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黏膜下注射后内镜黏膜冷切除术和黏膜热切除术在治疗结直肠直径6~10 mm无蒂息肉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江阴市中医院收治的因结直肠无蒂息肉(6~10 mm)拟行内镜切除的110例患者,共131枚息肉,随机分为冷切除组和热切除组。所有患者均于术中采用靛胭脂、生理盐水混合液进行黏膜下注射。分析2组患者病变完整切除率、手术时间、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包括术中出血或穿孔及术后1个月内迟发性出血或穿孔)及术后半年内息肉残留或复发率。结果:冷切除组55例患者,共62枚息肉,热切除组55例,共69枚息肉。2组息肉大小、位置、内镜形态和病理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冷切除组平均手术时间较热切除组明显缩短[(2.2±1.1)min vs(3.6±1.4)min,P<0.001]。冷切除组息肉完整切除率为95.2%,热切除组息肉完整切除率为9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9)。冷切除组术中出血1例,术后出血1例;热切除组术中出血2例,术中穿孔1例,术后出血1例,2组并发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675)。术后半年复查肠镜,无息肉残留或复发。结论:黏膜下注射后内镜黏膜冷切除术是传统冷切除术的有效改良,可作为结直肠6~10 mm无蒂息肉的有效切除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内镜分片黏膜切除法对直径超过3cm结直肠无蒂息肉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6年10月~2009年6月采用黏膜下注射分片黏膜切除法治疗直径超过3 cm的结直肠无蒂息肉患者37例,术后3~6个月第1次随访,12个月第2次随访.记录并发症、复发率,并分析标本的病理.结果 37例病灶平均直径为(38.2±7.8)mm,34例完全切除,成功率为91.9%,平均耗时50 min.8例发生出血,6例内镜下止血夹控制出血,2例转开腹手术;2例术中发现穿孔后用止血夹夹闭裂孔痊愈.术后病理:良性病变23例,随访21例复发1例,复发率为4.8%;恶性病变11例,3例黏膜下癌(SM)追加了肠段切除,8例黏膜内癌复发2例,复发率为25.0%.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内镜分片黏膜切除术(EPMR)术后复发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内镜分片黏膜切除术是治疗结直肠巨大无蒂息内的安全有效方法,黏膜内癌患者术后复发率较高,需紧密随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及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无蒂息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108例行EMR治疗(EMR组)或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术治疗(电切组)的结直肠无蒂息肉(直径1~2cm,共131枚)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EMR及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术均成功切除息肉。EMR组手术时长[(9.19±1.32)min]长于电切组[(7.71±1.33)min];EMR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51±2.04)d]短于电切组[(4.63±1.81)d];EMR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26%)低于电切组(2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未见病变残留、原位复发。结论:EMR和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术均可用于直径1~2cm结直肠无蒂息肉的治疗,其中EMR更安全、术后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治疗结直肠息肉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9月13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组47例,对照组83例.治疗组行EMR,对照组行电凝切除术,比较两组完整切除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治愈性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结直肠息肉的临床、病理及镜下特征,评估此术式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指导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取该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行EMR切除息肉的437例(687枚)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腺瘤癌变以及高危性腺瘤-低危性腺瘤-非腺瘤性息肉分组法,以年龄、性别、临床表现以及息肉内镜、病理特征等指标为变量进行统计分析,观察EMR治疗息肉的临床效果,评估其安全性。结果息肉内镜下检出率为48.28%,进行EMR治疗的息肉占全部息肉的34.90%,其中高危腺瘤占17.08%,从非腺瘤性息肉到高危性腺瘤,随着癌变可能性的增加,息肉发生部位从近端结肠向远端结肠转移,其形态更容易表现为有蒂息肉,且黏膜分叶和黏膜改变发生率逐渐增加。大肠息肉癌变与息肉有蒂、分布在远端结肠、直径大于1.0 cm、腺瘤含绒毛样成分、息肉黏膜分叶、充血、粗糙和糜烂有关。EMR治疗息肉,一次性切除率为99.70%,并发症发生率为1.14%。结论高危性腺瘤和癌变腺瘤在结直肠分布及内镜下表现中存在一定的特征,该院针对大小为0.5~3.0 cm的息肉,采用EMR联合钛夹治疗息肉的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可有效阻断腺瘤-大肠散发性癌这一演化进程,是防治结直肠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5):909-910
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广基的结直肠息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行常规回肠直肠吻合术治疗,观察组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对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治疗方法后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以及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等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经过一段时间观察,观察组患者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后,取得了满意效果,手术时间短,患者胃肠道、肛门直肠功能恢复快复发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广基的结直肠息肉患者采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治疗方法,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助于促进患者胃肠道和肛门直肠功能恢复,减少复发率,治疗安全性高、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对结直肠息肉患者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上蔡县卧龙街道卫生院普外科治疗的9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按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治疗,实验组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2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6个月的复发率。