊断效能一般,AUC为0.521、0.559。 结论IETA经阴道常规超声声像特征与超声造影对EC的诊断及预测病理分期均具有较好的效果,且对超声术语进行规范化描述,临床上值得推荐使用。超声造影较经阴道常规超声的诊断效能有一定程度提高,能更好地显示病变对周围肌层及宫颈的浸润深度、侵犯范围;超声造影联合经阴道常规超声,可能达到EC早期发现、准确分期、早期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周秀芳  姚震 《临床医学》2008,28(5):76-77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方法 应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子宫内膜癌患者病灶局部动脉多普勒情况,并计算彩色多普勒诊断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的符合率.结果 3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Ia期14例完全符合率82.4%;Ib期11例完全符合率84.1%;Ic期6例完全符合率86.2%.结论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癌的定性诊断和术前临床分期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李东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5):2128-2130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 VCDS )结合诊断性刮宫对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7~2013年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诊断性刮宫检查,(1)分析TVCDS结合诊断性刮宫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性;(2)分析TVCDS对子宫内膜癌分期的准确性;(3)分析TVCDS检查各期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厚度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差异。结果(1)TVCDS结合诊断性刮宫诊断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4.00%、95.00%、94.44%;(2)分析TVCDS对子宫内膜癌分期的准确性为94%;(3)TVCDS检查,随肿瘤分期增高子宫内膜平均厚度增厚,血流显示率、阻力指数(RI)增高,比较Ⅲ期子宫内膜厚度、血流显示率、RI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诊断性刮宫对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子宫内膜癌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子宫内膜癌是指原发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约70%发生于绝经后妇女.近年来,其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在50岁以上的妇女中尤为明显.其主要症状是子宫不规则出血或阴道流液.内膜癌的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高血压、肥胖、初潮早(≤12岁)、晚绝经(≥53岁)、未妊娠、未经产、多次刮宫、激素替代治疗(HRT)、宫腔积液,以及卵巢癌、直肠癌、乳腺癌的家族史.Marrit 等[1]的研究发现,当身高体重指数(BMI)≥26kg/m2, 绝经较晚并进行激素替代治疗者,内膜癌出现的风险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观察199例阴道流血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病变组162例、子宫内膜癌组12例、月经紊乱组25例)和30例绝经期子宫内膜患者(绝经组),对比分析各组子宫内膜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血管形成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形成-血流指数(VFI)。结果良性病变组、子宫内膜癌组和月经紊乱组V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子宫内膜癌组RI、PI与良性病变组和月经紊乱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子宫内膜癌组VI、FI、VFI值均高于良性病变组、月经紊乱组和绝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良性病变组VI、FI、VFI值均高于月经紊乱组和绝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月经紊乱组VI、FI、VFI值均高于绝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能有效鉴别子宫内膜癌、内膜良性病变和正常内膜,对早期检出子宫内膜癌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经阴道超声检查,测量子宫内膜厚度,观察内部回声、边缘轮廓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内部及周围血流情况。结果经阴道超声检查子宫内膜癌声像图为子宫内膜增厚、呈等回声或增强回声、轮廓不清晰、不同时期对肌层有不同程度的浸润改变。彩色多普勒测得内部点状或条索状快速低阻血流信号,与病理结果对照,超声诊断率为86.7%。结论阴道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具有较高符合率,可与其他子宫内膜病变作出鉴别诊断,并可判断内膜癌对肌层的浸润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彩超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彩超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48例经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彩超所测得的子宫动脉和病灶血流的平均速度、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血流分级以及子宫内膜癌在各不同临床分期中的声像图特征。结果:本组病例子宫动脉血流平均速度为30.52±3.76cm/s,PI为1.52±0.36,RI为0.68±0.02。癌灶内显示的点状、条状血流平均流速为21.80±0.78cm/s,PI为0.69±0.23,RI为 0.44±0.04,血流丰富程度分0级,Ⅰ级、Ⅱ级、Ⅲ级,分别占8.3%(4/48)、10.4%(5/48)、50.0%(24/48)、31.3%(15/48)。结论:彩超对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临床分期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3-DTVS)诊断子宫内膜癌及判断肌层浸润深度的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经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48例。全部病例术前均应用3-DTVS多平面和血管成像技术以及体积测量功能诊断子宫内膜癌及肌层浸润深度进行评估(3-DTVS组);45例经核磁共振(MRI)检查为对照组(MRI组),以手术后病理结果判断符合率,对比两组诊断子宫内膜癌及其肌层浸润情况。结果经3-DTVS诊断子宫内膜癌的符合率为90.1%,判断肌层浸润的符合率为78.3%。应用3-DTVS与MRI诊断子宫内膜癌及肌层浸润准确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3-DTVS对子宫内膜癌及肌层浸润深度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妇科肿瘤之一,在女性肿瘤中位居第四位,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一直依赖于诊断性刮宫,但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创伤性,对小的局灶性病变易漏诊,且不能判断内膜癌肌层的浸润程度,作为筛查手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20余年,宫腔镜技术逐渐发展、普及,宫腔镜直视下定位活检可显著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但宫腔镜检查同样存在一定的创伤性,且会导致出血、低钠血症等并发症;膨宫时的压力及流入腹腔的液体可能会导致癌细胞的扩  相似文献   

19.
肌层浸润深度是子宫内膜癌分期的重要依据之一。灰阶超声是子宫内膜癌的常规筛查方法。通过三维超声及多普勒超声可观察内膜的细微结构及血流分布情况,并进行血流动力学分析,可判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情况。子宫内膜癌超声造影呈特征性的血流灌注表现,有助于判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利用三维经阴道超声对未受累肌层厚度进行测量,可较好地评估子宫内膜癌的肌层浸润情况,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本文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超声评价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给予抽选的42例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患者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分析。超声表现为:均存在回声不均以及内膜增厚情况;7例伴宫腔积液,其中4例可见盆腔包块;15例肌层内检查可见不规则低回声紊乱区;20例伴宫腔不均质回声区,其中12例病灶凸向宫腔,且宫腔线消失。CDFI:24例出现紊乱的血流信号,11例可见混杂的棒状或斑点状的血流信号;频谱特点显示为高速低阻力型,其中35例血流阻力指数(RI)<0.5。误诊7例,分别为子宫肌瘤伴内膜增生3例,子宫内膜增生1例,子宫内膜息肉3例。通过超声诊断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可明确诊断患者具体病灶,提高临床诊断有效率,其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