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狼疮性肾炎(LN)的病理类型与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的关系.方法 对40例狼疮性肾炎患者进行肾活检(其中9例重复肾活检)及病理分型,分析各病理类型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特点、临床活动性及肾脏病理活动性.结果 所有患者均有病理学异常,Ⅳ型最多见(占42.5%),Ⅳ型LN高血压、肾功能不全及血液系统损害发生率高,血清补体C3下降明显;临床活动性及肾脏病理活动性明显;Ⅳ型、Ⅴ型LN肾病综合征发生率高.结论 狼疮性肾炎的病理类型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有一定联系;根据狼疮性肾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可以大致推测其病理类型,估计肾损害的严重程度;恰当地治疗可以缓解病情,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96例狼疮性肾炎病理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常累及肾脏 ,并发狼疮性肾炎(LN)。我们对 96例经肾活检诊断的LN进行临床病理分析 ,探讨LN临床与和病理的关系。临床资料1.对象 :近 12年本院经肾穿刺活检诊断LN 96例患者 ,男性13例 ,女性 83例 ,男女比例为 1∶6.3 8;年龄 8~ 5 2岁。SLE诊断标准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 1982年修订的诊断标准 ,LN的病理分型参照WHO1995年制定的改良病理分型标准 ,将Ⅴ +Ⅱa型、Ⅴ +Ⅱb型和Ⅴ +Ⅲ型归为Ⅴ型 ,将Ⅴ +Ⅳ型归为Ⅳ型。2 .方法 :经皮肾穿刺取得肾活检标本 ,所取标本分别行光镜、免疫荧光及电镜检查。3 .结果 :( 1)临床…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迟发狼疮性肾炎(LN)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 方法:21例发病年龄≥50岁,有肾脏损害的临床表现并行肾活检病理检查的LN患者作为迟发组,随机选取同期发病年龄<50岁的132例LN患者作为对照组.肾活检病理按照2003年ISN/RPS分型方案.回顾性分析迟发LN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结果:迟发组平均年龄(54.8±5.4)岁,对照组平均(28.7±7.5)岁;迟发组男性比例相对增多,女性与男性比例为6∶1,对照组为7.3∶1;高血压、肾功能损害的比例高于对照组,肾脏病理类型分布与对照组无差异;面部红斑、脱发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白细胞减少的比例升高;血清A-dsDNA、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率、低C3血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高. 结论:迟发LN临床表现与对照组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重症活动性狼疮性肾炎(LN)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ICU收治的450例活动性LN患者,回顾性分析重症LN入住ICU的病因、器官损伤特征和预后.结果:450例活动性LN中,168例(37.3%)合并感染.最常受累器...  相似文献   