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胃肠功能完全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均未复发;术后6个月,实验组无复发,对照组仅有1例患者复发。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内镜下高频电切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较低,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困难性结直肠息肉内镜下特点及治疗技巧。方法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摘除困难性结直肠息肉。结果76例患者133枚息肉均为一次性完全切除,2例出现迟发性出血,无即刻及迟发性穿孔发生。结论根据困难性结直肠息肉的不同类型,灵活合理地联合使用多种治疗技术,可以完整、安全地切除病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多方面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与高频电切术治疗消化道无蒂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80例消化道无蒂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EMR组与高频电切术组,每组各40例,EMR组采取EMR治疗,高频电切术组用高频电切术治疗,对比两组总有效率、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生存质量评分,统计和比较两组术后随访1年的复发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EMR组与高频电切术组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比较(97.50%和90.00%、5.00%和15.00%、2.50%和1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前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内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EMR治疗消化道无蒂息肉较高频电切术疗效更佳,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1973年Dyh等首先报道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切除结肠无蒂息肉的方法,1984年多田正弘等首次将该技术用于诊治早期胃癌,并将之命名为"剥脱活检(strip biopsy)",又称"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此后,随着内镜技术器械的改进与发明,EMR技术得到不断发展与创新,透明帽法(EMR with a cap,EMRC)、套扎器法(ewith ligation,EMRL)、黏膜下注射法等内镜下手术方法和手段相继问世[1]。EMR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内镜治疗新方法之一,但近年来在某些疾病的内  相似文献   

11.
经内镜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切除大的无蒂结直肠息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内镜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切除大的无蒂结直肠息肉的效果。方法 经内镜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圈套切除28例直径大于20mm的无蒂结直肠息肉,并对切除的标本进行仔细的病理学检查,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长期结肠镜随访复查。结果 28例中,10例(35.7%)完整切除,术后1年多的复查中未发现残留癌组织。18例(64.3%)分块切除,其中2例行2次切除,术后1年多的复查中有1例发现残留癌组织。动脉出血3例(10.7%),经内镜下止血后出血停止。随访中发现9例(32.1%)的患者有新生腺瘤。结论 经内镜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切除大的无蒂结直肠息肉和定期随访复查是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探讨注射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及透明帽辅助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Cap-EMR)对大肠无蒂肿瘤性病变切除的疗效、近期及远期并发症。方法:将确诊为大肠无蒂肿瘤性病变(包括早期癌、癌前病变及良性息肉)的患者103例随机分为注射法EMR治疗组和Cap-EMR治疗组进行病变切除,随访3~24个月;对比两组疗效、近期及远期并发症。结果:一次手术成功率前者(86.67%)比后者(91.38%)低,转外科手术率前者(7.69%)较后者(5.88%)高,局限性腹膜炎发生率前者(1.67%)较后者(6.90%)低,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治疗组术后均无肠穿孔、瘢痕性肠腔狭窄等并发症,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注射法EMR及Cap-EMR是治疗大肠无蒂肿瘤性病变安全、有效的方法;注射法EMR可用于大肠各部位的病变,Cap-EMR适用于具有较厚肌层的大肠如直肠的病变,对小型黏膜下肿瘤尤为适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内镜息肉冷切除术(CSP)治疗结直肠小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118例结直肠小息肉(直径≤10 m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抛硬币法分为对照组(n = 59)和观察组(n = 59),对照组采用内镜息肉热圈套切除术(HSP)治疗,观察组采用内镜CS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息肉切除情况、手术指标、息肉切除率、术中、术后并发症和复发情况等。结果 观察组手术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组织学完整切除率和直径1~5 mm息肉切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术中出血率、术后2周出血率和内镜下止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内镜CSP治疗结直肠小息肉,手术操作时间短,息肉切除率高,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无痛内镜下冷切除术在老年患者5~9 mm扁平无蒂结直肠息肉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在开封市人民医院内镜中心行无痛肠镜检查,发现扁平无蒂结直肠息肉且直径在5~9 mm的124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n=64)和对照组(n=60)。研究组应用圈套器对息肉行冷切除治疗,对照组给予黏膜下注射使息肉抬举后,应用圈套器行高频电切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一次性完整切除率、标本回收率、息肉病理类型、术后并发症及手术费用。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手术费用较对照组少,术后并发腹胀的情况较对照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例数、一次性完整切除率、标本回收率、术后并发腹痛和出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无痛内镜下应用圈套器对5~9 mm扁平无蒂结直肠息肉行冷切除术,手术时间短,安全性高,并发症少,费用低,且避免了高频电对周围正常黏膜的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指导下内镜下多环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ltiband mucosectomy,EMBM)及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对结直肠黏膜下肿瘤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行EMBM和ESD切除的60例结直肠黏膜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EMBM术者32例(EMBM组),行ESD术者28例(ESD组),比较两组结直肠黏膜下肿瘤的完全切除率、切除病变平均直径、手术时间、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EMBM组完全切除率96.9%(31/32),ESD组完全切除率96.4%(27/2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P=0.812);ESD组切除病变平均直径(12.3±2.6) mm明显大于EMBM组(9.1±2.2) mm(t=3.36,P=0.038);EMBM平均手术时间(20.5±5.1) min明显少于ESD组(36.8±4.5) min(t=6.718,P=0.008);EMBM组穿孔率为0,明显低于ESD组10.7%(3/28)(χ^2=6.37, P=0.013);EMBM组术中严重出血率为3.1%(1/32),明显低于ESD组14.3%(4/28)(χ^2=4.89, P=0.021);术后随访6~12个月,EMBM及ESD组均未发现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EMBM和ESD均是内镜下治疗直结肠黏膜下肿瘤安全、有效的方法,但ESD组切除病变平均直径明显大于EMBM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常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CEMR)与水下内镜下黏膜切除术(UEMR)两种治疗方法在切除大肠息肉方面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近5年(2016年1月-2021年1月)发表在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及万方等数据库有关UEMR及CEMR治疗大肠息肉的对比研究,采用Review Manager 5.3.5软件对两种手术方式的整块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复发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术中出血、迟发性出血和穿孔等多个方面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涉及1 954名患者,2 351个息肉病变。其中,UEMR组1 151个,CEMR组1 200个。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与CEMR相比,UEMR在整块切除率(RR^ = 1.10,P = 0.000)、治愈性切除率(RR^ = 1.36,P = 0.000)及切除时间(MD = -8.06,P = 0.030)上更具优势,并有更低的术后复发率(RR^ = 0.45,P = 0.000)、不良事件发生率(RR^ = 0.69,P = 0.020)和术中出血率(RR^ = 0.58,P = 0.003),但迟发性出血和穿孔方面,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UEMR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可以替代CEMR的技术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结肠镜辅助腹腔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治疗直肠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直肠息肉患者78例,按照简单随机数字原则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予腹腔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用,观察组采用结肠镜辅助腹腔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不同手术方法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第1次肛门排气时间、第1次排便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镜辅助腹腔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治疗直肠息肉,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改善胃肠功能,应用安全且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8.
总结45例小儿结直肠息肉内镜下息肉切除术的护理,术前做好患儿及家长心理护理,病情评估,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及肠道准备;术中加强体位管理,做好术中防护、术中配合及监测;术后做好麻醉护理,活动及饮食护理,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并做好健康指导等,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指导下内镜下切除术与腹腔镜下切除术对结直肠黏膜下肿瘤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行内镜下切除或腹腔镜下切除结直肠黏膜下肿瘤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内镜下切除术患者60例(以下称内镜下切除组)与腹腔镜下切除术患者30例(以下称腹腔镜下切除组),比较两组结直肠黏膜下肿瘤的完全切除率、切除病变平均直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结果内镜下切除组完全切除率96.8%(60/62),腹腔镜下切除组完全切除率96.7%(29/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P=0.759);腹腔镜下切除组切除病变平均直径[(29.7±5.3)mm]大于内镜下切除组[(14.9±4.3)mm](P=0.013);内镜下切除组平均手术时间[(32.1±6.1)min]少于腹腔镜下切除组[(75.3±9.8)min](P=0.007);内镜下切除组术中出血量[(13.2±5.5)ml]少于腹腔镜下切除组[(28.3±7.6)ml](P=0.009);内镜下切除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1±1.4)d]少于腹腔镜下切除组[(6.9±2.2)d](P=0.007),内镜下切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33%)低于腹腔镜下切除组(13.3%)(χ^2=4.89, P=0.021),内镜下切除组平均住院总费用[(18 745±6 281)元]少于腹腔镜下切除组[(42 961±10 423)]元(P=0.006);术后随访6~12个月,内镜下切除组及腹腔镜下切除组均未发现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内镜下切除术及腹腔镜下切除术均是目前治疗直结肠黏膜下肿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且内镜下切除创伤更小、恢复更快、住院时间更短、住院费用更低.  相似文献   

20.
内镜下息肉切除术是结直肠镜检查过程中常规的结肠息肉切除方法,在我国已普遍应用。目前,内镜医生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操作将病变或息肉予以切除,如利用钳夹活检术或圈套切除术将小息肉予以切除,利用内镜黏膜下切除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将较大息肉或早期结直肠癌予以切除,进而减少不必要的手术治疗。息肉的内镜下切除在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将是未来癌症预防的主要措施。本文对近几年来息肉的主要内镜治疗技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