5.
目的 高血压是狼疮性肾炎(LN)常见并发症,而且是加速LN患者向终末期肾病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总结LN合并高血压患者临床及病理特征,探讨高血压发生的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伴或不伴高血压的LN病例,比较两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和肾脏病理的差别. 结果 本组81例病人,LN正常血压51例,LN合并高血压30例(37.0%),两组患者24 h尿蛋白排泄量、肾功能、血尿酸、血红蛋白、活动性和慢性化指数存在显著差异,男性、年龄(≥45岁)、病程(≥1年)、有高血压家族史、血肌酐(≥133μmol/L)、尿蛋白排泄量(≥2 g/24 h)、小管间质指数(≥5)、肾小球硬化指数(≥1)以及合并小动脉壁增厚者高血压发生率更高. 结论 高血压是LN患者常见并发症,伴高血压的LN患者临床表现和肾脏病变较重,高血压是LN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急性重症狼疮性肾炎死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狼疮性肾炎(LN)的死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对急性重症LN死亡患者1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透析治疗的同时,给予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及环磷酰胺联合冲击治疗.死于感染6例(占50%),心衰2例,电解质紊乱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狼疮性脑炎1例.结论急性重症LN通过积极治疗均非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死因以感染为主,与患者全身多脏器损害,免疫功能低下及免疫抑制剂使用不当有关,此外,需提高对狼疮性心肌炎及纠正电解质紊乱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喻晓东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5):3556-3558
目的 探讨老年性狼疮性肾炎(LN)采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60岁)老年性狼疮性肾炎患者68例作为老年组,并选取50例年龄<60岁的患者作为非老年组,对两组患者实施免疫抑制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及预后.结果 老年组好转、无效、死亡分别为72.1%、22.1%、5.9%,死亡原因为:狼疮性脑病、尿毒症及合并肺部感染;非老年组好转、无效、死亡分别为66%、24%、10%,死亡原因为:狼疮性脑病和尿毒症.经过6个月治疗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改善,非老年患者的改善情况比老年组较显著.结论 老年性LN患者预后并非良好,应对老年患者实施积极的及时治疗.老年性LN患者采用免疫抑制剂需选择较小剂量,老年患者宜采用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8.
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与狼疮性肾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狼疮性肾炎 (LN)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在血清浓度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活动与肾脏病理等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对 3 2例LN患者血清水平进行检测 ,并结合临床资料及肾脏病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LN患者血清VEGF水平较正常人升高 ,(P <0 .0 5 ) ,但各型LN组间血清VEGF浓度比较无明显区别 ;血清VEGF的浓度与SLE疾病活动指数 (SLEDAI)呈正相关 (P <0 .0 5 ) ;血清VEGF水平与尿蛋白无相关性 (r =0 .185 ,P >0 .0 5 )。结论 LN患者血清VEGF的水平升高 ,血清VEGF水平与肾脏病理类型 (Ⅱ、Ⅳ、Ⅴ型 )无相关性 ;血清VEGF水平可反映SLE的疾病活动程度 ;LN患者血清VEGF水平对尿蛋白的量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狼疮性肾炎(LN)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肾脏远期预后,并对影响肾脏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 方法:收集本中心经肾活检明确诊断为LN,随访时间≥1年汉族患者的资料,观察终点为进入终末期肾病(ESRD).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1 814例,其中男性253例(13.9%),女性1 561例(86.1%);肾脏病理改变为Ⅱ型患者127例(7.0%)、Ⅲ型244例(13.5%)、Ⅲ+Ⅴ型202例(11.1%)、Ⅳ型711例(39.2%)、Ⅳ+Ⅴ型284例(15.7%)和Ⅴ型246例(13.6%);LN患者5年、10年、15年、20年和25年肾脏生存率分别为93.1%、87.9%、81.0%、68.3%和58.7%;患者的性别、LN病程、平均动脉压、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血红蛋白、血清补体水平及病理类型是ESRD的独立危险因素.随访指标时间平均尿蛋白和时间平均平均动脉压均为ESRD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其预测价值分别高于基线尿蛋白和平均动脉压. 结论:结果显示中国汉族LN患者远期预后良好.肾脏预后和病理类型相关,Ⅳ型和Ⅳ+Ⅴ型LN患者肾脏预后最差.病程中应积极控制尿蛋白和血压以减少ESR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栾奕  陈健鹏 《山东医药》2013,53(10):75-76
目的 探讨影响狼疮性肾炎(LN)患儿肾脏生存率(RSR)的因素.方法 对67例儿童LN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临床和实验室变量对RSR的影响.结果 多变量COX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性别、肌酐(Cr)及补体C4是LN患儿RSR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性别、Cr及补体C4是LN患儿RSR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1.
狼疮性肾炎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概念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类临床表现多系统、多器官损伤及血清中存在一种或多种自身抗体尤其抗-dsDNA抗体为特征的临床症候群,是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60%~80%的SLE患者可有肾脏受累的临床征象,表现有蛋白尿、血尿,或伴肾功能不全(即狼疮性肾炎,LN).LN是我国最常见的继发性肾炎,好发于育龄期女性.也可见于儿童、男性和老人,LN有种临床和病理类型,治疗应分别对待.  相似文献   

12.

狼疮性肾炎(LN)在我国发病率相对较高,患者个体差异大,同时各医疗中心的治疗选择不尽相同,不利于LN患者的规范化治疗。2011年,国际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颁布的肾小球肾炎临床诊疗指南,对LN的治疗在组织病理分型基础上做了详细的阐述。本文以KDIGO指南为基础,结合临床实际以及其他组织新发布的指南,就中国LN患者的一般治疗及免疫抑制治疗提出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3.
白介素-10基因多态性与狼疮性肾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白介素 10 (IL 10 )基因多态性与狼疮性肾炎 (LN)的发病和临床病理损害的联系及其在LN分子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 :提取 10 0例健康志愿者及 2 4 6例LN患者全血DNA ,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法检测IL 10基因 5 92位点A/C单核苷酸多态性在正常人群和LN患者总体及不同病理亚型组的分布 ,比较不同基因型组的临床表现、病理损害的差异 ,并研究其对血清IL 10水平的影响。  结果 :IL 10基因 5 92A/C多态性在正常人群和LN患者的分布无显著差别 ,IL 10高表达基因型AC&CC患者的疾病活动性指数、尿蛋白、尿沉渣红细胞和肾小球袢内血栓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IL 10低表达基因型AA患者 ;结合肾活检病理分型进行分析发现 ,IL 10高表达相关的基因型 (AC&CC)在Ⅳ型LN患者的分布显著高于Ⅱ型和Ⅴa型患者。LN患者各基因型组血清IL 10水平无统计学差异 ,但AA型 相似文献   

14.
狼疮性肾炎治疗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狼疮性肾炎(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该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尽管LN患者和肾脏的存活状况在过去的20年中已经有了显著改善,但LN的最佳治疗仍然面临着挑战.狼疮性肾炎的治疗策略与进展是建立在不断累积的循证医学证据之上,但也更需要根据患者状况给予个体化治疗.本文就目前LN的治疗现状以及临床实践中所面临的问题做一述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快速进展性狼疮性肾炎(LN)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2003—2013年收治的101例临床表现为急进性肾炎综合征(RPGN)且经肾活检证实为重症LN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不表现为RPGN的200例重症LN患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结果 101例RPGN患者中男25例,女76例;肾活检时平均年龄为(31.9±14.2)岁;中位随访时间为4年。与对照组相比,RPGN组病程更短、肌酐更高、贫血更重、血尿较多,肾小管损伤指标(NAG、RBP、C3)更高,活动指数(AI)和慢性指数(CI)更高,肾小球硬化和新月体比例更高,肾小管间质病变和间质炎症更重,完全缓解率较低(33.9%对68.2%),失败率较高(46.8%对7.9%)(均P0.05)。RPGN和非RPGN组患者肾活检术后3,5和10年的累积肾脏存活率分别为65.1%对96.9%,53.9%对94.9%,42.9%对91.7%。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血肌酐浓度和新月体的比例是影响RPGN进入终末期肾病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均P0.001)。结论快速进展性LN患者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血肌酐256.4μmol/L或肾活检光镜下新月体59.7%患者预后较差,肾功能恢复可能较小。  相似文献   

16.
郭志玲  贾国强  白燕 《山东医药》2004,44(30):49-49
重症活动性狼疮性肾炎(LN)进展迅速,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治疗,病死率高。1993~2004年,我院收治38例重症活动性LN。现报告如下,并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  相似文献   

17.
Ⅴ型狼疮性肾炎的远期预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Ⅴ型狼疮性肾炎(LN)的远期预后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临床符合系统性红斑狼疮,经肾活检诊断为Ⅴ型LN(ISN/RPS2003肾脏病理分型标准)的患者100例[女性90例,男性10例,平均年龄(32±9)岁]。通过Kaplan-Meier法估算人肾存活率,并建立COX风险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100例平均随访(77.6±56)个月(中位时间59.5个月)。共2例死亡,5年、10年人存活率均为98%,5年、10年肾存活率分别为96.1%、92.7%。肾小管间质严重损害(RR66.514)、治疗初大量蛋白尿(RR19.159)和持续不缓解(RR9.834)是影响肾存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进入终末期肾衰6例中3例治疗初即有严重肾小管间质病变,2例随访中发生转型(1例转为Ⅴ型伴Ⅳ型,1例转为Ⅴ型伴Ⅲ型),1例CSA中毒。并发症:包括感染(13%),血栓(3%),股骨头坏死(3%),糖尿病(4%)和肿瘤(1%)。结论:Ⅴ型LN10年人肾存活率达98%和93%,严重肾小管间质病变、大量蛋白尿和持续不缓解是Ⅴ型LN进展为ESRF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分析狼疮性肾炎(LN)患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选取2008年9月至2022年1月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收治的LN合并IPA的22例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及预后。结果:22例LN患者发病年龄35.6±15.6岁,LN病程4.5(3,51)月,诊断IPA前6月内平均接受3种免疫抑制剂。IPA首发症状多为发热、咳嗽、咳痰(72.7%),以烟曲霉最为常见。7例(31.8%)患者在IPA起病3月内死亡,死亡组患者IPA起病前6月内24 h尿蛋白定量、IPA感染时乳酸脱氢酶及狼疮活动性指标显著高于存活组,CD20+B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存活组,治疗期间出现混合感染、入住ICU、需要丙种球蛋白/升白细胞药物、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比例更高(P<0.05)。5例患者在随访中进入终末期肾病。结论:LN患者继发IPA的危险因素复杂,狼疮活动及免疫功能低下者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9.
狼疮性肾炎患者并发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狼疮性肾炎(LN)治疗过程中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699例Ⅱ、Ⅲ、Ⅳ、Ⅴ、Ⅳ+Ⅴ及Ⅴ+Ⅲ型LN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感染的发生率、发生时期、部位及病原体种类特点.结果:(1)699例LN患者,其中男92例,女607例,平均年龄28.4±11.1岁,平均随访46月.191例(27.3%)患者共发生225例次感染,其中30例2次感染,2例3次感染.(2)225例次感染中,124例次(55.1%)发生在诱导期,发生时间2.6±1.6月;101例次(44.9%)发生在维持期,发生时间24.3±16.6月.(3)感染部位以皮肤软组织、肺、泌尿系统为主(89.3%);感染病原体以细菌最常见(54.2%),其次为病毒(39.6%)和深部真菌(4%)感染.(4)诱导期感染部位主要为皮肤软组织(50.8%)、肺(32.3%)和泌尿系统(11.3%);维持期感染部位主要为泌尿系统(35.6%)、皮肤软组织(30.7%)和肺(16.8%).(5)诱导期病毒(50.8% vs 25.7%,P<0.01)和真菌(6.5%vs 1%,P<0.01)感染比例高于维持期,而细菌感染比例低于维持期(42.7% vs 68.3%,P <0.01). 结论:LN并发感染的总体发生率为27.3%,感染最常发生于诱导治疗3月内,诱导期与维持期感染部位及病原体种类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强风霞  徐禹林  韩宇娟 《山东医药》2008,48(17):106-106
2002年1月~2007年12月,我们对17例难治性狼疮性肾炎(LN)患者应用霉酚酸酯(MMF)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7例难治性LN患者,男15例,女24例;年龄18~51(32.3±5.2)岁;病程0.5~7(3.1±1.4)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